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小抑郁,背后的凶手是谁?

不开心是一种情绪,所以我们来一起思考一下“情绪”这个东西。想到什么说什么,可能不太严谨。但最后我们会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


首先我们要说一下,情绪与感觉的关系。

感觉是身体器官的信号,常见的状态有:痛、痒、闷、顺畅等等。

情绪呢,是一种思维的产物,因为在想什么,思考什么,所以产生喜怒哀乐等。


感觉是可以影响情绪的,不好的感觉,不舒服,会让情绪变得低迷。

而情绪也能够左右感觉,比如紧张的时候,心跳加快。


情绪是一种意识上的感觉,提示我们所处环境的好坏。

突如其来的小抑郁,背后的凶手是谁?


活着就是不断地在感觉这个世界。当你失去感觉,那你的世界也走向结束。


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等,也是感觉。帮我们发现环境中的危险,比如看到眼镜蛇,听到危害身体的噪音或者次声波,闻到腐烂的气味,摸到高温物体。

但其中存在中间地带,不一定是为了察觉风险,也可以是收集信息。察觉危险,是一种低层次的,原始的用途。但一切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而来。

这种原始的本能,也常常让我们遇见未知的时候,产生恐慌。就是,我之前是感觉有害信息发出信号,现在没有任何信息,我也会发出信号。信号空白,导致恐慌。

当你面对公众演讲的时候,当你考试碰到难题的时候,当你欠钱换不了的时候,你通过思维,想象出一个巨大的怪兽。这怪兽是事实,也是情绪,你由不得恐慌起来。

突如其来的小抑郁,背后的凶手是谁?


情绪如何产生的呢?

我们的情绪,心情有很多种。源头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心理上的,一个是生理上的。

首先,身心舒畅吃饱穿暖,自然是愉悦的。心理层面就复杂多了,它源于我们理解的事情。不是事实上的事情,是我们理解的事情。


我们常说,无知的时候是快乐的。这时,你脑中没有那么多事情,也有没有那么多看事情的角度。就少一些机会引起内心的情绪。怎么理解这种状态呢?就像许多影视剧中塑造的,傻白甜的少女。一切事情在她们眼中好像总能变得简单,虽然他们在事实上不占优势, 但在心理上他们要做的权衡很少,不费太多精力。

同一个事情,不同角度看,不同权重看,可喜可悲。你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才能让心情也愉快。


情绪如何消亡?

情绪是不可持续的,或者是不连续的,瞬间的。它会中断,又能再生。只是一种信号。

和感觉一样,它除了提供原始的危险信号,也能让我们获得信息。


在感觉和情绪之上,还有一种运行机制,专门用来处理信息,那就是思维。所以情绪不是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但它是我们获取信息的加速器。


不是说,越激动越慌乱,我们越难获得信息吗?怎么就成加速器了?

因为情绪能传递的信息是极简的,它能够让复杂的信息变得简单,让人接受。


比如歌曲容易引发情绪,那么记歌词,比背诗歌容易一些。比如许多通俗易懂的内容,都会研究如何调动人的情绪。被大家熟知的咪蒙,就擅于煽动情绪传达信息。


还没有回答,情绪是如何消亡的。

我们可以从电视剧的情节来观察。电视剧中常见的桥段是,要么准备很久干掉了大boss,要么努力很久获得成功,要么制造大量的误会,每一次都不解开,最后在大爆发中得到解决。

所以,情绪有一个酝酿爆发的过程。小孩最容易把情绪消化掉,毕竟想得不多。当然是在消化不掉的,最后就成为性格了。我们这边有句老话,说生长发育慢的小孩,都去长心思去了。

也就是说人要么,长身体,要么长心思。身体成熟了,就剩下长心思了。


想让世界变得宁静,需要及时地消化情绪。许多人情绪堆积不可消化,最后寄托在他人、宗教、或者某种仇恨感恩上。这类东西像一个无底洞,可以消耗我们所有的情绪。

突如其来的小抑郁,背后的凶手是谁?

情绪不是一个坏东西,它只是一种本能。但因为它让我们不舒服。我们调节得比较失败,又没有外在的东西化解,于是就堆积起来。我们需要越快地消化他,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态平和。


首先,时间可以解决一切。这是一个长期的方法。情绪虽然不持续不连续,但会一直有,这个周期会非常长。我们需要从产生情绪的事实入手,脱离想象的事实,就可以让心情落地。


另一种方式是,让情绪爆发。这是小孩常用的方式,马上哭,或马上对不舒服的人和事发火。

作为成年人,这不可取。可能大多数成年人的方式是逃避忍着,或者是转移。去做一些别的事情,就忘记了。


还有别的方法吗?去直面我们的情绪。我们应该恐惧的是恐惧本身。

分析我们的情绪

忽略情绪,会让我们渐渐对许多事情无所谓。仪式感丧失。巧合的是,我们封存情绪的工具,也是仪式感。许多宗教就是这样做的,把情绪具象化,然后像实际物品一样处理它们。烧到扔掉埋起来等等。


那么无神论者,就只能把一切事情变得无所谓吗?所谓无神论者除了相信科学之外,其实也有一部分是逃避鬼神的恐吓。这也是逃避一种情绪。


我们必须明确,事情是冰冷的,不包含情绪的。只有利益的多与少,甚至利益也不是绝对化的,也是可能转换的。

如果你觉得事情重要,就研究事实,利益的转换。但一定要把事情与情绪做一定的区隔。长期看,情绪是左右不了事情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就是说,你怎么不舒服都是徒劳的。


这里我想讲一些题外的话题。我们很喜欢研究未来啊大趋势啊,一些大的概念和走向。但清醒一下后会发现,作为一个微小的个体,我们知道了其实也什么也改变不了的。这种感觉,你可以从“知道很多道理却过不好一生”这句话寻找同感。所以着眼于自己的小事吧。互联网总让你有种能看尽天下大势的错觉。尤其是知乎上许多讨论,都是脱离事实的。造势的,迎合的。

但讨论情绪这个话题的时候,我对这些大概念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就像前面我说的无底洞。这些巨大的概念,可以让你的一切情绪都找到归属感。无论是恐慌和欣喜,你都不是信息空白的,你信任有一个大势。

短期来看,对你最重要的不是事情,是情绪。我们常常会发现,你对自己说:能不能不要紧张了,能不能不要拖延了,能不能不要左顾右盼了,能不能不要害怕了……等等。你这发现要解决这个,是最棘手最困难的。

我们常常是先解决完事情,情绪自然而然没有了。但我们都知道,最好的,最先进的办法是先解决情绪。因为这样让我们感觉自由。


那些难以释怀的情绪,往往都是心理给出的危险信号。我们不会觉得一件小事是危险的,往往是想象出了一个巨大的困难。

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分而治之,大而化小,分解心中大的想象。去想一想,你可以做到的,最小可行性的事情是什么。如果什么都做不了,只有等待,那么告诉自己,等待做好手边的小事,也是在解决这件大事。

做好能做的一切,放弃要做,那些做不了的事。


最后,我想应该举个例子。但脑子里没什么惊天地的,引起你情绪的事情。事情当然是有,悲惨的经历很多,比如各种生离死别,血海深仇,碌碌无为……但我都没想到具体他们怎么按照我推理的方式解决好的。我没有具体的案例,但我希望你看上面我说的词语中,能找到一个符合的,困扰你的情绪去思考,怎么解决的。

最后我还是想到了一个。大概是初中一篇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讲得是一群小屁孩去爬山,太阳快下山了,他们还没回家,家长们就着急啊,去找他们。这群人呢,喜欢玩刺激的,走到悬崖峭壁了,要爬下去。有个瘦小营养不良的主人公,好像就是作者,那叫一个慌啊。

天渐渐黑了,最后他怎么下来?还是爬下来的。方法也没多神奇,往下走一步,再走一步。就看着脚下一个能踩到的地方,踩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