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过程中藻毒素是非常难处理的问题,为什么很多卖药的却说他们的药品可以解毒?

珠海禾虫哥


三农优质作者为您解答

许多人对于藻毒素有些陌生,其实藻毒素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非常常见。可以这样说,只要有水藻的地方,基本都有藻毒素。你就比如说村里的水库、坝塘、鱼场、虾塘、湖泊、河流等等。

藻毒素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水体受到污染呈现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生物疯长,水体变色,这样的水源中均含有大量藻毒素。藻毒素随水源进入动物肠道内,引起动物神经麻痹、肝损伤,严重者会中毒而亡。

所以,藻毒素不仅对水产养殖极其不利,而且也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但是,藻毒素的处理相当棘手,给水污染治理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很多卖药的说他们药品可以解毒,其实是有很大的“吹嘘”成分的。

为什么说他们“吹嘘”?就拿我们云南的滇池来说,藻毒素对其危害甚大。去过昆明滇池的朋友一定感受过迎风吹来的那股淡淡的腥臭味,其很大因素就是藻毒素造成的。

滇池不仅起到调节“昆明四季如春”的作用,更是全昆明市民的生活用水来源,因此滇池水污染治理被中央和云南省政府高度重视。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时至今日,在滇池水污染治理上所耗费的资金为501.6亿!如果真如卖药的人所说,有解毒的药物,那就不用在水污染治理上耗费巨大了。(当然了,现在的滇池水污染治理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水源水质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藻毒素为什么难治?很大的原因在于其特殊的毒素结构。藻毒素存在于有害的藻类生物细胞中,当藻类生物死亡,细胞遭到破坏,藻毒素便会释放到水体环境中。

如果不除去有害藻类任其生长,则这些藻类长得越旺死得越多,产生的藻毒素自然也多。若是投放药物,杀死藻类,那释放的藻毒素会更多。所以,想要解除藻毒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卖药的人说有药品可以解毒,显然是有些片面的。若是对于准备清塘的坝塘、水库等,投放药物自然是可以除去有害藻类的。但对于生活用水以及水产养殖的水源来说,这个方法显然是行不通的。


那么,对于水产养殖,我们有哪些治理藻毒素的措施呢?


第一,严格监控水体来源

为什么水源会受到污染,很大原因在于源头。工厂排污、生活废水、农药化肥等,都会帮助有害藻类生物疯长,造成水体藻毒素含量超标。所以,严格监控水体来源至关重要。

第二,合理投喂饲料,禁止投放化肥

有的水产养殖者抱着“投得多,长得快”的心理,过度投喂饲料,导致饲料沉积浪费,成为了藻类生物的供养物质。而有的水产养殖者为了节约成本,便投放化肥帮助藻类生长,为鲢鱼、鳙鱼等提供饵料,这样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第三,适量投放以水藻为食的鱼类

上面说到过,鲢鱼、鳙鱼等鱼类是吃藻类的,所以我们可以适量投放一些以水藻为食的鱼类,以达到减少藻类生物的目的,从而降低藻毒素在水体的含量。

第四,增加供养设备

水藻的死亡,会消耗水体中大量的氧气。不仅会让鱼类缺氧而死,也会助长水藻的疯长速度和藻毒素的释放速度。所以,增加供养设备、增强供养系统很有必要。

第五,投放藻类抑制剂

治理藻毒素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想要一次性除去有害藻类和藻毒素,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可以先投放一些抑制剂,抑制藻类生物的生长。比如,硫酸铜等。

第六,人工除藻

人工除藻,可以说是现目前治理水体污染、减少藻毒素释放的最常规方法。通过人工打捞,直接的减少水体中藻类的生长,间接的降低藻毒素的释放。而这也正是昆明滇池水污染治理的主要措施,虽然耗时耗力,但最大的好处在于不会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过程中藻毒素是非常难处理的问题,不要轻信卖药的说有解毒的药品。若是处理不当,不仅从根本上消除不了藻毒素的存在,而且还会增加藻毒素的含量。因此,我们应该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治理水体污染,逐渐减少水体藻毒素含量。

想了解更多三农知识,请关注我~

乡村小天


水产养殖过程中藻毒素是非常难处理的问题,为什么很多卖药的却说他们的药品可以解毒?

你所说的藻毒素其实就是养鱼水体中的藻类死亡之后在分解时所产生的一种对鱼有害的物质,这种情况在高温季节里很常见,特别是在蓝绿藻过多繁殖的鱼塘里,一旦藻类死亡之后很易出现藻毒素过多的情况。

至于这种情况如何来处理,为什么很多卖药的却说他们的药品可以解毒?从这里看你可能还在质疑卖药人员的话,当然这并没有错毕竟现在骗子也不少,但如果是真正卖药的人所说的,这还是可以信的。在生产中如果出现蓝藻爆发之后,通常也要对水体进行解毒。一般用的解毒药物为有机酸,现在又出来了一种蓝藻分解素效果更好,传统的解毒方法则是用益生菌来分解,也就是说在现实生产中确实是有药可解藻毒素,而且严重时也确实是需要药物来解毒。

正常情况下当养殖水体出现过多蓝藻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控制投喂量同时换水,出现这种情况除了温度高之外就是水质过肥,因此通过换水可以减少水中的有机质和藻类的含量,从而起到减少藻毒素的产生。

情况严重时除要用有机酸之类的来解毒之外,还得用药来改底培菌,常用的药物如过硫酸氢钾、各种益生菌都可以,如是用过硫酸氢钾则在用过之后过3天再用一次益生菌效果会更好,这样不仅可以将水中的死藻之类的分解掉,还可以用来培养水体中有益生菌群,让水体中微生态系统达到平衡,这也是从根本上来处理藻素问题的一种方法。


以上仅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供参考用,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踏火逍遥说鱼


藻毒素的大量产生主要是水中的藻类由于气温、营养等外界因素突然发生变化,藻类短时间大量繁殖然后死亡,就是平常说的倒藻,死亡后的藻类在水中释放出大量的毒素,从而导致水中生物的发病死亡,我认为现在大部分厂家宣称的解毒用品应该是用菌来分解,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才能分解,如果已经发生倒藻,再去“解毒”,已经晚了,整个水体已经不安全,应该在发生倒藻前就做好准备,防止倒藻。


池中大虾


藻毒素,对鱼类有毒性的藻类比如三毛金藻、蓝藻等都具有藻毒素。

藻类对养殖动物的危害

有些藻类的生长繁殖是对养殖动物有危害的。研究发现一些甲藻(裸甲藻、飞燕角甲藻)在繁殖过程中,可产生多种神经毒素,引起养殖鱼体的神经麻木、代谢失调及呼吸障碍,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水体中的青泥苔(即双星藻科的水绵、双星藻和转板藻等丝状绿藻的总称)和水网藻大量繁殖时,因消耗水体中的养分使水质变得清瘦,也可导致养殖鱼类特别是苗种被缠绕致其呼吸困难或者无法摄食而死亡。

养殖鱼塘三毛金藻中毒的鱼体,大多停留在四角及浅水池边,头朝岸边整齐排列,在水下静止不动,无浮头现象,受到惊吓也没有反应;观察死亡鱼体,可见鱼体体表鳍基部充血,鱼体后部颜色变浅;鳃内有大量粘液,鳃丝轻度腐烂;解剖鱼体后发现其肠道无食,无明显病灶。

有的藻类其死亡后分解会产生有害物质,如微囊藻死亡后,其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有毒的羟胺和硫化氢会毒死鱼类。此外,藻类如若大量繁殖,然后迅速衰败,死亡的藻类会在底部不断积累,其腐烂分解会消耗水中大量的氧气,使水体特别是底部严重缺氧,对养殖动物造成不利的影响。

有毒藻类死鱼的判定

1. 有毒藻类死鱼是由于水体中毒藻所致,目前我国常见致鱼死亡的毒藻有铜绿微囊藻、水花微囊藻、甲藻属、裸甲藻属、舞三毛金藻,小三毛金藻等,由于这些有毒藻类的品种在水中大量繁殖成为优势种,其它藻类品种明显减少。

2.由于有毒优势种大量繁殖,使得光和作用增强,吸收大量二氧化碳,使水体PH增加,甚至可达PH>9,所以水体会易呈碱性,而这些藻类又适合于水体呈碱性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这也是有毒藻死鱼水质的一个特征。

3.由于光合作用增强,水中表层溶解氧可能会处于饱和和过饱和的状态,而底层由于藻类死亡大量耗氧又可能处于缺氧状态。这也是与一般的化学物中毒死鱼时整个水体溶解氧有时极低不同之处。

4.由于藻类的不同,水体的颜色也不同,铜绿薇囊藻和水花薇囊藻水体呈铜绿色,甲藻属和裸甲藻属水色呈红棕色,舞三毛金藻和小三毛金藻水色呈浓黄褐色。

现在的水质解毒剂比如有机酸、硫代硫酸钠等,确实能够化解水中毒素,但要掌握用药量和用药时机。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请关注@渔人刘文俊


渔人刘文俊


因为我们的养殖池塘中有很多的“毒”,所以这就是一个文字游戏,混淆概念。

很多藻类都会有藻毒素,比如说我们养殖朋友最常见也是最头疼的蓝藻这一大类。蓝藻他也是生物,也要经历“生老病死”这个阶段。而我们说的“藻毒素”就在蓝藻细胞中,当蓝藻死亡时,细胞破裂,藻毒素就会进到水中。这也就是为什么“倒藻”让我们养殖朋友这么恐惧,不光是缺氧还有一系列水质的问题。

解毒产品到底可以解什么“毒”

市面上的解毒产品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有机酸类的产品,有机酸最主要的作用是络合重金属。厂家不同有机酸中可能加入了其他的成分,但是其他成分因为含量很少,效果也不一定能保证了。一般使用完农药,水中会残留重金属,放苗前解解毒效果不错。也可以定期使用,净净水也是不错的。至于调节ph就不太靠谱了,这么大面积的水面单靠一小瓶的有机酸调ph明显不合理。

第二类就是氨基酸类的产品了,也比有机酸贵一点。同样也是解毒的作用,但不同的是氨基酸类本身也是营养物质,可以被鱼虾蟹和有些藻类利用,所以还能起到一定抗应激的作用。

无论有机酸解毒还是氨基酸解毒他们单纯对藻毒素的降解功能微乎其微。

针对藻毒素养殖上习惯换水再用益生菌降解。

如果虾池是因为池塘倒藻产生的藻毒素问题,最好的建议就是边卖边处理,及时止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