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河間王李孝恭

上回我們說了凌煙閣之首長孫無忌,這回我們繼續回顧凌煙閣排在第二位的河間王李孝恭。

李孝恭貴為李唐宗親,在唐初的統一戰爭中,是除了李世民以外,唯一一位獨立率軍建立功勳的人。他隨高祖李淵起兵於太原,在巴蜀之地建立攻城略地,先後降服蕭銑,又擒獲輔公祏,平定江南。

降服蕭銑

武德三年,李孝恭獻計圖攻蕭銑,被高祖採納,於是任命李孝恭為信州總管,並晉爵為趙郡王,可以自行任命官員。於是他改信州名為夔州,並開始大造艦船,練習水戰。武德四年,李孝恭水軍初成,被任命為荊湘道行軍總管,率領水陸十二支軍隊從夷陵出發,一路連破荊門、宜都二鎮。行至清江附近,遇到了蕭銑的驍將文士弘率數萬精兵駐守,此時唐軍人困馬乏,士氣低落。反觀敵軍,以逸待勞,又因為荊門失守,急需一場勝仗提振士氣,派出的軍隊都是精銳悍將,其勢不可擋。於是李靖勸說暫避鋒芒,挫其銳氣,然後在一鼓作氣拿下敵軍。但此時李孝恭,因連破兩鎮,有些過於輕視敵軍,沒有聽從李靖勸說,變貿然觸及,兩軍剛一交鋒,唐軍大敗,各自奔逃,損失及其慘重。李靖率領的守軍,在文士弘軍隊勝利後燒殺搶率時,趁其軍隊散亂,於是果斷派兵襲擊,打的讓文士弘軍措手不及,軍隊一時無法收攏,結果被唐軍乘勝追擊,繳獲船艦四百餘艘。

李孝恭與李靖會和後繼續帶領大軍進攻,大軍一路攻城拔寨,繳獲了大批船艦,李孝恭命人解開戰艦放於江中。諸將不解,說:“所獲船艦應當為我軍所用,棄船就會資助賊寇,這樣做是為了什麼呢?”孝恭說:“蕭銑的轄境,南至嶺表,東達洞庭,地勢險要戰士眾多,如今蕭銑沿江鎮守將士眾多,如城未攻下而援兵到來,我軍就會內外交困,舟船雖多,又有何用?如今蕭銑已敗,不會馬上進兵,往返打聽情況,就可延緩其救兵,那麼我軍就能順利地攻下江陵了。”不久後,蕭銑率領救兵到達巴陵,見空水上船,遲疑不進。蕭銑見已經無力援救,又不忍百姓遭到屠殺,只能開門請降。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河間王李孝恭

李孝恭(劇照)

擒獲輔公祏

平滅蕭銑後,李孝恭被封為荊州大總管,於是他大力開置屯田,創設銅冶,便利於百姓。嶺南四十九州聽聞此事,皆望風而降。

武德六年,輔公祏起兵造反,率部佔湖州,進犯壽陽,太祖下詔孝恭命其為為行軍元帥予以討伐不臣。孝恭率兵前往九江,手下李靖、李責力、黃君漢、張鎮州、盧祖尚皆受他指揮。出發時犒賞軍士時,杯中之水忽變為血,在座者臉色盡變,然而孝恭舉止自如,從容不迫地開導說:“禍福無門,惟人所招!我沒做什麼負心事,諸位不必為我如此憂心。輔公祏惡貫滿盈,如今依仗朝廷威靈以問罪致討,杯中之血,乃是賊臣授首的徵兆而已!”一口飲盡,眾心遂安。輔公祏將馮惠亮等人守險邀戰,孝恭堅守壁壘而不出戰,派出奇兵斷絕賊寇糧道,賊眾漸飢,夜逼其營挑戰,孝恭堅臥不動。第二天,李孝恭軍使用誘敵之計,先以弱兵叫陣,弱軍敗退,趁敵軍追擊敗軍時,以強軍伏擊,一番交戰後,大敗敵軍。李孝恭軍乘勝攻破梁山別鎮,輔公祏見勢不可為,於是放棄丹陽逃走,孝恭派出騎兵窮追,生擒輔公祏,江南終被平定。

李孝恭晚年,生活豪奢,但為人卻十分豪爽,對人謙遜寬恕,從未有驕矜自得之色。然因玄武門之變保持中立,遂不得李世民的寵信,晚年逐步退出權利中心,在家整日歌舞為伴。貞觀十四年(640年),得急病暴卒,時年才五十歲,正值壯年。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河間王李孝恭

總評

總體來說,李孝恭雖然在軍事上的戰績不如李靖、李勣等人,但作為李唐的宗親,無論是在政治眼光,戰略方向,還是在穩定地方形勢、發展地方生產力、安撫民心方面,李孝恭都是不可多得的領導人才。

他用政治家及軍事家的素養,憑藉著過人的智慧和膽量,以及出色的領導能力,在平定江南的戰役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為李唐王朝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河間王李孝恭

李孝恭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