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跟华为之“战”,谁能胜利,为什么?

陌鹿人vlog


华为大概率可以不战而胜,又有一个办法能让小米也不战而胜。

如果小米人,比如卢伟冰在网络上怼华为,比如雷军在发布会上比华为,之后没有媒体人跟评,也没有双方粉丝互掐,小米的挑战就一定是只有自己这1方上场,犹如自导自演。

战场上,只有己方,怎么能叫战场!

为什么会只有小米1方?

因为,华为人已经采取了不应战的策略。赵明开了口却顾左右而言它,等于没上场,余承东没像以前那样张开一下大嘴,任正非以前就从不掺和。

荣耀老熊,这个理工男有一点点不智。

华为人照自己采用的置若罔闻方法做下去,而媒体人和粉丝群作为观众虽然是在台下瞧着,却又都既不鼓掌也不鼓倒掌,更没有互相打起来,静寂无声、祥和泰然,那么,过一段时间,连卢伟冰都不会再怼了,自说自话没劲、无趣,十二分尴尬、难堪,也就会在网络上只搞纯正的营销,发帖的次数会日渐减少,像余承东现在这样,像赵明那样去忙活产品和技术去啦。

到时候,媒体和2家的粉丝就发现,小米变了!

更为重要的发现,是小米变成了为践行"技术立业″的口号而战,全神贯注地致力于战胜自己,让性价比上升到极致、让技价比发展到亮眼,进而发现自己的科技能力和实力居然比怼华为时还增强了,而且速度更快,尤其是,还像华为那样不再全面依靠高通了,至此,才得知了华为大哥当初不应战的好处。

小米也才知道媒体不炒、粉丝不吵,是多么的理智、理性,更有先见之明,尤其是成就了小米转好、向高,为此,还不惜牺牲了各自的热度。

民间,一直有"蹬鼻子上脸″的说法。

有的人真的是越被炒、越惹吵,就跳得越欢,如果旁人只是冷眼旁观、侧目而视,甚至不去围观呢?

不知道卢伟冰是不是这样的人,但可以肯定,怼华为本就是为了求关注。

您信我说的这个办法不?不信的话,大家就一起来试试,卢伟冰再怼时,咱们都一声不吭。


肇俊武


理论上小米颓势尽显。未来的手机行业门槛越来越高。我相信每个行业都一样。过去是物质短缺,大家没怎么接触好产品,或者说好产品太贵,大多人没有办法消费的起。现在不同了,普通家庭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升,苹果,三星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属。这时候消费者整体的产品体验上来了,对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华为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还是比较到位的。麒麟芯片,鸿蒙系统,部件自研或者支持国产。看似是纯技术领域的研究,实际上是加强了国内消费者对新国货的认同感和荣誉感,因为这些领域我国是落后的,只有苹果,三星,谷歌才有实力开发。当然大前提这些技术体验不差。这就让买了华为手机的用户在购买产品的同时,多了一份骄傲。这个也是很大的溢价资本。小米这么多年还是跟联想一样走贸工技的路线。除了手机形态功能设计方面的创新,这些都是应用层面的创新,除了小米,任何一家手机厂商都可以做到,所以消费者不觉得有什么厉害之处。其他方面都比较弱。特别是这两年的互联网喷子营销大大的拉低了品牌形象。所以从长期来看,小米是无法跟华为竞争的。而且这个差距只会越来越大。除非小米自己在背地里有什么“核武器”在研发,否则没啥机会。


颓废天使9


其实这个问题要复杂,可复杂,要简单,可简单,一个市场也不可能只有一个寡头,可以确定的是,小米和华为一定是未来最有潜力的手机企业,将会挤占压缩其它品牌的生存空间,小米具备天然互联网基因,善于前瞻性布局和供应链的有力把控,手机+Alot的战略布局更是甩开对手几个身为;

华为作为通讯起家,有些更多的技术储备和供应链自我供应能力,东西虽然不是每样都拔尖,但均衡可控;

小米反应快,更深得年轻人喜爱,华为船大难调头,很多方向的决策上总是感觉男人一拍。

鉴于自有技术储备在差异化和溢价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加上非常重要的一点,华为在线上线下的销售和渠道较为均衡,长期来看,华为在国内市场的优势会继续保持,至于海外市场,算了,随风而去吧…



小熊下山


想从投资分析上来说华为和小米这两家企业。

有本书叫巴菲特的护城河,股神巴菲特认为,护城河可以保护一个企业的安全,那些有护城河的企业在遇到困难时,也更容易脱离困境。拥有宽广护城河的企业更具有投资价值。

大概意思是,如果一家企业拥有无形资产、转换成本、网络效应和成本优势这四种护城河中的一个,并具有持续性,我们就可以判断这家企业不但拥有护城河,还是宽阔的护城河。

但是,巴菲特认为企业的护城河可能会因为三个原因被侵蚀。第一个原因就是技术变革。一个行业里,如果一家企业推出一种新产品,而且物美价廉,那么这就意味着,那些拥有护城河的企业,它们的竞争优势可能会在一定时间内消失。

第二个原因是行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给企业护城河带来的破坏,通常是永久性的。

第三个原因是破坏性增长。这里所说的破坏性增长是说一些企业在发展壮大后,容易冒进,向其他没有护城河的领域盲目进军,结果可能增长越快,对自己的竞争优势破坏就越大。

总体来看,跟国之骄傲华人有为,而且在基础科学上投入更多的华为来比,小米护城河比较窄,小米因为技术革新被抛弃的可能性也更大,而且,小米生态在向科技之外,他不擅长的领域冒进,卖衣服卖箱子的小米有点扯淡了。

我看好华为,但不包括他的水军。华为和小米的水军一样讨厌。



CccccccccCcccc


华为和小米当下都在海外市场努力开疆辟土,不过两者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道路,前者主攻发达国家市场,后者则从发展中国家入手,两者谁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呢?

华为和小米的海外市场之路

华为在海外市场的拓展比小米要早的多,当下在欧洲市场已获得市场份额第三的位置,直逼位居第二位的苹果。一直以来其发布新款手机也主要是在欧洲市场,可以看出其对欧洲市场的重视。近期据消息指华为已与美国第二大运营商AT&T达成合作,后者将在明年开始销售华为的手机,这将有助它打开美国市场的大门。

二季度华为手机全球出货量约3850万部,国内市场出货量约2350万部,算起来海外市场手机出货量约为1500万部,海外手机出货量占其整体出货量的比例为40.0%。

小米则是在2014年开始进军海外市场,首选之地是印度市场,虽然在印度市场一度遭受挫折,不过自去年初起其在印度市场再次取得增长的成绩,并逐渐取得了如今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第二的位置。在印度市场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其开始进军乌克兰、白俄罗斯、乌拉圭、印尼等市场。

二季度小米手机全球出货量大约在2316万部,海外市场出货量大约为816万部,海外市场出货量占整体出货量的比例约为35.2%。近日其又宣布将在泰国市场发售手机,这将有望帮助它进一步抬升海外市场出货量。

从两家手机企业所选择的市场可以看出,华为更偏向于发达国家市场,而小米偏向于发展中国家市场。这与它们两家企业的战略选择和实力决定,欧美市场的利润更丰厚,是占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利润超过九成的苹果和三星地盘,华为希望挑战这两家企业,同时获取更多利润;小米则由于专利实力不足而只能强攻发展中国家市场。

华为和小米谁走的路更适合中国手机品牌

华为在欧洲市场所取得的成功,确实帮助它取得了不错的利润,其利润要高于小米。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今年一季度数据显示,苹果、三星分别占有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利润的83.4%、12.9%,中国三家手机企业OPPO、vivo、华为则紧随其后,其中OPPO、华为分别占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利润的2.08%、1.9%。如果明年在美国市场取得突破,华为手机的利润将有望进一步增长。

不过华为进军发达国家市场也正面临问题,在欧美市场更强调手机的创新力,苹果拥有自己的软硬件优势,三星则拥有自己的产业链优势。华为目前主要是在手机芯片上取得自己竞争优势,但是随着三星在手机芯片上取得对华为的竞争优势(三星新开发的Exynos8895芯片在处理器性能、基带技术上均较华为的麒麟960有优势),华为要撼动这两家手机企业面临着更大的困难。

小米进军发展中国家市场,似乎更符合当下大多数手机企业的现实,因为中国手机企业当中除了华为、中兴等少数几个拥有专利优势外其他手机企业均缺乏专利,小米、OPPO、vivo先后在印度市场遭遇专利诉讼就是一个例证,通过在发展中国家市场取得市场份额,壮大自己的实力获得生存空间,待实力足够强大后再进军发达国家市场以与苹果、三星进行正面竞争。

中国的手机产业链目前尚无力支撑中国手机企业与三星、苹果进行竞争。中国的面板生产企业如京东方等今年才开始投产OLED面板,预计要两三年后才具备与三星竞争的实力;中国的存储芯片企业长江存储、福建晋华、合肥长鑫目前正在加紧建设它们的存储芯片生产基地;在半导体制造工艺方面,中国最大的芯片制造企业中芯国际预计明年量产14nmFinFET工艺,而三星和台积电将在明年量产7nm工艺,这两家芯片制造代工企业将它们的先进工艺产能优先照顾高通和苹果。

从华为手机海外出货量占比方面也在印证着这一现实,华为去年的智能手机海外出货量占比一度接近五成,但是今年二季度的海外出货量占比反而出现下滑,意味着它当下的出货量增长再次回归到依赖国内市场;反之小米通过加强进攻发展中国家市场其海外出货量占比已接近华为。其实国内还有一家手机企业那就是传音,其通过进军非洲市场成为国产手机品牌当中在海外市场做得最成功的品牌,其手机全部出口非洲市场。

对于中国手机企业来说,它们在国内市场已经取得了完胜的局面,2016年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的份额接近九成,在海外市场能否取得成功成为它们能否继续发展的关键,这对中国制造业的转型也极为关键,或许用那句“能捉到老鼠的猫就是好猫”会是最合适的,谁能在海外市场抢占市场份额谁就是成功的中国手机品牌。






恶魔攻


小米和华为都是中国的企业,更希望他们在竞争中一起进步。但是一定要回答的话,小茶馆还是更倾向华为。理由如下:

1.营销手段。小米的营销策略让人感到恶心。特别是卢伟冰的出现让这种情况变本加厉。读书时一直觉得小米挺好的,但是现在这种营销策略绝对是负分,让小米不知道流失了多少用户。

2.技术实力。华为本身就是通信设备商,4G开始到现在的5G都有很大的技术积累和技术优势。而小米背后主要依靠高通,科研投入也远远不及华为。

3.高端市场。华为的mate系列和P系列基本站稳了高端市场,但是小米在高端市场还没有一款能够得到普遍认可的机器,可见市场对于华为的认可度还是要高一些。




蓉城小茶馆


这个问题好。个人见解:打嘴炮小米会赢,拼销量华为会赢。看你怎么界定了。

小米一众高管此起彼伏的嗡嗡嗡(很有画面感啊),让最近的头条都翻了天,据说微博更热闹,当然我已经不上微博好多年了。

小米是一家优秀的科技企业。但是此疫(没错,此疫!)中的表现却是不太得章法。

全国人民面对疫情之时,一场轰轰烈烈高举高打的碰瓷似的营销搞得路人皆知。不是说华为就都对,都有理,但“在这个讲付出,讲贡献”的特殊时段,用心做好产品才是王道。一亿摄像头调教表现怎么样?外挂5G性能如何?最新的内存是不是都发挥了?品控有没有可以改善的地方?

华为从一个不会做手机的公司走到今天,难道没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一群高管,在人前喧哗,扬言要诉诸法律,动不动还要退出手机行业,并不是最体面的选择吧[捂脸]

小米贡献了一款不错的产品,但是缺少核心灵魂会在很短的时间沦为行业公版,做IT那多些年我还是了解一些的:供应链能够带来的时间差其实很短。

无论怎样,希望国有品牌都越来越好。愿大家都天天有米,大有可为!


江湖人称周大发


在营销公关方面,小米是有优势的。华为的5G技术,目前是世界绝对领先地位,不可撼动。小米是堆料机,这个无可厚非,堆料技术,为小米在未来的国际政治危机中,埋下了隐患,一旦高通或者谷歌等对中国进行技术封杀,小米立刻成为牺牲品。但华为不同,虽然现在华为也离不开世界,离不开安卓,离不开谷歌,但华为早已身在逆境,早已未雨绸缪,开始秘密实施自我生态的技术公关,避免未来技术封杀后的举足无措。


郝不搭调


打嘴炮,华为确实不如小米,但论真功夫,华为甩小米十条街。华为是实干家,是大型科技企业,是在美国长达一年多的封锁和打压下挺过来的强者。要知道,从2018年12月开始,美国就联合自己的盟友公开封锁华为,打压华为,如今美国对华为的封锁和打压还在继续,而且较之前更严厉了。但华为依旧没有被打倒,反而还越来越强大。所以,要论真功夫,小米绝对比不过华为。当然,虽然华为在嘴炮上不如小米,但在舆论宣传方面绝不会输。首先,华为的实力摆在那,全国人民都看在眼里,不服不行。其次,华为也有一大众粉丝,打嘴炮的事有时候根本不需要华为亲自出手,粉丝们就代劳了。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粉丝们会将小米某嘴炮大师的言论驳斥得体无完肤。


血染战旗红


华为能胜利,因为毕竟是以科技技术为根基的企业,由于美国的打压,国内民众对其有同情心和同仇敌忾的气氛,再者我自己之前用的小米手机基本是一年过后就会坏,要不电池要不屏幕再不就是经常死机。自从买华为V10到现在一直质量杠杠的,用了两年多一点问题都没。如果再买我也是首选华为的,小米这几年就感觉只做了两个方面,夸供应商厉害和怂友商没有性价比,很是小家子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