小米跟華為之“戰”,誰能勝利,為什麼?

陌鹿人vlog


華為大概率可以不戰而勝,又有一個辦法能讓小米也不戰而勝。

如果小米人,比如盧偉冰在網絡上懟華為,比如雷軍在發佈會上比華為,之後沒有媒體人跟評,也沒有雙方粉絲互掐,小米的挑戰就一定是隻有自己這1方上場,猶如自導自演。

戰場上,只有己方,怎麼能叫戰場!

為什麼會只有小米1方?

因為,華為人已經採取了不應戰的策略。趙明開了口卻顧左右而言它,等於沒上場,餘承東沒像以前那樣張開一下大嘴,任正非以前就從不摻和。

榮耀老熊,這個理工男有一點點不智。

華為人照自己採用的置若罔聞方法做下去,而媒體人和粉絲群作為觀眾雖然是在臺下瞧著,卻又都既不鼓掌也不鼓倒掌,更沒有互相打起來,靜寂無聲、祥和泰然,那麼,過一段時間,連盧偉冰都不會再懟了,自說自話沒勁、無趣,十二分尷尬、難堪,也就會在網絡上只搞純正的營銷,發帖的次數會日漸減少,像餘承東現在這樣,像趙明那樣去忙活產品和技術去啦。

到時候,媒體和2家的粉絲就發現,小米變了!

更為重要的發現,是小米變成了為踐行"技術立業″的口號而戰,全神貫注地致力於戰勝自己,讓性價比上升到極致、讓技價比發展到亮眼,進而發現自己的科技能力和實力居然比懟華為時還增強了,而且速度更快,尤其是,還像華為那樣不再全面依靠高通了,至此,才得知了華為大哥當初不應戰的好處。

小米也才知道媒體不炒、粉絲不吵,是多麼的理智、理性,更有先見之明,尤其是成就了小米轉好、向高,為此,還不惜犧牲了各自的熱度。

民間,一直有"蹬鼻子上臉″的說法。

有的人真的是越被炒、越惹吵,就跳得越歡,如果旁人只是冷眼旁觀、側目而視,甚至不去圍觀呢?

不知道盧偉冰是不是這樣的人,但可以肯定,懟華為本就是為了求關注。

您信我說的這個辦法不?不信的話,大家就一起來試試,盧偉冰再懟時,咱們都一聲不吭。


肇俊武


理論上小米頹勢盡顯。未來的手機行業門檻越來越高。我相信每個行業都一樣。過去是物質短缺,大家沒怎麼接觸好產品,或者說好產品太貴,大多人沒有辦法消費的起。現在不同了,普通家庭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升,蘋果,三星不再是有錢人的專屬。這時候消費者整體的產品體驗上來了,對產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華為對消費者心理的研究還是比較到位的。麒麟芯片,鴻蒙系統,部件自研或者支持國產。看似是純技術領域的研究,實際上是加強了國內消費者對新國貨的認同感和榮譽感,因為這些領域我國是落後的,只有蘋果,三星,谷歌才有實力開發。當然大前提這些技術體驗不差。這就讓買了華為手機的用戶在購買產品的同時,多了一份驕傲。這個也是很大的溢價資本。小米這麼多年還是跟聯想一樣走貿工技的路線。除了手機形態功能設計方面的創新,這些都是應用層面的創新,除了小米,任何一家手機廠商都可以做到,所以消費者不覺得有什麼厲害之處。其他方面都比較弱。特別是這兩年的互聯網噴子營銷大大的拉低了品牌形象。所以從長期來看,小米是無法跟華為競爭的。而且這個差距只會越來越大。除非小米自己在背地裡有什麼“核武器”在研發,否則沒啥機會。


頹廢天使9


其實這個問題要複雜,可複雜,要簡單,可簡單,一個市場也不可能只有一個寡頭,可以確定的是,小米和華為一定是未來最有潛力的手機企業,將會擠佔壓縮其它品牌的生存空間,小米具備天然互聯網基因,善於前瞻性佈局和供應鏈的有力把控,手機+Alot的戰略佈局更是甩開對手幾個身為;

華為作為通訊起家,有些更多的技術儲備和供應鏈自我供應能力,東西雖然不是每樣都拔尖,但均衡可控;

小米反應快,更深得年輕人喜愛,華為船大難調頭,很多方向的決策上總是感覺男人一拍。

鑑於自有技術儲備在差異化和溢價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加上非常重要的一點,華為在線上線下的銷售和渠道較為均衡,長期來看,華為在國內市場的優勢會繼續保持,至於海外市場,算了,隨風而去吧…



小熊下山


想從投資分析上來說華為和小米這兩家企業。

有本書叫巴菲特的護城河,股神巴菲特認為,護城河可以保護一個企業的安全,那些有護城河的企業在遇到困難時,也更容易脫離困境。擁有寬廣護城河的企業更具有投資價值。

大概意思是,如果一家企業擁有無形資產、轉換成本、網絡效應和成本優勢這四種護城河中的一個,並具有持續性,我們就可以判斷這家企業不但擁有護城河,還是寬闊的護城河。

但是,巴菲特認為企業的護城河可能會因為三個原因被侵蝕。第一個原因就是技術變革。一個行業裡,如果一家企業推出一種新產品,而且物美價廉,那麼這就意味著,那些擁有護城河的企業,它們的競爭優勢可能會在一定時間內消失。

第二個原因是行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這種變化給企業護城河帶來的破壞,通常是永久性的。

第三個原因是破壞性增長。這裡所說的破壞性增長是說一些企業在發展壯大後,容易冒進,向其他沒有護城河的領域盲目進軍,結果可能增長越快,對自己的競爭優勢破壞就越大。

總體來看,跟國之驕傲華人有為,而且在基礎科學上投入更多的華為來比,小米護城河比較窄,小米因為技術革新被拋棄的可能性也更大,而且,小米生態在向科技之外,他不擅長的領域冒進,賣衣服賣箱子的小米有點扯淡了。

我看好華為,但不包括他的水軍。華為和小米的水軍一樣討厭。



CccccccccCcccc


華為和小米當下都在海外市場努力開疆闢土,不過兩者走的卻是截然不同的道路,前者主攻發達國家市場,後者則從發展中國家入手,兩者誰才能贏得最終的勝利呢?

華為和小米的海外市場之路

華為在海外市場的拓展比小米要早的多,當下在歐洲市場已獲得市場份額第三的位置,直逼位居第二位的蘋果。一直以來其發佈新款手機也主要是在歐洲市場,可以看出其對歐洲市場的重視。近期據消息指華為已與美國第二大運營商AT&T達成合作,後者將在明年開始銷售華為的手機,這將有助它打開美國市場的大門。

二季度華為手機全球出貨量約3850萬部,國內市場出貨量約2350萬部,算起來海外市場手機出貨量約為1500萬部,海外手機出貨量佔其整體出貨量的比例為40.0%。

小米則是在2014年開始進軍海外市場,首選之地是印度市場,雖然在印度市場一度遭受挫折,不過自去年初起其在印度市場再次取得增長的成績,並逐漸取得了如今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第二的位置。在印度市場取得成功的基礎上,其開始進軍烏克蘭、白俄羅斯、烏拉圭、印尼等市場。

二季度小米手機全球出貨量大約在2316萬部,海外市場出貨量大約為816萬部,海外市場出貨量佔整體出貨量的比例約為35.2%。近日其又宣佈將在泰國市場發售手機,這將有望幫助它進一步抬升海外市場出貨量。

從兩家手機企業所選擇的市場可以看出,華為更偏向於發達國家市場,而小米偏向於發展中國家市場。這與它們兩家企業的戰略選擇和實力決定,歐美市場的利潤更豐厚,是佔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利潤超過九成的蘋果和三星地盤,華為希望挑戰這兩家企業,同時獲取更多利潤;小米則由於專利實力不足而只能強攻發展中國家市場。

華為和小米誰走的路更適合中國手機品牌

華為在歐洲市場所取得的成功,確實幫助它取得了不錯的利潤,其利潤要高於小米。Strategy Analytics發佈的今年一季度數據顯示,蘋果、三星分別佔有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利潤的83.4%、12.9%,中國三家手機企業OPPO、vivo、華為則緊隨其後,其中OPPO、華為分別佔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利潤的2.08%、1.9%。如果明年在美國市場取得突破,華為手機的利潤將有望進一步增長。

不過華為進軍發達國家市場也正面臨問題,在歐美市場更強調手機的創新力,蘋果擁有自己的軟硬件優勢,三星則擁有自己的產業鏈優勢。華為目前主要是在手機芯片上取得自己競爭優勢,但是隨著三星在手機芯片上取得對華為的競爭優勢(三星新開發的Exynos8895芯片在處理器性能、基帶技術上均較華為的麒麟960有優勢),華為要撼動這兩家手機企業面臨著更大的困難。

小米進軍發展中國家市場,似乎更符合當下大多數手機企業的現實,因為中國手機企業當中除了華為、中興等少數幾個擁有專利優勢外其他手機企業均缺乏專利,小米、OPPO、vivo先後在印度市場遭遇專利訴訟就是一個例證,通過在發展中國家市場取得市場份額,壯大自己的實力獲得生存空間,待實力足夠強大後再進軍發達國家市場以與蘋果、三星進行正面競爭。

中國的手機產業鏈目前尚無力支撐中國手機企業與三星、蘋果進行競爭。中國的面板生產企業如京東方等今年才開始投產OLED面板,預計要兩三年後才具備與三星競爭的實力;中國的存儲芯片企業長江存儲、福建晉華、合肥長鑫目前正在加緊建設它們的存儲芯片生產基地;在半導體制造工藝方面,中國最大的芯片製造企業中芯國際預計明年量產14nmFinFET工藝,而三星和臺積電將在明年量產7nm工藝,這兩家芯片製造代工企業將它們的先進工藝產能優先照顧高通和蘋果。

從華為手機海外出貨量佔比方面也在印證著這一現實,華為去年的智能手機海外出貨量佔比一度接近五成,但是今年二季度的海外出貨量佔比反而出現下滑,意味著它當下的出貨量增長再次迴歸到依賴國內市場;反之小米通過加強進攻發展中國家市場其海外出貨量佔比已接近華為。其實國內還有一家手機企業那就是傳音,其通過進軍非洲市場成為國產手機品牌當中在海外市場做得最成功的品牌,其手機全部出口非洲市場。

對於中國手機企業來說,它們在國內市場已經取得了完勝的局面,2016年在國內智能手機市場佔有的份額接近九成,在海外市場能否取得成功成為它們能否繼續發展的關鍵,這對中國製造業的轉型也極為關鍵,或許用那句“能捉到老鼠的貓就是好貓”會是最合適的,誰能在海外市場搶佔市場份額誰就是成功的中國手機品牌。






惡魔攻


小米和華為都是中國的企業,更希望他們在競爭中一起進步。但是一定要回答的話,小茶館還是更傾向華為。理由如下:

1.營銷手段。小米的營銷策略讓人感到噁心。特別是盧偉冰的出現讓這種情況變本加厲。讀書時一直覺得小米挺好的,但是現在這種營銷策略絕對是負分,讓小米不知道流失了多少用戶。

2.技術實力。華為本身就是通信設備商,4G開始到現在的5G都有很大的技術積累和技術優勢。而小米背後主要依靠高通,科研投入也遠遠不及華為。

3.高端市場。華為的mate系列和P系列基本站穩了高端市場,但是小米在高端市場還沒有一款能夠得到普遍認可的機器,可見市場對於華為的認可度還是要高一些。




蓉城小茶館


這個問題好。個人見解:打嘴炮小米會贏,拼銷量華為會贏。看你怎麼界定了。

小米一眾高管此起彼伏的嗡嗡嗡(很有畫面感啊),讓最近的頭條都翻了天,據說微博更熱鬧,當然我已經不上微博好多年了。

小米是一家優秀的科技企業。但是此疫(沒錯,此疫!)中的表現卻是不太得章法。

全國人民面對疫情之時,一場轟轟烈烈高舉高打的碰瓷似的營銷搞得路人皆知。不是說華為就都對,都有理,但“在這個講付出,講貢獻”的特殊時段,用心做好產品才是王道。一億攝像頭調教表現怎麼樣?外掛5G性能如何?最新的內存是不是都發揮了?品控有沒有可以改善的地方?

華為從一個不會做手機的公司走到今天,難道沒有值得學習借鑑的地方?一群高管,在人前喧譁,揚言要訴諸法律,動不動還要退出手機行業,並不是最體面的選擇吧[捂臉]

小米貢獻了一款不錯的產品,但是缺少核心靈魂會在很短的時間淪為行業公版,做IT那多些年我還是瞭解一些的:供應鏈能夠帶來的時間差其實很短。

無論怎樣,希望國有品牌都越來越好。願大家都天天有米,大有可為!


江湖人稱周大發


在營銷公關方面,小米是有優勢的。華為的5G技術,目前是世界絕對領先地位,不可撼動。小米是堆料機,這個無可厚非,堆料技術,為小米在未來的國際政治危機中,埋下了隱患,一旦高通或者谷歌等對中國進行技術封殺,小米立刻成為犧牲品。但華為不同,雖然現在華為也離不開世界,離不開安卓,離不開谷歌,但華為早已身在逆境,早已未雨綢繆,開始秘密實施自我生態的技術公關,避免未來技術封殺後的舉足無措。


郝不搭調


打嘴炮,華為確實不如小米,但論真功夫,華為甩小米十條街。華為是實幹家,是大型科技企業,是在美國長達一年多的封鎖和打壓下挺過來的強者。要知道,從2018年12月開始,美國就聯合自己的盟友公開封鎖華為,打壓華為,如今美國對華為的封鎖和打壓還在繼續,而且較之前更嚴厲了。但華為依舊沒有被打倒,反而還越來越強大。所以,要論真功夫,小米絕對比不過華為。當然,雖然華為在嘴炮上不如小米,但在輿論宣傳方面絕不會輸。首先,華為的實力擺在那,全國人民都看在眼裡,不服不行。其次,華為也有一大眾粉絲,打嘴炮的事有時候根本不需要華為親自出手,粉絲們就代勞了。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粉絲們會將小米某嘴炮大師的言論駁斥得體無完膚。


血染戰旗紅


華為能勝利,因為畢竟是以科技技術為根基的企業,由於美國的打壓,國內民眾對其有同情心和同仇敵愾的氣氛,再者我自己之前用的小米手機基本是一年過後就會壞,要不電池要不屏幕再不就是經常死機。自從買華為V10到現在一直質量槓槓的,用了兩年多一點問題都沒。如果再買我也是首選華為的,小米這幾年就感覺只做了兩個方面,誇供應商厲害和慫友商沒有性價比,很是小家子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