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九子夺嫡,为何八爷党四人敌不过四爷党二人呢?

苹果知名达人


诚邀,如题。这个问题其实没有逻辑,因为夺取太子位并不是打架,不是人多就可以的,这方面更重要的是脑子,所以九子夺嫡中与其说八爷的势力不如四爷,不如说雍正的智谋远高于八爷。

其实皇八子胤禩前期是很得康熙喜欢的

据史料记载,早在康熙第一次亲征葛尔丹时,年仅16的老八就随征大漠,并且受命办理火器。康熙曾让老八办理广善库,老八借此机会广结分缘,充沛施展才华,深得朝野人心,甚至于有人将其与宋朝的“八贤王”相提并论

但是八爷败就败在一个“贤”字上。

其实八爷过于贤明导致三教九流的人前来攀附,导致这些人犯了错动辄就扯到”八爷党“身上,树大招风。而且八爷过于君子,导致在做出有违道义的决定的时候,优柔寡断缺乏果敢之气,说白了不如雍正心狠手辣,这是为君者大忌。

除此之外,八爷还有一圈猪队友

俗话说,不怕狼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八爷本身贤明,但八爷党内其他阿哥如九阿哥十阿哥却不明理,只会到处得罪人,导致八爷没有很得力的政治助手和盟友。这也是八爷后期缺乏支持的原因

以上就是小编的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这得从两个人的行事风格来说。

先看老八。此人有贤王的美称,又像是个狭王,受人尊敬。当时的人提起他总是能找到很多赞美的词来形容他。无论是皇室宗亲还是下属,都对他赞美有加,这明显是一个朋党,只要脑子正常的人都能看出来,这是皇帝最不能容忍的。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个阴谋,凭借康熙皇帝的能力,老八这点花花肠子是瞒不过他的,他想当储君,说白了相当皇帝,看到这一层也就不难理解老八的所作所为了。老八只好空名,做事极其高调,但能力却是一般,皇帝交给他的事情他办的总是那么不尽人意。还有,你看他周围的那些人,都是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论惹事一个比一个厉害,论办事一个比一个蠢材。看一个人如何,看他身边的人就是最好的证明,所谓啥人找啥人,他的水平和他身边的人也差不到哪里去。

再来看老四。此人深谙权谋,这是作为皇帝最最重要的技能。原本他和储君毫无干系,但经过自己的运筹成功登上皇位。康熙坐朝时,让老四去办的事情,老四以非常低调的姿态把事情完美做成,这些康熙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而且老四对人感觉都一样,没有过分照顾谁,也没有过分讨厌谁,最起码没有老八表现的那么明显。而且仅有一个谋臣,还是个内室谋臣,外人几乎都没啥印象。但这个谋臣和明成祖的姚广孝非常像,好像生来就是个野心家,只为证明自己那旷世奇才,别无所图。而老八身边那些人绑在一起也顶不过这个坡脚谋臣。另外就是年羹尧,这是个执行力超级强的下属。而唯一强有力的外援就是老十三,这是个在军队里有超高威望的悍将,一旦得到他的支持,这就成功一半了。事实证明,在康熙死后,老四差点控制不住局面的时候,老十三一来,大事已定。

通过对比,就会发现老四确实比老八优秀,尤其是那极深的城府,是皇帝的不二之选。


野史集001


只说其中两条理由。但都非正史记载。

一,八爷党过于傲气,太轻视某些臣子;二,又加上一个猪队友十阿哥胤䄉。

恭喜八阿哥,贺喜八阿哥。

八爷党过于轻视的康熙臣子有两位,一位是张廷玉,另一位是衍璜。

表面上,张廷玉升官升得极慢,康熙60年才就任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士。但是,张廷玉从很早就身居内廷,“久持讲握,简任机密”。他的经历有点像秦朝的李斯。官职看似不高,却能时时接近康熙皇帝,偶尔三言两语,天长日久,也足以改变康熙的心境。

跟电视剧不一样的是,其实四阿哥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跟张廷玉接触得非常早。张廷玉的父亲张英是胤禛的老师,所以两人很早起便有所交往。张廷玉经常在康熙身边,他的一些话,康熙很听得进去。

在这一方面,胤禛可算是占了大便宜。

和硕显亲王衍璜是肃武亲王豪格的曾孙,为第四代肃王。从表面上看,衍璜在九子夺嫡中并不显眼,但是,八爷党偏偏输给了这不显眼。

衍璜辈份小,也比雍正小着十来岁,小小年纪袭了世爵,看似是个富贵闲人。但是,历史上真实的衍璜却是个特务专家。他利用他的不起眼,替雍正处理了很多“江湖事”。很多人都知道,雍正有一个最出名的特务部队“血滴子”,也叫“粘杆处”,在暗里帮助雍正做了不少事,而这其中,衍璜居功甚伟。

衍璜受雍正的信任到什么程度?雍正8年,由他打理潜邸也就是雍和宫的事务。正常来讲,当时原四爷党的皇族功臣十六阿哥胤禄、十七阿哥胤礼都在,怎么会轮到一个小字辈的衍璜来管理潜邸呢?可见他被雍正看重到什么程度。

另外,雍正13年,也就是临死前,又解除了衍璜的职务,这是为什么?恐怕是觉得衍璜万一坐大,可能对即将登基的乾隆不利吧。至于乾隆登基后,令衍璜总管镶白旗觉罗学,这就是后事了。

在野史里,曾提到衍璜根本是个特务头子,从衍璜的奇葩经历看,也不像是空穴来风。

十阿哥胤䄉,由于11岁时生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病逝,他一直跟随八阿哥,是八爷党里的铁杆核心成员。《清史稿》中对他的描述很短,但是在民间,这位十阿哥却有“十阎王”之称。由于胤䄉出身高贵,没什么人敢指责他的为人处事,使得这位十阎王越发骄纵跋扈,随意打骂责罚官员,自己名声不佳,也间接使八爷党得罪了很多人。

在他这,没道理可讲。甚至说,这位十阿哥胤䄉的心里根本不存在那些礼仪概念。

胤䄉的奇葩举止,一直到他被圈禁也没改。长达十三年的圈禁生活,该吃就吃该喝就喝,跟八、九两位阿哥全然不同,终于活到了乾隆2年,最后被放了出来。


纯钧LHGR


清朝的皇位,竞争最激烈,关系最复杂的恐怕就是康熙帝的儿子“九子夺嫡”之争了,这也是康熙帝最初没有想到的。

康熙帝在位期间,能够善待他的所有兄弟,康熙是顺治的第三个儿子,能够选他继承皇位,除了他生过天花有了免疫力,还有就是能善待兄弟这一点了。



康熙对于自己的兄弟非常的敬重,成年的兄弟全都被他封为亲王,并且让他们带兵打仗,握有兵权,在中国历史上,皇帝的兄弟能够长寿安度晚年的,没有多少人。

所以他也希望自己的儿子们能够“兄谦弟恭” ,可是事情远远出乎他的预料,所以当出现几个儿子为了夺嫡而互相拆台,落井下石的时候,康熙很生气,是很失望的。

那么九子夺嫡中,为何八爷党四人却敌不过四爷党两人呢?“四人”“两人”之说只是表像,真正的实力都在背后。

01

四爷初期一直追随太子,恪尽本分,中规中矩,看似没有野心。

这让太子党和八爷党都忽视了他,以为他没有野心。其实四爷是个务实派,善以静制动,邬思道说这叫“不争就是争,坐山观虎斗”。太子第1次被废时,四爷还为太子说好话。





反观八爷党在太子失势后以为机会来了,八爷带着九爷胤塘、十爷胤誐、再加上后来的十四爷胤禵,为了夺嫡上窜下跳忙个不停,迫不及待让支持他的朝臣推荐他,朝中一多半的大臣都推荐八爷,这让康熙帝一下子警惕了,特别是八爷对太子落井下石的做法,与康熙帝的“兄谦弟恭”南辕北辙,惹得康熙帝厌烦。

相比之下,虽然四爷替太子说好话被康熙斥责,但在维护兄弟感情这件事上,四爷做得很好。

02

八爷党只注重朝中内阁权臣的拉拢,急于求成,过早的暴露了夺嫡意图,康熙最讨厌朝臣结党,结党营私历来是帝王之大忌。

(1)本来八爷是很有优势的,因为他讨好到了康熙的哥哥裕亲王,裕亲王经常在康熙面前夸赞他,康熙是很尊重他这位哥哥的,所以比较喜爱老八,在几位皇子中是最早给予重任的。

几位内阁大臣中,九爷和十爷母族亲属占了一半,而且达成共识,支持八爷,一切看起来顺风顺水。



太子因为德行有失被废,康熙废太子的初衷,就是不想朝廷分化成两派,使皇帝和太子处于对立的状态。太子胤礽被废之时,多位皇子和朝中大臣一起出来支持八爷为太子,一下子就触到了康熙的逆鳞。

康熙13岁继位,经历过清理辅政大臣的凶险,八爷党的小动作根本就不够他看的,反而使他有了警惕。之前大爷身后的明珠,以及太子身后的索额图,二人之争群臣分为两派就是前车之鉴。在康熙眼中,八阿哥的野心比废太子更可怕。

(2)四爷胤禛为人低调寡淡,前期一直追随太子,太子被废之后,他有了夺嫡之想,开始默默的经营自己的人脉,军政一齐上。

当时年羹尧深受康熙器重,时任川陕总督,西垂重臣,年仅30岁,是年轻一代的佼佼者。于是四爷就娶了年羹尧最痛爱的妹妹,拴住了年羹尧。

张廷玉身居内廷,“久持讲握,简任机密”。张廷玉的父亲是胤禛的老师,两人早就过从甚密。张廷玉经常在康熙身边,康熙的一些想法偶尔流露,问张廷玉意见,张廷玉有意无的说四爷好话,康熙也能听得进去。在这一方面,四爷胤禛可算是占了大便宜。

03

相同的出身,不同的抚养过程,为四爷加分。

四爷和八爷亲生母亲地位都不高,四爷胤禛自小便被寄养在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宫中,而八爷胤禩少时为胤禔母惠妃抚养,身份上就差了一个档次,可惜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去世的早,不然四爷胤禛的夺嫡道路还会加码。



即便这样,胤禛还是白捡了一个时任九门提督的舅舅,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的亲哥哥——隆科多。隆科多管着京城布防,只要他一声令下,九门一封,整个京城一个人也出不去。有了他的支持,四爷如虎添翼。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的父亲佟国维却是支持八爷的,与他儿子隆科多不是一路。也可能是夺嫡之争太过凶险,佟佳氏家族想兵分两路留个后手吧,毕竟未来谁也看不透。

04

结束语。

八爷党只在朝中拉拢朝臣,使得朝臣开始选择占队,惹怒了康熙帝。而四爷党在暗中布局,不显山不露水,按部就班,使得康熙帝觉得胤禛做事稳妥扎实,不骄不躁,加上张廷玉的美言,康熙对胤禛的印象越来越好,逐渐把一些重要的事情分派他去做。







暗地里有那么多人帮助胤禛,康熙分派的工作当然做得很好,让康熙看到了胤禛的能力,更加满意。虽然表面上看八爷党人多势众,但四爷党每个人一个萝卜一个坑,位置都很关键。

最关键的是四爷党手中握有兵权:一位是川陕总督年羹尧,后被康熙调回朝中执掌军务;一位是九门提督隆科多;还有一位是十三爷,少年时跟随康熙出行最多,在城外两营威信颇高。有了兵权,八爷党怎么与之抗衡。

所以成事者不在人多,而在精,在谋。


妖百慧1


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但在比时运、比手段、比能力的政治斗争中这句话并不适用。康熙年间发生的“九子夺嫡”事件,随着清宫剧的热播,不断演绎,已经成为了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斗争,随着斗争的不断深入,大阿哥、太子党先后淘汰,最后演变成以胤禛、胤祥等组成的“四爷党”和以胤禩、胤禟、胤(礻我)、胤祯等组成的“八爷党”之间的决斗,而最后,看似实力不济的“四爷党”脱颖而出,成为最后赢家,“众望所归”的“八爷党”一败涂地,最后结局悲惨。仔细分析,“四爷党”的胜出是必然的。

一、看似康熙盛世的后期实际千疮百孔,何人能够查漏补缺才是最佳人选。康熙8岁即位,智擒鳌拜、平定三藩、亲征蒙古、收回台湾,一生文治武功,被称千古一帝。在位60年,后期难免政事懈怠、吏治不兴,据说雍正继位时,国库仅有800万两白银(对比一下雍正逝世时是6000万)。做为一代明君,康熙肯定也知道大清帝国存在的问题,也肯定一直在考虑继承人的问题,那么,能解决这些问题的人一定是优先考虑的。

二、为什么能解决问题的是胤禛而不是胤禩。吏治不兴的根源在于为帝仁慈,康熙是因为年纪老迈,身边一众老臣拉不下面子。胤禩号称“八贤王”,更是以仁爱著称,不管是性格使然,还是戴着伪善面具,这顶“贤”的帽子她戴的死死的,摘都摘不下来;而众臣又一力推举胤禩上位,一旦登基,众臣又有拥立之功。双管齐下,可以想见,胤禩更难刷新吏治。而与之相反,胤禛号称“冷面王”,更是扬言要做孤臣,关系简单,铁面无私,在这种人手上何愁吏治不清。这一点,康熙肯定看的清清楚楚。

三、但康熙在世时,并没有明确储君之位,使得雍正继位扑朔迷离,过程也惊险万分。但“四爷党”人数不多,确都是精兵强将,手握重拳。隆科多,掌管禁军,康熙驾崩和新帝继位这段真空时间,他的表现决定走向,幸运的是,他支持胤禛;年羹尧,镇守西北,牢牢看顾着手握重兵的胤祯,让他难以与京城“八爷党”遥相呼应。而“八爷党”虽然人数众多,能力也不凡,但“枪杆子出政权”,手中没兵,也翻不起巨浪,只能接受失败的命运。

所以,胤禛得到康熙的认可,又有能臣干吏的支持,终于有惊无险打败“八爷党”,顺利登基,笑到最后。





南扬沐哥


关键在康熙。做为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有崇高的历史地位,清朝能够有二百多年的江山,康熙是最终的确立者,文治武功不愧为一代大帝。但英雄迟暮,加之身在高位,本有暗疾,帝王病就发作起来,这是夺嫡之祸的根本原因。

生命将尽,回天无力,做为一代雄主,也犯了戒之在得的毛病,回首一生,纵已繁华无限,但更有不甘,多想再活五百年,而儿子们呢都长大了,眼巴巴想接班,朝中大臣不管是忠是奸也开始关注接班了,这让老皇帝心情复杂了烦躁,权力已成为他最大也是唯一的得,如一心一意宠爱的绝世美女,成了心尖肉和禁娈,谁想动,甚至多看一眼都恨不得咬死谁,而且随年龄愈老而愈狂。

这样悲剧开始了,几十年培养的太子成了眼中针,钟爱儿子因为是法定接班人,因为众臣拥戴,因为干练处理军国大事,让老皇帝有同槽争食的危机与愤怒,虽有不舍还有下口咬死了,但午夜梦回,也难免心痛,太子毕竟也成了他自身的一部分,面对必然交出的权力,心理更加失衡,这个时那些远不如太子重要的儿子谁靠过谁玩完。

长子心动了,并且有了行动,差点掉脑袋。八爷温良谦虚,有贤名而自得,更让老皇帝恶心的不行,认为是虚伪的妄想最高权力,特别是老八出身低微,就一句话,你孩子也配!越多人加持老八,他就败的越快。

太子废后,长子也关押了,老四地位在法统上正当了,加之是嫡出,自然在心目中就重起来,主要是老四用阴狠干事,自甘孤独和污名,表示了对权力这个老皇帝禁娈的疏离,满足了康熙的心理,最终必然胜出。

这其实不存夺嫡…


西鲁


首先,在康熙朝晚期出现的“九王夺嫡”事件中以皇四子胤禛为首的“四爷党”势力集团并不是只有胤禛和皇十三子胤祥两个人,还有皇十六子胤禄和皇十七子胤礼。至于实力强大的“八爷党”为何没有争过“四爷党”,个人认为原因有三点:

第一点:“八爷党”看似实力强大,人数众多,但其内部组成人员并不团结甚至并不一心。首先,“八爷党”从以皇八子胤禩为首再到后期以皇十四子胤禵为首的变化就能看出来,这个势力集团并不稳定。皇九子胤禟虽然能够提供财力支持,但皇十子胤俄就是一个行事放纵的公子哥,什么忙帮不上不说,还经常给这个集团惹麻烦。

“四爷党”则不同,这个集团虽然人数不多,但各个都在险要位置,对夺嫡之争能起到关键作用。九门提督任上的隆科多、川陕总督任上的年羹尧,都在夺嫡的最后关键时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点:胤禩等人在夺嫡策略上犯下了致命错误。胤禩等人从一开始就将太子胤礽作为自己最大的敌人,认为只有先将太子扳倒,才能拥有夺嫡成功的绝对胜算。殊不知,胤禩等人将太子扳倒的同时,也被其他人渔翁得利了。胤禩等人在扳倒太子的同时也得罪了康熙皇帝,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胤禩失宠,“八爷党”党首换成了皇十四子胤禵。

第三点:康熙皇帝背后相助。随着“八爷党”党首皇十四子胤禵被康熙皇帝任命为大将军王,远往西北征战,“八爷党”就成了群龙无首的尴尬局面。虽然京中有皇九子胤禟和胤禵书信往来,时刻传达京中动态和康熙皇帝身体状况,但毕竟远在西北,远水不救近火,这个时候已经基本确定了“八爷党”的失败。而这个时候的胤禛正在加紧在康熙皇帝面前表现,争取改变在皇帝心中的形象,以获得圣心。康熙皇帝虽然在康熙六十年将胤禵召回京城一次,但很快又让胤禵返回了西北,这给胤禛等人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再加上制约西北大军粮草的年羹尧和掌管京城九门的隆科多鼎力相助,即使胤禵面对胤禛获得皇位以后,用带兵造反的心,也难以形成事实。所以,康熙皇帝在此期间对胤禛的直接或间接帮助非常大。

所以,这个看似实力强大的“八爷党”到底没能争得过“四爷党”。


正说清代十二朝


八爷之所以没有胜过四爷,其中有两条重要原因:1、朝政需要改革,2、人心不齐,各怀鬼胎

一:朝政需要改革

太子组、八爷组、四爷组,康熙末年为了争夺皇位,他的这些儿子们简直快要闹翻天了。可是无论他们怎么闹,用什么方法闹,康熙皇帝始终看的清清楚楚。他不去干涉,他要从众人中找出一位有心机、有能力、有责任心的皇子出来继承皇位。

康熙临终前对雍亲王说的一番话足以证明,他想要的继承人是什么样子:“八阿哥胤禩处处学朕,可他处处学的不像,朕是以宽仁治仁,他是以宽仁收买人心,即便他的宽仁是真的,也只会把我大清江山彻底毁坏。

十四阿哥,胸襟狭小可他胆子过大,用于治兵尚需谨慎得当,用于治国则必然坏事。

十三阿哥,性情中人,他的心地是光明的,可他嫉恶如仇不会权变。

朕把这千斤重担交付于你,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刷新吏治匡补朕的过失”

由此可见,康熙皇帝需要的是,一位能够敢于改革吏治的人,而不是宽仁温和的。所以八阿哥一开始就输了。


二:人心不齐,各怀鬼胎

八爷组四人分别是: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

老八最贪心,不仅想要皇位而且还很贪财。这一点,从他被抄家后竟然还能拿出十万两银票,就可以得到验证。

老九、老十思想就简单多了,他们拥护老八,就是因为老八“宽仁”,允许他们贪财。

老十四不贪财,只不过自从做了大将军王,他也动起了争皇位的心思。

而反观四爷这边,文有足智多谋的邬思道,武有带兵多年老十三,最主要的是他们二人没有其他想法,只是一心一意的辅佐四阿哥。

“兵在精,而不在多”。八爷一伙是‘四个人却有三个想法’的一团散沙,而四爷这边却是能文能武的铁三角。因此,八爷必输。


毛驴儿谈历史


这个问题其实是有一个误区,人多不一定就势大,不一定就力量大。而人少更不意味着示弱,力量小。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当中,八阿哥胤禩在场面上给人的印象是无论走到哪里,身旁都有人跟随左右,尤其是九阿哥和十阿哥两位,几乎是形影不离,加上时不时的在一起的十四阿哥胤禵,给人的印象是八阿哥胤禩的势力强大,八爷党当中就有包括八阿哥胤禩在内的四个皇子,更不要说还有更多的以户部官员为首的各部堂官,八阿哥胤禩的势力着实的不容小觑。

而反观四阿哥胤禛,自始至终欢喜紧密的皇子就十三阿哥一个人,况且这个十三阿哥在康熙朝的后期基本上是在圈禁当中度过的,四阿哥胤禛几乎就是个“光杆司令”。

但是,最终势力强大,实力不俗的八阿哥胤禩却在夺嫡之争当中一路溃败,失去了争夺皇子的机会,而四阿哥胤禛却是不显山不露水的最终赢得胜利。这又是为什么?

首先,八阿哥的所谓八爷党,卡死强大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从结果看,雍正登基之后的雍正四年,允禩带领八爷党向雍正发起来一次决定性的“逼宫”,但是在整个的“逼宫”,除了老八、老九、老十这三位王爷和雍正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八爷党所谓的党羽遍布朝野就是个笑话。八爷党的成员并非所谓的“乌合之众”,他们大多是“机会主义分子”,是一种利益的链条把他们连在一起。

八爷党当中的老十四胤禵就是一个典型的“机会主义者”,在一个巨大的利益面前,“机会主义者”之间是很难达成一个可信度较高的协议的。

而老九和老十这两位铁杆兄弟,尽管忠诚度比较高,但是,能力担当实在不敢恭维,除了给老八找些麻烦消耗实力之外,整个电视剧基本上就没什么看见他们干过什么为老八分忧添彩的事儿。

最重要的一点,人称八贤王的八阿哥胤禩,却错误的选择了自己的对手,尤其是把康熙当做太子的后台进而以康熙为对手,不断的依仗自己的所谓八爷党的势力和康熙掰手腕,这是八爷党在九子夺嫡当中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

从八阿哥胤禩分管户部造成国库空虚开始,他和康熙之间的矛盾和对立就逐步的尖锐。查刑部的大案,他把心思放在如何抓住太子的把柄逼康熙废黜太子上,让康熙开始对他产生极大的厌恶,连骂三声“其心可诛”!

在热河狩猎,他又借着康熙安排他接待朝见的的蒙古王爷的机会,耍小聪明,试图绑架舆论。

直到太子第一次被废,公开举荐新太子的时候,胤禩开始完全不顾康熙的感受,联络上书房首辅佟国维开始疯狂的“拉选票”。

这一波操作下来,其实八阿哥胤禩的实力已经徒有其表,看似人多势众却已经变得“貌合神离”。

八阿哥胤禩夺嫡失败,其实是他选择和康熙对立的结果。他树立了一个最不该树立的“对手”。

和康熙斗,他非输不可。

反观四阿哥胤禛,他的夺嫡策略非常明确,那就是牢牢地紧靠康熙这颗大树,宁肯得罪满朝文武王公贵族也不得罪康熙,相反只要有机会胤禛一定会想方设法为康熙分忧,竭尽全力办好康熙交代的差事,绝对不会暴露出一点点对太子之位的“觊觎之心”,这才是四阿哥胤禛能笑到最后的根本原因。

胤禛的团队,尽管就那么几个人,但是,却能够真心实意的以四阿哥胤禛为核心,就是被圈禁的老十三也是竭尽全力帮助四阿哥胤禛。四阿哥胤禛的团队在执行层面上要比八阿哥胤禩那些只会空谈,最多是纸上谈兵的“官场油条”们厉害多了。

有了康熙的逐渐认可和支持,胤禛夺嫡之路尽管依然坎坷,但是一定前途光明,毕竟在谁来接班的问题上,唯一有决定权的仅康熙一人而已。


步武堂


相信“九子夺嫡”这个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康熙的儿子们为了争皇位而兄弟反目,最终四阿哥胤禛胜利,成为了雍正帝,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故事是怎么回事吧。

事实上并不是九个康熙的儿子在争皇位,而是分成了三股势力,拥立其中最有能力的人去做皇帝。这三个党派相信大家也不会陌生,以太子胤礽为首的太子党,以·四阿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和以八阿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三个党派中,八阿哥的团体中人数最多,但多并不一定会赢,最后八爷党是失败最惨烈的。

八阿哥自幼聪明,从小就待人亲和,早年时期他就被康熙喜爱,在康熙第一次封皇子时,他就被封为了贝勒,是其中的年龄最小者。据史书记载,八阿哥很有风度,完全没有身为皇子的架势,这让他很受一些人的喜欢,在党派中属他的党派最多也有这一方面的原因。

他的阵营里包括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和十四阿哥胤祯,正是因为自己的亲和力他赢得了很多的资本,但这里面也存在着很大的隐患。这些人有些并不是真心的支持八阿哥的,比如后来因失意加入的大阿哥胤禔就在他的团体中搅局,给八阿哥惹了很多的麻烦,当初大阿哥选择进入八爷党,不知道是不是专门来给他添乱的。

太子第一次被废的时候,许多人都推荐立八阿哥为太子,再加上之前的办事不力,这导致康熙很是生气,说他结党营私,这让八阿哥离皇位之路希望渺茫。之后八阿哥没有了想要皇位的心,十四阿哥突然崛起,八爷党因为这也分崩离析了。在雍正也就是四阿哥上位后,八爷党是他首先想要解决的,也不顾手足相残的骂名,将他们都一网打尽,八爷党的结局很是悲惨。

除了最后胜利的四爷党之外,另一个就是太子党了,和太子联手真正支持他的阿哥就只有三阿哥胤祉,三阿哥学习能力很好,但他的政治眼光却不高,还就太子一个朋友,太子又经常的被排挤,到了最后太子变得·众叛亲离也不是很特别的事情。

胤礽是康熙的妻子赫舍里皇后所生的嫡长子,所以很早就被立为了皇太子,这样的身份地位,他能够登上皇位是理所当然的,但他总学不会收敛,总是想要挑战皇上也就是他父亲的权威,这样的肆无忌惮再加上被人傻傻的利用,他不失败都是不可能的,只能成为这场战争中的失败者。

据正史记载,康熙和太子撕破脸,也就是太子第一次被废的时候,是说太子和索额图暗地里谋划,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来说明太子谋反,但也可以看出来太子动机不纯。康熙对于太子谋反这件事的处理很到位,他把索额图定位了主犯,太子只是从犯,受他蛊惑才会想要谋反,只是警告了他一下。

如果太子能够想到他父皇的一片心意,想来还是能有机会上位的,毕竟康熙并没有放弃他。但太子显然是冲昏了头,总是想铤而走险去挑战康熙,在他后来又重回太子之位后,又再次挑战康熙的底线,最后又被废再无上皇位的可能,还落了个悲惨结局。

要不说四阿哥很聪明,他能够避开其他两个党派的错误,四阿哥生母身份低微,早期并没有受到康熙的喜爱,但这正是他能成功的优势。正因为他没有表现的特别出众,将自己的真实目的很好的隐藏起来,所以前期的时候他能通过信佛和淡然的心态很好的保护自己,看着他们去争斗,自己获得权益。在太子被重新被立的时候,他借机收获了很大的资本。

四爷党的人也都是很忠诚的人,他的内部成员有十三阿哥胤祥,十六阿哥胤禄、十七阿哥胤礼,其中的十三阿哥是最能帮助四阿哥的。在十三阿哥犯错被康熙打压的时候,他一个人承担了所有罪名,保护了整个四爷党,这也是四阿哥对于十三阿哥喜爱的原因。十三阿哥也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跟四阿哥二人强强联合,四阿哥最后能胜利也没有什么意外。

四阿哥最后能胜利也是因为他在康熙面前表现的很孝顺,将自己的两个儿子介绍给了已经是老人的康熙,其中的弘历让他很是喜爱,更是把他养在了皇宫中,正因为这样让康熙很是开心,在心中儿子们的评分中给四阿哥增加了好几个层次。获得了康熙的支持,胤禛自然离皇位更近了一步,最后成为雍正帝也是顺理成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