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植物原料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化妆品功效植物原料发展现状

1.植物原料种质资源与质量控制现状

我国疆域辽阔,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气候多样,自然地理条件复杂,为生物及其生态系统类型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区系,是世界上野生植物资源最众多、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约有30000多种植物,仅次于世界植物最丰富的马来西亚和巴西,居世界第三位。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植物资源都能用于化妆品当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2014年6月30日公布了8783种已使用化妆品原料,其中植物原料占2000多种。从数据来看,植物原料在使用原料中占比较高,但已使用于化妆品的植物原料相对于总量来说还偏少,我国的丰富植物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目前,市场上植物原料品种混乱、品质良莠不齐,原因之一是植物原料本身存在地域性差异,“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质量往往差异性较大,主要是由于不同地域的种植环境差异性较大,而最适合该药材生长的地域往往更地道;原因之二是个别商家的利益最大化,以假充真,以劣充好。因此,化妆品植物原料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管理部门需完善植物资源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另一方面,作为化妆品植物原料的生产厂家应该建立原料产地筛选体系。尽管“道地药材”能一定程度反映该地域药材的优越性,但仍需根据理化指标和功效指标进一步验证。关于原料产地的筛选,首先可根据文献报道待定几个较优产地,对主要化学成分、农残、重金属等理化指标进行测定,而应用于化妆品中更为重要的是其功效指标,可根据其清除自由基、抑制酪氨酸酶等效果来进一步判定。因此,并非所有“道地药材”都是用于化妆品的最佳选择,需根据结果综合考虑。植物原料种质资源既是基础,又是重中之重,完善植物原料的质量控制是化妆品的安全与功效保障,也是整个化妆品产业链发展的基础保障。

化妆品植物原料现状及发展趋势

2.植物原料提取制备与提取物质量控制现状

目前,植物原料以固体、粉末、液体、凝胶等多种形式作为化妆品添加剂,其中以液体提取物居多,主要是制备工艺相比固体粉末简单,而且方便后续添加到化妆品配方中。提取物多以粗提物为主,主要出于在功效性和成本之间的均衡考虑,粗提物性价比可达最高。粗提物制备一般根据植物的活性成分的极性区域选择合适的溶剂,植物中极性大的活性成分居多时一般选择水提法,极性小的成分居多一般选择乙醇或油提法。而乙醇提取物有时需要用丙二醇、丁二醇、甘油等化妆品常用滋润剂来复溶提取物。化妆品用植物提取物需从安全性、功效性以及稳定性等多方面实现提取物的质量控制。安全性是提取物最基本的保障,需严格评价其毒理、刺激性、致敏性、光毒性等安全指标,安全性是功效性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安全的条件下才有考虑其功效性的必要性。而功效性是植物提取物应用于化妆品的必要条件。稳定性方面,一直是植物提取物最大的问题,主要是指提取物pH值变化、色泽不稳定、出现沉淀等现象,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粗提物成分的复杂性。某些著名品牌的植物提取物也会出现少量沉淀,厂家也指出均属正常现象,使用前摇匀即可使用。事实上,沉淀并不一定影响其功效性。为了提高植物提取物的稳定性,可采取深度过滤、加入稳定剂等手段。

化妆品植物原料现状及发展趋势

3.化妆品植物原料市场现状

(1)植物原料成主流趋势 植物原料在化妆品中的使用历史十分悠久,化妆品行业中宣称的植物概念并不是一个新生的事物,这一理念已经被“炒”了很多年。据调查,世界范围内含有植物概念的产品一直颇受欢迎,亚太市场是含植物概念宣称的产品最大的地区,虽然近年含植物宣称的产品占比有略微下降,但竞争仍然激烈,欧洲、美国等区域植物概念的产品一直占据总市场份额的1/3左右,比例十分稳定。而中国市场植物概念的产品势头强劲,在个人护理用品和化妆品中含有植物宣称的产品占比达到60%,且仍然呈现上升趋势,整体水平要明显高于世界其他地区。


从消费角度来看,中国在2014年全球五大面部护肤消费市场以127.91亿美元成为最大的消费国,接着是日本、韩国、美国以及法国。而2014年植物类产品以64%的消费占比成为消费者使用最多的产品类型。其主要原因归因于在中高端和低端面部护肤品中植物宣称比例均较高,由此也覆盖了不同消费水平的消费人群。据统计(见图1-1),2011年到2014年中高端面部护肤品中3/4的产品含有植物宣称,且这个趋势一直比较稳定;2011年到2013年,低端产品中含有植物宣称的产品也逐步上升;到2014年,低端产品和高端护肤产品中含有植物宣称的产品比例已经大致相同。

化妆品植物原料现状及发展趋势

1-1:中高端和低端面部护肤品中含有植物宣称比例

(2)化妆品中常用植物原料现状 植物概念虽然十分火热,但也并非所有植物原料都能成为消费者所喜爱。据Mintel最新国内数据统计(见表1-1),绿茶成分因其清淡、温和的特性一直受到大众的欢迎,数据显示绿茶提取物在含有植物宣称的化妆品中使用占比最高,且呈现上升趋势。另外,海藻提取物中的新宠海藻成分能够给人一种海洋的即视感,这使其成为植物护肤品中的新秀。

:1-1:2011~2014年9月中国市场面部护肤品十大植物成分

化妆品植物原料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世界范围内,绿茶、芦荟和甘草在护肤品中使用频率最高,其中绿茶成分一直高居榜首,这和中国市场的情况完全相同。近年,薰衣草精油、迷迭香提取物等也在呈现增长的趋势(1-2)

:1-2:2011~2014年9月全球市场面部护肤品十大植物成分

化妆品植物原料现状及发展趋势

综合中国市场和世界市场中草本原料的使用情况,可以发现绿茶一直处于植物原料的主流地位。但在世界市场中,一些花卉的提取物会比较走俏,而中国市场内则独爱草类提取物。

(3)化妆品植物原料功效宣称现状 Mintel最新数据(1-3)表明保湿、滋润是众多美容产品宣称的核心功效,且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超过一半的植物护肤品都宣称具有滋润、保湿作用,这比较符合亚洲消费者对护肤品的需求。相对而言,提亮、焕彩在欧洲、北美等市场使用得比较多,而在亚洲地区,这一功能会被直接转述为美白,这也是当前所有护肤品中最热门的功效宣称之一。

1-3:2011~2014年9月全球含有植物宣称的产品中功效宣称的占比分布

化妆品植物原料现状及发展趋势

(4)化妆品植物原料尚需注意的问题 尽管植物原料越来越受到化妆品配方师和消费者青睐,但是化妆品植物原料的应用现状仍存在不少问题:第一,违背法规相关禁用语的要求;第二,认为越天然越安全,忽视安全性问题;第三,不够重视植物原料的增效手段。

二、中医药理论与技术在化妆品植物原料中的应用

1.气血理论


气血是中医对饮食和氧气在脏腑协同作用下生成的对人体有濡养作用和温煦、激发、防御作用的“精微物质”及其功能的一种定义。气血既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也是保持健康美容的物质基础,气血化生以后,借助遍布全身的经络系统上荣皮毛,气血上荣是中医美容的基础。并且气血微循环与祛斑美白、抗衰老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在植物原料开发时应当重视行气活血类中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目前已有不少补气活血类中药如黄芪、当归、红花等用于化妆品中,并宣称能改善皮肤血液微循环的概念。当然,法规明确规定化妆品中禁止使用“活血”等与血相关的医用术语,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科学研究与最后的功效宣称并不冲突。

2.阴阳理论

天地之理,以阴阳两仪化生万物;肌肤之道,以阴阳二气平衡本元。阴阳失衡,就会引致很多的肌肤问题,所以只有阴阳平衡,注重调理,才能巩固肌肤之本。结合气血理论,可同时将两者运用于化妆品植物原料。日属阳,以活气血中药作为化妆品植物添加剂可提高皮肤血液微循环,提高皮肤新陈代谢,焕发肌肤活力;夜属阴,以养气血中药作为化妆品植物添加剂可调理皮肤气血,为肌肤注入养分,修复肌肤日间所造成的损伤。“日活夜养”深刻阐述了阴阳学说所蕴含丰富的哲学意蕴,并提炼出了阴阳学说的核心思想——平衡。3.五行理论


3.五行理论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五行学说用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来说明时间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可按照木、火、土、金、水的性质和特点归纳为五个系统。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天地万物的运动秩序都要受五行生克制化法则的统一支配。

著名化妆品品牌百雀羚率先在国内将五行理论应用于化妆品中,这一创新也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认可。百雀羚的五行草本系列提出了“五行草本”的产品原料,并融入了“五行能量元”的产品精髓,将五行平衡相生相辅的理念与现代护肤完美结合,开创了护肤新纪元。

五行理论作为一种哲学思想,通过它的相生相克,与自然界及人体存在一定的关系(其中五行与自然界的关系见表1-4)。笔者认为以五行理论为基础尚可开发一系列创新型化妆品,比如开发季节型的护肤品为例,可将五行与五季、五色结合起来。春属木,一年护肤之际在于春,五色中对应“青”,可选择绿茶提取物作为化妆品添加剂,其主要功效成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能赋予化妆品延缓光老化、美白、祛痘、收敛、保湿等多重功效。夏属火,应该选择美白防晒型植物提取物,五色中对应“赤”,结合五行与五季、五色可选择具有美白防晒功效的红景天提取物作为化妆品添加剂。长夏属土,此时天气炎热而多湿,体内湿热会造成皮肤油腻而产生痤疮,五色中对应“黄”,结合五行与五季、五色可选择具有控油祛痘功效的黄芩提取物作为化妆品添加剂。秋属金,此时天气燥,五色中对应“白”,选择“润”药,结合五行与五季、五色可选择具有补水保湿功效的银耳提取物作为化妆品添加剂。冬属水,天气寒冷代谢水平低,选择滋阴系列的药材,再者五色中对应“黑”,结合五行与五季、五色可选择具有滋阴功效的女贞子提取物作为化妆品添加剂。

1-4:五行与自然界的关系

化妆品植物原料现状及发展趋势

4.“君臣佐使”组方理论

“君臣佐使”组方理论为中医方剂学界公认的组方原则,传承并应用至今。对于化妆品外用美容中药方剂而言,结合皮肤特性有下列的“君臣佐使”的科学配伍思想。君药即对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它体现了处方的主攻方向,其力居方中之首,是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药物。化妆品中的君药是指起到美白、抗衰老和保湿等功效,即起到主要作用的中药。如桑白皮、当归、乌梅、桂皮、蔓荆子、山茱萸、夏枯草和白头翁等中草药可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美白肌肤。甘草因抗自由基而起到美白作用。益母草叶具有活血作用,可增加面部的血液循环,具有祛斑美白功效。具有这些功效的中草药可做诉求美白处方中的君药。

臣药指辅助君药治疗主证,或主要治疗兼证的药物。化妆品中的臣药是指辅助君药达到相应的效果,即促进透皮吸收的药物,使药达病所。如果没有透皮吸收,再好的物质也达不到预期效果。透皮吸收的中药有很多,归纳为辛凉解表类如薄荷;芳香类如小豆蔻;温里类如肉桂、丁香;活血化瘀类如当归、川芎;此外,还有依据皮脂膜的特性选择脂溶性的中药成分如桉叶油等。

佐药指配合君臣药治疗兼证,或抑制君臣药的毒性,或起反佐作用的药物。针对不同的问题肌肤,抗敏、止痒、刺激和脱屑等兼证需要佐以相应的中药,如牡丹皮、金盏花和龙葵具有天然抗过敏和抗菌等作用,外用可抗过敏和止痛。仙人掌可以舒缓受到刺激的皮肤细胞。黄芩对全身性过敏、被动性皮肤过敏亦显示很强的抑制活性,其抗被动性皮肤过敏的机理是具有强烈的抗组胺和乙酰胆碱的作用。杏仁可抗过敏、抗刺激。金缕梅具有消炎、舒缓作用。枳实可抗过敏并具有祛斑美白、防晒和抗菌杀菌作用。依据不同的诉求应选择具有不同功效的佐药配伍。

使药指引导诸药直达病变部位,或调和诸药使其合力祛邪。化妆品中的使药指具有营养与代谢的基本作用的中药。中药黄芪、灵芝和沙棘等对人体具有多种营养功能,对皮肤具有增加营养、恢复皮肤弹性和促进皮肤代谢的作用。具有这些特性的中药可根据组方的诉求,作为使药,广泛应用于化妆品中。

“君臣佐使”是一个科学配伍的组方思想,不仅仅适用于中药的配伍,也适用于各种植物原料的配伍。科学运用“君臣佐使”的组方思想来组合植物原料即可发挥不同的护肤功效。

化妆品植物原料现状及发展趋势

5.炮制技术

中药炮制技术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剂和制剂的不同需求,将传统制药技术和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对中药材进行特殊加工制作的一项制药技术。而目前炮制后的植物(中药)大多都用于内服,对于炮制植物(中药)外用于皮肤的内容却少有报道。文献表明,炮制技术可以富集抗衰老、美白等功效物质[7]。然而,富集功效物质并不等同于增效,只有在增效的情况下才能说可能是由富集某一大类主要功效物质(或者主要功效单体)所引起的。很少有学者提及炮制技术在化妆品植物原料开发中的具体思路,笔者认为,增效为最终目的,而富集功效物质为途径。第一步,建立“炮效关系”,即建立炮制与药效的关系。对美容中药组方进行单味炮制或混合炮制(不同中药分别不同方法炮制),用简单的生化实验筛选出“增效”的炮制组合;第二步,建立“物效关系”,即在增效基础上建立起功效物质的富集与增效之间的关系。炮制技术对于植物原料的负面物质(重金属、农残等)的相关研究甚少,而且不同炮制方法是如何对影响负面物质并不明确,这也是以后需要加强研究的方面。

三、生物技术在化妆品植物原料中的应用

1.植物干细胞

干细胞是现代生物和医学中最具吸引力的领域之一,这是由于它们不但有显著的特性,同时在皮肤再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2008年Phyto CellTecTMMalus Domestica苹果干细胞的诞生,瑞士米百乐生化公司成为世界上第一家推出以“植物干细胞保护皮肤干细胞”为基础的化妆品活性物的公司。这款结合杰出研发成果和高质量生产而成的创新化妆品原料,取得了全球的认可。并在2011年该公司实现干细胞护肤品的又一突破,成为第一间成功开发及推出针对真皮干细胞的化妆品活性物的公司。并在多项体外和临床测试证明了该植物干细胞系列产品能有效提升人体皮肤干细胞的活力及再生能力。

2.生物发酵

生物发酵技术是在继承中药炮制学中发酵法的基础上,吸取微生态学研究成果,结合现代微生物工程而形成的高科技中药制药新技术,按照发酵形式分为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而后在固体发酵基础上,又拓展出了药用真菌双向性固体发酵技术,其中液体发酵液较多应用于化妆品中。市场现状来看,韩国日本的护肤品界十分流行发酵化妆品,其中最早出名的就是日本的SK-Ⅱ,但是它还是停留在人工发酵阶段,随后市面上又出现了自然发酵护肤品——熊津化妆品“酵之美”。发酵护肤品在日本韩国一直受到追捧,并且在中国也掀起一股“发酵”热潮,从理论上来讲,发酵产品确有其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植物提取物中较多大分子物质(多糖等)并不能轻易被皮肤所吸收,而通过微生物发酵处理后微生物产生的各种酶将大分子有效物质降解为易为皮肤易吸收的小分子有效物质(单糖等),从而增加了有效成分的利用率。另外,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可将有毒物质分解,或者对药材中有毒物质的毒性成分进行修饰使其毒性降低或者消失。

化妆品植物原料现状及发展趋势

3.纳米技术在化妆品植物原料中的应用

近年来,有人提出“纳米中药”的概念,纳米中药是指运用纳米技术制造的粒径小于100nm的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原药及其复方制剂。纳米中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药物本身纳米化的研究和纳米载体与中药的结合。纳米中药不是简单地将中药材进行粉碎至纳米量级,而是针对组成中药方剂的某味药的有效部位甚至是有效成分进行纳米技术处理。现阶段所采用的技术有固体分散技术、环糊精包合技术、聚合物纳米粒载体技术、脂质体纳米粒载体技术等。将纳米中药技术应用于化妆品中,可以改善一直存在着的有效成分吸收差、利用率低、副作用大、资源浪费等问题,填补目前化妆品市场的不足之处。其优势具体体现在:

①增加吸收度,提高生物利用度,增强产品的功效,拓宽适应性;

②纳米中药使用的靶向定位作用,也可使活性成分在特定部位发挥疗效,从而降低副作用;

③纳米技术处理后的中药材应用于化妆品中,伴随着化妆品的吸收,会对人体产生新的药效。

另一方面,纳米技术应用于化妆品仍然存在较大争议,近年来有学者指出越小的纳米颗粒越有可能穿透细胞并产生毒性作用,大小只有十亿分之一米的纳米颗粒可以对DNA造成损伤从而诱发癌症。而且有强渗透性的纳米微粒有可能穿过皮肤,进入人类的血液循环系统,并被传送到大脑、肺部等人体器官当中,可能对人体造成更大范围的损害。因此,纳米技术在增加植物原料生物利用度的同时也增加了其潜在风险性,而我们需要辨证地看待问题,如果能建立起系统的风险评估体系,纳米技术也是一个很好的应用方向。

化妆品植物原料现状及发展趋势

4.新型化妆品植物原料开发趋势

(1)植物防晒剂 目前,全球防晒化妆品占护肤品市场份额的10%,并以平均每年9%的速度增长,防晒化妆品已经成为护肤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型防晒剂的研究与开发也随之深入,开发出温和有效的植物防晒剂是未来防晒化妆品的发展趋势之一。目前国内外都致力于天然广谱防晒剂的筛选和开发,近年来对复配型植物防晒剂研究较多,这是由于复配型植物防晒剂较单一植物对UVA、UVB均有较强的吸收性能,且较单一植物提取液有显著的互补效应。并且有学者将复配型植物防晒剂继续与优化的化学防晒剂再进行复配,研究发现此复合防晒剂较化学防晒剂刺激性显著降低,并且达到广谱吸收紫外线吸收的效果。因此,复配型植物防晒剂的协同增效以及低刺激性的独特优势决定了它将成为防晒化妆品的发展趋势。


化妆品植物原料现状及发展趋势

(2)植物防腐剂 随着人们对防腐剂安全性的问题的广泛关注,低毒或者无毒的天然防腐剂成为了研究热点。国内外的研究者从不同的植物中提取有抗菌性的天然物质,并努力将其成为新型的防腐剂,比如薰衣草精油、金盏花提取液等。另外有些中草药中也含有抗菌成分,也进入到了研究者的视野中。虽然植物来源抑菌原料已经应用在化妆品中,但品种较少,往往需要复配化学防腐剂来增强抑菌效果,既利用化学防腐剂的强效,又集合植物防腐剂的温和。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植物源防腐剂大部分都是粗制品,其有效成分的作用常随着季节和地理环境而改变,防腐效果不稳定;植物防腐剂的作用机理、抗菌谱以及可应用的范围等研究得不够深入;一些植物防腐剂存在异味和杂色等问题,在使用过程中还会影响到产品的气味和品质;除此之外植物源防腐剂的毒理学评价工作尚未完全开展。大多数具有抑菌作用的天然产物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是没法替代化学合成的防腐剂,有两点原因:第一,天然防腐剂的效果跟化学合成的防腐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第二,从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的整体看,很多天然防腐剂的性能只是在离体情况下做研究,具体到加入化妆品之后的防腐效果如何,以及会对人体产生何种作用,并没有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

①系统分析天然与化学合成的抑菌剂的差距,进行相应的改变,可以是合成或半合成产物;

②系统分析这些抑菌物质力加入到化妆品中的作用效果,尤其是与化妆品其他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③对有效的活性成分的分离与鉴定、抗菌机理、构效关系和毒理学评价以及合成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3)植物“防污剂” 我国有很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导致很多人出现皮肤过敏等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有33.16%的消费者表示会选择“解决空气污染导致皮肤受损的护肤品”。因此,抗污染化妆品已成为市场的热点。抗污染植物原料能在皮肤表面形成具有抵抗力且透明的立体生物保护膜,涂在皮肤上相当于在皮肤上附加一层新的仿真皮肤(膜),可以阻止污染物、空气中的微粒进入皮肤。抗污染化妆品同时具有能使毛孔等通道适当变小,减少有害物质和病菌等入侵的机会,却不影响发挥原有的功能。据报道,一种新的全能隔离体系正在研发中。这种隔离体系利用天然植物提取隔离成分、植物精华油以及氨基酸等为主的啫喱状免水洗面膜“全效隔离修复分子网筛膜”。该产品能在肌肤表面形成一层网筛膜,让肌肤自由呼吸,全面隔离汽车尾气和紫外辐射。

化妆品植物原料现状及发展趋势

(4)植物色素 根据天然植物色素色彩艳丽明亮、产品较为安全对身体无毒害及其保健功效等诸多优点,可以开发出具有天然色素染色的一系列化妆品。现如今日本的化妆品界已将紫草素等许多天然的无毒害色素应用于许多化妆品中,例如唇彩、腮红和眼影等化妆品。这些植物色素除了具有作为着色剂使用的功效,同时还兼具消除炎症、抵抗细菌和收敛毛孔等诸多对皮肤有益的功能。然而,我国现阶段天然植物色素的生产比较落后,提取出的大部分天然色素纯度比较低,存在较多的杂质,使得天然植物色素无法作为着色剂使用。从天然植物色素的应用来看,天然色素与合成色素相比有着许多优势,人们也尝试着从各种植物资源中获取天然色素来代替合成色素。但是由于天然色素的理化性质制约了天然色素的开发和利用,使得企业生产成本急剧上升,给天然植物素投入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天然植物色素优点较多,现已成为未来国内色素行业发展的新方向。应对现阶段的提取工艺进行多方面的改进,使生产出的色素成品杂质减少,提高天然植物色素的提纯纯度。此外,还应该加大对相关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着力于天然植物色素产品的应用开发,根据市场需求,提供优质优良、具有较高安全性的色素成品,进一步拓展国外市场。

(5)植物功能油 目前,市场上的化妆品用植物提取物多以水溶性溶剂为介质,如纯水、丙二醇、丁二醇等,而以油为介质的提取物较少。植物原料油提物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①快速渗透,油型成分与皮肤的主要成分脂质成分的“相似相溶”使其能快速渗透皮肤,深入护肤;

②无防腐剂,这是由于油相体系本身具有防腐作用,并不需要额外添加防腐剂,这是相对于水剂型提取物的又一最大特点。因此,植物油提物将在化妆品研发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6)植物源重组胶原 胶原蛋白具有保湿作用、修复皮肤、美白和润泽头发等美容功效,已广泛应用于化妆品中。目前,胶原主要源于猪皮肤、牛腱和人类尸体等动物,然而动物源胶原却有传播疾病和引发过敏性反应等缺点,因此研究人员是不太接受动物来源的胶原蛋白。因此近年来研究人员把目光转向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胶原蛋白,相比而言,重组胶原蛋白有着可加工性、无病毒隐患、水溶性以及排斥反应低等优势。目前,重组胶原已开发了许多不同的表达系统,包括酵母、蚕、哺乳动物细胞、转基因动物和细菌系统。而最新进展发现,转基因烟草植物能表达出人源胶原蛋白,这种胶原蛋白在理论上能避免动物源胶原蛋白存在担忧,并且在加工特性和疗效上优于动物源胶原蛋白。然而,成本高、产量低并且系统缺少辅因子或酶一直是限制重组胶原应用的不利因素,重组胶原只能限于实验规模,而要满足产业化、大批量需求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无论是酵母还是植物产生的重组胶原仍然无法真正地将动物源胶原取而代之,方便提取的动物胶原一直保持着在研究和临床使用的标准。尽管植物源重组胶原的生产有限制因素,但是其独特优势决定其将成为发展趋势,如何克服植物源重组胶原生产的限制因素将是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化妆品植物原料现状及发展趋势

(7)仿生植物组合物 以胎脂为例,胎脂是婴儿出生时身上一层乳白色、硬奶油状的脂质物体,大约是由80%的水、10%的蛋白质和10%的脂质组成。胎脂对胎儿皮肤屏障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胎脂对皮肤屏障有着保护的作用,同时,胎脂对皮肤具有抗菌抗感染、补水保湿、抗氧化、清洁皮肤、调节体温等多方面的作用,因此,有望将其应用于皮肤屏障修复及补水保湿类化妆品中。然而,胎脂的取材并不方便,再者也不能满足工业化生产上的需求。于是,模拟其组分的植物来源的组合物将成为开发的趋势,而该仿胎脂植物组合物能否发挥和胎脂一样的功效还有待进一步科学验证。在化妆品植物原料备受关注之际,我们应该充分关注植物原料生产、制备、质控及市场每个环节,重视与植物原料相关的法规、安全及功效问题。再者,秉承中国的传统文化、融会中医药传统理论于植物原料之中,赋予新的开发理念与技术,全面提升产品品质内涵;高效利用现代先进的生物技术与纳米技术,将高新科技应用于植物原料;发挥植物原料优势,开发新型化妆品植物原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