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王夢白與王雪濤作品對比中,試論寫意花鳥畫的師承與創新


從王夢白與王雪濤作品對比中,試論寫意花鳥畫的師承與創新


從王夢白與王雪濤作品對比中,試論寫意花鳥畫的師承與創新

近理舊書,偶翻劉卉娟先生詩作《梨弦集》,原已拜讀,她曾從師陸儼少先生學畫、習詩,再觀依然文詞清順、嫻雅婉約。陸儼少先生是山水畫大師,更是詩人,自稱一生“四分讀書,三分寫字,三分畫畫”,還說“如是一頭只埋在畫裡面,沒有其他學問的互相促進,到一定程度再提高是很難的”(《山水畫芻議》),①他是把讀書問學和寫字練筆作為重要的內功修練的。多讀《世說新語》、《水經注》、《洛陽伽藍記》,以及柳宗元、蘇軾、黃庭堅小品文、題跋和杜甫的詩,所以在藝術上才成就一代巨匠,可見讀書的重要。

史學家對歷史事件和名人的考證研究,無外乎“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方面,而對於畫家整體藝術風格和理論體系形成的探討也應如此,於是就涉及到“歷史環境、成長曆程、人文往來、師承創新、審美取向、技法完備”等諸多方面,研究這些可以作為借鑑,達到先明理而後激進的作用。於是,我對近現代花鳥畫大家吳昌碩、齊白石、陳師曾、王夢白、潘天壽、王雪濤的生平年表、相互交往、流派傳承以及畫風特點做了簡單梳理,發現有許多問題可以專題進行研討,以便於學習和啟發後學。

從王夢白與王雪濤作品對比中,試論寫意花鳥畫的師承與創新


從王夢白與王雪濤作品對比中,試論寫意花鳥畫的師承與創新


從王夢白與王雪濤作品對比中,試論寫意花鳥畫的師承與創新

一、兩人交集

王夢白先生的作品和生平一直不為人關注,他才華橫溢,但似乎被歷史的長河所遺忘。

考證和梳理王夢白藝術歷程十分必要,雖然史料不多,但卻相當簡明,大概歸納有三個階段:一是少年啟蒙(1888-1919)。雖然其出生地至今尚有爭議,②但可以肯定的是,衢縣城區(今浙江衢州)是他少年時代成長的地方。少時因家貧在燈籠店、錢莊做學徒。二十歲左右成為羅聚和錢莊的店員,繪畫上已小有名氣。1907年前後,因痴迷臨習吳昌碩畫冊而被辭,遂赴滬。可以想見此時他已經有一定的繪畫基礎,同時受地域限制必然受到海派影響。二是海上拜師(1908-1919)。有一則時人提及拜師的故事可資參考:“有好事者攜之赴滬,植立吳昌碩之門,欲拜為師,門者不許通,俟吳昌碩送客時,掩袖跪乞為門下士,昌碩奇其貌蒼古,試之畫,頗得其神似,遂留之門下,稱高足焉。”③此時拜師大約在1913年,周肇祥在所撰寫的《王夢白先生墓表》中曾說:“得從任伯年、吳倉碩諸老遊,畫大進。”④近十年追隨吳昌碩,潛心研習海派繪畫,這應是其藝術成熟的重要階段。從中國美術館館藏和部分當時作品來看,任氏、吳氏風格突顯。吳昌碩曾為其親寫潤格,並說“夢白王君,嗜畫成癖,古意縱橫,活潑生動”,可見其對王畫的認可。

三是京華執教(1919-1924)。據潘淵若回憶雲:“先生之來京也,以擬鬻畫於廠肆,潤格尺一元,扇亦一元,肆主以其非名畫家,僅收其潤格,拒懸其畫,以是無人過問,先生殊懊惱。後遇師曾,詫其畫為近代罕見,因揄揚之,並介入美校,由是聲譽雀起。”⑤陳師曾與王夢白為同門,亦師亦友,推薦其進入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任教是有據可查的。⑥由於陳師曾的引導和故宮觀畫的便利,開始轉向對華喦、羅聘、沈周、陳淳的學習,大寫意師法徐渭。畫風也由粗獷的大寫意轉向小寫意,略帶工筆,古意增強,創立自家面目。解聘後寓居天津,於1934年46歲辭世。

從王夢白與王雪濤作品對比中,試論寫意花鳥畫的師承與創新


從王夢白與王雪濤作品對比中,試論寫意花鳥畫的師承與創新


從王夢白與王雪濤作品對比中,試論寫意花鳥畫的師承與創新


從王夢白與王雪濤作品對比中,試論寫意花鳥畫的師承與創新

1922年王雪濤(19歲)考入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正式成為王夢白(34歲)的學生,兩人師生關係確立。1924年王雪濤拜師齊白石,奉師命改名雪濤。在隨後的整個藝術歷程,也學習諸如陳白陽、林良、八大、徐渭、陳半丁等人之作品,但其畫風主要受兩位先生的影響。

二、作品對比

毋庸置疑,王夢白具有革新的藝術實踐直接影響了王雪濤的藝術風格,可謂一脈相承。王夢白曾經說:“從我學者逾百人,得餘衣缽者僅雪濤一人耳”。下面試將二人的作品加以比較如下:

從王夢白與王雪濤作品對比中,試論寫意花鳥畫的師承與創新


從王夢白與王雪濤作品對比中,試論寫意花鳥畫的師承與創新


從王夢白與王雪濤作品對比中,試論寫意花鳥畫的師承與創新


從王夢白與王雪濤作品對比中,試論寫意花鳥畫的師承與創新


從王夢白與王雪濤作品對比中,試論寫意花鳥畫的師承與創新


從王夢白與王雪濤作品對比中,試論寫意花鳥畫的師承與創新


從王夢白與王雪濤作品對比中,試論寫意花鳥畫的師承與創新


從王夢白與王雪濤作品對比中,試論寫意花鳥畫的師承與創新


從王夢白與王雪濤作品對比中,試論寫意花鳥畫的師承與創新

通過以上眾多作品的比對,我們會發現王雪濤無論從早期的作品的繪畫題材、技法表現、筆墨章法、氣息格調的一致性,到後期創新發展作品的延續性來看,皆脫胎於這種師承關係,可以說引導他一生的創作實踐。總其梗概如下:

一是審美取向上。確立小寫意畫風,即重視筆墨技巧,又兼顧形神兼備,理清小寫意花鳥畫的發展脈絡,重點對明清工寫兼善的畫家林良、呂紀、沈周、陳淳、華喦、李鱓心追手摹,以及對徐渭、石濤、八大等大寫意畫家吸收借鑑。

二是繪畫題材上。把傳統文人畫的優點與描摹客觀自然景物相結合,取材廣泛,注重寫生,強調師法自然,把各類翎毛禽鳥做為畫面主體,雞、八哥、鷹、動物、鱗介等無所不包,通過物化表達畫家本人審美意象,受眾從文人貴族階層向平民百姓轉化,大大增強中國畫的可觀賞性。擅畫草蟲,反對居廉、居巢標本式的描寫,重視理法,感物而動,寫草蟲之靈趣,強調其整體神態生動的把握和情趣的表達。

三是筆墨運用上。用筆爽利遒勁,灑脫靈動,絕不矯揉造作,取吳昌碩的金石意氣而減其肆意粗放,多使用行草書之筆法。用墨突出水的運用,通透自然,淡墨欹毫,生機肆意,充分體現灑脫率真又充滿自信的個人特性。

四是設色佈局上。吸收海派和西畫特點,一改傳統文人繪畫“唯墨為上”的審美傾向,注重色與墨、色與色融合運用,色墨相映成趣,大膽探索,對比強烈,從而達到繁複協調而又清新淡雅的效果,雖雅而非孤芳自賞,雖俗而絕非俏媚。構圖承傳統花鳥的古意秀雅,去其刻意經營,作品逸緻靈動自然。

三、推陳出新

王雪濤的藝術創新經歷了相當長時間的摸索,特別是從1940年到1955年左右大量臨摹林良、呂紀、陳淳、徐渭、陳孔彰、高鳳翰,周之冕等明清畫家作品,憑藉深厚的筆墨功力和藝術涵養,逐步形成自己特有的小寫意花鳥畫面目,確立了在畫壇舉足輕重的地位。下面就試著淺談王雪濤藝術革新的幾個方面:

首先,牡丹、翎毛、草蟲可謂獨創,我個人認為至今無出其右者。他畫的牡丹濃豔典雅,開一代新風,以獨家面目卓然於世。花頭用色十分大膽,設色多至四五遍之多,藝術後期又加入深厚的白粉與洋紅相融,或用白粉提醒,或色上加色,顯得層次無比豐富,亮麗多姿。由於水色運用及其到位,絲毫不覺髒膩、灰暗,而是明快響亮,古無此法。葉子則運用複色法,汁綠、赭石、胭脂混合一處,下筆變化自然生動,或以淡色襯濃,或以濃色醒淡,層層點畫,不拘成法。借鑑齊白石偶用紅花墨葉,也相映成趣,一派大家風範。畫翎毛禽鳥則隨手而至,即遵循鳥類的基本形態特徵,又不拘於自然,能自出機樞、獨運匠心。強化對自然界的深切體驗和默識心記之能力,禽鳥飛、鳴、食、宿之動態瞭然於胸,造型嚴謹,用筆鬆動,並以擬人化的手法刻畫眼睛,即增強鳥類的動勢,更加突出了鳥的精神氣質,使筆下之形象總能傳情脈脈。畫草蟲更是一絕,蝴蝶、蚱蜢、紡織娘、蟬、蜜蜂、天牛、螳螂、蜘蛛,甚至螞蟻、蝸牛、水遊子等等無不出於筆下,栩栩如生。不經細緻入微、長期不斷的積累觀察寫生,簡直是天方夜譚。他畫草蟲與歷代畫家不同,也與老師齊白石不同,純用寫意法出之,往往先用色畫出基本形態,或捕或打或跳或飛…,而後用細筆簡略勾出局部輪廓或翅羽重要部分,鬆動靈巧,更顯歡活。特別是整幅畫全部集中表現各類草蟲達幾十只之多,稱其“尚無來者”絕非過分之譽。

從王夢白與王雪濤作品對比中,試論寫意花鳥畫的師承與創新


從王夢白與王雪濤作品對比中,試論寫意花鳥畫的師承與創新


從王夢白與王雪濤作品對比中,試論寫意花鳥畫的師承與創新


從王夢白與王雪濤作品對比中,試論寫意花鳥畫的師承與創新

其次,總結分析前人畫面氣勢構成的經驗,從龐雜繁複的傳統畫作中提煉歸納為:“主線、輔線、破線”,運用對立統一規律清晰地理順了構圖的奧秘,並把諸如“縱橫”“開合”“爭讓”等關係引申發展為“引、伸、堵、瀉、回”五字法則,反對陳陳相因、泥古不化,使畫面結構豐富靈活,整飭生動。榮寶齋藏其畫作《百花齊放》11種花卉集於一幅,疏密有致,主次分明,絲毫不覺滿塞雜亂。又特重骨法用筆,筆鋒犀利,剛柔相濟,力避荒率隨意、生澀狂怪,做到洗練精到、生辣渾厚、一任自然。

從王夢白與王雪濤作品對比中,試論寫意花鳥畫的師承與創新


從王夢白與王雪濤作品對比中,試論寫意花鳥畫的師承與創新


從王夢白與王雪濤作品對比中,試論寫意花鳥畫的師承與創新

更加重要的是他提出“在形似之間求其神似”的理論,這是在齊白石“似與不似之間”、黃賓虹“不似而似”主張上發展而來,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恰如“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的幻化轉變,達其“取象不惑”的大化之境,最終獲得渾然天成的畫面效果,體現他獨特的審美選擇。而他畫中的情趣也是其突出的特點,豆花上的紡織娘觸之即逃,葡萄上的螳螂追逐蜜蜂,飛翔的八哥逆風索侶,荷花梗上的翠鳥搜覓游魚…..這一幅幅生動的畫面,皆是自然界那些轉瞬即逝的妙趣,隨讓人流連忘返、拍案叫絕。(他十分強調:“要使觀者生情,首先要畫畫的人先處動情。”致力於主客相契的意境創造,以情感人,使作品情景所展現的人格、人情、人性魅力,“真情”與“藝術之美”,總是與觀者心靈息息相通,這是他的藝術被人們所喜愛的根本原因。)⑦

從王夢白與王雪濤作品對比中,試論寫意花鳥畫的師承與創新


從王夢白與王雪濤作品對比中,試論寫意花鳥畫的師承與創新


從王夢白與王雪濤作品對比中,試論寫意花鳥畫的師承與創新

陸儼少先生說:“創新的問題不是最近才提出來的,自古大家,無有不創新者,創新愈多,家數愈大。一個有出息的畫家,經歷一生長期探討摸索,總會有所創新。文化是積累而成,伉儷多數人的智慧,匯成大河,這樣避免僵化老化,才有生命力,可以不斷髮展。但創新必須有基礎,有了傳統技法的紮實基本功,才能在陳的基礎上出新。如果沒有這個基礎,憑空臆造,必如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既無基礎,何來填補修改。而且不是能夠創出新法,自立面目,即是可貴。開出面目,要能為群眾所接受,覺得美,發生喜愛之情,才有價值。” ⑧這一段積蓄一生藝術實踐充滿辯證哲理的話,簡潔明瞭而意味深長地表述了藝術規律的本質,指出關鍵性、根本性的問題:即變不變?如何變?變為何?同時也表述了自成家法的艱辛,正如齊白石衰年變法時的詩“掃除凡格總難能,十載關門始變更。老把精神苦拋擲,工夫深淺心自明”,何等的不易!

庚子年仲春於真齋南窗興岡撰

注:

1 《山水畫芻議》 陸儼少著 1978年10月

2 王雪濤在《憶夢白師》一文中則記為“1887年出生於江西省豐城縣”,《浙江省人物誌》中的表述略為謹慎,稱“隨父定居衢縣城區”。

3 《王夢白與陳師曾交友考略》,呂作用著

4 《靈心慧性 妙筆心裁——中國美術館藏王夢白作品研究》王倩刊於《書畫世界》雜誌2019年4月號

5 《憶王夢白畫師》潘淵若刊於1991年《衢州文史資料》第9期

6 《王夢白:被遺忘的大家》呂作用著

7 《心源自動化 立命丹青》王瀧 溫瑛《王雪濤畫集》序 人民美術出版社

8 《山水畫六論初討》 陸儼少刊於《美術》1981年05期

作者簡介:李興岡,河南省美協、國畫家協會會員,鄭州市美協花鳥藝委會委員,鄭州鐵路局集團有限公司美協秘書長

從王夢白與王雪濤作品對比中,試論寫意花鳥畫的師承與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