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如果取消职称,将教师的收入与学生数、课时、成绩挂钩,可行吗?

黉门燕


凭职称怪现象二三事:

山东诸城多数年份按在编教师人数分名额给各学校(新建学校年轻人多,有“好处”),可在056年左右,某慈悲局长下令,够中级条件的三年时间内全评上,这段时间高级也不分名额了,自愿审报,有本事的自己去潍坊找关系。

08年诸城教委又开始分名额了,某校和某校的教师有关系,听说以后职称要改革,但她们又无法排在本校分的名额之内,所以自己把评审材料送到教委人事科,要求把材料带去潍坊,这样诸城分了68个高级名额,送潍坊70份材料,最后评上38个,这两个学校好多教师占光,各评上了7人,好多乡镇及学校录光头。

18年某校评高级,一名额因某理由给了一个后勤不教课的副校长,另二个名额全体教师竞争,有一名教师感觉上一年分数可以,可被今年挣更多分的人超越,委屈的在市教育局哭!最后学校找了两个参加审报高级职称的人审核材料,另外还找了其中一人的丈夫担任监督组长!


老羞带你看光景


教师职称确实在有些是不公平的。但是先从校长主任开始评,一个一两百人的单位,一年就一个副高级指标,普通老师大部分都没有什么希望。

首先,教师工资不能跟课时成绩挂钩,跟工作量挂钩的那一份叫绩效奖金。有些老师年轻的时候辛辛苦苦为教育,奉献了大半生,到年纪大了身体不好的时候,在一些顾客或者课时上面减少一些是合理的,她可以少拿一些绩效奖金,但是工资不应该少发他们的。

其次是职称工资,这一部分确实反映了很多不公平的现象,只能说要慢慢改进,不过一下子就把这个取消。你想一想上世纪八几年的时候,教育系统就有一个教龄津贴,封顶是10元。八几年的时候10元,还是很管用的,到现在还是10元,这么多年都没有改进。

建议把职称工资比例缩小,减小差距,增加教龄津贴,加大绩效奖金。这样更能体现出公平性。



因教益


中小学取消职称,将将教师的收入与学生数、课时、成绩挂钩是行不通的。

首先是,学生数的差别虽然会影响教师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但是,教师的工作量并不是完全和学生数量完全相对应的。在一定的学生数量梯度内,教师所付出的工作是可能相等的。另外,教师的强度也与学生本身的学习态度和思想品行有很大关系,教30个人比教50个人还辛苦很费神,也是很常见的现象。

其次是,不同科目的含金量也完全不同。不同的科目,也往往花费的时间精力大不一样。

最后是用学生的成绩和教师的收入挂钩。看起来好像很合理。但是,学生成绩的好坏,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

最现实的问题还在于,如果将教师的收入和学生数、课时和成绩挂钩。那么,学校的工作安排,基本会出于一种无序的混乱的和争执不休的状态。


老黄新观察


这显然是扯蛋的做法,学生数由不得老师选择,完全受市场和学校安排决定,不是你想要多少就有多少,所以这是无稽之谈,无聊之举。至于考量课时和成绩更行不通,这两项很大程度受限于教师的精力。那些年轻教师显然在课时上占优势,而将近退休的教师难道就一边凉快吗?至于成绩更是不能衡量,众所周知,影响成绩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不是能够简简单单就可以公正公平地量化的,况且上级三令五申不允许进行成绩排名攀比。

因此,这样的做法就是人为制造矛盾,是典型的屁股决定脑袋的注意,要不也是脑袋被什么东西给挤了一下。


塞外的风


楼主朋友,你这个设想违背了教书育人的目的。基础教育重在育人,其次是育才。即就是教书育人。当把教师工资与所说的各项,特别是教育质量挂钩。任何人都有利益最大化的思想本能。在利益最大化驱使下,首先会把育人的时间,花在能使得工资最大化的应试质量上。对于为人处世能力,实践能力的培育养成,自然用的时间少或者不用。这样的培养结果,必是高分数,低能力,低品质。这样的培养结果,朋友你希望你的孩子是这样吗?!


自在乐行真


这绝不可以。职称制度实行以来,已经形成了一种机制,这种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了教育教学竞争的氛围,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职称岗位的数量比较紧张,导致教师积极性降低,但是仅仅依据这种现象而取消职称制度,是完全弊大于利的;岗位数量可以调节增加,或者可以根据一定的教育教学时间(教龄或工龄)不断增加名额,这样也就会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至于根据学生数、课时、成绩则对于年轻教师来讲是好的,毕竟他们精力充沛,但是反过来说,老同志在年轻时同样也是这样的啊,我只是说老教师了,学校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适当减轻一定的工作量,但是不上课是不行的;我同样说用绝对的方法去做,无疑是自找麻烦,自找矛盾我觉得绝不可以。


初中语文顾高


如果是一位长年在一线教书的教师,就知道仅按学生成绩高低来决定教师的收入,是一件多么轻率,根本无法实现的事情。

学生的水平千差万别,日后也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成绩可以说一直是动态的。

首先是好学校与差学校如何区别?

我省中考招生,是以等级评定分数,六A为最优秀等级,有的重点校招的都是六A,而有的学校招的多为成绩为CD者。

按成绩涨工资,那么学生成绩能否在原基础有所进步,应该是一个最重要的关注点,如果从学生成绩进步方面看,重点校的学生己到顶了,你招收五十名尽是百分的学生,谁又能保证这些学生日后考试次次百分?而普通校学生空间巨大,如此以来,普通校的教师工资应该会大大超过重点校教师工资。

从同一学校来看,如何分班就是大问题了,分好班看谁当班主任又是一大选择,班主任的优劣与学生成绩息息相关。

还有道关口,即每次考试,谁来出卷?谁来监考?谁来阅巻?谁来统分?看似简单,实则棘手,稍有不妥,则影响成绩的客观性。

如果学生成绩决定教师收入,每次考试成绩一分一厘至关重要,试想,教师之间将会是种什么样的恶劣人际关系?计较每一位学生,计较每一次考试,计较每一次教学活动等等,后果不言而喻了吧!

而且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教师的全部工资均以成绩计?那么上级财政到底拨多少钱给教育部门?学校层次不同,学生生源不同,教育部门又如何对各校下发资金?同一学校,对不是一线教师者,又如何下发工资?

还有,如此,则每位教师的工资永远是动态的,这个学期你多得了,下学期未必,如碰上全国普涨工资,教师怎么涨?又怎能落实到每一位教师?

如此种种,可能比职称评定还复杂多了吧?


飞鸟留痕2O16


首先,教师任教的学生数由学校安排的具体工作决定,虽然每个校长安排教学工作时都会冠冕堂皇的说是工作需要,但是欺负老实人现象在哪里都存在,安排工作的标准太不客观,容易滋生激化矛盾。有的小科目老师担任学校一个级部的教学工作,如果按照这个标准,这些老师的工资应该最高,可是事实恰恰相反。其次,用教师的课时来衡量工作量也不客观,具体课时也是由学校安排的教学工作决定的,而且不同科目之间,老师付出的劳动根本无法划等号。语数外老师表面看起来课时多,可是他们的课堂更有弹性,因为根本没有那么多知识点需要老师讲解,他们有不少课时其实是可以安排学生写作业或其他训练的,而那一年人们眼中的小科目老师,因为课时有限,时间紧任务重,他们每节课都是新授课,满满的劳动付出,从来也不会有懈怠的机会。再次,关于考试成绩,成绩需要学生的考试分数来体现,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与老师的教学水平有关,但绝对不是最重要的因素。那些要求严格手段严厉作业多多喜欢拖堂挤占学生课余时间的老师通常考试成绩会好点,那些性格温和做事低调的老实人一般很难取得好成绩。一句话谁狠谁就成绩好!


一缕正义的光芒


我记得从教时有过类似的改革,但任何改革,也比不了现实中人的智慧,偷懒的继续偷懒,不得不累的依旧不得不累。

所以,这般的改革,也依旧改变不了固有的东西,但确实是个良好的愿望。因为这个改法,没有考虑到有一定职位的人的利益,比如主任,副主任,校长,副校长等,不教课是不是就会减少收入?都去教课,其他事务由谁去做?又是怎么安排的?

我倒是觉得,不是怎么改的问题,而是如何提高自身素质能力的问题。比如学历,发表学术论文,自身的能力出来了,让人不得不服,教学,其实类似于一线工人,我从教十四年,很享受这一线工人的乐趣。

所以,重在提高自身素养,才是改革之本。而不能按照产业工人或者计件工人那般搞,人非产品,不是那么简单的。这个,我曾经也想过的,但行不通。


纪诚


教师的职称是要做出调整,毕竟这么多年问题一直在讨论,而且在很多教师身上并没有得到职称的积极促进,反而成为教师职业的困扰,各种心理上的问题也是因为职称的问题而滋生。


没有教师愿意为了一份职称去做很多形式上资料,还不如真正落实到教师的业务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上,而职称如果很多地方只是拼递交的资源的好坏来获得,靠的是人脉关系网的作用等等,那么对于教师职业来说是消极的。


像题主说到如果取消职称,和教师的教学班级人数,课时,成绩挂钩等方面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也就是根据个人工作量和教学成效等等,但是问题似乎没有这么简单,需要一个更加科学和公平的考核机制才能发挥对教师的促进作用。


对于职称的问题迟早要解决。不知道大家对此有何看法,欢迎留言一起谈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