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的菜市场,熟悉的味道,过往的温情,都在这里

本期绘本:传统菜市场

风格:简笔画

老街的菜市场,熟悉的味道,过往的温情,都在这里

搬了新家,从老城的自建房搬到了新城区的商品房,新城区的建设很便利,大超市、大卖场生鲜电商布满小区,对我而已,我很爱这样的市场,整洁干净的地面,绿色的分类提示牌,统一的摊位面板,各类瓜果时蔬、鲜活水产、冷冻冰品、禽畜肉食、副食调料等品类齐全,每次,我推着个小推车,转一圈,就可以挑选到各式的食材。

老街的菜市场,熟悉的味道,过往的温情,都在这里

母亲依旧每日提着菜篮子,搭上公交车回旧城买菜。“妈,这附近有生鲜超市,水果蔬菜和肉,什么都有,你干嘛大老远的跑下去,我们这里啥都有。”“哦。”带母亲逛了好几次家附近的生鲜超市,告诉她新家也很方便,然而,我却看见母亲眼中的一丝落寞,我知道,她不习惯,她也不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几十年的习惯,哪能说改就改。

“妈,明天我陪你一起回旧城买菜吧”

“哎,好好好”。我看见了母亲嘴角的微笑。

城南市场,这小小菜市场,就让我内心“柔软”了一把。亲切的画面,似曾相识的过往,生动的人物,把我拉回到温馨的旧时光,让人无比的怀念。

老街的菜市场,熟悉的味道,过往的温情,都在这里

“要个粽子吗,还是来个艾糍,你小时候最爱吃了。”是啊,卖艾糍的阿姨,还是当初的那个阿姨,只是阿姨老了,原来,我也长大了很多。

老街的菜市场,熟悉的味道,过往的温情,都在这里

九龙豆腐,20多年了,摊位一直没有变,味道也一直没有变,豆腐依旧细若凝脂,放在手里晃而不散,弹性十足,吃起来口感嫩滑、豆香盈口、味道鲜美,我一直埋怨超市里的豆腐不好吃了,一点豆味都没有。“妈,煮个豆腐,这个很好吃。”母亲欣慰道:“好好好,这家最好吃了。”只是,卖豆腐的阿姨换成了她女儿。

老街的菜市场,熟悉的味道,过往的温情,都在这里

“妈,竟然有灰水卖。”母亲笑道:“是啊,现在正是艾糍黄糍季节,大家都要做糍啊。”

灰水(实则是一种碱水),是英德当地人用于制作黄糍的一种调料,用“火灰”(植物烧的草木灰)过滤成的水。广东英德当地人自己制作灰水,找到适合的草木(当地人会寻找深山里的“稔子树”、“黄基”、“鸡踢嘞”、“蚁公木”(客家话的土名)等),烧灰水时得按量砍适当的草木,将草木灰用烧开的水慢慢渗漏完,需两三天才能完工。

也许,离开了这个老旧的菜市场,就再也找不到灰水了。

老街的菜市场,熟悉的味道,过往的温情,都在这里

“先姨,好久没见你了,怎么都不来买菜了。”

“哎,我搬上新城住新家了,不方便下来买啦,太远了”

“住新家,好福气啊。”

“是是是……”

“先姨,吃个水果,别客气”

“不了不了,你拿去卖,生意兴隆啊”

……

母亲高兴的唠嗑着,我知道,这是她几十年来的生活。

“青菜5块3。”“零头抹去吧。”“肯定给你抹,5块。”“对了,你外孙女呢,回老家了啊?”“嗯,由他爷爷奶奶带着呢!” “老板,给我来一条鱼。”“小张,来斤猪肉,我要来红烧。”“美女,农家走地鸡,来一个”……

老街的菜市场,熟悉的味道,过往的温情,都在这里

老街的菜市场,熟悉的味道,过往的温情,都在这里

老街的菜市场,熟悉的味道,过往的温情,都在这里

老街的菜市场,熟悉的味道,过往的温情,都在这里

“女儿,给你买点水果,这里水果便宜,新家贵。”母亲又乐呵呵的去挑水果。

老街的菜市场,熟悉的味道,过往的温情,都在这里

这熟悉而又久远的菜市场,地面上有陈年老垢,仿佛怎么也洗不干净,地面总是湿漉漉,空气里还弥漫着鱼腥味和旁边肉摊上传来的肉骚味,随处乱丢的烂菜叶子,永远都很满的垃圾桶以及不知道从哪里流出来的污水,此起彼伏的小贩叫卖声,买菜的和卖菜的就价格问题不停地你来我往,市场里声音“嘈杂”的,气味“不好闻”的,却充满烟火气和人情味的传统菜场,是母亲的生活,她习惯的生活。

母亲回到家,一直开心的跟父亲叨叨买了多少东西,省了多少钱,旧屋隔壁的王阿姨怎样怎样了,老街的菜市场,熟悉的味道,过往的温情,都在这里,在母亲过往的生活里。只是,生活在改变,传统的方式也在悄然的消失改变,妈妈,你要学会慢慢的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