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少奶奶”越来越多,是女性地位高到离谱,还是另有隐情?

社会在进步,农村在发展。随着近年来农村经济收入的大幅提高,农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房子越盖越洋气,装修越来越豪华,就连买个小汽车十万以下的根本不会考虑,追求生活质量的方方面面都要尽善尽美。

但是在农村却出现了奇怪现象,农村不从事劳动的“少奶奶”越来越多。

经调查分析,农村“少奶奶”越来越多,潜在原因无非就这些方面。

01生活条件改善,无法改变娶妻难的现状

尽管有如此的生活标准了,娶妻难的现实却成了家庭中的新问题。男女比例失调,在外务工女子受新思想影响不愿再嫁入农村,留守女子奔着外地条件更好的外嫁了。城市女子嫁入农村的可能就更小,适婚男子一妻难求成普遍现象。

02 逐年飚升的彩礼钱,让普通农民家庭望而却步,娶妻成本太高。

受传统思想影响,农村结婚时男方要给女方一定彩礼,而在早些年,这些彩礼钱女方会置办成物品随女方陪嫁带给男方。也是女方父母担心女儿嫁去后在生活上受苦,提前给女儿备好生活用品。

现如今,这些风俗已经完全变了味,女方提出的彩礼钱逐年在上升,而且不返还。男方除了具备有房有车的硬件条件,还要“三金”及家电家俱齐全,结婚时陪嫁的物品却又值不了几个钱。

高额的彩礼让普通家庭负担太重,娶个媳妇到家几乎用尽了几代人的积蓄。

农村“少奶奶”越来越多,是女性地位高到离谱,还是另有隐情?


03 离婚现象在农村的不断上演,危及家庭和谐稳定。

离婚在现代社会司空见惯,一言不合闹离婚,三观不合闹离婚,经济问题闹离婚,感情问题闹离婚,婆媳关系不好闹离婚等等。总之,害怕离婚成了家庭生活中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既便不离婚,女方要随时离开男方,不用任何理由直接出走,农村家庭成员也没人敢反对。

农村“少奶奶”越来越多,是女性地位高到离谱,还是另有隐情?


基于以上原因,结婚和离婚成本高,农村家庭唯有以新媳妇为中心,事事去顺从。“少奶奶”现象越演越烈,越来越多。

农村虽然条件富裕了,可都是血汗堆积起来的,勤俭节约的风俗依然保留。

花大价钱娶回媳妇,又担心守不住,加之农村婚姻大都以媒人介绍认识,相互了解不够深。为防止婚变,全家上下唯有以她为中心,家务不干,田地不种,她快乐大家都快乐,她不快乐,大家都别好过。农村“少奶奶”就这样在农村形成。

农村“少奶奶”越来越多,是女性地位高到离谱,还是另有隐情?


而且这种“少奶奶”现象也得到了其他家庭效仿。表面上的和谐稳定,让“少奶奶”们地位不断升高,原来的孝敬公婆公爹的美德丧失,小夫妻间的平等不复存在。

“少奶奶”现象长期发展势必引起家庭幸福感丢失,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社会发展,必须加以改变。

婚姻自由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巨额彩礼阻碍了结婚自由,传统恶习必须改变。为此我国在新的<>中也做了明确规定,对离婚财产分配上也列出了详细条款,相关司法解释中也作出了更细的描述。针对目前结婚离婚可能造成财产和子女的归属也作出了规定,从法律的角度来规范造成“少奶奶”现象的行为。

家庭生活靠家中所有人的共同努力,美好的生活靠所有人共同创造,不能因为结婚花了大价钱而放纵这些“少奶奶”行为。

“少奶奶”们也应该摆正自己位置,自觉融入家庭生活中来,既然已经选择了就好好相处,对得起这份遇见,对得起这份缘分。

以母仪天下的姿态对待家庭成员,孝敬父母,爱护丈夫,为子女做好表率,弘扬中国传统美德。

农村“少奶奶”越来越多,是女性地位高到离谱,还是另有隐情?


总结:农村“少奶奶”现象不是短期形成的,而是长期传统思想影响和现代道德伦理教育缺失造成的。在加强法制教育的同时,作好道德美德宣传才能使人们从心灵深处改变“少奶奶”现状,促进家庭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