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这3个行为,看似“懂事”实则“缺爱”,家长别再盲目高兴了

每一个家长在和别人聊天时,都喜欢将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有些家长常常会听到别人说,自己的孩子很调皮,只要一在外面玩便不想回家。

每次都得把他弄得又哭又闹的才肯回家,并且孩子还老爱和自己斗嘴,吼他一句他会吼得比自己更凶。这时家长都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听话、懂事多了,也不会给自己惹什么事情。

孩子这3个行为,看似“懂事”实则“缺爱”,家长别再盲目高兴了

但实际上,孩子的这些“听话”与“懂事”,实则正是他们缺爱的表现,家长们得重视起来了!以下这三种行为,就是孩子缺爱的表现,你注意到了吗?

孩子这3个行为,看似“懂事”实则“缺爱”,家长别再盲目高兴了

1.总是低着头做各种家务

每个孩子都有不爱做家务的习惯,并且在孩子年龄小的时候,也做不了太重的家务活。可如果你的孩子每天一吃完饭就去收碗洗碗、洗完澡后还会去洗自己的衣服,并且还老是低着头在家里扫地拖地的话,那么正说明了孩子因为缺乏关爱而变得胆小,并且害怕不做家务会受到家长的责罚和谩骂。

孩子这3个行为,看似“懂事”实则“缺爱”,家长别再盲目高兴了

每当家长们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应该试着和孩子沟通,并且不应该把所有的家务都留给孩子做,要互相分担,不要以为孩子这样就是自己“懂事”。如果孩子年龄还小的话,不应该将很重的家务活留给孩子做,并且多给孩子陪伴,少责骂孩子。

2.不会对父母撒娇

有些孩子常常对自己的父母很冷淡,并且看到父母的时候都会将眼神避开。他们不像别的孩子那样,一看到想要的东西就撒着娇向父母要,而是默默地憋在心里。他们感觉自己在父母的心里没有什么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很缺乏安全感,也不敢向父母撒娇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孩子这3个行为,看似“懂事”实则“缺爱”,家长别再盲目高兴了

可是这样的举动却被家长们误以为,是自己家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听话,知道为爸爸妈妈省钱,但结果却出乎家长们的意料。

孩子这3个行为,看似“懂事”实则“缺爱”,家长别再盲目高兴了

首先,我认为家长们应该适当地满足孩子的需求,但却不能一味惯着。孩子小的时候对任何东西都是充满好奇的,家长们可以用劳动来作为给孩子的奖励,让孩子在劳动中获得成果与快乐,并且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保持身心健康。

3.不敢在父母面前随便说话

许多家长在孩子读书回家之后,都很喜欢问他今天一天在学校有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面对这样的问题,一部分孩子是开开心心地和父母说起了,今天一天发生的趣事,而另一部分孩子则却是选择沉默,或者每天都和父母说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

孩子这3个行为,看似“懂事”实则“缺爱”,家长别再盲目高兴了

实则孩子之所以会选择沉默,是因为他们不敢随意在父母面前说话。因为他们害怕一说错了哪句话就会惹怒到父母。而为了不挨打,孩子们只能将每天的事情埋藏在心里,不敢与父母分享。

孩子这3个行为,看似“懂事”实则“缺爱”,家长别再盲目高兴了

如果发生这种情况的话,家长们应该温柔地与孩子沟通,并且去理解和包容这种年龄段的小孩子的思想。孩子的敏感心极强,他们想的事情会比成年人多很多,所以更希望家长们能好好地听取孩子的意见,不要动不动就以打成招。

孩子这3个行为,看似“懂事”实则“缺爱”,家长别再盲目高兴了

​孩子的这些看似“懂事”和“听话”的举动,不过就是“缺爱”的前奏,所以家长们别再盲目高兴了,赶紧重视起来给孩子足够的关爱吧!

当然,不要一味地对孩子讲大道理,对孩子来说他们是听不懂的。这时父母们可以借助绘本故事等工具,让孩子从故事中明白这些道理,从而养成好品质、好性格。最后,荷叶妈咪为家长们推荐《德国幼儿自我管理图画书》与《宝宝好品格培养经典童话》

《德国幼儿自我管理图画书》将孩子身边容易出现的小问题编成一个个小故事,让孩子从故事中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应该怎么办,逐步培养孩子的各方面品质。《宝宝好品格培养经典童话》用《坚毅的小锡兵》、《七只乌鸦》、《木偶奇遇记》等故事,让孩子学会坚毅、勇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