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善惡,家庭環境和個人本性哪個的影響大?

手機用戶50670255640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一個人的善惡,和家庭環境 社會環境 都會受到個人本性的影響,華生心理學博士,說過一句話,你給我一些嬰兒,你希望他們長大後,變成什麼樣 我就會打造出什麼樣的人,比如,小偷,醫生,博士等。。

個人本性當然也和遺傳因素有關係,父母什麼性格,也會遺傳到孩子身上,但是我是這樣理解的,即使是有一些遺傳因素,但是優良有素養的家庭環境,也能改變不良的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可以稱為先天性,環境因素就是後天因素,所以,早期教育是對人一生,起到至關重要的環節,但是,我們目前,很多家長,忽略的往往都是,早期教育,人的性格,品性,一旦形成,滿18歲,當成人後,就很難改,不如說,在早期教育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沒有學會剋制情緒,和需求,一味的隨心所欲,自我膨脹,成人後,接觸社會人員 ,親密關係,就能看出,他的人際關係是很糟糕的,問題發生,不知道怎麼解決時 脾氣就會很暴躁,等一些問題。

對於人的一生當中,我覺得社會就是你要讀的大學,家庭就是培養讀好大學的基地。一個人都有善的一面,和惡的一面,就看你的生活當中,你是被善的一面牽引,積極的面對生活,還是被惡的一面牽引,過著渾渾噩噩的生活。

一把好刀,它的價值,不在於刀的本身,而是在於誰使用刀,這把刀如果,在廚師手裡,就會出來美味,這就是刀的價值,但是這把刀,在強盜手裡,那就是傷害人的利器。


香遠德馨


我覺得和家庭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做言行都會感染給孩子。比如我父母在我們姊妹很小的時候,家裡來了客人就要學會打招呼,熱情迎送,不失禮節。長大更注重人情世故,謙虛禮讓。

我家裡除了我還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父親對弟弟管教更為嚴格,甚至苛刻。所以他犯錯經常捱打。弟弟小時候喜歡偷東西和家裡的錢。有一年春天弟弟的同學在家裡偷了150元錢,(那是80年代中期,150對農村家庭來說不是小數。)然後和弟弟還有另外3個同學一共5個孩子把這錢都買零食花光了。結果被他同學的媽媽發現找到我家,說那錢是準備插秧僱人用的,也是借的。要求每個孩子均攤30元錢賠給他家。他媽媽找上門時,剛好我父母不在家去地裡幹活了,我怕我爸知道會又是一頓暴打弟弟。然後找表哥借了30元給他同學的媽媽,並告訴她不要告訴我爸媽。然後這個錢是等春節時我和弟弟的壓歲錢湊夠了還給表哥的。

從此以後弟弟在沒惹過什麼禍,也沒有偷過家裡錢。現在弟弟是一家物業的管理人員。也算是不大不小的領導,生活和事業上都不錯。很受領導和同事的愛戴。多年以後他在一次酒後說,那時多虧了我姐(指的是我)幫他處理那件事,不然他有可能進監獄了。還有他進入社會一直記著我爸說過的一句話:順做人不論什麼時候都要行的正走的直!也是遵循著這句話才讓他事業上一直都很順利。

所以我說一個家庭教育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影響也是最大的。如果能及時止允,小之以情,動之以理,會讓人更能分清善惡。


白狼皇后


我個人覺得家庭環境影響比較重要!

家庭是避風港灣,家庭有廣義和狹義之分,但是我能理解的家庭就是狹義上,就是家有親人!家人是你的第一任老師!《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是在我的理解是對的!因為後天的因素影響很大的!就拿我身邊的的人來說!是前幾天發生的事!

在前幾天我在買橘子!我買完想回去!結果我侄子拿錢過來買香蕉!結果稱好了!開始付錢了!然後就回家!我和賣東西的人說好價格我也回去了!也沒發現什麼!也就沒在意!過了會他跑著出來了!去找賣給東西給他的那個人!我第一印象是他的東西壞了還是少稱了!也就注意了下!

過了會他回來了!我就問了他剛才的事是咋了!他給我一一說了!原來賣東西的人找錢找多了!他拿了20結果拿了19回家!還白白的落了幾斤香蕉在身上!他覺得不好就拿錢回去給他了!結果他得到的獎勵是兩個蘋果和環村遊!

從這件事上說明家庭環境影響會大一些!


每天自己的傻事


回答這個問題,我先講兩個事例。我有一個發小,他小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後來父親又給他找了個繼母。

因為他,他的繼母總和父親吵架。原來他很活潑,可愛。

後來他也不願意吱聲,也很少和同齡人接觸。

後來聽說他出事了,是殺了人,究竟什麼原因,誰也不知道,反正他被判了死刑。

同樣我的另一個發小,他的父母雖然是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他們的家庭非常和睦,父親和兒子就當兄弟一樣交流,有什麼困難家裡人共同克服,從來沒有聽到他們家裡傳出打架的聲音。

後來他的兄弟姐妹都分別考上了大學,都有了一個很好的工作,我的發小還當上了領導。

兩位老人,正在安享幸福的晚年。

所以環境造就人,善惡是從一點一滴所養成的


手機用戶瑞祥


家庭環境的影響大一些。因為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孩子。我的一個叔叔在奶奶年紀大了,得了重病臥床不起時,竟然不讓奶奶去他家。(奶奶的窯洞搬遷時,給算了錢,分給叔叔們,就和叔叔一起過),不聞不問,奶奶氣得號啕大哭,沒想到自己辛辛苦苦,養活孩子,看孫子,最後確被自己的親兒子嫌棄,不到一個月,奶奶去世了。現在叔叔的兒子對叔叔也是不理不睬,有時還動粗,叔叔一直在我面前說孩子不孝順。豈不知孩子本事善良的,是你給孩子樹了壞的榜樣,才導致孩子今天這樣,你說我說的對嗎?


80後大齡寶媽


我個人看法,一個人的善惡,對家庭的環境影響最大,我從董事看到了我的父親,他每月的薪水都要拿出一部分往爺爺奶奶那裡寄,在街上走路,看見乞討的人都要施捨一塊兩塊錢給他們,他的行為影響了他的子女在這善良的環境中成長,正因為這樣,他的子女們長大都特別孝順父母,都懷有一顆善良的心和感恩的心。


劉姥姥的Vlog


我個人覺得如果不是那種絕對的大善大惡的家庭環境,就以普通人的善惡區分來說,應該是各佔50%。不然何來出汙泥而不染這一說法。舉個例子來說,例如有的孩子從小生活在父母整天沉醉於打麻將賭博,或是整天吵吵鬧鬧,或是家庭暴力的環境當中。有的孩子可能就會受影響,從小都跟一些不良的少年結交,從而不務正道,甚至可能走上犯罪道路,可能對後輩孩子的教育也會淪入此惡性循環中;有的孩子呢,可能家庭環境正因如此,他從小就會立志想要脫離這種原生家庭,從此發憤圖強,用優異的學習成績尋求早日自立以能擺脫這樣的生活環境,而且發誓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再次經歷自己兒時的過往;再比如有些子女多的家庭,生活在同樣的環境中,父母也是一樣的對待,一樣的付出,年齡有相差可能你會說不好對比,經歷的時代不同,但是有一些雙胞胎,那就更接近同樣的生活模式了。如果仔細觀察,你往往會發現兩個孩子的思想竟然大相徑庭,可能在同一個班學習,一個是學霸,一個就是學渣,而且個人的特長及興趣愛好完全不同,個性與性格也完全不同,不敢說以後的路,誰會走得更好,但是根據他們各人的經歷和際遇,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方向。所以個人看來普通家庭裡的善惡,不是由單方面所決定會否受到影響的。就算是大奸大惡或是大善大慈的家庭,對孩子來說,應該都是有某個特殊事例的介入在孩子的心靈當中烙有深遠的印記,才會導致對孩子有所影響,否則何來“有天生的惡人一說”。



生如夏花般如此絢爛


一個人的善惡,家庭環境影響大。記得有句話:父母是一個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個人從呱呱落地開始,直至邁入黃土,也脫離不了家庭。個人認為從孩子二歲至十八歲,家庭對其的影響非常之大。小孩子二歲多就有了個人意識,比如餓了會哭,高興會笑,喜好等等。一個人到了十幾歲這時候基本的世界觀、價值觀也已形成。北方有句話:三歲看老。

相信大家尤其對小時候的某些事情,幾十年,甚至一生都不會忘記,善惡是從小形成的。舉個簡單例子:三歲小朋友見到別人有吃的就去搶,這時候大人要讓他明白搶別人是不對的,不管你餓還是不餓,長此以往就會形成所謂的是非觀。如果大人不說,而且每次都把搶到的食物吃了,在他看來搶就是對的。所謂小時偷針,長大偷金,就是這個道理。

一個人的善惡家庭環境影響大,個人本性也是由於家庭影響逐漸形成的~


浮生寂滅


一個人的善惡必,必定是受家庭的影響下而形成的性格。

如果孩子從小就在一對善良的父母影響下,做到尊重他人,幫助他人,不去傷害別人,那孩子長大以後,也會謹遵父母的教誨,做個好人,做個善良的人,做什麼事都會考慮別人的感受。

反之則是,父母處處顯示出自私,強勢,霸道,不講理,那孩子必定會學父母的待人之道,強勢,霸道,蠻橫,不講理。

父母就是孩子的老師,孩子的榜樣,孩子以後怎麼做人,都與父母脫不了干係。

亂寫的,麻煩不要對號入座!謝謝!!



農民老姐姐


這怎麼能夠區分開呢?家庭環境和個人本性在決定一個人是否善惡上不是並列的關係,而是包含關係。人之初,人性本善;本性會受到多重因素影響, 其最主要的就是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

一個人的善惡很多時候是不自知的。因為價值觀不同,信仰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善惡的定義是不一樣的。而且很多人的善惡觀也會隨著認知的不同、社會閱歷的不同、周圍人影響,在不同時期悄然轉化。下面我就逐項分析下。

信仰不同。

如果相信萬物平等,你看到街邊活剝皮、用火燒、棍棒打等野蠻宰殺動物的行為,會覺得不人道,會心生不忍。你看到流浪狗會心生憐憫,會善待和主動餵食。如果換做是個實用主義者,他會認為,這些飼養的動物就是被人類食用的,在宰殺豬、牛、狗、雞時,不必講究方法,不必考慮是否血腥。

那麼相信萬物平等的人看待野蠻宰殺動物的人,就會覺得對方的人性上有瑕疵;而純粹的實用主義者會認為,只要把飼養的動物變成可食用的食物就可以了,本來也是為了吃,何必假慈悲。他自然會覺得對方是虛偽、做作的表現。

您認為哪種信仰是善?

觀念不同。

還記得上世紀50年代末的那幾年,麻雀被歸為了四害之一。很多人認為,麻雀偷吃糧食,是必須除掉的害鳥。大家知道嗎?麻雀在那個年代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老家賊”。那些年全國各地民眾紛紛想盡辦法消滅麻雀。麻雀原本是天性膽小的動物,特別害怕噪音,於是人們在街道上敲著各種響器,麻雀被驚飛後一直不敢落下來休息,就那麼不停地飛呀飛,最終筋疲力竭落下來時,直接摔在地上。結果此後好多年,城市的天空中幾乎看不到麻雀。

在當年,消滅麻雀越多,得到的表揚越多。因為這種行為被認為是保護了人們的糧食未被“老家賊們”偷吃。這當然算做是那個年代的善舉。而現在大家知道,麻雀作為保護動物,如果有人傷害它們,是觸犯法律的犯罪行為。

您認為哪個年代的觀念是善?

受教育程度不同。

小時候,孩子們往往很大膽,敢將樹幹上的難看的毛毛蟲直接用手指捏下來,然後放在腳下,用腳踩出毛毛蟲花花綠綠的內臟;長大了才知道,這些毛毛蟲中,有很多會化蛹化成蝴蝶,在天空中飛舞,裝點這美好的世界。

受教育程度不同的人,看待世界的美醜有很大不同。

不同年齡階段的變化。

年幼時,我們看到流浪或者乞討的人,孩子們可能會流下眼淚,也許會向家長要一些零錢主動塞給那些茫然無助的流浪者。長大後,我們接受到更多的信息是:不要相信乞討流浪者裝出來的可憐,他們大都是騙子。於是我們經過乞討者時,往往表現出極其鄙夷或者默然的神情。

您認為,哪個年齡段是善?

社會閱歷的不同。

社會閱歷淺的人往往性情直爽,古道熱腸,為人正直,說話做事可能有失分寸;社會閱歷深的人表面熱情,說話滴水不漏,做事玲瓏八面。

您認為,哪類人是您願意交往的人?


家庭環境是最塑造人的最重要場所,父母的言傳身教是一個人善惡養成最關鍵的人。有句話說:忠孝傳家久,詩書繼世長。

“藍日”感謝您的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