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私募高管到明亞賣保險,面臨中年危機,我的轉型之路。

我是誰

向舒涵,女,八零後,出生於湖南湘西的一個小鄉村。由於“天賦異稟”加上老天爺的眷顧,一路讀書,從經濟學本科到邏輯學碩士,最後脫離農村,來到城市——廈門。


先後任職於融信集團總裁辦秘書(現已在香港上市)、中信銀行高級客戶經理、宜信小微信貸部營業部經理及廈門嘉富誠家族財富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


就在2019年8月份,我辭職了。辭職的原因,也許有點佛系——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從讀書到工作,我幾乎沒有停下來過,沒有好好休息過。忽然發覺人生好像缺了點什麼,所以辭完職後就去青海甘肅旅行、參加和君商學院的日本遊學、接觸不同的人和事。


晃悠了快二個多月,雖然也放鬆和開心,但是心裡隱隱覺得有點空,內心有個聲音告訴我:還是要做點事(用老人話來說,勞碌命)。


做什麼呢?創業?全職做民宿?股票投資?教練?傳統文化培訓及周邊?.......這個問題其實困擾我有一段時間了。


其實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強烈想要出家,過清淨的修行生活。在跟我師父聊完之後,冷靜理智的思考過後,這事還是暫時先緩緩吧。


從私募高管到明亞賣保險,面臨中年危機,我的轉型之路。


原因很簡單——塵事未了。


我還有個可愛的兒子,還需要我的陪伴;還有個活潑的老媽,我擔心她餘生的養老;還有個有點缺乏生活常識但是很愛我的畫家男朋友······


從私募高管到明亞賣保險,面臨中年危機,我的轉型之路。


【其實每次看這張照片,都忍不住眼眶溼潤。奶奶帶他出去玩,不知道在哪個心願牆上寫的,然後奶奶發給我的】


總之,放不下,我得承認。


更重要的是,其實事事皆修行。


在一次做教練的過程中,曌乾教練組織的梁宜宏教練問了我一個問題:你選擇工作衡量的維度有哪些?之後做了一個平衡輪。在認真思考後,我把以下維度列了出來:


1.首先,這份工作或者事業,對別人是有意義的,能夠幫助到別人。

2.其次,能賺到錢,至少能保證自己和家人能夠過上相對有品質的生活。

3.能持續成長,需要不斷的學習,提升能力。

4.時間和空間相對自由。

5.奔四的人了,如果再選擇一份工作,我希望是值得付出的終身事業。


把這些要求列出來,我自己都有點心虛,這世上有這麼好的工作嗎?我是不是有點貪心?而且,最開始保險並沒有列入我的選項之內。


雖然自己認同保險,自己也買過保險,但還是接受不了自己去賣保險這件事。聽說過一種戲虐的說法:一人賣保險,全家不要臉。


打破我認知偏見的一個契機是認識我的推薦人Jojo,原本是在現金流遊戲中認識的。最初對她的印象是做事很認真,為人處事也很真誠。


在認識她很久以後才知道原來她是賣保險的。她是我遇到的第一個從來不向我推銷保險的保險銷售人員。後來再進一步的接觸後,才知道她原來是從公務員辭職全職做保險,更是激起了我對她的興趣,進而走進了明亞保險經紀。


從私募高管到明亞賣保險,面臨中年危機,我的轉型之路。


02 為什麼要做保險經紀人


人對事物的認知有三個層面:體驗層、解釋層和分析層。


所謂體驗層,就是“聽上去、感覺是”;解釋層,就是出現了某些例證,解釋起來似乎是合理的。分析層,不相信現成的答案,尋找“接近真相的解釋”。先提問,再搜索信息、評估信息、推理結論。


體驗層:


第一個體驗就是我的推薦人卓彬,第一個不向我推銷保險的保險業務員。


百度知乎了一下,明亞的關鍵詞是:佛系、保險業的清流、專業、三高(高學歷、高水平、高收入)。


理論上認同經紀人這種模式。為什麼說理論上認同,因為即使是保險代理人也會說是從客戶需求出發。但是單公司產品的佣金式收入模式,從骨子裡決定了不可能做到以客戶需求為導向。


解釋層(親身體證):


在廣州參加為期5天的新人班,通過第一節課的學員自我介紹,都是哪些人呢?全班67人,9個博士,十幾個碩士,兩個北大的(敝人廈大的);有做過銀行行長的、公司高管的、自己開公司的;其他保險公司公司過來的(友邦、平安、太平....)


新人班上課的老師,有博士、中山大學數學系碩士 ......課程質量真的很高,據說,上完新人班的集訓,可以秒殺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保險代理人了(這個待考證,不服來戰)。


最重要的是,這些人都很低調樸實,這些碎片化的信息都是無意中瞭解到的。不小心聽到這些,突然覺得自己好浮誇,應該低頭默默的好好學習。整個培訓過程中,不打雞血,不喊口號。


分析層:按照以前投資分析項目的思維框架,好的投資標的一般要符合以下幾個標準:好行業,好公司,好價錢(估值):


關於行業


從私募高管到明亞賣保險,面臨中年危機,我的轉型之路。


2019年上半年個行業淨利潤增長率


關於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這種專業又枯燥的數據,我就不po,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網上去查詢一下。


關於公司


投資行業有句話:投資,其實就是投人。


楊臣,明亞創始人,15年前,他36歲,這位海航集團最年輕的高管之一站在人生的岔路口,做出了一項重大決定:辭去海航集團執行總裁助理的職務,從海口到首都北京創立明亞保險經紀公司。


當年的楊臣:首次將經紀人機制引入到國內個人壽險行業,投入千萬資金自主研發一套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保險諮詢系統。


15年的創業經歷,當然是不容易的,這裡面有著各種各樣的勵志故事。2006年與2009年只剩幾個人在堅持,差一點點關門,潸然淚下。


他有一段話,深深打動了我:


“打造一個最專業的明亞,將保險經紀人塑造成如同律師、醫生、會計師一樣的專業人士,把保險經紀人的角色定位從銷售轉向服務諮詢,並且徹底扭轉過去推銷時代的卑微局面,讓保險經紀人擁有體面的社會體會和合理的收入水平。”


——楊臣《進擊的理想主義》


關於好價錢價錢(換成工作選擇的話,可以對應好的進入時機)


不說空洞的大道理和數據,一個很簡單的推理:明亞,作為保險經紀行業數一數二的公司,我們業管說全國開工號的一萬多(開工號後還要經過一系列的專業知識學習和考試,才有資格真正開始賣保險),經紀人以上級別的一千多。


這是什麼概念?全中國十幾億的人口,明亞真正有專業和資格服務客戶的保險經紀人才一千多人。。。


讀者可以自己做個實驗:讀到這篇文章前,是否聽說過保險經紀人,是否聽說過明亞保險經紀公司。( 當然,我知道你可能聽過很多某安某平的保險代理人······)


從私募高管到明亞賣保險,面臨中年危機,我的轉型之路。


“讓每個家庭都擁有專屬的保險經紀人”————這是明亞的使命。


03 我能做什麼


看過一位我很喜歡的一位前輩向舒的文章,她在一篇文章裡寫到,她從來沒做過,以後也絕對不會做的事情有:


  1. 主動跟朋友聊保險,除非朋友主動提起;
  2. 私法廣告騷擾別人;
  3. 在朋友圈消費別人的苦難,企圖以此喚醒大家的保險意識;
  4. 讓朋友幫我衝業績;
  5. 列準客戶名單,帶著強烈的目的性去拜訪。

我想,這5條也會成我日後的行為準則,在此立志為證。


作為一個諮詢服務型行業,我們付出的是我們的時間和專業知識。但是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其實是有限的。


我看到很多優秀的前輩,因為個人魅力和專業素養,贏得客戶的信任,進而做了很多轉介紹,以至於到後期都服務不過來那麼多的客戶。


事實上,每一個客戶,跟我們的關聯,不僅僅是買保險下單的那一刻。這背後意味這長期的服務,甚至是終身。


毫不誇張,一個家庭的生、老、病、死,跟保險經紀人密切相關。簽下保險合同的那一刻,這是長達幾十年的契約。


以我的時間和精力,為了保證服務的品質,最多服務50個家庭(經驗數據大概是100人左右)。所以,在第50個家庭簽約後,便不再繼續增加新的客戶。

從私募高管到明亞賣保險,面臨中年危機,我的轉型之路。

保險是我的終身事業,但不是我的全部事業。


作為曾經的私募基金及銀行從業人員,投資也是我畢生探索的領域。


保險和投資,兩者可以很好的互補。通過保險,建立資產的防火牆,為投資保駕護航;而投資,直接創造財富,提升生活品質,直至財務自由。


立志成為:最懂保險的投資者


從私募高管到明亞賣保險,面臨中年危機,我的轉型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