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谌蒲生的故事


革命烈士谌蒲生的故事


谌蒲生是大革命时期安化县很有名气的革命烈士,生前曾率先在他的家乡文溪秘密组建了安化第一个农民协会,任委员长;创建了中共安化农村第一个党支部,任支部书记。之后,他担任过省农民协会驻安化特派员,同时担任安化县农民协会委员,选为省代表参加了湖南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马日事变后,他担任中共安化县委农运委员,期间建立了安化三都区委,发展党员100余人。1928年春,根据中共安化县委决定,他组建了江南游击队,任队长,开展红色清乡,反击白色清乡。1928年7月,他被敌人通缉抓捕,脱险后远走内蒙,后逃至武汉打入国民党部队任连事务长。1930年不幸被叛徒出卖,枪杀于鹦鹉洲,时年25岁。

諶蒲生的生平事迹,缺少正式的历史记载,其中的一些故事至今还在当地老百姓口中流传。

立志读书

谌蒲生名绪和,字履忠,化名谌磊,1905年6月21日生,安化县原文溪乡文溪村人。

文溪村地方狭长,四面群山环抱,一条小溪横贯其中,自南向北流去,故名“横溪”。此地自古文风昌盛,清代以来曾经出过九个秀才,其中一个贡生,六个廪生,故有“五里九秀才”之称,因此“横溪”改名“文溪”。

谌蒲生的父亲叫谌伊勤,务农营生。谌蒲生有兄妹五人,蒲生为老大,其余四个是妹妹。谌伊勤家境虽然贫困,但深受当地文化的影响,总是尽力送子女读书。谌蒲生七岁发蒙入私塾,十一岁到东坪读高小,直至毕业。此时谌伊勤觉得力不从心,对谌蒲生说:“崽呀,我已经尽力了,你已经算半个读书人了,你以后就帮助我在家务农吧!”

谌蒲生没有做声,他在看,在想。他看左邻是号称秀才的谌月波,世代书香,家道殷实;他看小溪对面的“文心山庄”,高墙环绕,庭院深深,那是安化县参议员兼议长谌和器新修的豪宅,谌和器不仅满腹经纶,传说还是喝过洋墨水的人。他想,农民要摆脱贫困,自己要有出息,必须也要多读书,读好书。因此过了几天他坚定地对父亲说:“爹爹,我要继续读书!”

谌月波是谌伊勤的堂兄弟,谌伊勤对谌月波谈起儿子要继续读书的事。谌月波说:“这伢子有志气,是一块好材料,梅城县立甲种师范是培养教师的,基本不收学费,让他去考考看,考得起就继续送,困难总会克服的。”谌伊勤表示同意。

谌蒲生经过充分准备,在父亲的陪送下,步行到梅城参加考试,结果被高分录取。以后,父亲勤耕苦力、砸锅卖铁,为儿子准备必要的费用;儿子如饥似渴,发奋苦读,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在甲种师范学习的四年中,谌蒲生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但他认为学无止境,仍然立志深造。1918年他又考入湖南长郡公学就读,1921年毕业。

自此,谌蒲生认为,他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读到了湖南省的最高学府,应该心满意足;还认为他在长郡公学读书的这些年,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在时代的浪潮中他树立了崭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了基础。

光荣入党

昔时,黄沙坪硚口资江南岸有一座楼阁,称九王阁。九王阁高四层,为木质古代建筑,檐牙高啄,风铃鸣响,蔚为壮观,其中洞宾饮酒的塑像惟妙惟肖,远近闻名。大革命时期,这里曾经是共产党人秘密集会的地方。上世纪九十年代,九王阁重修,建革命烈士纪念馆,供后人学习瞻仰。

1925年9月,经中共湘区区委批准,在东坪成立了中共安化特别支部,廖如愿任书记。之前,廖如愿以“三都学友会”的名义在东坪地区进行革命活动,发展党员。谌蒲生经廖如愿介绍,在黄沙坪九王阁面对党旗宣誓,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谌蒲生为什么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这还得从他在长郡公学读书时说起。

长郡公学创办于1904年,是废除科举后由长沙知府颜钟骥创建,是当时唯一的府立中学堂,为长沙首倡的新学。1912年,府制废除后,更名为湖南长郡公学,1914年后,安化彭国钧在此校曾担任过校长。长郡公学在中国历史上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不仅造就了徐特立、李维汉等一代名师,还孕育了郭亮、任弼时、李立三、萧劲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张骞等十二位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院士。

谌蒲生在长郡公学学习的岁月里,不仅受到了学校传统教育的熏陶,而且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接受了各种进步思想。有人说他曾经参加过毛泽东、蔡和森组建的新民学会,经常阅读长沙市学联刊物、毛泽东为主编的《湘江评论》,在“五·四”运动浪潮中,他参与了新民学会组织和领导的湖南各阶层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参加了驱逐镇压“五·四”运动的军阀张敬尧的学生游行。1920年下半年,新民学会的许多会员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共产主义小组,諶蒲生也有耳闻,并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文溪现任支书谌先开说:“谌蒲生在长郡读书时,与毛泽东常有交往,曾经与毛泽东等47人有一张合影,毛泽东和谌蒲生站在第二排,中间只隔了两个人。这张照片我亲眼看过,可惜现在找不到了!”

谌蒲生长郡中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文溪从事小学教育工作。1923年前后,廖如愿成立“三都学友会”,諶蒲生是会员之一。諶蒲生经常参加学友会的活动,学习《共产党宣言》,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目的与宗旨。同时,他向廖如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廖书记,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愿意为劳苦大众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得到组织批准,在黄沙坪九王阁参加了入党宣誓典礼。

平民夜校

谌蒲生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仍然以教书为业,并以此作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根据党组织的安排,要积极开展农民运动,成立农会,建立农民政权和农民武装,铲除贪官污吏,打到土豪劣绅,同时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等等。

1924年前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湖南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到1926年11月,全省七十五个县,已有五十多个县成立了以贫农为骨干的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一百三十多万人。

要怎样才能把文溪的农民发动起来呢?谌蒲生想,有的共产党人在工厂办工人夜校开展革命活动,我也可以利用教师这门职业办一所农民夜校,既叫他们学文化,又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他作了一段时间的准备和思想发动工作,一所农民夜校终于办起来了,起名为“平民夜校”。

从此,谌蒲生坚持天天晚上为农民上课。不要报酬,还自己出钱买书买灯油。他还结合实际编写平民课本进行教学,其中有一课是这样写的:“平民夜校读书好,人人读书觉悟高,不准洋人来侵略,打倒军阀和土豪,要是不学习,一世苦到老。”这样的课文通俗易懂,能启发觉悟,深受群众欢迎,因此参加学习的贫苦农民很快发展到30多人。

为了提高农民的阶级觉悟,他开动脑筋,开展文艺宣传。演员以夜校学员为主,自己也登台演出。其中有一个节目是《斗地主》,他用纸扎了一些牛脑壳,戴到几个扮演农民的头上,要他们装哑巴;又安排一个学员扮演地主。地主把农民当牛做马,骑在农民身上作威作福,还用鞭子抽打他们。最后,农民团结起来,把地主斗倒在地,取掉牛脑壳,哑巴开了口,翻身做主人。这样的节目,农民看得哈哈大笑,深受教育。

1925年11月,文溪农民协会建立,会员有30多人,谌蒲生任委员长。农协会员基本是夜校的学员,平民夜校成了农民协会的指挥部。

农协成立之后,谌蒲生在平民夜校发动和布置农会骨干领导农民开展打土豪、减租退押、限息减息活动。同时提出取消大秤小斗,组织突击检查,没收土豪大秤、小斗、小升若干。这些斗争,使农民受益,看到了组织起来的力量,尝到了组织起来的甜头。

1926年春,谌蒲生在平民夜校培养了蒋鼎阶等20余名农协骨干入党,在文溪竹山仑上举行了宣誓仪式,建立了文溪党支部,谌蒲生任支部书记。同时,白沙、高家等地的农民运动蓬勃兴起,联合组建了文溪农民自卫队;参加共产党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白沙溪党支部也相继建立。

1926年12月26日,文溪农民自卫队参加了东坪剿灭杨直庭土匪的战争,牺牲的人数有36人。整个革命战争时期,文溪的革命烈士共计有46人。解放后文溪划为革命老区,这个光荣的名称是革命者用献血凝成的,諶蒲生功不可没,而他创办的平民夜校便是文溪革命的发祥地。

营救书记

1928年7月22日,安化县委书记蒋晔不幸在江南被捕,将要押解去县城(梅城)。谌蒲生闻讯,心急如焚,设法营救。

蒋晔(1906年-1928年)),字仲和,男,湖南安化人,出生农民家庭,16岁考入中共湘区委创办的湘江中学,毕业后被中共湘区委派往广东讲习班学习,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省农民协会、共青团湖南区委工作,同年10月,以农运特派员回安化领导农民运动。1927年“马日事变”后,担任安化县委书记,积极恢复党的组织,筹建革命武装。1928年7月,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派姚广师一个团的兵力来安化“剿共”,7月22日因叛徒出卖蒋晔被捕,8月24日在梅城英勇就义。

之前,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加剧清乡活动,抓捕、杀害共产党员。县委书记蒋晔在中砥召开了县委会议,决定组织游击队,反击白色清乡。会后,谌蒲生以文溪、白沙溪、江南党员为骨干,组成了江南游击队,担任队长。游击队共50多人(枪)。他们神出鬼没,活动在文溪、江南、卢家坊一带的高山野林,在重要关卡设下埋伏,发现有敌人到村子进行清乡,趁敌人猝不及防时狠狠给予打击,给敌人造成了很大的威慑。县挨户团派出一个大队到后乡清乡,只敢在东坪横行,不敢下乡进行活动。

蒋晔书记被捕,諶蒲生派人探听到敌人押送到县的时间与路线。时间是7月22日,押送途中要经过梦公岭。梦公岭山势陡峭,从下至上是一条曲折的羊肠小道,尽头是一个山坳,灌木或茅草丛生。

谌蒲生估计押解蒋晔书记的敌兵应该在当日上午十一点左右从山坳经过。他安排部队在先一天晚上吃饱喝足,带足干粮,半夜出发,于日出时分来到山坳,分两队人马左右埋伏。

諶蒲生和游击队员们顶着烈日,埋伏在灌木或茅草丛中等候。果然上午十一点左右,便发现一支敌军快要爬上了山坳。谌蒲生命令战士们:“大家注意,只要看到了蒋晔书记,就开枪从首尾射击,并高喊缴枪不杀,乘势把蒋晔书记救走!”諶蒲生和队员们认为:蒋晔书记应该被他们反绑双手,由两个敌兵用枪比着,被羁押在队伍中间行进。因此队员们一动不动,屏住呼吸,瞪大眼睛,把敌军从头至尾看了一遍,却没有一个人发现蒋晔书记的踪影。谌蒲生以为这是一支路过的敌军队伍,为了不暴露目标,发生不必要的伤亡,没有命令队员开枪,眼睁睁看着敌军下山而去。这是怎么回事?莫非情报有误?莫非押送蒋晔书记的是另一支队伍?他们不甘心,一直埋伏到太阳快下山时,才把队伍撤退回去。

后来才获悉,此次敌人押送蒋晔书记,估计游击队要在半途营救,因此胆怯心虚,竟然派了一个排的兵力。敌人也十分狡猾,为了迷人眼目,他们对蒋晔书记没有绑架,且从头到脚都化了妆,完全变成了一个敌兵的样子,并把他夹在队伍中间,如果不近距离仔细观察,谁也认不出蒋晔书记的真面目来。

事后,谌蒲生觉得自己过于年青,缺少对敌斗争经验,营救书记失败成为他一生的遗憾。

壮烈牺牲

1928年8月24日,叛徒谌盖勋(原中砥乡中砥村人,曾担任过三都区委下属6个支部书记之一,1927年“马日事变”后被捕叛变)带领国民党军文少初营到文溪清乡,共抓捕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100余人。谌蒲生因当日不在文溪有幸脱险。

谌蒲生脱险后,敌人对他实行通辑追捕。他化名谌磊,乔装为茶商,流亡到内蒙古。后来打听有朋友兼同志陈嘉尤在武汉国民党部队任职的消息,便去信请求帮忙并寻找党的组织。经陈嘉尤介绍,谌蒲生从内蒙来到武汉,因其有文化,担任了国民党军队的连事务长。

武汉曾经做过国民政府的首都,主席是后来的大汉奸汪精卫,他也是一个杀害共产党人的刽子手,曾经在有关会议上提出“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主张。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宁汉合流”(汪精卫的武汉政府与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合并),武汉一直处于白色恐怖之中。1930年8月陈嘉尤暴露被铺,经受不了严刑拷打,叛变投敌。

1930年9月12日,谌蒲生被叛徒陈嘉尤指认被捕,敌人对他使用了各种刑法,想从他口里得到什么。谌蒲生坚贞不屈,闭口不说。敌人威胁他说:“不说就枪毙你!”谌蒲生回答:“怕死不当共产党员!”

1930年9月12日,敌人将他枪杀于汉阳鹦鹉洲,时年25岁。临刑前他还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谌蒲生壮烈牺牲已经90年了,他没有留下什么财产,连一张遗照也没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文溪人民没有忘记他,安化人民没有忘记他。諶蒲生的革命事迹、高尚品格,将作为红色基因永远传承,永远激励着每一个人在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征途中,为实现中国梦而自强不息,奋勇前进!

革命烈士谌蒲生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