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鷺書法實驗
下圖這樣的攝影作品是怎麼拍出來了?
題主曰:
耗子哥看了一下,簡單說一說:
首先,我不認識誰是“李止”老師,也不覺得這幾張片子有意境。最起碼這幾張圖片的構圖亂糟糟的,沒有條理性,也不符合簡約寫意的表達手法,我認為它跟“中國山水畫”扯不上關係。玩攝影,真沒必要盲目的迷信權威,把爛片也吹上天。
圖1、圖2就是同一張片子,色階調節不同而已。耗子哥簡單看了下,黑色部分看了半天,實在不知道是個啥玩意,有點像一座山峰。如果沒猜錯的話,這幅圖是採用“2次曝光”的手法拍攝的。也就是說,這個圖片其實是由兩個畫面疊加而成,一個畫面是山峰,一個畫面是光禿禿的幾棵樹丫。
圖3從畫面的細節來看,可能是用了成像比較高反差的黑白膠片拍攝的,當然也可能是手機片,套了個“黑白高反差”的濾鏡。這張圖片並沒有使用什麼特別的手法,你拿個手機或者相機,也可以拍出來。
最後,我好奇的搜了下,還真有個攝影師叫“李止”的,我看了他的代表作-《山行》,部分圖片還是挺不錯的,比提問貼的這幾張圖好多了。
從他的自拍照看,他使用的應該是120膠片寬幅相機,我初步估計應該是612或者617產品。所以他的拍片方式應該都是以膠片攝影為主,長曝光與多重曝光是他慣用的手法。
從耗子胖成豬
很多攝影愛好者在拍花的時候都很想拍出背景的光斑,光斑就是在你的鏡頭視覺內有光亮的點,通過鏡頭的拍虛就會是光班。下圖是拍菊花,上午十點有陽光。逆光拍攝點測光,光圈優先。背景有一棵小樹距主體八米左右。陽光照射在小樹葉片反射到鏡頭。Canon EOS 7D Mark2 焦距:135mm 光圈:3.2 1/900s iso:100
暖風老夏
這照片說拍出來的,不準確。是暗房多底片手工製作出來的。主要手段是放大時通過遮擋,多次爆光來實現的,作者有美術基礎和暗房技術,這類照片不難完成。兩張黑白底片重疊爆光就能出現這類效果。現在用手機一次性拍攝不可能做到的。
雲雪書畫
抱歉攝影本不專業,平常拍照取景,是從繪畫角度的基本取景形式,隨意性的抓拍,方便某些題材創作蒐集素材,僅需求瞬間的動態,針對攝影技術標準沒有過高的要求,效果僅此而已。
竹林堡人
雪景,應該用黑白就可以了,也可以美圖。
古城金州
拍攝任何照片都要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維,然後藉助相機做前期拍照,還要藉助電腦軟件做後期的製作。
見影軒
黑白風光照片重要的是豐富的對比度和意境。兩者至少要具有一種才能拍得好看
牛牛牛先森
拿捏好拍攝時間比探究拍攝方法更高明,自然而然方妙境,何必刻意假虛空?
淘盡英雄
下圖這樣的攝影作品是怎麼拍出來的?
提問中是攝影師李止先生的二幅《山行》攝影作品。
李止先生是以繪畫、攝影、詩書一體攝影師,攝影風格接近郎靜山大師風格。應該說是以郎靜山風格為主體的攝影師。
李止很多作品均有獲獎,在2018年第二屆“郎靜山杯”中國新畫意攝影雙年展研討會,他參與分析“畫意攝影在新時代的演繹與衍化”,11月未,“故山行旅與山水悲歌--李止攝影與繪畫作品展”在蘭州市雁兒灣當代美術館和觀看藝術畫廊舉行;年底,作品《溪山》登上中國麗水攝影博物館發佈的第六屆中國攝影年度排行榜;2019年初李止作品隨著觀看畫廊在美國洛杉磯博覽會展出……。
圖片: 攝影師李止
李止攝影師對山川自然的體會,在影像的行途中步履不止,而在繪畫、書法、攝影藝術中同步前行中,國內的繪畫與攝影雙藝中,做出成績的人也需僅李止吧?
李止的《山行》《洪谷》《溪山》用李止自己的一句話去證實“基因自帶、上手很快、拍照也是……。”實屬聰穎過人。
問題中李止的攝影作品怎麼拍攝出來的?
對於一個在繪畫藝術修煉“到位”的人,在構圖與色彩有自己的見解的人,通過攝影術創作作品,總是有繪畫基礎的捷徑之根。用李止在採訪中講的一句話:“因為一旅照片有可能經過了1小時的曝光,也可能是1/60秒、1/120秒、甚至是1/500秒”也許能找到答案?
至於拍攝技巧不外乎利用了相機濾鏡功能或通過後期製作完成,是否是用膠片拍攝?暗房底片製作多次曝光完成?或使用數碼相機濾鏡功能?還是通過數碼後期修圖完成?
我給出的結論是二種情況均有,但主體是依靠後期製作完成。前面所講膠片拍攝以及後期暗房外,還有二次曝光、修描、放大、裁剪完成。這就不排除“作者有美術基礎和暗房技術”用心堆疊而成。但水墨風格黑白照,不論大師還是小白攝影,均會有“爛片”存在的可能。
攝影微談
兩底疊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