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熟读历史,给你个机会穿越回三国时期,请问你想辅佐谁?

年方四十


如果有机会穿越回三国时期,熟读三国历史我会选择谁来辅佐,帮助终结这刀兵四起,血火纷飞的乱世呢?我想,这得看穿越的具体时间。

如果具体的穿越时间是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前,我想我的辅佐对象会是袁绍。跟三国演义中志大才疏,忧柔寡断的刻板印象不同,历史上真实的袁绍其实是宽厚爱民,名望与实力兼具的不世枭雄。至少在官渡之战前,袁绍身具四世三公之海内人望,坐拥冀,幽,青,并四州膏腴之地,户口数百万,带甲数十万,战将如云,谋臣如雨,其形势比仅完全控制兖州及徐州豫州一部的曹操优胜很多。

客观地说,辅佐袁绍成功的难度并不大,只要说服袁绍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汉献帝东归时把握机会将献帝迎至冀州,奉天子以讨不臣,上有汉室朝廷之名分,下有四州地盘之实力,再加上海内人望,天下归心,大概率在十年之内,袁绍就将扫平乱世,重归一统,三国很可能根本不会出现。

奠定三国鼎立之基础的里程碑事件则是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虽然只是一场遭遇战,却决定了后续数十年的历史走向。对广二人而言,虽是穿越也需顺势而为,而具体的穿越时间是在赤壁之战之前或之后,也将决定个人的选择。

如穿越发生在赤壁之战前,毫无疑问,我将效忠曹操,帮助其扫平孙刘,一统江南,结束乱世。这个副本的难度也不大,当时曹操已基本一统北方,据有天下三分之二,又新据有荆州之半,只要步子迈稳当一点,等军中疫情平息再南征孙刘,再留意下风向,周瑜小儿很难有机会偷袭得逞。如此,曹操挟数十万之众饮马长江,又据有荆襄上游之利,江东孙吴实难与之抗衡,一战而定江南应是水到渠成,并无太大难度。

然而,如果穿越发生在赤壁之战后,特别是刘备已取得巴蜀汉中及荆州之半,鼎足之势已成的话,哥估计就得再次见风使舵,顺势而为,改而效忠刘皇叔了,哈。

赤壁之战后,曹操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最好也是最后的机会,北方雍州兖州凉州等地出现大规模民变及马超韩遂等的叛乱,牵扯了曹操的大量时间精力。而刘备孙权则趁此机会抢占地盘,扩充实力,天下大局突变。以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夺取汉中,晋位汉中王为标志,攻守之势发生变化。

此时曹操年逾六十,锐气不再,已失一统之勇气信念,而刘备集团则势力大张,锐气正盛,手握巴蜀汉中及荆州之半,拥有汉中及荆州两个重要战略支点,当年隆中对之战略基础已经形成。在巩固孙刘联盟的基础上,“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则大事可成,天下可定。

当然,客观地说,刘备这个副本应该是前述几个副本里难度最大的,变数也最多。但总体而言,在鼎足之势已成的前提下,似乎苦尽甘来的刘备比垂暮之年的曹操和一意保守江东的孙权要更有进取心一些,成算也更大一点。

以上就是哥在穿越前的大致想法,总体思维就一句话: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辅佐最有实力名望的军阀辅佐,希望以最少的时间(最好就用一代人的时间,二三十年之内)和最小的代价结束这近百年的华夏内耗,尽可能地减少这刀兵四起的乱世给平民所造成的巨大伤害,让改朝换代的巨大损失尽量减小一些。更重要的是,尽力不让政权最终落到司马老贼一家手中。。。

无论是从家国情怀,民族大义出发,还是从个人搏取功名富贵,青史留名的角度,如果有幸穿越回三国,本人的最终目标都是尽力避免三国归晋的结局,从而引发五胡乱华这华夏民族的千年梦魇和不堪回首的三百年大分裂,大黑暗时代。。。


天涯史馆


看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为了统一中国,自然是辅佐曹操。由于题目中只问了刘备,曹操和孙权,其它诸侯不再考虑范围内。

要想完成消灭割据势力,重新统一的目标,被辅佐的人需要具备以下特点:具备经营已久的州郡,拥有自己的武装,善于听取谋士意见,否则纵使再熟读历史也没用。另外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具备其二即可。曹操完美符合这些特点。纵观三国历史,曹操犯下的最大错误莫过于赤壁惨败,只要能帮助其赢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大军南下,统一应该不成问题。

刘备虽为正统,但天时地利均不具备,且建国运气成分较大,即便演义里面如诸葛亮这般呼风唤雨,洞晓乾坤的人物,也带不动。孙权具备地利,但东吴阵营并不是铁板一块,文臣谋士们大多主张投降曹操,可以说只要军事上稍微予以打击,东吴内部就会马上被瓦解。

综上来看,在知道历史进程的前提下,辅佐曹操是最容易成就大业的。





泠喃


穿越到了三国这样一个陌生的时代,不管做什么决定也是要看自身的身份,要慎重,毕竟这个时代不安稳。其实,作为一个穿越者,我们知道历史的走势,当然是要有一番作为的。但是我们毕竟不能说自己有能力领导一个国家,所以选择一位明主投靠是最好的方法。

三国处于一个群雄四起的局势,各地的英雄好汉都在找明主去投靠。那我们穿越过去,有着对历史的提前感知,那肯定不能埋没了啊。所以如果要选一个有实力、有魄力的一方霸主,特别是最终可以成功的人。但是我们不能一上去就锋芒毕露,必要的蛰伏也是必须的,在自身条件不过硬的时候,就得去积攒力量。

这个时候的三国大概是分为三个主要的政权,其中因为曹魏人马将才多,所以曹魏势力可以说是三个中最大的,但这也从另一方面看出来,要是投靠在曹魏的营中,很难在这些能人中间脱颖而出,有所作为。再说一下当时的蜀汉吧,其形势不容乐观,局势动荡不安,也不是一个合适的,不可选。最可靠的还是吴国,兵精粮足,国家昌盛,而且局势还是最为稳定的,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的一些大将都去世了,应该正是用人之际,所以选择去吴国是最捷径的一条路。

在乱世中,拥有先知的优势对于我们来说就好比你坐着飞机和坐着马车的人在比赛跑,当然是前者更快。所以,有优势的我们才更要发挥自己的力量,为中国的历史做出一些贡献。

如果让我们选择想穿越回去的朝代,估计没有人会选择三国。三国时期,中华大地动荡不安,烽烟四起,军阀混战,疫病横行,人口锐减,十室九空,生产萧条。《三国演义》和《三国志》里的那点知识也不足以让穿越者在那个大争的年代有所作为,所以穿越真是个高风险的事儿。但是,假如你穿越回三国了呢?

当然,没有穿越者费尽千幸万苦穿越回去是为了当一个普通老百姓,经历种种人间惨剧后结束了自己悲惨的一生(虽然我们都知道这是绝大多数穿越者最可能的下场)。为了降低穿越者的生存难度,我们假设有福利大放送,穿越者到三国位列朝堂,当一个不大不小的文官,那么哪个国家最有吸引力呢?

战场

先看看曹魏。曹魏无疑是很多人的首选,毕竟曹魏土地最广,人口最多,实力最强,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后方,穿越者位列朝堂,直接参与战争的可能性不大。再加上穿越者再不济也知道诸葛亮六出祁山和东吴北进也搞不出什么名堂,完全可以安心地稀里糊涂地过完这一生。

只是,穿越者要注意隐藏起自己“跨越千年的智慧”,不要抖落小聪明,选择做一个泥塑木胎最好不过。曹丞相重视人才,求贤若渴,但也十分讨厌小聪明的人。有了杨修那样的前车之鉴,穿越者最好不要大放厥词。你和曹操大谈三国争斗的结局,举报司马家有异心,透露后世有火药的存在,意义都不大。他们才是这个时代的主宰者和站在顶点的人物,抖落聪明会让你变得像个小丑,搞不好还要身首异处。

曹操剧照

再看看东吴。吴国附有长江之险,在赤壁之战后有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和平期,对于穿越者来说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孙权生性豪爽,对于那些无所作为的名士比如说张昭说也不太在意。有一个名士的虚名,你就可以得到一定的尊重,安稳地生活下去。

吴国前期,宫廷里充满了自由而快活的空气。孙权喜欢饮酒作乐,常在酒席上开玩笑恶搞。大臣中诸如诸葛恪、羊衜都是搞笑高手。孙权曾在宴席上牵过一头驴,驴脸上写着“诸葛子瑜”四个字,取笑诸葛瑾脸长。可见孙权和大臣们在一起时的无拘无束。不过孙权晚年时宫廷斗争比较厉害,穿越者千万不要触霉头。

孙权剧照

最后让我们看看蜀汉。虽然很多人都很敬佩诸葛亮,但是估计没有多少人愿意穿越到蜀汉。毕竟蜀汉地方小,人口少,伸展腾挪空间不大,还经常对外作战。在诸葛亮的熏陶下,蜀国的大臣们形成了一股严谨质朴的风气,简单地来说就是古板、没有什么趣味。拿蜀国的大臣费祎为例,他到东吴去访问,东吴酒席上的恶搞,费祎从不参与。有一次,孙权把费祎灌醉了,问了他很多蜀国内政方面的问题,费祎居然记下问题,第二天给了吴国一份书面的答案,令吴国群臣大跌眼镜。可惜的是,诸葛亮去世后,蜀国严谨质朴的风气流于惰性。

诸葛亮剧照


甘霖


我最想辅佐汉帝刘协,历史上的刘协虽然是个亡国皇帝,但他的能力却不容小觑!

刘协在生前可是极其有志向和才能的。就连曹操的部将谋臣都时时刻刻提醒着曹操,要注意刘协的动静。刘协也聪明,他就想到了和刘备攀亲戚。话说二人也确实有亲戚关系。刘备是汉景帝的玄孙。按照刘氏皇家的谱系,刘备正是刘协的叔叔。

虽然间隔不少人,但是为了平衡甚至除掉权臣,刘协就有心和刘备合作。

曹丕称帝后,让刘协去当山阳公,结果刘协将一方治理的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刘协一直活到魏明帝曹睿时期,死的时候还被追谥山阳公,曰孝献皇帝。

可见刘协虽然比不上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却也是有能力的。只不过,身逢乱世,身边有没有可以倚靠的人,实在可惜!


小小滴吟儿


如果可以穿越,我当然是穿越到大清朝。像小燕子一样任个皇上父亲,当个公主,然后再遇到尔康,成就一段理想的姻缘。

首先,清朝虽然也是封建社会,但是女人地位不低,聪明女人也可以参政议政,像我这样的女子就有了用武之地,不会埋没才华,说不定能干出一番事业,扬名立万,千古流芳。

其次清朝无昏君,没有像汉武帝那样斩杀大臣如割韭菜一样的暴君,虽然也有奸臣,但皇帝总能拿捏的正好,还有像纪晓岚刘罗锅风趣的名臣,与他们同朝做官,一定是很美的,即可做同僚,又可做知己,和聪明人在一起,我不会太寂寞,太孤单,也一定能学有所用,干出点成就。

还有回到清朝,我也七下江南,尽情欣赏哪里的美景,美人。扬州,苏州,杭州,还有云南的大理洱海,还有丽江古城,凤凰古城,桂林林漓江,黄山等,那时一切没有现代工业的污染,原始的,天然的。天蓝水碧,草青山绿,没有雾霾,没有扬尘,你可尽情呼吸,尽情游玩,畅享天下。

清朝不像现在房子这么贵,买一个房子搭上一生。还有,婚姻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该结婚就结婚,哪有现在这样男女都成了独立的个体,谁也不稀罕谁,谁也不迁就谁,那就继续单着呗。

还有,那时小孩多孝顺啊,像现在把父母抛家不管的也没有。像现在父母做儿女的仆人现象也是绝对没有的。会做什么做什么,不像现在能读书也读,不能读书也读,赶鸭子上架,使好些人读成了手不能拿活不能做的废物。如果回到清朝,我会改变这些,参奏皇上,严格考核。

感觉今天不在状态,说跑题了。

今天就聊到这里,请你批评指正,谢谢。


暮蓒


我会辅佐刘备。因为刘备虽然文采武略输于曹操,但是为人谦和,是是不可多得的君王。他有很多过人之处。

下面,我们讨论一下刘备的过人之处。刘备东汉末年,三国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家族背景强大,但却是幼年草根的他,40岁开始创业,最后成就了三足鼎立的蜀汉政权。具体他有哪些超人之处呢?我们今天来讨论一下。

第一,胸有大志。一个人要取得事业成功,首先必须有目标,有方向。我们查阅不管是正史《三国志》还是野史,并不能找到关于刘备出生证明的具体文献,他自称汉景帝刘启庶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启第十九代玄孙。刘备从小不是太擅长读书,但是说话逻辑性和合理性非常了得,以至于很多人都不敢小看他。刘备小时候与同宗小孩在树下玩乐,指着桑树说:“我将来一定会乘坐这样的羽葆盖车。你看看小时候就是这样。后来参加了黄巾军起义,履立战功。大约四十岁开始,结识了荆州牧刘表,两个人经常一起聊天,有一回刘备看到自己大腿上多出了一块肉,黯然伤神,刘表问他,他说“吾常身不离鞍,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你看看,心里多么忧国忧民,多么有胸怀大志向。

第二,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锲而不舍。这可真是金石可镂的不懈精神啊。15岁外出游学,师从九江太守卢植,就开始结交很多的朋友。23岁,也就是公元184年,参加了镇压黄巾军起义的队伍,屡立战功,但是因为鞭打都邮弃官而走。后来又参加了大将军何进打盗贼的队伍。刘备先后参加了很多战役。黄巾之乱、祀水关之战、虎牢关之战、徐州之战、过五关斩六将(之后刘关张会面,路上遇赵云)博望坡之战、长板之战、赤壁之战、益州之战、荆州之战、成都之战、智取瓦口隘、定军山之战、智取汉中、樊城之战。另外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战事,实际上在一开始的时候,刘备一直都是处处受挫,后来认识了关羽和张飞好了一点,再后来认识了徐庶又好了一些,再后来结识了诸葛亮就开始了人生的大展宏图。

第三,面带微笑,不怒自威,面貌和蔼这是刘备唯一的优良硬件设备。他,礼贤下士,守时守信,重情重义,高情商,这是他最大的软实力,弥补了他太多的文采武略的不足。刘备在这一点上,有他的自然优势,那就是他的性格和成长经历。不爱说话,能善待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喜欢结交豪杰,当地豪侠都争着依附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马超,黄忠,凤雏,都悉数愿意归顺于他。徐庶竟然为了刘备,心在曹营心在汉,徐庶在曹营一言不发。刘备下南阳,三请诸葛亮,史称【三顾茅庐】,诸葛亮为了试探于他多次不见,他竟然如约而至。最后打动了诸葛亮,这一去就是身先死,再也没有回来。再就是,超人吕布都愿意为他辕门射戟化解危难【虽然后来白门楼吕布被曹诛杀,刘备没有相助,很多人对他有微词,但是,吕布确实不够忠诚,这完全不是一类人的必然结果,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啊】,刘表自愿献荆州,刘璋自愿献西川。刘备从来不以貌取人,年轻时追谁何进打强盗,竟然打动了强盗。凤雏庞统其貌不扬,在吴国碰壁,来到西蜀,刘备礼贤下士,亲自迎接。至此可比管仲乐毅的伏龙凤雏都尽若次。可见刘备的性格魅力,情商优势有多强大。由于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所以不一一赘述了。

第四,得民心者得天下,爱民如子。刘备在这方面,不管是刻意所为也好,还是心甘情愿也罢。他确实做到了那个时代的极致。刘备新野牧的时候,当地流传了一段佳话“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安足”你看看,多么强大的内心信赖。后来,曹操攻打新野,刘备竟然带着愿意追随他的百姓一起逃难,这才有了赵云万马军中杀了七进七出长坂坡的美名,也就是在这场战斗之后,有出了“刘备摔孩子”的重情重义的故事。

刘备的过人之处,不在于自己文采武略有多高,在文采和武略方面,跟曹操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几条街的差距,但是最后能够取得前三甲,甚至略乎第二名的佳绩,如果不是庞统早早身先死,如果不是大意失荆州,如果不是夷陵之战大伤元气,刘备或许还会更远。我愿意辅佐他,把我文采武略为他所用。


历史代的方刚视角


穿越到三国我会选择曹操有以下几种原因;

1曹操军事上精通兵法,重贤爱才,用人不拘一格,哪怕是自己的仇人,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2有政治见识深远而正确。

最开始董卓占领帝都洛阳,曹操就知道只有刺杀董卓并且是他自己去刺杀才行,无论成功与否,将打响他自己政治生涯的第一炮。刺杀失败后,逃到陈留招兵买马,等待时机。后来袁绍召集18路诸侯讨伐董卓,曹操知道自己要去且必须去,首先他已然算是一路诸侯,其次讨伐国贼董卓人人有责。

3著名的《短歌行》,介绍了自己一生,诗中描述了曹操一生中各种情感,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平定天下的雄心壮志。曹操一生生活节俭,家产还不及曹洪,当然他心系天下,天下都是他的了,还在乎家产,这是何等气魄!

4也是重要的曹操给人的感觉比较真实,不虚伪



人道长隆


我会选择辅佐刘备,首先曹操性格太复杂,个人能力太突出,跟着这样的领导混,迟早得挨刀。孙权有些能力,但是孙权战略眼光不行,用人有些畏首畏尾,而且还喜欢集权,生怕自己的权利被大都督分走。所以能辅佐的只有刘备了,这里说几点原因:

1.刘备出身高贵,辅佐他名正言顺,干任何事情只要有刘备的旗号就会很容易被别人接受

2.刘备礼贤下士,忠义之士,能为了兄弟两勒插刀,这说明他人品很好,将来一旦为君,不会大开杀戒

3.对于相应的人才能安排相应的岗位,量才施用,这就是古人说的上君尽人之智

4.素有大志,有统一全国的雄心,有愈挫愈勇的精神,完全白手起家,跟着这样的老板混相当的有前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