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怎么变强的

总体来说,人的层次可以分为初识境,技者(细分新手,老手,高手),专家境,宗师境,大师境;五层

当然有些人也将技者单独列出来,划分为七层。另外有些说法,认为初识境之前,愚者也算一层,大师境分为悟道和圣贤两境,划分为九层。


宗师级就很少见了

我们日常中,一般能见到少数的专家,宗师很少见,至于大师可能全国也就几个了。通常认为初识就是智者和愚者的分界线。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达到初识境。只能化为愚者,这种人 通常表现为自以为是,自以为聪明。喜欢听信谣言,阴谋论。有些人也表现出固执,狂傲。任何境界本质上的提升都需要顿悟,当然有的人顿悟而不自知,其中有些人天赋异禀,悟性极高,甚至达到自带佛性的地步,因为世事洞明皆学问,在成长中,少数人能够自己悟道,或者受人点化。

第一层,初识境,知识,知和识是两码事,读再多书,不能识也是枉然,这个初识指的是见自己,知道自己所能,知道自己所不能,这种人一般不会犯大错误,尤其犯下不懂装懂之类的错误。知道己所不能,于是遇上问题就会去找个靠谱的人问问,能分辨出谁比自己靠谱,谓之初识,知乎上很多人都在初识层次以上。

我在高中二年级就进入初识境,我所在的班级,奥林匹克班,很多同学都是妖怪,你再怎么努力就是赶不上人家,我背了很久,古文都没有背上来,但是却发现真的有人能过目不忘,人比人,气死人,人和人的差距比人和狗都大,因此从那时候起,我就意识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而我当时成绩排后,也不是所有科目都排后,只是偏科而已,奥林匹克班每个人都有特点。于是这么多年,我一直很谦虚,再差的人说不定都有强大的领域,同样,再强的人也有弱点。

后来,在我强的数理化科目下,我发现我能够根据题目难度估算出我熟悉的同学能考多少分!甚至那些题目他们做不出来————初识境

不过当时我也认识到一些妖怪与众不同的追求:他们致力于对一道数学题目探索多种解法,并且找到最快的解法,甚至会改变一个题目,例如删除一些给定条件,让题目变得更难,增加更多的弯,现在我明白这就是——专家境/宗师境

第二层,技者,新手,老手,高手,三者代表不同的层次,

新手境/悟净,表明你至少还有学习能力,能学的进去,生活中有很多人的脑袋已经锈透了,学不进东西。然后一辈子就停滞了。一般新手境就能表现出一般聪明。例如,我送你一个魔方,很多人已经懒得动脑研究它的玩法。新手境,你还有学习的能力。

老手境/悟能,不断的学习能够达到非常高效的水平即老手水平,注意观察,生活种有些人干同样的活,能够越干越有效率,越干方法越快,越干越会干,心灵手巧,恭喜你,这是老手境,通常认为大学毕业,即为老手境,大学生干活就有个特点,就是不断试图改进,这也是教育的最大意义,就是你起点高。

高手境/悟空,老手和高手的最大区别就是,高手不断的试图突破,能够到达行业领域的边缘,能够处理非常罕见的情况。生活中很多混的很好的人都是达到高手境界。跨过高手境的人有一种自信,这种自信表现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通常情况下,我们在很短时间内学会很多东西,在较长的时间里只学到一点东西,再后来在很长时间里面,毫无长进,当你意识到自己毫无长进的时候,说明自己需要突破。

专家境/尊者境,解决这一领域内从未出现的问题或者首次出现的问题,即专家境,另外专家境的人已经可以做到跨学科,跨领域的解决问题,就是解决某些领域内问题的灵感来自与领域外。很多一流的学者都能够达到专家境。通常意义上,高手境和专家境的人一般不会惧怕失业,哪怕自己所在的领域已经被时代淘汰,因为他们能够在另外一个领域很快也达到高手境和专家境,尤其专家境的人物,随着年龄增长自身价值越高。另外从专家境开始,内心就开始孤独了。专家境的人常常受困于不被人理解。

以上几个境界,有个共同的基础,就是他们的思维里面又实事求是的因素,实事求是,即知行合一,程度有区别。按照规律办事,谓之神。因此,你要想变强,第一步就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过来完善理论,臻于化境。

宗师境/观音境,一般人很难达到宗师境,宗师境的人能将领域内的规律,上升到哲学高度,总结出哲学上的意义,解决没有出现的问题,而正因为如此,宗师境的人往往难以被察觉存在,如同扁鹊形容他的兄弟一样,防微杜渐。我国很多老一辈科学家,例如钱学森,于敏等等,都在宗师境的水平上。通常意义上,宗师境的人能够点拨人了,注意这里的词汇,

点拨,就是给你指引一个方向,你按图索骥,就能够提升自己或者解决问题。或者把你走偏的路线纠正过来。

达到宗师境,第一可以在极小的领域研究极深,也可以在极广的领域达到很深。

大师境/悟道境/圣贤境,大师是一种境界,数千年来堪称大师的人都不多,大师境的人能够直接依靠哲学来指导实践,大师境的人能够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做到独步天下,能够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里面至少能达到专家境。具体表现为:无师自通,急中生智,触类旁通,首次做某事就能做到很好;大师境的人在生活中反而很好辨认,因为他能直接点化人!注意我的用词,点化,与宗师境点拨不是一个概念,能直接点化其他人提升境界,变换命运轨迹,大师说话自带因果,这极难,不是通过学习能够做到的。

道乃一切规律的总和,悟道者自身的道高的一定的水平,触类旁通。而且有很多涵义异乎寻常的复杂的东西,甚至超越语言所能描述的,或者不可描述的道理,例如道德经,万物为刍狗。

圣贤境特指能够渡人,例如四大圣贤。

除了见自己,见天地,大师境需要见众生相,将众生相总结为道,不断概括直到大道至简。

我来见几个我生活中见识到的几个人物

专家境:


我刚毕业时候遇上的博士,和X就是两位专家境的人,其中博士精于做事,她对事情的整理,理清头绪,找到问题关键的方法论足以应对生活中绝大部分的问题,根据她的方法论,我很快就能梳理好职场关系。但是她的的弱点在于“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X就比较特别了,她精于识人,这姑娘经历比较传奇,观人的眼光十分恐怖,当然,她只能做到观人,御人就难了。她可能以后难以突破,在于她剑走偏锋的达到专家境,如同倚天屠龙记中练了九阴白骨爪的周芷若,剑走偏锋了。

这是专家境需要做的局限,那就是,你之成功即你之失败,你自身成功的原因或者因素阻止你往宗师境突破。生活中很常见,止于术了。另外,我们常说空杯心态,只有对于专家境的人才有意义,而最难的是放空杯子,

宗师境:我学习期货交易基础老师,国内一流期货高手,他的技术分析往往达到哲学高度,十分了得。没什么名声,自己安心的赚钱过日子。同样,按照他说的技术图谱走下去,就能从市场上赚到钱。宗师境的人能够随意放空杯子,他能跟任何人相处愉快。

大师境:我师父本尊


我这一辈子,算是让师父老人家给毁了,非得让我知道这么多不该知道的事情。衍生出无数的烦恼。不过,这么多年了,我也能慢慢窥见到大师境的思维是个什么样子。

简单的总结:就是站在神的角度上来看待问题。神的眼睛里看到的是因果

大家应该看过《沉默的羔羊》《天道》等影视剧,其中汉尼拔大师级人物,他总是能站在神的角度看待人类,人的思维,情绪,以及产生这种性格,情绪的前后因果,他们的脑海里,有一座宫殿,这座宫殿里面陈列者他们所有的知识,所有的人,对就是所有的人,人类亦是陈列品,因此大师境的人看似很孤独,但是内心不孤独,他们脑袋里面能演化出整个世界。他们不断的总结人类,清楚人的动机。他们看待人类,和我们看待猫狗动物是一回事。他们能看到结局,看得到兴衰,按规律办事,极端的理性。

大师级的人物有的表现为海纳百川,有的表现为狂妄(遇上狂妄的人我一般多留意一下,大部分是不入流,少部分为有真本事,大师级人物狂妄大体如下:我见诸位皆傻逼,诸位见我亦如是)

大师虽然很少遇到,但是大师级的人往往留下作品,多年以前我什么书都看,现在,我只看作者是宗师级以上人物的书,并且反复的看。

大师境:四大圣贤,王诩,孔子,冯道,王阳明;当然,大师境内也分高下,高者圣贤,另外有一些例如庄子,也可以,老子,老子和其他人不同,主要是留下能够指导后人的文字不如其他几位,《道德经》阐述不够清楚,多为后人解读。

也有很多人勉强能够跨入大师境,例如金庸,李宗吾,慧能。特别注意的是,古龙和金庸的区别就是宗师境和大师境的区别。达到宗师境的人要有通过渡人来达到大师境界,所谓渡人就是渡己,就是这个意思。其实这符合哲学上的意义:反向,即你想向上突破境界,有两种方式,第一是有宗师境以上的人进行点拨/点化。其次,你指导比你境界低的人跨境!我想各位读书的朋友有体会,你教会别人会让自己更精通

宗师境的人就更多,孙子,诸葛亮,赵匡胤(宋祖其实可以位列大师境),刘邦;现代也有很多,例如黄仁宇,刘和平;以及共和国一大批科学家。也有一些反例,例如戴笠。国外的也有很多,例如写飘的米契尔等等。

其中演艺界/娱乐/演绎也有不少的熟悉的人,其中富大龙,陈宝国,倪大宏这些不是宗师境也至少是尊者境。方锦龙,应该列入大师境。王劲松,尊者境,以后应该会列入宗师境。

吴秀波,有宗师境的潜质,不过以后难说。章子怡有可能会到尊者境

至于娱乐圈的,不太了解,倒是杨超越以后可能达到宗师境,这孩子有将帅之才。

另外上知乎上似乎宗师境的人也很多,或者可能达到宗师境的人也非常多。

一个人的成功有天机,心机,契机的共同结果,因此有时候的确不能以成败论之。

其中当年明月,雾满拦江等人亦可入列。

至于专家境,知乎上就有一大批。还有一种情况,可以认为是某种意义上的超频: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思和虑有一点区别,虑是思的动力。

最后,以这段话作为结束:

天地自古有定数,内藏于造化,外隐于人心,是为道,悟大道,洞天机,当视野广及寰宇,分阴阳,勘期时,格物穷理,是谓知者;以思辩观众生,通心机,晓人欲,为善去恶,是谓行者;知行合一,天下可去———大师境/圣贤境

(注释:阴阳,即矛盾,一切因果皆矛盾发展结果;期时:兴衰,大师境特之一就是知兴衰;为善去恶:圣贤之路,善是一种顶级的智慧;天机/心机:三机合一,天机和心机的交汇即为契机,或者理解为矛盾转换点为契机)



看了评论,有不少人知道我在说什么,真高兴。另外想起有一点遗漏,我想起多年前的一段谈话,我记忆犹新,仿佛昨日。

大家记得当年的电影《功夫熊猫1》吗?反正我当时看了感觉非常吃惊,这好莱坞果然厉害,有水平极高的人,因此我还问过师父。他老人家有这么一段话:好莱坞的确有一片水平相当高的人,但关键问题在于制作团队,团队的智慧水平有可能远超个人,三个臭皮匠超过诸葛亮或有可能,第一,三个臭皮匠中没有愚者;第二,团队融合的好。搞管理的最高水平就是让团队发挥出远超负责人的水平,例如刘邦。否则,团队最高水平就是领导者个人水平为限度。失败的管理就是让三个诸葛亮发挥出一个臭屁匠的水平。

师父来了兴致:问了一个问题,天下所有人欲望的总和叫什么?

我想了一下,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天下所有人的欲望总和叫天道?

师父说:过了一点,我懵逼,啥叫过了一点?

小徐(团队里面唯一的女生):那叫天下大势?你不是说市场由人构成,每个人对涨跌看法总和叫大势?

师父想了想,这个说法不能说错,但是也不准确。应该是天理,天理即人欲,全天下人所欲即天理,道理,道理,道和理不太一样,天道和天理并不一致·········天道包含自然··要是一致了···

师弟小李:嗯,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师父大大赞扬:你这逼装的好······

不明白的师兄弟们问了问度娘,阴符经。


至于我本人,毕竟跟师父很多年,捕捉到他的那么一些思维,能够画一个瓢,到如同天龙八部里面,能够使出少林七十二绝技的鸠摩智无论如何与达摩祖师之间终究是云泥之别。

在师父指点下,十年时间让我步入高手境,如果天道真的能酬勤,或者勤真的能补拙,并且感悟的方向正确。我想再有十年到十五年,我会步入尊者境,并且再继续努力二十年,入宗师境或有可能,至于大师境,能在入入土前窥见一丝足矣,大约朝闻道,夕真可死了。

总之,慢慢熬吧,世上绝大多数的对手和敌人,终究是被熬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