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初期的三晋扩张:在混世魔王打击下,秦楚两国的至暗时刻

三晋疆域

公元前453年,是晋出公在位的第二十二年,赵无恤联合韩虎、魏驹在晋阳城外合灭智氏,将智氏封邑瓜分一空。晋出公对此大为不满,于是便求助于齐、楚等国欲伐三卿,谁知却被三家抢了先,无奈之下只能出逃国外,并于翌年去世。嗣后,三卿立孙骄为懿公,并按照事先约定就晋国未来走向达成一致,也即所有人都放弃一家独占晋国的主张,转而寻求分晋独立建国的道路。

战国初期的三晋扩张:在混世魔王打击下,秦楚两国的至暗时刻

分晋后的三国以赵国的土地最为广袤,其领土的核心主要有两个中心城市,分别是位于山西中部的晋阳城,和位于河北南部的邯郸城。以这两座城市为核心,赵国的领地又可以分为晋北和东阳两大块。这其中晋北的土地因处于高寒地带,且在当时开发程度也不高,生产力水平低下,与东阳地区的经济效益不可同日而语。因此赵人主要还是将东阳地区作为政治、经济中心,其都城也主要设在中牟、邯郸等地。

魏国占据的区域比较分散,其领土与赵、韩两国领土交错,被分割成了许多个互不相连的飞地。其中面积最大的一部分属于是晋国早期的核心区域,包括河东(今晋南的临汾、运城)、西河(陕西东部)等地。这片区域横跨黄河两岸、且扼守崤函通道,是晋国抵御秦国的东进的前哨阵地,战略地位自不待言。自毕万获封魏县以来,魏氏家族长期在此经营,有着深厚的根基,因而在三分晋国后一度将都城设在安邑(山西夏县)。此外,魏国在中原东部,也即齐、卫、宋、赵相邻的地方还有一块飞地,按照晋人的视角,通常被称为河内。到战国中期,魏国战略重心东移后所建立的都城大梁,便是以此为根据开拓的疆土。

韩氏素来弱势,即便是三分智氏领地,所占据的土地也是最少的。与魏国的情形类似,韩国的土地也是由若干个互不相连的飞地构成,且其主要区域又与魏国的两块土地呈十字交叉的形状。其中位于北部的一块包含了平阳、上党、南阳等地,南部地区则是以陆浑地区为主,可见其领土大都是晋景公以后新征服的土地。两块领地通过野王(河南沁阳)相连,勉强连缀成了一个整体,构成了韩国领土的原始形态。

战国初期的三晋扩张:在混世魔王打击下,秦楚两国的至暗时刻

变法图强

分晋初期,为了避免内部冲突的再度发生,赵韩魏三家都心照不宣地根据各自领土所处位置的不同,对未来扩张的方向进行了分工。比如赵国的核心在邯郸、中牟一带,故而其扩张的方向便是向东,主要是与齐国争夺卫国、宋国的领土。魏国的核心区域在晋南,则其扩张方向便是向西,主要是与秦国争夺西河地区。韩国的核心区在南阳和陆浑,那么他的发展方向便是向南,并将吞并郑国作为其主要目标。

在这样一个战略原则的指导下,三晋对内开放领土、互为支援,对外则密切配合、同步扩张,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彼时经过近百年的兼并,中原大地上存留的诸侯国已所剩无几,而即便是这屈指可数的几个大国,也大都深受三晋侵伐之苦,这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魏国的秦国的压迫。

公元前446年,参与晋阳之战的魏桓子驹去世,其孙魏斯(又名都)即位,这便是大名鼎鼎的战国首霸魏文侯。魏文侯为政时的用人态度很是开放,他既重用李悝、西门豹这样的法家人物,推行法治改革,奖励耕战;也任用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样的儒家名士,收取民心;既任用翟璜、魏成这样为人称道的君子,对乐羊、吴起这些有污点的人也来者不拒。

魏文侯任人唯贤、不拘一格,既带动了魏国的文化繁荣,同时也为其军事、政治、经济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这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李悝的主持下,魏国针对国家实际政治生活中所存在的弊病推行了大量的改革措施,开启了战国时期变法图强的先河。

在经济上,针对魏国多山的实际,李悝推广精耕细作的方法,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为应对农业发展的不均衡和时常降临的天灾,推行平籴法以平衡粮价。魏国的国土分散,其领土与当时的主要大国都有接壤,这也为魏国开展商业贸易提供了便利,商业贸易的活跃也为魏国的对外扩张提供了足够的支持。另外,魏国还在军制上实行了改革,放弃对战车的依赖,训练出了一支强悍的步兵队伍,也就是为时人闻风丧胆的魏武卒。

战国初期的三晋扩张:在混世魔王打击下,秦楚两国的至暗时刻

经过这一系列的改革,魏国综合实力很快就达到了顶峰,不久后便灭掉了位于燕赵之间的中山国。而作为其主要进攻对象的秦国,更是在魏国一系列的打击之下,被压迫在洛水以西,多年不敢东进,成为战国时代变法图强的第一个受害者。

榆关拉锯战

不仅如此,魏文侯还在中原大杀四方,让齐、楚等国皆闻风丧胆,从而使得魏国很快便取代了过去的晋国,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超级强权。可以说,三晋在战国初期之所以能在中原横行无忌,魏文侯在其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比如据《系年》记载,公元前420年前后,随着宋(后)昭公的去世,本已积贫积弱的宋国陷入了一场内乱。为了打压强卿对于公室的压迫,刚刚即位的宋悼公前往楚国朝见,请求楚国协助攻打侵削公室的执政司城。

楚简王也是个爽快人,得到消息后立刻命莫敖阳为点兵北上平定宋乱,并修筑黄池、雍丘二城驻扎,这就引发了三晋的强烈不满。宋国是晋国势力范围内的国家,更是三晋垂涎良久的肥肉,自然不允许楚国染指,因此不久后,魏文侯便与赵献侯(浣)、韩武子(启章)合兵一处包围黄池,以逼迫楚国撤军。

楚国并不甘心失去宋国,不久后他们又派阳为带兵侵晋,先后夺取宜阳,包围赤岸,以报复三晋干涉黄池之事。三晋可不是什么能吃亏的角色,他们不仅集体行动抵御楚军,迫使对方撤退至晋楚边界固守,还与楚国在长城一带进行了一场激战,打得楚军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战国初期的三晋扩张:在混世魔王打击下,秦楚两国的至暗时刻

公元前403年,因为宋、郑两国参与了为三晋正名的活动,让楚声王感到十分不满,于是便出兵包围宋国达十个月之久。在楚国的压迫之下,宋悼公不得不低头认错,并于公元前401年携郑繻公一同朝楚。郑、宋的来朝,让楚声王颇有些志得意满,于是便再次经略宋国,在榆关(武阳,今河南中牟南)筑城,以抵御三晋向外扩张的势头。

可事不凑巧,偏偏这个时候,楚国内部爆发了“盗杀声王”事件,雄心勃勃的楚声王一朝命丧,使得楚国又陷入了一场内乱之中。不久之后,有王子定出逃到晋国,希望借由三晋的力量与刚即位的楚悼王争夺王位。三晋对此自是大喜过望,于是便与郑人联合起来伐楚桑丘、攻取榆关、再败楚师于桂陵,将楚国在中原的据点一一拔除。

第二年,三晋再接再厉,大军长驱直入,准备将王子定送回楚国。这次事件因为鲁阳公(鲁阳文子)抵御未能成功,但却将三晋与楚国之间的冲突推向了高潮。在此后的几年间,晋楚双方又展开了多轮激战,楚国方面一直都占不到任何便宜。

至公元前391年,韩取、魏击带兵再次攻取了楚国在宋国建立的据点大梁和榆关,打得楚军精锐尽丧,其主要将领鲁阳公、平夜悼武君、阳城桓定君、三执珪之君、右尹昭之竢全部战死,残军弃甲曳兵、犬逸而还。

战国初期的三晋扩张:在混世魔王打击下,秦楚两国的至暗时刻

战争的失利在楚国内部引发了剧烈分化,陈县人擅自接纳王子定,似乎预示着国内有人想与悼王分庭抗礼,这就直接威胁到了楚悼王的地位。若不是齐秦两国对三晋的牵制,楚国很可能再次迎来政权颠覆、乱局纷扰的时代,这也是后来楚悼王任用吴起主持变法的直接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