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讓水稻做到高產量,高品質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水稻種植促進了社會進步、保障了民生穩定。

隨著我國社會與經濟快速高效發展,人民對綠色無公害糧食的需求與日俱增。本文將對綠色無公害水稻高產栽培關鍵技術展開分析探討。

從雜交水稻成功推廣種植以來,我國水稻品種越來越多,綠色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建立在水稻技術上,憑藉社會經濟條件與自然條件為人們謀福利,就目前來看我國綠色無公害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在實際運用中還存在諸多問題,若不及時改善便會影響到綠色無公害水稻的品質與產量,筆者將從綠色無公害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研究、綠色無公害水稻高產栽培中存在的問題、綠色無公害水稻高產栽培關鍵技術的實際運用,3個方面進行闡述。

綠色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讓水稻做到高產量,高品質

1 綠色無公害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研究

綠色無公害水稻高產栽培技術以安全、優質為生產目標,在優質栽培技術上結合了節水灌溉、病蟲害綜合防治、測土配方施肥等配套技術。由於綠色無公害水稻營養豐富、稻米優質、經濟效益顯著,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綠色無公害水稻高產栽培技術選擇與本地條件相符的優質品種,根據栽培目標、土壤實際條件、水稻特性對水稻栽培方案合理確定,通過節水灌溉、測土配方施肥等措施對水稻群體規模合理控制,確保水稻抗蟲害能力的提高,從而獲得最佳的生態效益,達到綠色、安全、優質、高效的栽培目標。

綠色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讓水稻做到高產量,高品質

2 綠色無公害水稻高產栽培中存在的問題

綜上對綠色無公害水稻高產栽培技術進行了研究,就目前來看主要受種植環境的選擇、化肥的使用與選擇、水稻種植問題、農藥使用不合理影響,詳述如下。

1)種植環境的選擇:在水稻種植中應對種植環境合理選擇,綠色水稻栽培技術在具體實施中應確保周邊無汙染源,例如排汙通道、大型工廠,在選擇種植區域時應儘量選擇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地。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適宜種植綠色水稻的土地逐漸減少,工業生產的汙染不僅削弱了土地自身的再生能力,同時加劇了農業用地的環境汙染。

2)化肥的使用與選擇:水稻栽培質量的好壞直接受土壤影響,換言之,土壤的酸鹼度、肥力、土壤顆粒均會對水稻生產的好壞產生作用,然而由於土地不合理使用時間過長,其中蘊含的肥力及土壤酸鹼度等條件均達不到綠色優質高效水稻栽培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應通過增施化肥來保持土壤的養分水平。現階段市場上的化肥種類較多,如若化肥本身存在問題便會破壞土壤的內部結構,進而加大土壤理化性狀變壞,對水稻栽培造成嚴重影響。

綠色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讓水稻做到高產量,高品質

3)稻種植品種問題:目前水稻品種相對較多,但不論是哪個品種均會對水稻產出率造成影響,如若水稻種植密度過密,不能營造良好的田間小氣候,不僅會影響秧苗的生長,還會增加蟲害的發生率,對水稻整體發育十分不利。相反水稻種植密度不夠,達不到合理的基本苗量,不僅無法將水稻高產優勢發揮出來,還會對土地資源造成嚴重浪費。

4)農藥使用不合理:在水稻病蟲害防治中,農藥的使用成為一個廣泛關注的話題,就現階段來看,我國並未對農藥的用量進行嚴格規定,在病蟲害防治中通常是進行大致估計,基於這種情況下農藥使用過量現象逐漸增多,不僅會對周邊環境帶來汙染,同時還會對人類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脅,如果農藥使用量過少不僅無法起到病蟲害防治目的,同時還會加劇病蟲害的防治難度,因此無法達到無公害防治目的。

上述這些因素均會對綠色無公害水稻高產栽培技術運用造成影響,據此在水稻種植中根據實際問題來把握技術要點,促進水稻產量的提升。

綠色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讓水稻做到高產量,高品質

3 綠色無公害水稻高產栽培關鍵技術要點

為確保綠色無公害水稻高產栽培技術作用更好地發揮,還應把握技術要點,對水稻品種合理選擇、為水稻種植提供良好的條件、對水稻種植密度進行合理控制,詳情如下。

1)對水稻種子合理選擇:為提高水稻生產產量與品質,首先應選擇優質的水稻品種,選擇具備抗病蟲、抗逆、高產質優等特性的品種,種子飽滿、充實。據研究綠色大米應達到CB1354-2009標準二級以上,大米的衛生、外觀、營養應與NY/T419-2014標準一致,在水稻種子選擇中應根據種植地的氣候條件、地理位置來選擇符合水稻品種,確保水稻口感更好。

2)為水稻種植提供良好的土壤、水肥條件:此外還應對水稻種植創造適宜的條件,包括:施肥、水、土壤、除草,如若情況允許可在冬季冬種綠肥,增施有機肥,犁冬田翻地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從而滿足種植要求。與此同時還應為種植地進行測土配方施肥處理,充分提高水稻產量與品質。

3)對水稻種植密度合理控制:影響水稻高產的因素眾多,其中種植密度的合理性便是首要因素,據此在水稻種植過程中應對其密度加以控制,將綠色水稻的種植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綠色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讓水稻做到高產量,高品質

4 綠色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改進對策

上述筆者對綠色無公害水稻高產栽培關鍵技術要點進行了分析,為提高水稻產量還應對綠色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加以改進,確保水稻種植區達到NYT391-2013(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在具體實施中應對土壤環境有效改善、對水稻合理施肥、做好病蟲害預防工作、積極完善水稻栽培技術,通過這些實施對策來開展水稻種植工作,詳情如下。

1)對土壤環境有效改善:水稻應選擇在pH值低、含肥量高的弱酸性土地上種植,如若不滿足這一種植條件,則應對土壤環境加以改善。在水稻種植前1d,應將濃度為20%草炭土混合物與種植地混合在一起,5d後將土塊、雜草、碎石一一清除乾淨,將床土調理機攪拌其中,從而形成適宜綠色水稻種植的營養土。

綠色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讓水稻做到高產量,高品質

2)對水稻合理施肥:對水稻施肥加強管理,在具體實施中注意3個要點:根據種植地受肥能力來施用有機肥,按水稻特點對有機化肥數量加以確定,其中磷肥的劑量應控制在75~90kg/km²左右,氮肥劑量則在150~175kg/hm²,鉀肥劑量控制在75~100kg/hm²。與此同時做好基肥工作,將80%鉀肥、70%磷肥、30%氮肥混合在一起,促進水稻的有效生長。此外還應做好補肥工作,將20%磷肥、30%鉀肥與25%氮肥混合在一起施入水稻種植地。

3)做好病蟲害預防工作:為了降低水稻病蟲害的發生率,應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在具體實施中可選擇生物防治方法,生物聯合化學防治方法,在病蟲防治中應按NYT393-2013使用標準來操作,降低對綠色水稻質量的影響。在除草劑選擇中應根據水稻特點來進行,對使用劑量合理控制,提高水稻的發育水平。

綠色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讓水稻做到高產量,高品質

為達到病蟲害防治目的,可將生物防治與物理防治手段充分結合起來,通過害蟲天敵的引進策略來達到治理害蟲的目的,通過這一手段可有效的抑制病蟲害的發生,使水稻種植環境得到充分的保障。據筆者研究,水稻當中最為常見的草害就是三稜草。三稜草是稻田當中存在數量最多的雜草之一,其出現的時間比較早,在水稻苗期就已經開始生長,與水稻秧苗搶奪養分,嚴重影響水稻秧苗的生長,所以在水稻秧苗插入稻田的五天以後就可以開始除草工作。如果三稜草數量比較少,那麼就使用人工拔除的方式,如果三稜草數量比較多,那麼就要通過除草劑除草。在使用除草劑時需要用水進行勾兌,使其變為一定濃度的水溶液,使用方式為噴灑方式。通常情況下,水稻秧苗進入到快速生長階段時,三稜草的生長速度也會有所提升,可使用藥效較強的除草劑進行噴灑,效果會比較好。

4)積極完善水稻栽培技術: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綠色水稻栽培技術得到了有效革新,從矮杆水稻品種配套高產栽培技術向高級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發展,通過先進栽培技術的運用提高了水稻的產量。就目前來看我國綠色水稻產量還未達到預期標準,在這種情況下應將更多先進的水稻栽培技術運用其中,加強對綠色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的研究,使水稻產量進一步提升。

綠色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讓水稻做到高產量,高品質

5 結束語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綠色水稻栽培技術得到了有效優化,現階段綠色水稻高產栽培技術運用中還受到諸多因素影響,為確保該技術更好地應用,應對水稻種植區域合理選擇,根據水稻特點採取合理的栽培技術,確保水稻更好地生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