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止是醫生和病人,還算是患難之交,生死與共”

“我們不止是醫生和病人,還算是患難之交,生死與共”

張忠德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專家組副組長

張忠德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專家組副組長

17年前,時任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醫院急診科主任的張忠德,在一線搶救“非典”患者時不幸被感染了,並肩作戰的護士長葉欣去世,他自己也一度病危。

17年後的除夕,一聲令下馳援武漢,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收好行李就直奔高鐵站,即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專家組副組長,堪稱倚馬可待,召之能戰。

這時候他已經56歲,熟悉他的人們親暱地稱呼他“德叔”。

“哪兒都一樣,換了一個陣地而已”

他是名醫生,比普通人更知道疫病兇險;親歷生死,這不是“無知者無畏”的意氣,更接近“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大勇——“德叔”在“非典”時期一戰成名,往後一直專注研究中醫對溫病的治療。作為名醫,他能說會道,又有故事,是廣州醫療界的“網紅”,這次出戰武漢,更是收穫了從坊間到媒體一致的敬重與溢美之詞。

但德叔一開口,以上想法都變成了“強行加戲”——

“我完全沒有想這麼多啊,哪有這麼多想法?上級來電話,問‘能不能去?’我回答‘當然可以’!”

接著,就是匆忙吃了個飯,家人幫忙收拾了行李,馬上趕赴高鐵站直奔武漢。

他溫和地對新快報記者解釋“危險”:“如果說有危險,哪裡都有危險,一個急診科醫生,一個呼吸科醫生,只要接觸病人,危險都會在,哪兒都一樣,換了一個陣地而已。”

又解釋“不怕”:“怕有什麼用?不要去想那些暫時改變不了的,疫情已經發生了,困難擺在面前,但我們可以先做好自己,嚴格規範防護流程,調整好休息時間和飲食,保證自己的免疫力,把這些我們能做到的,都專業地科學地做到位。”

除夕那天到達武漢,對張忠德和他所帶領的廣東中醫醫療隊來說,“形勢嚴峻是意料之中的,意料之外的是形勢這麼嚴峻。沒想到有這麼多患者,有這麼多重症……”

“非典”的經歷,給廣東中醫醫療隊很大的幫助,在“非典”的歷練中,張忠德團隊取得過寶貴的經驗,“比如那時候,在哪個治療節點和時間段,如何使用中醫藥手段,讓患者度過危險期、減少後遺症,這些經驗都運用在我們抗擊新冠肺炎的臨床上,現在也記錄在新冠肺炎治療方案裡了”。

廣東中醫隊員是最早在隔離病區通過開展八段錦,來協助緩解患者因病情等產生的焦慮情緒,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後來團隊又逐步開展了耳穴壓豆、穴位按摩、刮痧、火龍罐等中醫特色療法。

用自己患“非典”的經歷寬慰病人

張忠德一直記得一位武漢病人,他是所在街道的疫情防控負責人,“是1床的第三個病人”。他是在街道防疫工作中被感染的,“他見過不少重症病人,所以,當自己出現了發燒、咳喘、胃口不好、肌肉痠痛這些症狀時,他真的很恐慌、焦慮”。

入院時,這些症狀都在向危重症的方向發展,血氧的數據也不好了,睡不好、吃不下。廣東醫生們去查房看到他的時候,他一下子就哭了。

一起去查房的醫生中,不少都經歷過“非典”。這群廣東醫生就給他講他們在“非典”中的經歷,張忠德告訴他:“我也有過瀕臨死亡的親身經歷,我就是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手段康復回來,現在也沒有留下什麼後遺症,你沒有問題的,一定能贏!”

張忠德和中醫醫療隊在查房時,除了問診、把脈、舌診等中醫診療手段外,還會跟病人一起看片子,跟他解釋片子上反映出的病情。

張忠德說,那天聊完,看得出他心情舒緩了很多。第二天再來看他,主要症狀和指標沒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了,能睡一會兒了,吃東西也開始有胃口。

48小時後,症狀已經開始比較明顯的緩解了。

到他出院的前一天,醫生們再去查房,他欲言又止。直到出院那天早上,他才終於開口說:“德叔,我要出院了,能不能跟你和你的團隊合個影?”說完眼淚就掉下來了。

張忠德笑了:“當然可以!我們不止是醫生和病人的關係,還算是患難之交,生死與共了。以後你來廣州,一定要來找我們;我們來武漢,也要來看你。”

從除夕夜投入到戰鬥,到3月11日20時許,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內,由國家中醫醫療隊廣東團隊負責的病區患者“清零”。 廣東省中醫醫療隊進駐該院的45天裡,最高峰時負責床位139張,累計收治新冠患者245例(輕中症66例,重症149例,危重症30例)。

想“十一”再來武漢 好好看看這個城市

“今天幾號了,星期幾了?”採訪中,張忠德突然問記者。

得到答覆後他才感嘆,原來已經兩個月了。

醫療隊開始撤離武漢了。但張忠德堅持留了下來,他還肩負兩項任務,一是做好科研,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專家組副組長,要把臨床治療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二是目前廣東中醫醫療隊還有一個陣地——雷神山,“我們的鄒旭教授和很多隊員還堅守陣地,我們留下多一些人替換輪班,這段時間的工作強度真的不是平時所能想象得到的。這幾天我們每天討論病例,都是凌晨1點到3點才結束,時間太緊,事情太多。但我們還是要讓大家多一些時間休息休整一下,勞逸結合”。

張忠德是第一次來武漢。兩個月裡,醫療隊的隊員們,幾乎每天都是三點一線:病區、病理討論室、住宿點,“兩個月了,我房間的電視機都沒有開過。武漢有黃鶴樓,有武大櫻花,可是這些對我們來說,還只是停留在以前看照片的印象裡”。

但是,當記者問他“說起武漢,會想到的第一個畫面是什麼”,張忠德輕輕地笑了:“會首先想起武漢的夜晚。有時候外出到其他醫院巡診會診,回來時已經是晚上,坐車經過了武漢的很多座橋,長江開闊,燈火點點,很美的夜景”。

他說,看著這些燈火就會想,這不僅是一個英雄的城市,這也是一個溫暖的城市,它以後一定會大有可為。

除了城市,還有人。

講著語速很快的武漢話的那群武漢人,又倔強又堅強又開朗;還有醫療隊裡這群一起沒日沒夜工作的同行,務實、實幹、擔當,這些都留在兩個月的回憶裡了。

出門兩個月,張忠德每天必做的事情一是跟家人視頻,二是向廣東省委、省政府,省衛健委、省中醫藥局的領導彙報一下工作,“沒有廣東大後方傾盡全力的支持,完成這麼艱鉅的任務,是不可想象的。現在,我們可以說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這一仗,如此震撼、如此令人感動,和這樣的集體、這樣的人,是分不開的”。

他說,想在“十一”的時候再來武漢,好好看看這個城市,好好吃一次傳說中的熱乾麵。“但是現在,我真的好想廣州,我想念廣州的早茶了”。

採寫:新快報記者 肖萍 黎秋玲 通訊員 宋莉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