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武松之兄武大郎被潘金莲毒害,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事?

清山雅舍


书中情节

在书中,武松之兄武大郎长得又丑又矮,平日以卖炊饼为生,一手将武松带大。而潘金莲原本是大户人家的婢女,因为得罪了主家,所以被罚嫁给了武大郎。而武大郎的身高长相令潘金莲很是嫌弃,再加上潘金莲自身的不安分,所以她经常有招蜂引蝶之举。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潘金莲认识了乡里的浪荡公子西门庆。二人勾搭成奸,私下里背着武大郎行苟且之事。日子久了,二人就嫌武大郎碍事,便合谋下药,毒杀了武大郎。而后来便也有了武松替兄长报仇的故事。那么,书中情节多是通过道听途说、乡间杂谈改编而来,那么真相如何我们还是要探究一下历史记录。

历史考据

据河北省清河县县志记载,武大郎姓武名植,曾经在山东阳谷县做县令。有一回,他的一个发小王某,因生活败落来投奔他。希望武大郎能资助他一把。武大郎本就是乐善好施之人,对投奔自己的兄弟自然是关照有加。但是这中间却出了个误会,因为武大郎暗中在王某老家给他建房屋,王某一直都不知情,这日子一久了,也没拿到资助,就觉得武大郎不仗义,然后愤然离去。这人走了还不算,他忘恩负义地到处中伤诋毁武大郎。而曾被武大郎整治过的乡中恶少西门庆也借机跳出来一同抹黑武大郎。由此,武大郎在民间的清官形象被毁于一旦。

非但如此,就连武大郎的老婆潘金莲也遭受污蔑抹黑,被四处编排种种不堪之言,导致潘金莲的故居清河县潘家庄都改名为黄金庄。由此可见,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谣言的威力之大,祸害之广,令人叹为观止。

其实,潘金莲曾是远近闻名交口称赞的大家闺秀。根本不是书中那样不守妇德,毒杀亲夫的形象。而武大郎早年家贫,在潘家染坊打工,后因品行优良、表现突出被潘老爷提拔资助,从而走上仕途,还把女儿也嫁给了他。

由于《水浒》一书的人物故事多借鉴取材于民间传说,所以武大郎和潘金莲在书中反而变成了丑角。实则,二人真的是冤枉,纯属被他人中伤所误。


三味翁童


《水浒传》中的潘金莲和武大郎,只是作者杜撰的两个人物艺术形象,虽然历史上确实有武大郎和潘金莲其人,但跟书中的武大郎和潘金莲并没有实际联系。况且,作者施耐庵设计潘金莲谋杀亲夫武大郎这一故事情节,只是为了促成武松被逼上梁山,并不是真实事件。

(潘金莲、武大郎剧照)

历史上还真有武大郎和潘金莲其人

虽然历史上真有武大郎和潘金莲其人,但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死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而此时历史上真正的武大郎(武植)还没有考中进士,也就是说,二者根本就没有交集,所以谈不上施耐庵以历史真实的武大郎夫妇为蓝本设计了小说中潘金莲杀夫的故事,时间上不合理。

水浒中很多故事都是作者施耐庵杜撰,包括武松打虎、潘金莲杀夫

为了增强小说的趣味性,水浒作者施耐庵杜撰了很多故事情节。比如最著名的武松打虎,只是施耐庵看见一个名叫武阿二的下人追打一条偷肉的大黄狗而产生的灵感。

而潘金莲杀夫当然也是作者杜撰。只是有人认为施耐庵讨厌“潘”这个姓氏,所以在塑造塑造潘金莲和潘巧云这两个淫妇时,用了“潘”姓。

据推测,施耐庵讨厌“潘”姓是因为讨厌张士诚的女婿潘元绍,当年施耐庵曾参加过张士诚的起义军。这个潘元绍是苏州城的守将,朱元璋进攻苏州城时,潘元绍贪生怕死,先骗自己的七个老婆自杀,然后和哥哥潘元明开城投降。施耐庵因为鄙视这俩兄弟的无耻,所以在小说中给两位淫妇冠以“潘”姓,用这种文人的方式来恶心这种无耻小人。

综上所述,潘金莲杀夫是作者施耐庵杜撰的故事。至于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武植)夫妇,生活时间上和作者施耐庵没有交集。

本文参考文献:《水浒传》、《施耐庵传记》


墨雪问心


《水浒传》中,武松之兄武大郎被潘金莲毒害,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事?


我们当年学历史的时候,我们历史老师都说过关于四大名著的问题,基本上四大名著都有历史原型,只要找到这个历史原型,要弄清书中人物的历史背景以及生年就很容易了。

西游记是根据玄奘取经来的,三国就是人尽皆知的汉末的故事了,红楼梦的故事虚构成分最多,不过有红学研究者得出来,书中的奇女子可能是曹雪芹没有落魄之前的家族女子,至于水浒传呢?我记得历史老师说过,历史上的宋江起义的故事,并且宋朝的农民起义也是很著名的,宋江最后好像被张叔夜杀死。

至于书里面的武松、武大郎、潘金莲就不是主要人物了,留下来的记载文献更少,这些年有去过西湖旅游的人应该看见那里有一座坟墓,上书宋义士武松之墓,据此可以得出武松确有此人,并且是宋朝的,至于他和武大郎到底有没有关系,我觉得可能性不大。

至于武大郎和潘金莲,我历来听人有说过夫妻两个是确有此人,并且还是一对神仙眷侣,武大郎原名武植,是明朝年间河北人士,历任县令等职位,有一妻子姓潘,小字金莲,听人说夫妻有子嗣流传下来,并且两人一个相貌端正,一个温良娴熟,毫无书中的异样。


当然这些也是近些年来为古人翻案,得出来的资料,至于是不是真的,我目前还没有听说过有武大郎的后人出来发布声明,并且历史学家也得出来如此资料。


近来传说武植是水浒传武大郎的原型,不过武植墓是荒废了几百年才在1996年重修,墓志铭内容也是根据后人流传的故事写作。且这些故事对照历史是有问题,例如传说武植是永乐(1403-1424年)年间的进士,但施耐庵在洪武四年(1371年)已经过世。另他的水浒传是在生前很多年就已经写成初稿,不可能拿晚他几十年才考上进士的武植写进书里。其次,明朝洪武到永乐年间的进士,也没有名叫武植的。


这些东西,我本人是不相信的,这个内容就和我们初中历史老师说李鸿章一样,说他们学历史的时候,李鸿章就是汉奸一个,到我们学历史了。他的评价就有了变化,以至于现在安徽还有纪念李鸿章的享堂一类的。


如果是在文革有人敢说这个吗?


所以近些年的历史翻案,有的是真的,有的是假的,历史真相除非有确凿证据,否则就是有些人浑水摸鱼空说无凭,


自由史话


水浒传里面的内容很多都是施耐庵自己虚构的,再加上每个地区的一些江湖传说,老百姓的话语来虚构的这一部小说,只能说这是满足他自己内心深处的理想世界来写的,如果你自己看这部小说你就会发现108位没有几个人是真正的好人,还有很多都是被宋江逼的,所以没办法才能落草为寇,再加上结合当时的社会是所以108个水浒好汉的结局早已注定了,当时的朝廷是不可以允许反贼最后登上皇位的。

水浒传里面比较有名的几个章节其中之一就是武大郎被潘金莲陷害,武大郎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只不过不想小说里面写的那样,武大郎没有弟弟,而且身高按照现在的测量标准大概为180左右,在古代已经属于很高了而且不卖炊饼,武大郎在历史里面是很有钱的,而且和潘金莲特别相爱,是乡里有名的模范夫妻出了名的大善人,只不过因为得罪了泼皮,之后泼皮就到处破坏武大郎的名声,最后传到了施耐庵的耳朵里面,再加上艺术加工所以就诞生了被潘金莲毒害的武大郎。

不管是水浒传还是三国演义很多内容都当不得真的,可千万不能因为小说的内容当真了,之后到处说这样之后吧谣言一代代传承下去最后变成事实的。

老梁也曾经在节目中说过武大郎的事情,有时间的话你可以看看

小说不是真正的历史,哪怕是历史也的多查查资料毕竟时间过去的太久了没人能真正说的清楚以前究竟发生什么事情了

996年立的武植墓志铭如下

“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今武家那村)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依,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修葺墓室,清源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黑哲居士


《水浒传》中的武大郎身高不满五尺,而且长得极为磕碜,人称“三寸丁谷树皮”。武大郎虽然其貌不扬,但是找了个漂亮老婆潘金莲。潘金莲也是虚有其表,暗地里做一些伤风败俗的事情,合同西门庆毒害了武大郎。

千百年来,武大郎与潘金莲几乎成了丑陋与放荡的代名词,被人们嘲笑与唾骂。经过专家研究和考证,历史上确实有武大郎和潘金莲这2个人。根据史书记载,武大郎真实的名字叫武植,河北清河县人武家那村人。

活动的时间是明朝永乐年间。根据武家那村的老人武双福回忆,1946年初,武植墓无意间被打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武植墓中发现了一段小腿骨,村里人根据小腿骨长度推算,武植生前身高至少一米八左右。

武植墓中还出土了《墓志铭》。《墓志铭》上写道:“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 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少时聪敏,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

根据墓志铭,我们可以得知,武植字田岭,年幼的时候被称为大郎。武植年少聪明敏捷,喜欢读诗书,长大成人后考中进士,然后当了阳谷县县令。武植为官清廉,爱民如子,老百姓都十分爱戴他。而武植的夫人是潘氏,潘氏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

如今清河县武家那村村民大多是武植的后人,为了缅怀先祖,武植的后人于1996年对武植墓重新修葺,并且建立了祠堂。那么,为何历史与文学小说的记录有着天壤之别呢?这种人物情节错位是如何造成的呢?有人提供了这样的情节,武植老家有一位本家兄弟,平日里经济拮据,后来家中又发生了火灾,彻底变得一穷二白,居无定所。

这位兄弟便求助于时任山东阳谷县令的武植。他来到阳谷县住了一段时间。由于武植忙于政务,没有时间招呼他,这位兄弟感觉武植嫌贫爱富,不想帮助他。一怒之下,又返回清河县。就在回家的途中,这位兄弟沿途到处抹黑武植,他找来纸和笔,写了很多字和画,情节大概就是《水浒传》中武大郎的形象。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武植的低矮丑形象如爆炸性新闻传开了,也就被收录进了《水浒传》小说中。

因此,历史中的武大郎不是小说里的形象,潘金莲也不是,而潘金莲毒害武大郎也基本是子虚乌有。小说中是虚构借以丰富情节和教化世人罢了!


鹰翔乘罡


我们看了《水浒传》这部影片中,相信很多观众都被影片所迷惑,被影影片中的精彩剧情所感动,那么我们了解历史的观众应该都知道。原著并不存在这些情节,也并没有,武大郎被毒死,而历史原著中,武大郎和潘金莲感情很好,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糟糕,影片为了演得更加精彩在原著上,又增设了很多精彩的环节,优质的内容,这样对一部完整的影片,会有一个很好的视觉体验,那么在原著中,武大郎和潘金莲,关系特别的好,甚至说两夫妻恩爱有加携手共同走过了一辈子,而我们看《水浒传》不要过于的相信剧中的情节,有些事儿还是原著上所描述的比较准确,经过权威专家的调查取证得出来的结论。

因此中少所述笔者提问的问题,在《水浒传》原著中并不存在。



百家讲解


大家好,我是一个头条创作者,很高兴能够回答您的提问,在答题方面,我有着丰富的经验 ,以下是我的观点分享给大家,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不是的,据史料记载:武大郎本名武植,出生于清河县的一个贫寒的小家庭,但他从小聪颖过人,文武双全。中年考中进士,任山东阳谷县令妻子潘金莲是潘知州家的千金。潘金莲知书达理、善解人意,夫妻二人恩爱和睦,相敬如宾,膝下有四个孩子。

武大郎的碑铭是证明二人清白的最有力证据:“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爱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似,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 。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以上就是属于我个人的观点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开开心心的做头条,头条作品能更进一步,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回答,谢谢大家!


小张再田间


大家好我是总有一刻属于你,一名历史领域的创作者,很高兴能给大家回答这个问题。

《水浒传》中,武松之兄武大郎被潘金莲毒害,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事?

历史上的确有潘金莲和武大郎这两个人

但是在历史上,武大郎这个人却不是像那样矮小的。武大郎的真名叫武植,因为在家里是老大的原因,所以就大家都叫他大郎。是明朝的人物,山西人,因为当时天灾人祸逃到了山东来避难。武植也就是武大郎这个人,他从小就很有天赋,而且很刻苦努力。自己本身也喜欢诗词歌赋,在很多年以后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考上了进士,后来就成为了县令。当时他逃难的时候,一个姓潘的知州资助了他,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个姓潘的值周没有看走眼。在武大郎考上进士之后呢,就把自己的女儿潘金莲嫁给了武大郎。

因为潘金莲确实也是一个知书达礼的人,并且很贤惠。在十里八乡都是有名的人,两个人非常的恩爱。而且两人一起孕育了四个孩子,他们的可谓是家庭非常的幸福和美满。


总有一刻属于你


据史料记载:武大郎本名武植,出生于清河县的一个贫寒的小家庭,但他从小聪颖过人,文武双全。中年考中进士,任山东阳谷县令妻子潘金莲是潘知州家的千金。潘金莲知书达理、善解人意,夫妻二人恩爱和睦,相敬如宾,膝下有四个孩子。

武大郎的碑铭是证明二人清白的最有力证据:“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爱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似,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 。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1946年闹饥荒,附近村民掏了武大郎的墓,但是此墓里的陪葬品早已被人盗去,仅剩下一口楠木棺材和两具尸体。据其中三位老人阐述,棺材内尸骨身材高大,推断其中男性尸骨约在1.75米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施耐庵的后裔施胜辰(河北威县)曾竭力为武大郎平反昭雪,赴武家那作画16幅并配诗文以道“施家欠债施家还”之歉疚。其中,武县令画像的配诗为:“杜撰水浒施耐庵,武潘无端蒙沉冤。施家文章施家画,贬褒迄今数百年。累世因缘今终报,正容重塑展人间。武氏祠堂断公案,施姓欠账施姓还。”潘金莲画像的配文曰:“余曾敬绘武潘正传十六幅,端悬于武氏祠壁为其平反冤假错案,一白天下。然九泉武潘不恕吾族先人《水浒传》中泼污之过,故唆使小鬼得遍姿去,余今重塑武潘正容,还其本来面目。愿乞武潘在天之灵宽恕。施氏焚香再拜。”

这就有些尴尬了,既然武大郎和潘金莲的故事不可能是非同时代的施耐庵所编写,为什么施家后裔要为武大郎平反呢?中还有什么情节是我们不知道的,依然有待考证。






粤港官报道


如果是按真实的历史来说,武松不但和武大郎不是亲兄弟,甚至不是一个朝代的人。那么接下来的一切情节也就不成立了。

历史上的武松确实是宋朝人,他还是杭州知府高权手下的提辖。后来惹了人命官司,死在大狱。


而武大郎呢,原名武植,是明朝人。人家可不是个侏儒,也不卖烧饼,反而是朝廷的进士。他的老婆确实叫潘金莲,是当时山东知府的千金小姐。据说为武大郎生了四个孩子。

而我们熟悉的那些桥段,什么潘金莲通奸西门庆,毒死武大郎,武松血溅鸳鸯楼等等,都是大神施耐庵杜撰出来的。无奈,施耐庵的写法太高超,《水浒》也太深入人心。常常令我们将小说的情节当成了真实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