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锦辉:走在人生的高处

认识刘锦辉老师,那是3年前,他作为吉林的25家“全国书香之家”代表,专程赴京参加颁奖晚会并领取了奖牌和证书。很荣幸的是,我也成为了第一个采访并报道他的记者。

这是一位从外乡投奔女儿的老人,按照常理,他可以拿着退休工资,每天游走在早市、河边,抑或老人集中的地方闲聊过往。但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先是给小区物业的小报写稿,从邻里关系的相处,写到对孩子的教育;从物业的管理,写到对小区未来的展望、社会的发展。一篇篇文章入情入理,在写作的过程中,不仅进一步锻炼了他的文笔,也丰富了他的思想。

一个偶然的机会,刘锦辉被请进了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荣光街道兴隆社区的会议室,为居民讲起了自己读书、爱书、写书的故事,直到加入“二道信仰讲堂”,成为一名普通的草根宣讲员。他扎扎实实地讲,扎扎实实地做,荣誉也接踵而至。他的家庭先后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全国文明家庭,他自己被评为“全国百姓学习之星”。

受河北一名企业家的影响,2016年12月,刘锦辉在长春市妇联主席张平的大力支持下,在长春市二道区东站街道蓝山社区开办了一家社区图书馆“种善书塾”。二道区妇联给刘锦辉买了1万多元钱的书籍。与此同时,原吉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公共服务处处长张燕为刘锦辉带来了一批“吉林省民生读本”,供居民免费阅读。2017年3月,到吉林省调研的全国妇联副主席邓丽到蓝山社区看望刘锦辉并赠送书籍。在各级部门的重视下,在刘锦辉的影响和带动下,长春市图书馆和二道区图书馆也为这里送来了书籍,目前已经达到了3万多册。

这家“种善书塾”平时由刘锦辉和社区工作人员共同管理,开放时间为正常上下班时间。每个周日的8点30分和下午1点整,刘锦辉会如约来到这里,为一、二、三年级的孩子讲唐诗和如何写好日记。刘锦辉说,每天讲2.5个小时,先讲唐诗,再讲如何写好日记。

3年多的时间,孩子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刘锦辉始终以饱满的热情,为孩子们讲了一堂又一堂课。由于出身于军人家庭,刘锦辉对部队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也希望所教的孩子们,都能够有军人的品格和作风。每次上课前,刘锦辉都会为孩子们做10分钟的军训,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017年1月,我们欣喜地看到,在长春市二道区长青街道城建社区,刘锦辉创办的第二家“种善书塾”开门了。这家书屋有专职的图书管理员,在原有2万多册图书的基础上,刘锦辉又通过王建华、王轩等爱心人士多方筹措,带来了1万多本书,完全能够满足居民的阅读需求。至今,刘锦辉已经创办了第14家“种善书塾”。这对于一个退休的老人来说,是一种满足,更是一种沉甸甸的收获。

作为“吉林省全民阅读推广大使”,近年来,刘锦辉为居民讲“红船精神”、党史和十九大精神以及家庭文明建设达300多场次。上海,浙江嘉兴,江西南昌、井岗山、瑞金,贵州遵义,陕西延安,河北西柏坡,北京等地,刘锦辉都是自费前去,了解革命历史,有的地方他甚至多次前往。

去年8月,刘锦辉走进了陕西延安,走进了梁家河。在习近平总书记下乡插队的地方,他住了好几天,并详细了解习近平总书记下乡插队7年的那一段历史,并找到了《梁家河》一书的作者以及接任习近平担任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的石春阳深入交谈。回到长春后,刘锦辉写下了《走进梁家河》《阅读梁家河》《感悟梁家河》3篇随感。目前,他已经为社区党员干部、群众讲了6场题目为《学习梁家河大学问,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的专题讲座和关于习近平在梁家河带领村民艰苦奋斗的故事,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刘锦辉老师与时俱进,每当走到一处革命圣地,抑或讲了一堂课,他都及时发到朋友圈和微信群里,让你丝毫感觉不到他是一个已经72岁的老人。他为自己所做的一点一滴的小事,能够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有所思、有所想、有所作为而感到高兴。

寒来暑往,岁月在不经意间悄然流逝。刘锦辉却一直奔波在宣讲的一线,向广大人民群众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这是文化的力量,也是知识的力量,更是一种责任的担当。这是一个走在人生高处的老人,未来的日子里,愿他把更多、更精彩的课程带给更多的人。(文:张席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