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名士错失状元,被称为“混世魔王”,竟混到一国首脑

南京总统府中有个大幅照片,间杂在诸多民国要人之间,往来的游客对其他人往往颇熟悉,唯独他却鲜有人知。就是下图的这位。

湖南名士错失状元,被称为“混世魔王”,竟混到一国首脑

他是谁呢?他就是号称民国第一奇人的谭延闿。

这个人物极为复杂,也极富个性,天赋极高又“不学无术”,称是要把不重要的事做到极致。一时间龙马君也难以评述这个人,今天就单表他一个“混”字。

谭延闿之父谭钟麟是清末大员,官至两广总督,按理说,谭延闿应该是清廷的忠实拥护者。

1904年,二十四岁的谭延闿参加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考中了会元。

会元是会试的第一名,参加会试的都是全国的举人,中会元是非常难得的。可惜会试后还有场殿试,据说谭延闿发挥优异,状元本是无疑的,但是慈禧太后见他姓谭,与谭嗣同同姓,籍贯湖南,又是谭嗣同老乡,于是想到了戊戌前后的往事,甚事不悦,就把他贬到了二甲,赐进士出身,给他授了个翰林院编修。

湖南名士错失状元,被称为“混世魔王”,竟混到一国首脑

翰林院编修虽然职位不高,但是极有前途,但谭延闿出身官宦世家,对这种闲职自然兴趣不大,于是回到湖南老家,趁着清末改良风潮,很快混到了湖南立宪派的首领。

不久辛亥革命,他三十出头又混到了湖南都督。

当时湖南的位置比较尴尬,地处北洋与南方反袁势力之间,于是谭延闿充分发挥了他的“混”字诀。

护法军来,他热烈欢迎,通电反袁,要求恢复约法法统,情真辞切,似要为国家前途肝脑涂地。南方革命政府对他颇有好感。

北洋军来,他又立马投降,通电下野,表示坚决维护国家统一,为达此目的不惜牺牲个人前途,不久果然避入青岛、上海隐居。北洋势力又认为他颇识时务。

后来湖南爱国学生组织新民学社,他也不顾地位悬殊,亲自到场剪彩祝贺,题写牌匾并赠送钱款。青年学生又觉得他是开明官僚。有兴趣的读者老爷可以查下新民学社的发起人。

湖南名士错失状元,被称为“混世魔王”,竟混到一国首脑

谭延闿如此长袖善舞,自然各方都对他极有好感。那他怎么就得了个“混世魔王”的绰号呢?原因就在于他在正事只是混,几乎不干事。

谭延闿给自己立了个“三不主义”。

一不负责,虽然身居高位,啥事都不做主,任凭他人决断。

二不谏言,开会只顾闭目养神,全不提任何意见。

三不得罪人,读者老爷从他上面的经历也看出来了,此人极善于与人相处,不论地位如何,他都让人如沐春风。

就这样,他一路升官,直至当上了国民政府首脑,至少是名义上的。

他这种做派,自然也有人不满,有个张冥飞的湖南人在小报上把他骂了个狗血淋头,他看到了,专门请张吃饭,并请一众湖南同乡作陪。席间,他竟当众向张道歉,说湖南竟有如此人才而他却不知道,实在是罪过,表示马上就要任命张为行政院参议,好为国效力。第二天,他果然给张送来了聘书。

这一下把张感动得够呛,参议自然是没脸去当了,逢人就说谭延闿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后来谭延闿去世,张到场抚棺大哭。

民国的关键人物胡汉民也曾对他不满,当面指责他高官厚禄而无所用心,只是饱食终日,真是“混世魔王”。谭延闿听了,哈哈一笑,回道:“混之用大矣哉”。

意思是:“混”的用处啊,太大了。

谭延闿这个人,你绝不能说他是庸人,相反,他天赋极高。你绝不能说他不能干事,相反,他在他感兴趣的领域的成就都是登峰造极。关键是,他似乎全无建树,又混到了一国首脑。这种际遇,可能人类历史上独一个。

湖南名士错失状元,被称为“混世魔王”,竟混到一国首脑

关节在哪呢?也许是谭延闿看透了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独有的人性,在“轻轻松松”混上高位之余,他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用到了书法、诗词、厨艺等其他人觉得不重要的事物上。

人并不是总能遇到适合他的时代或者环境,读者老爷们或许也是,有时候或许可以学学谭延闿,不与环境作无谓的争斗,顺势而为,多利用环境,去做做别人觉得不重要的事。

毕竟,除此以外似乎也无其他什么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