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經典可謂汗牛充棟,總結來說,當代人閱讀經典的意義是什麼?

聿劍培訓師


謝謝題主!您提的這個問題我特別喜歡!

英國培根曾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他非常全面地概括了讀經典的意義!

傳統經典可謂汗牛充棟,那麼閱讀重視經典,對於我們當代人來說又有哪些意義呢?

一是增慧啟智。

讀經典可以使人增長見識,啟迪智慧。

如《資治通鑑》這部歷史著作,歷來被人們所重視和閱讀學習,閱讀《資治通鑑》不僅可以瞭解歷史,還可以歷練思想,增長智慧。

元末明初胡三省曾評價:“為人君而不知《通鑑》,則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惡亂而不知防亂之術;為人臣而不知《通鑑》,則上無以事君,下無以治民;為人子而不知《通鑑》,則謀身必至於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後。

清代學者王鳴盛評價:“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

所以在我家的書櫃裡收藏的經典書籍裡就有胡注《資治通鑑》。

二是明德立身。

閱讀經典還可以使人明德勵志,修心立身。

《大學》裡記載“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學習和應用於生活,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論語》中孔子也曾談道“ 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不學《詩經》,在社會交往中就不會說話;不學禮,在社會上做人做事,就不能立足。可見讀書的重要性。

坎耶裡曾經說“書籍是人類的編年史,它將整個人類積累的無數豐碩的經驗,世世代代傳下去”,所以我們當代人不僅要讀經典,還要傳承經典!

謝謝分享與支持!


讓語文學習更有趣


當代人閱讀經典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




何謂“傳統文化”?

我以為:文化不外乎就是用文字記錄歷史上曾經發生的思想與事物之變化,通過某種媒介傳承下來的統稱。

而能稱之為“經典的傳統文化”,就是明確清晰的表述記錄了歷史某一時期發生的事與物。它在人類思想活動及行為活動中具有代表性與客觀性。

老子曰:“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

當今社會,閱讀經典也具有同樣的現實意義。我們只有掌握自古以來的規律,以史為鑑,去理解處理自己身邊發生的所有事,防微杜漸。不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善於創新。





優秀的傳統經典文化同樣是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丟掉了,就割斷了民族精神命脈。

但是,當今的我們,也同樣需要用歷史的眼光,用現實的眼光,更需要用發展的眼光區別看待經典的傳統文化!“經典”是相對於時間、地點、人物、政治形態、社會文明的不同狀態而促成的!所以我們在閱讀經典時一定要認識到:“世間萬物,從來沒有絕對的經典,有的只是相對的文化記載與傳承”。




行走到何方啊lll


當代人閱讀傳統文化經典具有重大的意義!具體說來,如下!

第一,端正人生方向!

社會的發展很快,在當今互聯網時代,全球化當中,各種觀念、文化、意識,交錯縱橫!尤其是年輕人,涉世未深、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中,怎樣才能思想健康的快樂成長呢?這真是一個重大的問題!

人是要活到老學到老的!在快速發展的社會中,慎終如始地保證好自己的人生髮展方向,需要傳統文化經典的指引和教育!

第二,提高個人修養!

中華文化強調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仁者愛人、孝悌忠信!恰恰這是我們做人的根本的基礎!

經常閱讀傳統經典,不斷的充電,即可以清理自己思想的塵垢,又可以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水平!讓我們在實踐中不斷修正自己的思想認識、言行和選擇,即不斷的提高自己的修養!

第三,和諧生活、和諧發展的根本!

進入新時代,綠色發展、道德理念、和諧共生,已經成為時代的呼喚和主流!

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核,即是要求我們過和諧的生活、教育我們過和諧的生活、幫助和指引我們過和諧的生活!

自我嚴格要求,不斷求取進步,需要傳統文化的幫助和指引,擁有過和諧生活、和諧的發展環境和事業,也需要傳統文化的幫助和指引!

總之,時代的發展滾滾向前,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也越來越豐富多彩,我們要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豐富自己的思想認識、提高自己的能力,用自己的真誠和勞動創造美好幸福的生活!我們的傳統文化經典是我們的根本和指引!


聿劍培訓師


閱讀經典的意義,我認為:

一、瞭解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優秀傳統文化,既然是經典,肯定有它的獨特魅力和永恆價值,那它必是優秀的,從而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和中華民族的自豪感,也更有利於繼續傳揚下去;

二、受傳統經典文化的薰陶,提升自身氣質,做一個有趣更有魅力的人。“腹有詩書氣自華”,你所讀過的書都會在你的言行舉止上留下印記,時間久了也會反映在面相上,我們講一個人儒雅不單單指談吐舉止,還看面相,這就是讀傳統經典的意義。自身有趣了有魅力了,你也會遇見有魅力的人,從而提升自身層次。

三、傳統經典教會我們洞察人性,在現實中保護自己。傳統文化經典中歷史佔了很大一部分,而歷史便是講人性,爾虞我詐中如何擊敗對方達到自身目的,所以現實社會中人性的陰暗和計謀都能在傳統經典中找到原型,從而有針對性地保護自己。

四、傳統文化經典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傳統文化傳承幾千年已經融進我們的骨子裡,今天道德評判標準深受傳統文化影響,仁義禮智信已成為普適價值,婚喪嫁娶無不受傳統經典影響,從而教會我們做一個明禮不逾矩的文明人。


茶馬古道上的文化


惟有文化凋敝年代,才會出現荒唐一幕:弱智提問理直氣壯,腦殘回答正兒八經,仍在饒舌“書讀聖賢”祖宗話題。

早知今日讀書是,悔作從前虛妄非 —— 早幹嘛去了?還要起勁“革命”?還要作死“造反”?還要繼續階級鬥爭、文化批判、批孔批儒、反美反帝、山呼萬歲、頂禮膜拜?

此處須要慎重關照:“經典”二字,尤忌濫用。若非經風沐雨歲月砥礪,任何三五十年的逢迎溜鬚,都是扯淡。


聞魯生


從小方面來說,是為了自己更好地生存,更好地融入社會大家庭,從大方面來說,是為了使國家建設的更加富有,美好,人民更加有幸福感。中國人民的國際地位進一步提高。國家的凝聚力,向心力更加強大,再也沒有其它國家敢來欺負中國人民。讓昔日流出國門的資本重新回到國內。


雨後滴水


學習傳統文化,是我們整個民族發揚和團結的重要表現過程。

傳統文化中的經典之作,是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借鑑,知古而論今,取長補短,久而久之,養成了一個優良的傳統理念,最終成為傳統的文化素材。

傳統本身就是一種信仰,只要信仰不變,民族團結精神不變。


永吉0893


陶冶性情,開拓精神空間,突破時空的限制,與千年之遠,萬里之外的人與生物,宇宙的一切生命進行對話。


靜待花開love


從《易經》我們知道,宇宙萬事萬物都在不斷的反覆循環,歷史也在不斷的重複。傳統文化經典,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古人優秀的智慧和經驗,我們為什麼要掌握它,目的就是為了鑑古識今,豐富自己的價值,為社會創造價值。


易學文化作家朱辰彬


真正的智慧可以為生活和實踐提供積極有益的指導。

閱讀傳統文化經典的意義在於汲取智慧,智慧不在於多,在於精髓!

現在的人很多是和傳統文化脫節的,更不要說汲取智慧,智慧跟不上,生活中徒增諸多煩惱。

如何把閱讀傳統經典和現代生活聯繫在一起 ,把從中獲得的智慧用到現實生活中,是很簡單的事,但是很多人無法做到!反而閱讀的更多,則迷惑更多,生活反被已知道的東西所累,慾望追求都不是自己想要的,選擇更加迷亂。

我覺得閱讀經典的意義就是獲取經典的精髓。經典的精髓是什麼?就是覺者!自覺覺他!自覺就是在現實生活中就是不急、不緩、不驕、不燥、不偏、不倚,這就和傳統的儒家思想說的_中庸☜很靠近了。

但是大家都知道 ,我們的傳統文化經典不只是有儒家中庸思想構成 ,還有佛家的性空,道家的無為!這樣,就比較全面了 !就好像我們吃飯的時候光有一雙筷子就夠了嗎?不夠 還得有一個碗,一個盛飯的碗夠嗎?不夠,還得有一個盛菜的盤子,碗盤筷子齊了,工具有了,做什麼樣的菜,才由得自己。

我們把筷子比作儒家,可以指點江山,斷離取捨,因為它本身就是一門入世的學問,仁愛天下,禮儀四方,其中做人處事的學問一直是幾千年來後人效仿的高峰,其它學問並不能及,但是缺陷也顯而易見,那就是天天仁義道德,仁義道德就沒有了!這點很普遍,到處都可以舉例子,不需多說。

我們把佛家比作飯碗,緣起性空,耳鼻舌身意 ,聲香味觸法,通透乾淨,心底清澈,無多掛礙,盛得飯來,便由飯走,正如當初來的時候一樣清爽,輪迴也罷,宿世也罷,當真都是煩惱無多!

我們把道家比作盤子,裡面的菜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又是矛盾,又是整體,更高的智慧 ,莫過於此!

儒道佛三家的智慧正如筷子盤子碗,缺一不可 ,相輔相成,構成了中國極具經典的文化傳統,所以說,閱讀經典第一是要分清什麼是傳統文化經典,它的範圍不只是傳統儒家經典,你汲取了儒家經典的精髓只是拿筷子點了一下碗裡的飯,盤子裡的菜,離吃飯還很早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