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之物,令人行妨---學《道德經》心得

第十五課 五 色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物,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難得之物,令人行妨---學《道德經》心得


“難得之物,令人行妨”:貴重的東西,使人防不勝防,人人都想得到,得不到就偷、就搶。“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所以聖賢之人,首先是充實自己的腹,而不是為了想看見什麼,故去掉後者,採用前者。

要得到和守住貴重的東西都要費神費力,況且貴重的東西非生活所必需,是慾望重的人作為高標準生活的象徵,而人的慾望是無窮無盡的。《道德經》很多課中都講到關於知足的觀點,如“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足者富”等。老子勸誡世人要懂得適可而止,懂得知足,目的是為了減少慾望。因為只有慾望少的人才能從貪圖私有中解脫出來,逐步樹立公心,增強包容心,生存適應能力更強。

道德水平高的聖賢之人能夠看輕看淡身外之物,注重修行,保持內心的充實和寧靜,聖賢選擇做精神上的長富,而不是物質上的短富。中國歷史上的名臣王陽明和曾國藩都有很高的成就,他們有共同的特點就是能剋制慾望,修養好,氣度高,容常人所不能容,因而超凡脫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