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在6歲前,這3次“變聰明”的成長機會,父母不要錯過

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說:"孩子的很多問題是大人造就的,家長的問題若不調整,孩子的問題也調整不了。如果想要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那麼最重要的時間段是在6歲之前。"

如果從小不教育孩子是非對錯,孩子的觀念裡這一部分就會缺失,孩子就會離正確的路越走越遠,終有一天,會鑄成大錯。

李玫瑾:孩子在6歲前,這3次“變聰明”的成長機會,父母不要錯過

孩子出生那一刻就像一張白紙,這張白紙交出什麼樣的畫作,與父母的教育脫不開關係。尤其是0-6歲這段時間,兒童的大腦、運動、語言、情商和社會性都在這個時間段形成。這個階段父母抓住機會,選對方法,有助於孩子發展更加完善

李玫瑾:孩子在6歲前,這3次“變聰明”的成長機會,父母不要錯過

在這些發展中,3歲前大腦發育達到50%,到了6歲孩子智力發育達到70%-80%。想要自家的孩子更聰明,就要抓住這重要的六年。讓大腦發育的好方法就是刺激孩子大腦發育產生新的突觸,突觸越多孩子越聰明。

李玫瑾:孩子在6歲前,這3次“變聰明”的成長機會,父母不要錯過

這3次“變聰明”的成長機會,父母不要錯過

一、口的敏感期(0-1歲)

孩子大約在1個月左右,就開始無意地將手塞進嘴巴里,到了3個月的時候更明顯,經常吃小手。很多媽媽最初都認為,孩子吃小手應該是餓了吧!但是明明剛吃完奶不久,可是孩子還是把手放嘴裡,到半歲以後,不僅僅是手,抓到什麼東西都往嘴裡塞,真讓很多家長犯愁。

李玫瑾:孩子在6歲前,這3次“變聰明”的成長機會,父母不要錯過

這是孩子口的敏感期,孩子不是因為“好吃”才把手塞進嘴裡,口的敏感期有這3個意義

1、鍛鍊運動肌肉群和肌肉控制,相互協調的能力。

2、通過啃手的方式,給自己安慰,讓自己得到放鬆,是孩子對情感的初步處理。

3、認知這個世界,促進神經的發育。孩子每次用嘴嘗一嘗新東西,就會在腦子裡建立新的神經連接,建立的越多孩子越聰明。

李玫瑾:孩子在6歲前,這3次“變聰明”的成長機會,父母不要錯過


父母要抓住口的敏感期,做到這幾點,寶寶更聰明。

1、堅持母乳餵養。

2、滿足孩子吸吮物品的需求,不要阻止,孩子吸吮自己手指的時候,不要隨時將孩子的手拿出來。這個基礎做得好有利於孩子語言的發展。

3、孩子用嘴去啃東西的時候,給孩子探索的自由。多準備一些不同質地、材質的乾淨物品,讓孩子去咬,去啃。

李玫瑾:孩子在6歲前,這3次“變聰明”的成長機會,父母不要錯過


二、空間敏感期(7個月-2歲)

孩子7個月到2歲這段時間,會發現孩子突然出現很多“毛病”扔東西就高興、喜歡滿地爬、喜歡翻東西、喜歡把擺好的積木一把推倒還衝你笑!躲進狹小的空間,鑽進床底下

明明站得顫顫悠悠,還要爬樓梯、爬欄杆,讓家長很是不省心。到了2歲從高處往下蹦不在平地走,真是愁壞了不少媽媽們。

李玫瑾:孩子在6歲前,這3次“變聰明”的成長機會,父母不要錯過

這並不是什麼毛病,是孩子空間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腿的敏感期同時出現。孩子用手翻東西、推倒積木、扔東西,是手的敏感期伴隨著空間的敏感期。孩子意識到了空間,世界從二維世界升級到三維世界,這樣的發現太讓孩子驚奇!

伴隨著孩子腿的敏感期到來,能夠探索的地方更多,爬去,走去或者跑去更遠的地方,讓孩子運用身體把握了空間。探索的範圍越大,得到外部的刺激越多,大腦發育也好。


李玫瑾:孩子在6歲前,這3次“變聰明”的成長機會,父母不要錯過


父母要意識到這是孩子特定時期的表現,不要覺得麻煩,要做到這幾點!

1、更換不同的東西讓孩子扔,還能讓孩子懂得因果關係。

2、家裡把硬物儘量包裹好,給孩子提供一個夠大、夠安全的爬行空間。

3、與孩子一起玩空間探索類的遊戲,比如躲貓貓、比如鑽山洞、比如在室內搭帳篷、與孩子一起搭積木。

4、當孩子2歲以後,多帶孩子去戶外,讓孩子用腳去踩草地,踩石頭,踩沙子,建立不同的神經連接。

李玫瑾:孩子在6歲前,這3次“變聰明”的成長機會,父母不要錯過

三、閱讀敏感期(4.5-5.5歲)

日本茂木健一郎腦科學家研究表明:閱讀可以改變大腦結構。

讀書越多的人也越聰明,閱讀可以鍛鍊左右腦的協同協作,同時能夠改變大腦靜息狀態,讀書的時候,會有代入感,深處其中的感覺。

對大腦的生物性有持久影響,有閱讀習慣的人記憶力也更好!想要自己家的孩子變聰明,就要抓住孩子的閱讀敏感期,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李玫瑾:孩子在6歲前,這3次“變聰明”的成長機會,父母不要錯過

孩子到了4歲半到5歲半之間,會表現出對於書籍的興趣,比如會把書、雜誌、宣傳畫翻來翻去,喜歡看色彩豐富的畫面,還經常假模假式地指著書上的字,瞎說一通

如果父母發現就要抓住這個敏感期,一旦閱讀習慣形成,孩子會更主動地探索學習。建議父母做到這幾點。

  • 1、每天定一個親子閱讀時間。
  • 2、準備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
  • 3、給孩子自己選擇喜歡書籍的權利。
  • 4、要有耐心。
  • 5、父親陪孩子讀書更有效,調查表明70%的孩子喜歡爸爸給他們講故事。
李玫瑾:孩子在6歲前,這3次“變聰明”的成長機會,父母不要錯過

專注力是一切學習的開始,是孩子基本適應環境的能力,是智力的基本因素,也是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的基礎。

我最近給孩子讀的這套關於專注力訓練的遊戲書《專注力訓練兒童益智開發遊戲書》孩子聽後變化很大,現在分享給大家。該套《專注力訓練遊戲書》共6冊,是由多名育兒專家共同編制而成,從多個維度對孩子進行引導,能夠很大程度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該套《幼兒專注力開發遊戲書》裡面含有320個遊戲,鍛鍊孩子的左右腦和各項能力!寶寶愛玩,也慢慢對書產生興趣。科學研究發現遊戲書對於3-6歲培養專注力的培養非常有效。

李玫瑾:孩子在6歲前,這3次“變聰明”的成長機會,父母不要錯過

從小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可以讓孩子一開始就養成集中注意力的習慣。專注力不是天生的,越早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培養和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就越強!

專注力是一切學習的開始,是孩子基本適應環境的能力,是智力的基本因素,也是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的基礎。

李玫瑾:孩子在6歲前,這3次“變聰明”的成長機會,父母不要錯過

其次這套遊戲書最大的特點是色彩鮮豔,有繪本的感覺,孩子可以通過圖片去理解遊戲的規則。同時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做遊戲書,能夠提升親子關係,增加更多的交流!

孩子越專注觀察就越敏銳,思維推理就越縝密判斷就越準確,就越富有創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