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上位全靠此人推薦,但理由你絕想不到,也爲岳飛之死埋下伏筆

岳飛上位全靠此人推薦,但理由你絕想不到,也為岳飛之死埋下伏筆

南宋初年,面對著金朝人的大舉入侵,當時號稱名將的劉光世、張浚等人,只會一味地避敵逃跑,而不敢奮起反擊。這一方面因為他們貪生怕死,認為自己抵擋不住金兵的攻擊;另一方面,也因為他們官已高,位已尊,以為即使立了大功,也沒有更大的升遷。他們便安於現狀,什麼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在他們心目中根本不佔什麼地位。

當時岳飛入伍不久,雖然已嶄露頭角,但還沒有太大的名望和地位。當時有個叫郡緝的人,上書朝廷,推薦岳飛,那封推薦書寫得很有意思:

“如今這些大將,都是富貴榮華到了頭,不肯再為朝廷出力了,有的人甚至手握強兵威脅控制朝廷,很是專橫跋扈,這樣的人怎麼能夠再重用呢?

“駕馭這些人,就好像飼養獵鷹一樣,餓著它,它便為你博取獵物,餵飽了,它就飛掉了。如今的這些大將,都是還未出獵都早已被鮮湯美肉喂得飽飽的,因此,派他們去迎敵,他們都掉頭不顧。

“至於岳飛卻不是這樣,他雖然擁有數萬兵眾,但他的官爵低下,朝廷對他也未有什麼特別的恩寵,是一個默默無聞的低級軍官,這正像飢餓的雄鷹準備振翅高飛的時候。如果讓他去立某一功,然後賞他某一級官爵,完成某一件事,給他某一等榮譽,就好像獵鷹那樣,抓住一隻兔子,便喂一隻老鼠,抓住一隻狐狸,就餵它一隻家禽。以這種手段去駕馭他,使他不會滿足,總有貪功求戰之意,這樣他必然會為國家一再立功”。

這位郡緝將岳飛看成一個貪功求利的人,實在是對我們偉大民族英雄的曲解、貶低,像這種用法也預示著所用之人是隨時可以丟棄的,岳飛之死不能不說沒有這方面的原因。另外,在其推薦書中所涉及到的兩種封官手段卻能讓我們深思:

一是分割封官的過程,不能一步到位。封官如同商品交換一樣,“得一兔則飼以一鼠,得一狐則飼以一禽”,立小功封小官,立大功封大官;要把封官的過程拉得特別長,使臣下的官欲永遠不會有滿足感,這樣他才會總有立功的動力。火箭式的封官辦法是不可取的。

二是封官不僅不要一步到位,而且最好永遠不要到位。官做大了,立功進取的意志便懈怠了;一旦官做到了頭,不但立功進取的意志消失,而且還可能滋生野心。從歷史上看,那些官職到了頭的人,如王莽、曹操、司馬昭等人,最後都變成了篡權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