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一般古代軍隊很怕騎兵呢?

秦長彬


不僅古代軍隊怕,近現代軍隊也怕。

這種情況直至機械化戰車出現,才一步一步得到緩解。

想想“亮劍“裡,李雲龍組織的第一個騎兵大隊出現的時候,是多麼令人激動,就可以得知。



直至現在,在某些邊防團,還保留著騎兵,雪上邊境線巡邏,也只有戰馬才行。


為什麼怕騎兵呢?因為騎兵的特點!

用吃雞裡邊的術語來說,就是有載具。

有載具就意味著速度快,突防能力強!

對於沒有載具的步兵,你還沒有準備好,騎兵就已經進攻到你眼前了,任人屠殺。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以農耕文化為主發展起來的國家。

從秦漢時代開始,就飽受北方遊牧民族的侵襲,秦蒙恬、漢衛青、霍去病,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抵禦匈奴的將領。


但中國古代抵禦騎兵的最好辦法就是以騎制騎,依靠中原龐大的經濟優勢,舉國之力形成騎兵,這也是秦漢能抵禦匈奴的資本。

騎兵相對步兵,優勢巨大的速度,被成吉思汗利用到極致,為大元朝的龐大領土,立下赫赫戰功,一度讓西方阿拉伯人聞風喪膽。


但騎兵在攻堅時,相較步兵的多變,少了那麼一絲靈動。

墨家各類攻城器械,可都是為步兵準備的。

重騎兵,輕步兵,更多的優勢還是速度帶來的。

想象下一股洪流向步兵方隊衝來,豈不膽顫!

還有一點,也是騎兵的速度帶來的。

騎兵給古代的戰略戰術,帶來了巨大的優勢。

在軍力部署,戰略進攻等方面,騎兵可以快速切入敵後,對敵人形成合圍之勢,也可以襲擾後方,打擊補給線,甚至直接殺向都城,造成後方空虛動亂。

這種戰例,歷史上頗為可數。

由此可知,一般古代軍隊都很怕騎兵。



林家小鋪


缺乏訓練,缺乏組織的古代新兵,肯定不敢面對騎兵。


比較專業的分析說過,騎兵最厲害的一個武器不是刀槍,也不是弓箭,而是馬蹄!騎兵衝擊,最令人懼怕的是馬匹本身速度帶來的衝撞力,刀槍和弓箭只不過是附加產品。



古代新兵,尤其是來自農耕地區的新兵,缺乏對馬匹的認識,如果不能進行強化訓練,瞭解騎兵的弱點和防範措施,那麼面對騎兵衝來時很容易喪失鬥志。


所以說,古代軍隊的戰鬥力也非常依靠訓練和組織。有組織的步兵部隊,才能通過結陣對抗騎兵。如果步兵缺乏訓練,或者指揮能力低下,那麼面對騎兵就很容易被輕鬆擊潰。反過來,騎兵面對訓練有素的步兵,也是很難正面擊敗的。



另一方面,騎兵最令人頭疼的還有機動性。如果一支軍隊沒有足夠的機動力量,就會面臨敵軍騎兵的不斷騷擾和偷襲,而無法做出回擊,最終可能會喪失自軍的士氣和組織度,導致潰敗。


可以說,騎兵在古代是戰場主動權的一個象徵。無論是選擇作戰方式,還是選擇作戰時機,騎兵都有先天的優勢。相比之下,缺乏主動權也會進一步加大步兵的心理劣勢。



陶式防務評論


在冷兵器時代中,不管是中外,騎兵這個兵種絕對是當時的絕對戰鬥力,到至今騎兵這兵種才退出短短百年左右,甚至現在在歐美國家還保留著騎警,作為維持治安的利器。

為什麼古代軍隊會怕騎兵呢?首先來講馬匹的重量,馬匹的重量絕對是比人大的得多,就拿戰鬥力最強的衝擊型重騎兵舉例,他們不會衝擊敵人正面穩固的步兵線,而是會利用其機動性,挑步兵陣線的薄弱地帶下手,像一把尖刀一樣直插要害。

古代的一場大戰,步兵線有可能會排幾公里寬,要轉向或者變換陣型要花費較長時間,騎兵就會專挑這個時機下手,由於陣線人太多,命令傳達需要很多時間,這是就會出現一翼被騎兵切斷殲擊,其他列隊的士兵渾然不知的情況,然後騎兵就可以出其不意地襲擊陣線的後方,造成敵方的潰敗,隨之對方步兵軍隊的心理防線就會崩潰,隊伍很快就會被騎兵馬匹加騎槍排山倒海的衝擊撞地七零八落,然後潰逃,再被挨個屠殺。

除了重裝騎兵兵種還有輕騎兵軍種,輕騎兵對於部隊的輔助作用更大,例如偵查、騷擾、追擊都比步兵專業的多。

我國古代的騎兵部隊中,有幾個出名且被稱之噩夢的騎兵部隊,戚家軍、背嵬軍、玄甲軍、關寧鐵騎、燕雲十八騎等。

騎兵種類還有很多,像騎大象的象騎兵,騎駱駝的遊騎兵,各有所長。

所以綜合上文所述,古代軍隊當然會怕騎兵,還是特別怕的那種,怕重騎兵恐怖撕裂陣線的能力,怕輕騎兵無止境的騷擾,更怕突然的奇襲。






細看古今


騎兵絕對是冷兵器時代的噩夢,因為它快速的衝刺能力可以很快地突破重重組織的步兵方陣,從而引發士兵互相踐踏,陣腳大亂。

騎兵居高臨下,步兵很難準確地攻擊到騎兵,但是騎兵卻可以很容易殺傷步兵。而且,騎兵方陣靈活機動可以隨時變換隊形,這對於笨重的步兵而言是非常具有殺傷力的。比如步兵如果的採用的是穩紮穩打的陣型,騎兵左右分兵很容易就會形成合圍。如果是積極進攻的陣型,騎兵一衝就會首尾不能相顧,被分割成幾個部分。

其次,古代軍隊在行進過程中最怕偷襲。如果是步兵偷襲動靜太大也會引起敵人的反應,偷襲很有可能就會變成遭遇戰,甚至是膠著在一起。但騎兵卻可以憑藉其靈活機動的特點,打了就跑,甚至於說可以達到全師進退,毫髮無損。敵人還沒有組織起有效的抵抗,騎兵就已經消失了。也是因此成吉思汗的軍隊才會被稱為是“移動的烈火”。而且,一旦被騎兵盯上是很難逃脫的。在成吉思汗時期,攻打花剌子模的過程中,歐洲的征服者花拉子模的摩訶末蘇丹就是被打得潰不成軍之後逃也逃不出哲別的騎兵追擊,最終鬱鬱而終。


經典守望者


古人之所以怕騎兵,是因為人類對飛奔而來的東西,有種天生的畏懼感。就是有人朝你扔一塊小石子過來,你也會下意識的縮一下脖子。何況一匹高頭大馬向你撲面馳來!更何況,馬上還有個人挺著鋒刃閃著寒光的五米長矛,,能不怕嗎

以前與愛好軍史的朋友們,在一起討論過這問題。

為何古代許多戰例中,常有數百騎兵一個突然的衝鋒,往往能擊垮一支上萬人的步兵部隊?

就因為突然性,我如果猝不及防下,就是突然有二條狼狗從橫地裡兇猛的撲出來時,也能嚇得瞬間心膽皆裂的感覺,何況數百匹奔馬突然飛馳過來。

戰例,唐軍霍邑之戰

隋將宋老生,亦以悍勇聞名,率萬餘兵與唐軍列陣野戰。兩軍交戰,唐軍初戰不利,陣型後退動搖,李建成坐馬受驚,還掉了下來,使得唐軍士卒更加喪氣。

而正危急時,李世民率領伏於南原的二百甲騎突然殺出,攔腰急馳而來,從隋軍陣型側翼,直撞了進去,鑿穿隋軍陣,又返回再橫突鑿穿,反覆二三次,隋軍陣型立即崩潰大敗,陣斬宋老生。


風去了無痕D


騎兵有很多普通步兵沒有的優勢,其中最突出的優勢就是快,機動性強,來去如風。騎兵乘勝追擊時,能夠輕易追趕對敵軍進行屠殺,撤退時又能甩敵軍好幾裡地。

從漢代開始,騎兵開始分輕騎兵和重騎兵,輕騎兵基本無甲,武器以弓箭為主,配備較矮小的戰馬,重騎兵著甲,武器為戟,矛,環首刀等近戰武器,配備高大的馬匹用於衝鋒陷陣。

同時,漢代隨著冶煉技術的提高出現了更適於馬上作戰的環柄長鐵刀,(就是環首刀了)刀脊厚,刃鋒利適於劈砍,成為騎兵的重要武器。這讓騎兵威力變得更大,也更讓一般軍隊感到畏懼。

這一時期騎兵作為機動兵力的戰術也得以發展,交戰時大量採用長距離奔襲迂迴包抄作戰。 騎兵戰隊神出鬼沒,普通軍隊則聞風喪膽。

以上算是對題主本身問題的回答,這兒還有幾句補充的話。

咱們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的,當普通軍隊遇到騎兵,發現無法招架時,當然也會不斷去尋找對策。

比如宋朝大力培養弓箭手,這一時期發明的神臂弓射程遠達三百四十多步,對騎兵能造成很大的殺傷。

此外,個人認為騎兵在戰場上,比起殺敵更重要的作用在於衝散敵軍的防禦陣型,然後配合步兵進行各個擊破。

總的來說,騎兵有自己獨特的優勢,但普通軍隊也並不是就任人宰割。依靠每個兵種的不同特點形成不同的優勢戰法,才是古代軍隊最核心的競爭力。

畢竟,兵者,詭道也。



話說文人


騎兵作戰具有機動性強、衝擊力大、作戰靈活的特點!這些都是步兵和戰車無法比擬的!

具體來說有以下特點:

視覺衝擊力強,給步兵造成心理威懾

從史料記載和出土文物來看,具有規模性質的騎兵作戰發生在春秋時期,以有千騎的作戰記錄,如公元前636年,秦穆公送晉公子重耳返國時,送以“疇騎二千”。

但應該早在商朝就有騎兵,在殷墟中曾經出土過帶有作戰裝具的騎士坑。周朝人在商代就以為商朝養馬聞名

。到春秋時期有了較多騎兵作戰的記錄,特別是一些兵書,比如《六韜》就有騎兵作戰戰馬選擇和騎兵陣法的記錄。真正騎兵大規模的作戰始於戰國到秦漢時期!隨著馬鐙的發明,對騎兵的發展應該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草原遊牧民族的騎兵作戰應該早於中原地區,被稱為“騎寇”。當這些騎寇出現在步兵面前時,給步兵造成的心理威壓是巨大的!比如一批脫韁的馬匹衝入人群,絕大多數人的心理都是恐懼的,何況馬匹上還有帶著武器的騎士!所以騎兵相對於步兵來說,首先是因為心理威懾而恐懼!

機動靈活 善於長途奔襲

古代行軍打仗都有斥候對敵情先期偵查打探,對於步兵來說,斥候的偵查和打探的範圍有限,往往不及騎兵的機動範圍,所以很難發現騎兵特別是輕騎兵的蹤跡。即便偵查到了敵情,也來不及及時報告!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多次出擊匈奴,先後進行三次騎兵大會戰,均取得全勝!斬殺、俘虜、收降匈奴人超過30萬。佔匈奴人口的三之一,雄踞漠北百年的匈奴帝國全線崩潰,最後在東漢的持續打擊下不得不得西遷。

步兵武器騎兵化 使騎兵如虎添翼

到了明代火器開始廣泛應用到戰爭中,病逐漸的裝配到騎兵!比如,明朝的遼東鐵騎已經具備了馬上射擊的能力,戚家軍在北方的作戰中也採取過類似的戰法。相對靜止的步兵射擊快速機動的步兵,難度遠大於騎兵射擊步兵。當然,騎兵的射擊技巧需要很高才行!

這是竹書木簡的一點淺見,請大家賜教!


竹書木簡


因為騎兵很強呀

騎兵的衝擊性、機動力強,一般以騎射為戰法,在行進中射箭。由於本身是移動的目標,對方步兵不易瞄準,自己又可以不斷射殺靜立的步兵;騎兵騎馬作戰,體能消耗小又居高臨下,步兵單挑幹不過騎兵;騎兵速度快,即便打敗了逃跑,步兵也追不上。然後重新整理戰爭繼續打,而步兵打不贏跑不了,這心理壓力就打得多。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打仗速度對於雙方都太重要了。不要說古代了,就拿近現代時期來說,騎兵對於步兵的威脅也很大。騎兵的優勢再就是有衝擊力,想想戰馬的鐵蹄和裝甲對付人的血肉之軀那還不是普通泰山壓頂之勢,步兵只有挨踩的份了。四條腿的馬比兩條腿的人和馬拉戰車快多了,勝了可以趕盡殺絕,萬一局面不利可以一走了之,反正你又追不上,以前又沒有汽車,馬跑得都差不多快,完全不給你追上的機會。騎兵先來一波衝擊,然後立即撤退,敵人想打都沒法打,古代的白起就曾經勇奪這一招,完全切斷了敵軍的糧食供給,之後他也是用騎兵不斷地騷擾,導致敵人看到他的騎兵就開始發慌。

如此大的優勢的確令缺少騎兵的一方頭疼,因此苦苦思索勝敵之策。無非也是怎麼對付衝擊力強和速度快這兩個字。對付衝擊力強的東西,只能用城牆、鹿角丫杈、壕溝以及戰車,反正就是讓騎兵衝擊力起不來為原則。進攻型武器恐怕非弓弩莫屬了,這也是制約騎兵之快的,你再快沒有箭矢快!但是這些也都有侷限性,城牆壕溝顯然都是處於守勢,而且早有充分的時間構築工事。古代弓箭射程和殺傷力有限,中間還要有間隙時間,也許這時候騎兵就已經衝過來了!

騎兵最大的優勢就是機動性,騎兵的作用最明顯的就是遠程奔襲,突然襲擊,基本不會跟敵人正面硬碰硬,因為損失一個就會很虧,一個騎兵的價值比步兵可高多了,先不說訓練人,光一匹馬就值不少錢。訓練騎兵更是一個麻煩事,平原地區一般都是用來農耕的,會騎馬的人很少,所以想訓練出一個騎兵得花費不少時間。其實騎兵就算跟敵人正面對抗,騎兵的作用也不大,不管什麼時代,騎兵都不是主要的作戰兵種,還有就是平原地區很少有可以戰鬥的馬匹。

騎兵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所以從先秦時期中原對於北方民族的騎兵一直都是採取修長城抵禦的策略。特別是對於北方平原地區來說,騎兵發揮的優勢就更明顯了,冷兵器時代基本上都是肉搏,唯一的遠距離攻擊就是弓弩,對於步兵來說等你衝過去可能就被射傷大半,可是騎兵有速度,很容易衝到陣前。古時候打仗最重要的就是士氣,只要騎兵在陣中衝擊,很容易把敵方的陣型衝散,而且給敵人心理上造成很大的衝擊。一旦士氣不行了,那基本上就敗了。

如果真的想靠步兵來對抗騎兵的話,必須要有人數上的優勢,幾個步兵排好整形才能對抗一個騎兵。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漢武帝時期抗擊匈奴採取的是騎兵出擊,就當時來說漢軍人數是碾壓匈奴的,可是漢武帝還是派出騎兵與匈奴對決。不過歷史上也有用對了戰法,步兵勝騎兵的,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劉裕北伐時用卻月陣打敗北方騎兵的,這個陣是背水列陣,車兵在最外面為防護,內部是弓弩手,背後有水軍掩護側翼,並備有少量騎兵以備追擊。創造了幾千步兵戰勝幾萬騎兵的奇蹟!





阿輝看歷史


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騎兵機動力強,一般以騎射為戰法,在行進中射箭。由於本身是移動的目標,對方步兵不易瞄準,自己又可以不斷射殺靜立的步兵;騎兵騎馬作戰,體能消耗小又居高臨下,步兵單挑幹不過騎兵。

第二,騎兵速度快,即便打敗了逃跑,步兵也追不上。然後重新整理戰爭繼續打,而步兵打不贏跑不了,這心理壓力就大得多。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打仗速度對於雙方都太重要了。不要說古代了,就拿近現代時期來說,騎兵對於步兵的威脅也很大。

第三,騎兵衝擊力大,想想戰馬的鐵蹄和裝甲對付人的血肉之軀那還不是普通泰山壓頂之勢,步兵只有挨踩的份了。四條腿的馬比兩條腿的人和馬拉戰車快多了,勝了可以趕盡殺絕,萬一局面不利可以一走了之,反正你又追不上,以前又沒有汽車,馬跑得都差不多快,完全不給你追上的機會。

一般的戰術就是騎兵先來一波衝擊,然後立即撤退,敵人想打都沒法打,古代的白起就曾經勇奪這一招,完全切斷了敵軍的糧食供給,之後他也是用騎兵不斷地騷擾,導致敵人看到他的騎兵就開始發慌。步並隨後大舉進攻,所以古代軍隊如果沒有騎兵,還是懼怕騎兵的騷擾。

本人專業從事文字工作十餘年,高級秘書、作協會員,如有公文寫作、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內容歡迎關注,一起學習交流探討!


姚文嚼字


一、 對戰場信息的主導權:當戰爭達到一定規模之後,指揮的重要性便愈加凸顯出來,兩軍對壘時,指揮更優秀的一方往往可以獲得最終的勝利。但是,因為指揮活動的流程是“偵查——通信——決策——通信”,所以如果想要進行成功的指揮,便需要實時瞭解戰場情況和及時將命令下達,換言之就是擁有足夠的戰場信息的獲取和傳遞能力。

而在冷兵器時代,騎兵強勢的一方不僅在這方面擁有優勢,並且可以摧毀對方的信息獲取與傳遞能力。

在冷兵器時代,戰場信息的獲取與傳遞主要都是依靠輕騎兵來完成的。由輕騎兵進行偵查活動,將偵查到的情況回報主帥,主帥根據偵查到的情況得出下一步應當採取何種行動的判斷,再派遣輕騎兵傳達命令給分散在各地的軍隊,各支軍隊再根據命令進行相關的行動。

古代騎兵作戰的優點有哪些?難道僅僅就只是衝鋒嗎?

在這一過程中,輕騎兵能否偵察到足夠多的情報並將其送達主帥和將主帥命令及時送達各軍,成為了己方能否佔據主動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輕騎兵較多一方的軍隊可以獲知更多的情報。在蒙古西征的過程中,蒙古軍隊就利用其數量眾多的輕騎兵進行頻繁的偵查,令歐洲各國軍隊的一舉一動都在蒙古軍的掌控中,結果就是蒙古軍隊總能瞭解到敵方的弱點與軟肋,從而向敵軍發起致命的攻擊。

而需要注意的是,騎兵在傳遞信息時,往往還要穿越大片的弱控制地區,這些地區因為缺乏雙方的軍事存在,會成為雙方輕騎兵交戰的戰場。在這一戰場中,雙方爭奪的是戰場信息的主導權。哪一方能在混戰中獲得上風,哪一方偵查到的情況和傳遞的軍令便能及時送到。反之,則不僅因為偵查情報反饋不暢而成為了聾子瞎子,還可能會因為命令傳達不暢而使大軍陷入癱瘓。

古代騎兵作戰的優點有哪些?難道僅僅就只是衝鋒嗎?

二、 對戰場交通的主導權:騎兵的機動性不僅可以助其爭奪戰場信息的主導權,也能助其奪取戰場交通的主導權。早在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孫臏就發現騎兵有“十利”,其中“遮其糧食,絕其軍道”“敗其津關,發其橋樑”。這指的便是騎兵可以破壞敵軍物資運輸的通道和毀壞重要的橋樑道路,從而獲取戰場交通的主導權。

從古至今,能令一支軍隊維持作戰狀態所需要的物資從來都是天文數字。這些物資因為規模龐大,軍隊不可能自行攜帶,所以往往採取由後方組織專門的運輸隊,以及由軍隊組織專門的小部隊在戰場周圍蒐集物資兩種方式。但這兩種方式都有其明顯的弱點:專門的運輸隊為了將盡可能多的糧食運到前線,自身不可能再隨行大軍護衛,因此在遭到襲擊時往往沒有應對的能力;小部隊因為規模小、人數少,力分則弱,戰鬥力低下也是其主要缺點。

因此,一旦一支略有規模的騎兵部隊憑藉其極強的機動力搜索到運輸隊或蒐集物資的小部隊,往往都是凶多吉少。在宋遼戰爭和拿破崙入侵俄國時,作為進攻方的宋軍和法軍都遭遇了同樣的問題:敵方擁有大量的騎兵,奪取了交通主導權,不僅行軍道路和橋樑經常被敵軍毀壞,無論是後方的物資還是前線蒐集的物資,因為敵軍騎兵的攔截,都很難被送到己方軍隊的手中。

古代騎兵作戰的優點有哪些?難道僅僅就只是衝鋒嗎?

三、 對作戰時機的主導權:騎兵因為擁有遠超步兵的機動速度,所以在面對步兵為主的敵軍時,往往也能獲得作戰時機的主導權,即決定在何時何地對敵軍開始作戰,從而立於不敗之地。正如孫臏所總結的那樣,“掩其不備,卒擊其未整旅”“敗其攜帶,出其不意”都屬於騎兵的“十利”之中。

很多對軍事一知半解的人以為,面對騎兵集團時,步兵集團只要時刻處於防禦姿態,或是成功紮下營寨,就不必擔心騎兵集團的進攻。但他們認識不到的是,以上兩者在騎兵主宰戰場的時代,本身就是很難做到的。

冷兵器時代軍隊的作戰狀態,嚴重依賴於軍隊能否保持充足的體力和得到足夠的給養。而在騎兵集團的圍困下,步兵集團既得不到足夠的休息,也無法獲取充足的給養,結果自然是陷入失敗。例如在宋遼戰爭中的雍熙北伐中,面對宋朝方面由曹彬率領的東路軍,遼軍騎兵避其鋒芒,待宋軍因為糧道斷絕人困馬乏之後,才開始對宋軍發動進攻。因斷糧而精疲力竭的宋軍既不能拉弓射箭,也不能揮動武器,只能任人宰割。最終,宋軍在岐溝關被遼軍大敗,東路軍崩潰,雍熙北伐也宣告失敗。

古代騎兵作戰的優點有哪些?難道僅僅就只是衝鋒嗎?

另一方面,無論是冷兵器時代還是現代,軍隊從行進狀態轉為戰鬥隊形或是安營紮寨以抗擊敵軍進攻,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果想要在敵軍騎兵到來之前將二者準備妥當,那麼就需要擁有足夠的預警時間。但現實問題是,在己方騎兵處於劣勢的情況下,戰場信息的主導權本身就不在己方,那麼自然就很難做出及時的預警。

在爆發於1041年的宋夏好水川之戰,宋軍主將任福一路追擊西夏軍隊,結果在好水川遭遇夏軍主力。在夏軍騎兵的迅速衝擊下,宋軍方面還沒有結成戰陣,就不得不與夏軍交戰,雖然宋軍作戰勇敢,但終因腹背受敵而潰敗,包括主將任福在內的多名宋軍將領戰死沙場。

其實因為預警時間不足導致慘敗的例子,在熱兵器時代更為典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途島海戰中,日本海軍因為沒有裝備雷達系統,並且對偵查任務敷衍了事,導致其長期沒有發現美軍航母,為最終的失敗埋下了禍根。

古代騎兵作戰的優點有哪些?難道僅僅就只是衝鋒嗎?

四、 對攻擊方向的主導權:騎兵的高機動性為其獲得了在戰役領域的各種主導權,在戰術領域也為其獲取了攻擊方向的主導權。兩軍對壘之時,雖然軍事家們都儘量保證己方的戰陣沒有薄弱環節,但是礙於自身條件的限制,往往還是會留下破綻。這些破綻可能是由戰鬥力較弱的軍隊組成的軍陣,也有可能是軍陣的側翼和後方,面對這些破綻,騎兵集團可以依靠其高超的機動性迅速接近併發起衝擊,最終撕裂敵軍的整個軍陣,從而獲得最終的勝利。

在爆發於1130年的宋金富平之戰中,宋金兩軍先是陷入僵局,難分高下。結果金軍方面發現了宋軍一方的軟肋——由隨軍民夫構成的營寨,便派金將完顏哲合率領3000騎兵衝擊民寨,導致民夫紛紛逃入宋軍陣營,使宋軍陷入混亂,最終潰敗,富平之戰也以金軍的勝利告終。在冷兵器時代乃至拿破崙時代的軍事史上,類似的例子可謂比比皆是。

冷兵器時代,騎兵這一兵種成為了當之無愧的戰場主宰,正如恩格斯所說的那樣:“任何軍隊如果沒有一支能征善戰的騎兵,就不能指望作戰勝利。”

但出於各種原因,很多人對騎兵的認識極為片面,以為騎兵的厲害之處就是可以披掛盔甲發動衝鋒,殊不知這其實只是騎兵的諸多用途之一,並且遠沒有一些人想象的那樣重要,如果騎兵只能在衝鋒時發揮作用,也許在軍事史上的地位,並不會比象兵高出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