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何以走到現代文明的今天?

從周易革故鼎新哲學角度講,人類文明史沒有組織生產革新、技術進步革新和文化革新,人類就不會走到現代文明的今天。

我們知道,在文明和食物生產的前文明各階段之間存在著技術和經濟上的差異。

這種差異是程度上的差異。


人類何以走到現代文明的今天?


我們先是看到人類食物文明的出現,然後看到了較高級形式的宗教的產生

這表明,先是物質的文明,再有誕生了文化文明。

這是兩項迄今為止最偉大、最罕見的文化變革。

假如此前沒有發明食物生產以及那些隨之而來的其他技術進步,文化的文明階段也就成了無稽之談。


人類何以走到現代文明的今天?


地球上最好的地方,都是辛辛苦苦墾殖出來的。

這種努力要求生產、收集和貯存大批餘糧,以便把生產出來的食物轉供大規模公共工程的勞動大軍食用。

而工程卻不會立即給人帶來糧食剩餘。

最早這支勞動大軍必須進行招募、控制和指導。

假如缺乏擁有巨大能力和權威、居統治地位的少數人,這個任務是不可能完成的。

這就是組織領導文明的啟蒙。

在古老的安第斯世界,秘魯沿岸河谷地已被開發和灌溉,這一過渡伴隨著人們的興趣從技術轉向控制人力的社會政治事業。

這項公共工程勞心耗力,它的規模如此巨大,以致普通勞動者幾乎不敢想象能預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

他必定是藉助信仰或是在強制之下開展工作的。更為可能的是他同時受到這兩種力量的驅使。


人類何以走到現代文明的今天?


正是這種紀律約束下的通力合作,輔之以宗教信仰的激勵,以及必要的政治權威及其控制的技術裝備,開墾出適宜農業耕作的亞洲和非洲的河谷與盆地。

除非在公元前四五千年的時候有明顯不同的降雨和氣候形態——我們對此表示懷疑——否則在美索不達米亞的衝擊平原上,沒有灌溉就根本不可能有人們廣泛和正常的生活。

淤積而成的各大河流域,提供了一個需要更加小心應付的環境。

同時,也對開發它們提供了一份更為豐厚的物質回報。在那裡銅器時代的村落轉變為青銅時代的城市。

"食物生產的革命",這七個字大概是人類史的轉折點。

然而,人們認識到這次轉折的結局卻是通過後來的城市革命。


人類何以走到現代文明的今天?


文明首要的成果是,在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下游的沼澤地中開墾出蘇美爾的良田,這是最偉大、最艱鉅,時間上也是最早的文明成就。蘇美爾地區的面積相當於丹麥,到了大約公元前2500年,在原是沼澤的土地上,穀物的產量已增長86倍。開發尼羅河下游的上埃及的有限事業似乎是在後來完成的。

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是在蘇美爾人已實現的事業刺激下完成的。開發尼羅河三角洲則是一項與開發蘇美爾同等規模的任務,也許僅僅是在埃及的早期王朝時期才最終完成。如果情況是這樣的話,它較印度河流域的開發要早些,而東亞各條大河流域的沼澤地的開發,那肯定還要晚些。

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缺乏對付叢林和沼澤的技術以及組織,所以人類在能夠開拓文明事業之前,不得不讓自己有一段過渡性的學徒時期。

這種過渡時期,並不是舊世界特有的東西,它是較普遍地存在和實踐,從而在摸索中推進人類文明的發展。


人類何以走到現代文明的今天?


西方國家並不代表整個人類史的巔峰,西方並不是整個世界;其次,與西方以及其他同代文明息息相關的事實表明,它們的歷史尚未結束。

上溯到西方文明的源頭,直至希臘——羅馬文明(希臘文明的別稱),西方文明正是經過基督教文明而附屬於這個文明的。這段希臘文明的歷史是它那類文明的完整樣本,它無疑已經完結,現在已看不到任何希臘文明的存在。

然而,無論哪幾種文明的交互作用、衝突、延續和消失,人類最終一步步從懵懂文明走向欣欣向榮的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