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大才疏的抗金名將張浚,他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歷史上有很多英雄,也有很多志大才疏的草包,國家的興盛與存亡都和他們有著緊密的聯繫。今天我們要說的張浚,就是因為一場他的錯誤決定,而導致了南宋再無收復中原希望。

宋哲宗紹聖四年,張浚出生,為西漢張良、朝開元時期名相張九齡之弟張九皋的後代。四歲的時候,父母雙亡,張浚成為孤兒。雖然失去了父母的撫育,但是張浚自幼聰慧,行直視端,不說誑言,認識他的人都說他日後會有大作為。

志大才疏的抗金名將張浚,他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宋徽宗政和八年,張浚科舉進士及第,此後開始進入仕途,為南府士曹參軍。他本來只是徽宗朝的一個禮部的小官,因為在苗劉兵變的時候立下大功,趙構自然對他另眼相看,把他升為川陝宣撫使。一下子加官進爵,張浚自然是欣喜過望,臨走之前對高宗說道:"明年上元佳節,你我君臣東京相會!"

張浚上任後,急於建功因此也是有些輕敵了,堅持要出戰,和自己的手下大將曲端吵得不可開交,最後還一氣之下把曲端貶為團練副使,日前後集結了五路兵馬,號稱四十萬大軍,準備和金軍決一死戰。

志大才疏的抗金名將張浚,他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南宋五路大軍在富平地區集結, 宋軍以一片蘆葦叢生的沼澤作為屏障,紮營列陣,諸路運送輜重的鄉民,在宋營外圍設寨。宋軍部署完畢後,諸將建議應乘 完顏婁室軍尚未趕到,金軍未能合兵之機,各個擊破,先行攻擊金兀朮軍。張浚自恃兵眾勢雄,穩操勝券,執意致書金軍約日會戰。

金軍接到戰書後,故意示弱驕敵,不作答覆,以拖延時間。金軍兩師會合後,完顏婁室親自登山觀察宋軍陣勢,發現宋軍雖在兵力上佔有優勢,但卻壁壘不固,破綻很多,極易攻破。

志大才疏的抗金名將張浚,他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到了開戰那天,宋軍與金軍對戰中有勝有敗,後來因為環慶經略使趙哲畏敵先逃,所謂的四十萬大軍此時真成了一群烏合之眾。宋軍挫敗。張浚於是只能退守興州,上書待罪。宋高宗手詔慰勉,沒有追究。

富平之戰的失敗,使陝西五路的地盤幾乎全部喪失。陝西五路的喪失,讓南宋失去了一個重要糧食產地,也失去了一個出精兵良馬的基地。更深一層的是,喪失了南宋恢復中原統治的戰略基地,對南宋抗戰派和抗金斗爭是一次沉重打擊,南宋小朝廷的投降派因此活躍起來。

志大才疏的抗金名將張浚,他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到了後期張浚也感覺抗金無望,乾脆致仕,改授醴泉觀使閒差。隆興二年,因病去世,追贈保,後加贈太師,諡號"忠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