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西夏党项政权真的到处掠夺他国儿童补充人口吗?

今古言堂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没有这方面的具体数据,只是说党项人真的做过这种事。

其实,这种事情对于少数民族并不稀奇。

对于游牧民族和渔猎民族来说,人口是特别重要的。

以蒙古大漠为例,从来都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只有人多的部落,才能够生存。

所以,人多人少是关系部落生死存亡的大事。

大家注意蒙古部落,经常有一些其他部落甚至民族的孩子。

俄罗斯人回忆,在蒙古西征大军中有很多白种人特征的士兵,应该是当年掠夺来的孩子。

西夏党项人也是如此。

党项人本来就是少数民族建国,本民族人口稀少,全国人口只有230万到300万之间,其中党项人的数量是不多。

同时,西夏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军队却有40到50余万规模。

即便西夏全民皆兵,从16岁到60岁都要参军,西夏人口仍然不堪重负。

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不同。

第一,农耕民族不需要常年打仗,人口减员较少。

游牧民族的少年能够长成成年男人,都要过五关斩六将才行。不能作战的少年,随时可能被杀。

第二,农耕民族种地一年,粮食可以让全家吃几年。

游牧民族则不行,放牧也好,狩猎也罢,都是非常不稳定的。蒙古大漠除了黄羊以外,没有什么大牲口,狩猎很困难。放牧也很不容易,牛羊长大需要几年时间,期间一旦遭遇瘟疫或者雪灾之内,牲口就死光了。

而且各地草场都是固定大小,以蒙古大漠为例,那么大的地区,只能支持二三百万游牧人口。

当时长安、洛阳一个城市就有百万人口。

想要维持军队和人口,西夏掠夺周边人口是很自然的。

西夏有著名的生擒军,主要是在战斗中俘虏的敌国军人和普通百姓。只要这些被俘的军民能够为西夏效力,就可以得到本国人的待遇。

这些人为了自己的生存考虑,作战往往很勇敢。

生擒军规模有好几万人,战斗力还很强。

在我们看来,都是俘虏怎么会卖命呢?

其实蒙古西征的精兵中,就有很多就是其他民族的俘虏,一样可以常年作战。


萨沙


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政权,巅峰时期,全国人口也不过300万,但正是这区区300万人口,却硬生生组建起一支超50万人的军队。

党项人正是凭借这50万人的军队,将强大的北宋和辽国打败,从而奠定了宋,辽,西夏三足鼎立的局面。


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一样,西夏也面临着人口资源匮乏的局面,特别是在经历不断的战争后,这种人口资源的匮乏困境更加凸显。

因此,党项人曾在北宋边境地区大肆掳掠人口,以充实西夏的人口规模。

在西夏军队中,除了我们所熟知的铁鹞子,步拔子,弓弩兵等军种外,还有一只特殊的部队,称作“擒生军”。

擒生军并非常备部队,但一旦有任务,便可迅速组建十万人之多,擒生军的主要人物并不是用于作战,而是劫掠人口和物资。

不光是儿童,女人,青壮年都是擒生军劫掠的目标,不光是在战场上的劫掠,为了扩充人口规模,西夏李元昊曾经策划了辽国境内西夏部落叛辽附夏的事件,也引发辽国与西夏间的战争。
这一事件,也就是辽兴宗御驾亲征西夏的导火索,最终李元昊带领党项人战胜辽国,辽兴宗十万大军大败而归。


Mr茶农姚


这些都是中原文人编造出来的,北方民族需要人,但需要的是人才,而不是有张嘴就可以,更不可能因为自己人口少,就抢别人的儿童。而且中原历史上,产女则杀之,产男则相贺,到中原,估计多是男婴,那把性别的不平衡也传到北方吗?北方肯定也不打算要这弊端。再有,中原男婴,一般比较弱,中原环境和北方的孩子成长环境不同,估计中原小孩到北方也很难成长。

这种说北方民族抢儿童的说法,就如义和团的时候说西方教堂专门偷儿童,挖心或挖眼做药一样,说中原的荒诞传说。

北方民族要抢人,是需要人才,一般是有手艺的,木匠、铁匠等。能帮助谋划的读书人也有用的。如果为补充人口,不抢儿童,而是抢女人,把女人当作生育的工具,北方民族没有中原那样的上下悬殊,只有上边可以好几个老婆。贫困的人娶不起老婆。北方民族要求的是平等分战利品。抢的女人也是大家平反,都有份,这样才能增加北方的人口。


满族文化网


西夏四强环伺,为了生存连年征战。为了弥补低生育率带来的兵源损失,西夏还破天荒的组建了专门用来抢夺人口的“擒生军”。他们的任务就是去边境掠夺人口回西夏当兵或耕种。除了成年劳动力外,小孩与怀孕妇女也是重点劫掠对象。至于被掳的人来自北宋、吐蕃还是蒙古、突厥,就并不在西夏人口贩子的考虑之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