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釀酒葡萄綠色栽培技術,科學整形修剪,以及田間管理

藏區高原特色優質釀酒葡萄綠色高效栽培技術,是充分運用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和補助項目,在葡萄試驗示範基地、科技示範村,基層農技人員和科技示範主體進行不斷對比試驗,最終得出藏區高原特色優質釀酒葡萄綠色高效栽培技術,該成果的推廣,使當地葡萄達到了“果實優質、綠色高效、生態環保”的效果。

德欽縣氣候和土壤類型豐富,小氣候明顯,有效日照時數長、晝夜溫差大,屬於我國西南高山釀酒葡萄優勢栽培區。雖然有近18年的規模化推廣和發展時間,然而農戶過分注重產量,種植過程中總存在留枝過多等問題,同時粗放管理葡萄病蟲害也逐步增多,農戶使用農藥量和次數不斷增加,導致葡萄品質的下降,汙染面積有逐漸加大的趨勢,針對這些情況採用和推廣藏區高原特色優質釀酒葡萄綠色高效栽培技術,對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改善種植環境、提高產品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優質釀酒葡萄綠色栽培技術,科學整形修剪,以及田間管理

1綜述

德欽縣位於東經98°3′56″-99°32′20″,北緯27°33′44″-29°15′2″之間,地處雲南省西部橫斷山脈中段,青藏高原南緣滇、川、藏三省(區)結合部,總面積為7273平方公里,是雲南省最小的縣城,總人口6.7萬人。全境山高坡陡,狹長谷深,地形地貌複雜。海拔差異大,其最高海拔(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6740m,最低海拔(燕門鄉南部瀾滄江)1840.5m。德欽縣氣候和土壤類型豐富,小氣候明顯,有效日照時數長、晝夜溫差大,屬於我國西南高山釀酒葡萄優勢栽培區。

優質釀酒葡萄綠色栽培技術,科學整形修剪,以及田間管理

德欽縣高原釀酒葡萄種植,為提高農民人均收入,我縣積極發展釀酒葡萄種植,經過近18年的規模化推廣和發展,從原有傳教士馴化種植的非常抗病的一個高酸低糖不耐保存的一個品種,發展到現在以赤霞珠為主,兼有霞多麗、美樂、西拉、威代爾、煙73等多個釀酒品種,“十三五”開始,秉承德欽縣生態農業發展的戰略思想和長遠目標,按照“小酒莊、大產業”的發展思路,釀酒葡萄面積發展到13840餘畝,已產出冰葡萄酒原料5000多噸,已涉及到德欽縣的“四鄉兩鎮”24個村委會,現畝均可增收4000餘元,並已輻射帶動到周邊藏區包括四川得榮、西藏芒康的,沿金沙江、瀾滄江河谷已過20000畝的種植面積,已成為當地的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的產業,有利的帶動了農業、農村、農民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增收之路。

優質釀酒葡萄綠色栽培技術,科學整形修剪,以及田間管理

然而在發展葡萄產業中也存在著諸多問題,針對葡萄產業存在的問題,結合德欽縣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項目,在葡萄試驗示範基地、科技示範村,基層農技人員和科技示範主體進行不斷對比試驗,最終得出藏區高原特色優質釀酒葡萄綠色高效栽培技術。並通過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的推動,形成“產業+試驗示範基地+科技示範村+基層農技人員+科技示範主體+輻射帶動戶”的運行機制,有效推廣該技術,使葡萄品質得到提升,病蟲害減少,農藥使用量和使用次數明顯下降,有效的改善了葡萄生長環境,減少了瀾滄江、金沙江上游水土流失,極大地保護了農業生態環境。現經農技推廣體系和廣大基層農技人員和科技示範主體的努力,已基本實現全覆蓋。

優質釀酒葡萄綠色栽培技術,科學整形修剪,以及田間管理

2技術措施

根據德欽縣優勢自然資源及農業農村發展實際,2016-2017年我縣將通過學習、摸索、創新的工作方法,推進葡萄為主導產業,改進、完善技術操作規範;並落實到具體的實施單位和農技人員,制定示範戶技術指導方案,開展技術指導和培訓工作。根據釀酒葡萄產業的發展要求,示範基地結合藏區高原特色優質釀酒葡萄綠色高效栽培技術、面源汙染治理、水肥一體化、化肥農藥零增長為主要工作開展內容。

優質釀酒葡萄綠色栽培技術,科學整形修剪,以及田間管理

2.1科學整形修剪

①整形架形:單籬架面,採用單幹雙臂樹型,即“T”樹型。幹高0.8~1.2m以上,其上30cm處設一橫樑,長60cm,三道鐵絲,宜用於高寬垂式栽培,雙葉幕,適宜不埋土防寒區。②冬季修剪時間與方法:12月下旬至來年2月底(大小寒間)進行,短枝剪髮,留1個結果母枝,留兩芽修剪。結果枝組隔10~15cm較均勻的分佈在主蔓兩側,多餘疏除;延長枝以剪口至上芽位置為標準來決定剪留長度。

優質釀酒葡萄綠色栽培技術,科學整形修剪,以及田間管理

③修剪原則:遵循留下不留上、留強不留弱、壯樹多留、弱樹少留、弱枝短留,合理佈局的原則。同時根據不斷試驗示範得出釀酒葡萄每株留果枝數18或12個為最佳。剪枝時剪刀要快,不能斜剪或撕裂剪口,剪口部位儘量遠離剪口芽眼。冬剪整樹結果母枝不足的植株,在合適的位置可以培養結果母枝。枝條粗度不足0.5cm的留1芽修剪,結果部位過分上移超過20cm的,逐步進行更新,可以離主蔓5cm剪去,促使基本隱芽萌發,更新結果部位。在靠枝蔓最近的部位發出的隱芽下年可以留1芽修剪,培養來年的結果母枝。④抹芽定枝:定植第二年5月上、中旬。主幹70cm以下芽全部抹去;雙生芽和3生芽,留1個強壯的主芽。正常生長進入掛果期的葡萄樹,在萌芽至展葉初期進行,抹除弱芽(枝)、副芽、病蟲危害芽、無頂芯芽和位置不好的芽。當新稍長到5~6片葉子時,已經能夠分結果枝和營養枝的強弱及花序的好壞,按架面空間每隔10~15cm選留粗壯的、花序好的一個新稍或結果枝組分佈均勻。留果枝切記留18或12個為最佳。

優質釀酒葡萄綠色栽培技術,科學整形修剪,以及田間管理

⑤綁蔓:新稍高於每道鐵絲20~30cm開始綁縛,如果第二道以上拉絲為雙道拉絲,只需新稍置入雙道拉絲夾縫中即可。⑥留葉量:在適時範圍內,把葡萄果穗周圍的遮光葉、貼果葉適量摘除,每果枝留葉10片。並在轉色前期(8月1日)和轉色中期(8月16日)進行摘葉處理。經長期對比試驗結果顯示使用此技術,可以有效改善葡萄生長的通風透光條件,增加果實光照量、受光面積及果實對直射光的利用率,而使葡萄糖度增加,酸度降低,糖酸比、PH值、總酚與丹寧的含量等多項果實品質指標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並且可以有效預防植株病蟲害,減少病害發生率60%以上。

優質釀酒葡萄綠色栽培技術,科學整形修剪,以及田間管理

2.2加強開春後的準備工作和田間施肥管理

在施肥方面,以測土配方為重點,重施農家肥,每畝施肥2000kg的農家肥,針對藏區農田普遍缺鉀的現象,以每畝施300kg的草木灰、灶灰噴施就地取材補鉀,氮磷鉀比例為15:15:15或13:5:7的複合肥使用的基礎上提倡水肥一體化,針對德欽縣釀酒葡萄產業處於瀾滄江、金沙江上游的乾熱河谷區域,冬春乾旱,田塊有不同程度的坡度,澆水灌溉是最重要的田間作物保溼法,常年澆灌造成了水土漏失,保水保肥較差,在開花前期、果實膨大期輪流使用容大豐、磷酸二氫鉀(400~600倍)葉面噴施,補充了葡萄生長所需要的微量元素,提高了肥料利用率。通過遵循葡萄管理的花前不施肥,前期控氮肥,坐果後施大肥、澆大水、花期不澆水、噴藥的水分一體化為主的技術,肥料成本從每畝400元降低了200元,不僅節約了成本,還減少了人工投入。提高了抗病抗蟲、壯株,防止裂果爛果畸形果等缺素症狀,為高產打下基礎。

優質釀酒葡萄綠色栽培技術,科學整形修剪,以及田間管理

2.3推廣綠色防控、進行統防統治

針對德欽縣葡萄產業紅蜘蛛、地下害蟲等發生情況,安裝殺蟲燈、使用黃藍板減少蟲源傳播病毒渠道。在發芽期每畝使用80mL高效低毒的生物農藥苦參鹼0.3%,可以有效預防金龜子、蚜蟲的發生。在冬季修剪後到發芽前期,用80%的成標硫、硫磺懸浮劑、石硫合劑等國家有機產品可用農藥進行防治,即可預防又起殺蟲殺菌的效果。在整個生長期使用波爾多液,由於加大了預防措施,降低霜黴病、白粉病、炭疽病的發生。大大減少了農藥使用量,使用次數也由5~8次降低到2~4次。改善葡萄生長環境,保護了農業生態環境,節約了使用農藥的成本。

優質釀酒葡萄綠色栽培技術,科學整形修剪,以及田間管理

2.4對冰葡萄酒原料後期做好白紙套袋技術

利用套袋不透光、遮蔭效果好,減少日灼、防止病菌侵染,杜絕農藥汙染,防止鳥害,起到了效果,但成本較高,一般每畝套袋需要2~3d,每畝袋子成本500~600元,套袋成本約1000元。

2.5採用防鳥網:由於釀酒葡萄糖度要求達到20度以上,採收期較晚,一般鳥食造成減產30%以上,而且套袋技術成本高、費工費時,在葡萄著色初期,採用1.5m×100m,網眼3.5×3.5cm的防鳥網,由於藏區主要採食葡萄的鳥為斑鳩和麻雀,用此規格防鳥網較3.0×3.0cm的成本低,操作方便,受光面大,防鳥效果好,還可防止狗、貓後期取食葡萄的現象,可挽回損失30%以上。

優質釀酒葡萄綠色栽培技術,科學整形修剪,以及田間管理

2.6科學灌溉

德欽旱雨季分明,坡地多,保水保肥差,有輪流方式隨時灌溉保水的習慣,雨季要減少灌溉次數,確保土壤肥料不流失。

2.7機械輔助:為節約勞動力,帶動科技示範主體在科技示範基地和科技示範村採用微耕機進行翻土、犁地等工作,效率比人工提高2~5倍,每畝油耗成本只有15.48元,節約勞動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2.8加強環保意識:充分利用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項目,積極組織廣大農戶在水源、田間地頭清理農藥、肥料包裝物,充分發揮試驗示範基地、科技示範村、科技示範主體的作用,加大了面源汙染治理力度,宣傳和灌輸了“保護環境、愛我家園”的農業環保主題,提升了農民綜合素質。

優質釀酒葡萄綠色栽培技術,科學整形修剪,以及田間管理

2.9加強技術培訓

結合體系建設項目,在試驗示範基地及科技示範村進行藏區高原特色優質釀酒葡萄綠色高效栽培技術培訓,積極推廣該技術,不僅讓科技示範戶掌握該技術,同時帶動周邊輻射戶採用此技術,對提高我縣葡萄產量及品質有著積極意義。

優質釀酒葡萄綠色栽培技術,科學整形修剪,以及田間管理

3效益分析

在我縣體系建設葡萄科技示範基地及科技示範村採用藏區高原特色優質釀酒葡萄綠色高效栽培技術,經專家組測產在雲嶺鄉斯農村、西當村、布村、佛山鄉溜筒江村,2016年種植規模1097畝,經測產平均畝產達1326㎏,單株產量達3.98㎏,比前三年平均畝產增產98.3㎏,新增總產達10.78萬㎏,新增總產值為38.81萬元,總產達145.46萬㎏,總產值達到523.66萬元。2017年種植規模1748畝,平均畝產達到1359.3㎏,單株產量達4.08㎏,比前三年平均畝產增產131.6㎏,新增總產達23萬㎏,新增總產值為82.8萬元,總產達237.61萬公斤,總產值達到855.40萬元。兩年總產值達1374.5萬元。進行鮮果品質檢測時,得出鮮果葡萄糖度增加,酸度降低,糖酸比、PH值、總酚與丹寧的含量等多項果實品質指標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鮮果品質更加優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