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傳染病專科醫生的自述:勇敢迎“大考”過後需反思

<article>
一位傳染病專科醫生的自述:勇敢迎“大考”過後需反思

圖為卓瑪為患者會診。 祁海寧 攝

中新網西寧3月26日電 題:一位傳染病專科醫生的自述:勇敢迎“大考” 過後需反思

作者胡貴龍 潘雨潔

“每次面對‘疫情大考’,心頭都壓著重重的擔子,”回想此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青海省第四人民醫院副院長、省級醫療救治專家組副組長卓瑪對記者表示,“不管醫生的經驗多麼豐富,依然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因為我們的身後是民眾。”

歷經一整月的緊張救治,青海省累計18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治癒出院。面對疫情,卓瑪及時開展醫護人員應急演練、對患者密切觀察、積極恰當施救,實現患者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

一位傳染病專科醫生的自述:勇敢迎“大考”過後需反思
圖為卓瑪在工作中。 祁海寧 攝

“雙清零”的好成績也讓卓瑪回想起自己由零開始的戰“疫”之路。從17年前艱難抗擊非典,到屢次親歷重大烈性鼠疫疫情、參與玉樹地震災後救治,直面一次次從醫生涯中的關鍵“大考”,她從逆行“戰士”,成長為“智勇雙全”的抗“疫”專家。

二十載幾經“大疫”:職責所在,不能因為害怕就不幹

2003年“非典”肆虐時,醫院剛剛建成,人員、資金、設備均在起步階段,“這種不明原因、傳染率較高的急性肺炎,我們以前也沒碰到過。”卓瑪回憶,當時自己奔走於各縣鄉開展疾病會診、鑑別,但每次外出,身上的防護只有“一件隔離衣、一隻棉紗口罩”。

此後數年,缺乏防護意識和裝備的狀況得到改善,到2009年青海省興海縣發生肺鼠疫疫情時,醫護人員已經有整套的防護服、手套、N95口罩和護目鏡,亦能按照隔離規範改造病區、密切追蹤接觸者。然而,縣醫院條件依然有限,沒有上下水管道和公共衛生間,要徹底處理汙物、隔離消毒比較困難。

“那時候,不少醫生護士很怕進病房,”肺鼠疫被國家歸為甲類傳染病,傳染性很強,卓瑪很理解醫護人員。儘管如此,她還是堅持每天親自查房,“我是搞傳染病、結核病的專家,如果不自己去看、去了解病人的症狀表現,心裡就沒底。”

抗擊鼠疫期間,卓瑪曾因十幾天連續奮戰而嚴重貧血,血色素只有正常值的一半。不僅如此,下鄉會診時,她幾次遭遇交通事故,導致膝蓋骨裂、肋骨骨折。

“工作不能因為害怕就不幹”的念頭,二十年間從未改變。雖然是“高危職業”,“但每次病患能及時救治、有效控制感染,心裡很有成就感,”她說,“突發疫情對社會的影響較大,醫護人員的奮力闖關不僅磨鍊自己,更換來民眾的信任。”

抗疫的思考:建設分層疾控體系注重科研項目落實

卓瑪認為,經新冠一“疫”可以看到,當前青海縣、鄉級醫院傳染科的人員裝備、救治理念、實戰能力、防護經驗普遍較弱,亟待加強。“一旦疫情發生,病人只能就地隔離,因此基層醫院要不斷提高收治、防控能力,關鍵時刻才能發揮作用。”

她認為,未來應著力建設省、市州、縣鄉層層遞進的疾控救治體系,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長效機制,疫情來臨時能夠做到統一調度、高效安排。同時,省級傳染病專科醫院應健全綜合診療科室,為患者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最近,卓瑪正忙於跟參與此次疫情的醫護人員討論相關科研項目、積極申報課題、撰寫論文。“我們想針對恢復期血漿救治、‘零感染’護理經驗及啟示、醫院應急體制建設等方面開展課題研究,”她說,要及時將臨床實踐經驗轉化為科研成果。

“我們醫院每年招聘比較困難,各科室醫護人員都緊缺,大家長期以來都在超負荷運轉。”卓瑪坦言,數年間,傳染病專科醫院風險高、強度大、待遇不高,讓很多立志從醫的年輕人傾向於選擇綜合性醫院及科室。

疫情結束後,戰“疫”天使們將回歸日常的醫護工作,“未來,如果醫保政策能對傳染病傾斜、報銷比例提高一些就好了,”卓瑪希望更多傳染病患者主動積極地配合治療,“這樣,我們在工作時,也會添一份信心和底氣。”(完)

/<artic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