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家之间,不能太频繁的往来”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亲家之间,不能太频繁的来往,”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非常认同。

亲家之家不能频道来往,这也是我的亲身经历。

前几年,孩子刚结婚,由于两家都是独生子女,两个孩子过年时就显得分身乏术,力不从心。

为了不让孩子们为难,我们主动提出两家人都去北京和孩子们一起过年,家务、饭菜由我们两个老的承担,每年我都给孩子贴补2000块钱。

就这样,每年的腊月二十六我们从辽宁,亲家从山东风风火火的兵分两路,浩浩荡荡的进京过年。

到了之后,我亲自出马购物买菜,买鸡,买鱼肉,回家也是我亲自下厨掌勺做饭做菜,包饺子擀面,所有的一切都是我和两个孩子做。

第二年如是,第三年照旧……再后来,我想明白了,这分明是在抓我二百五吗?作为一个家庭妇女怎么可能不会干家务呢,话说回来,你不会做可以,但打个下手总可以吧?总不能连帮把手都不会吧?实在不行,摘菜,洗菜总会做吧?

再后来,逢年过节的只让亲家老两口自己去和儿子儿媳、孙子一起过年,我就在老家自己过,眼不见心不烦,图个清净,懒得伺候完了小的还要伺候老的。

但那种滋味真的不好受,明明是自己的孩子,嫁到人家就成了人家的儿媳,逢年过节的只能陪着人家的父母过年,心有不甘啊。话又说不出口,又怕孩子们为难,所以每年过年都是我一年里最难熬的几天。

其实孩子们过年时也并不开心,因为妈妈一个人过年,她们心里也不好受,每天打好几个电话,一会问吃饭了吗?一会问吃的啥?一会问饺子包好了没?我们彼此心照不宣,唯恐说出来对方会难受。

一方面要照顾公婆吃喝,一方面要顾及妈妈的情绪,我理解孩子们的苦心,尽量的安慰让孩子们宽心,只说什么都好,其实哪也不好,只是不说而已。

基于以上论述,亲家之家还是少来往点比较好,至少彼此之间留个好印象。




包混沌小包


我们俩家相隔500公里,没法来往,且族别习惯不同,互相嫌弃对方的饮食习惯😂😂😂,包括我们结婚五年,我和老公都是互相嫌弃对方的饮食习惯但我们互相尊重,要是因为吃而吵架那就各做各的。个人认为离得近偶尔串串门可以,不要假装搞好关系的去处就行。


Fannielong


亲家当然不能太频繁往来!!!

我亲老爸老妈和我以及老公在一起打麻将,两个老人都能差点打起来!两人互扔橘子皮!!哈哈,再加上亲家的话,还不得扔榴莲!!!


有事说事别吵吵


我认同,因为亲家只是通过自己的孩子结婚、处对象才认识对方的,如果有一方父母对自己孩子不好,特别是婆婆对儿媳妇不好,女方家的父母肯定不乐意,经常走动的话会有很多矛盾产生,我觉得还是少走动的好,


张静


亲家之间,不能太频繁来往,我非常的认同,现在独生子女多,孩子结婚了也把他当小孩,于是生小孩妈妈,去照顾,在女方家做月子还好点,如果在男方家做月子,亲家之间,生活习惯不同,特别带该子问题上,大多是由此产生矛盾,然后闹的小俩口离婚。所以一定要保持距离,嫁是嫁,娶是娶。如果有自住婚房的,亲家之间去看儿子儿媳的,也最好一三五的二四六,距离产生美


用户6166971603457


我觉得,两个家庭的父母开始来往,一旦出现问题,就不是两夫妻之间谁让步那么简单的了。那意味着,必须有一方父母让步,这个时候,需要让步一方的子女,就会很难在自己父母面前提出“你们让步”的要求,这个时候,一方为了维护父母的面子,就会坚决不让步。结果,矛盾走进了死胡同。

比如,孩子奶奶生病时,孩子姥姥前去看望,礼节周到。

等到孩子姥姥生病,孩子奶奶却不去看望。

再比如:一家亲戚结婚,另一方亲戚随礼了。

等另一方亲戚结婚,一方亲戚却没了动静。

这样的问题,怎么破?让中间那个女人,或者男人,怎么和自己家的人解释?他(她)怎么回去面对亲戚?

有人说:以后奶奶生病,姥姥也不去看望。以后他家结婚,你家亲戚也不送红包。问题是:这次怎么办?媳妇怎么和自己妈妈解释婆婆这次的不前来探望?怎么解释对方的不随礼行为?

让孩子姥姥算了?别在意?让自己亲戚算了?

如此,最好,两个家族,最好还是别来往了。


旋律Melody5


人与人之间要很好的相处保持适当的距离是关键,更何况是两个家庭之间,我认为亲家之间,往来有度就可以,没有必要太频繁。因为亲家是不同于一般的亲戚关系,虽然没有血缘连接,但依然有着紧密关系的存在。它们因为孩子的结婚而结识,一切的根基都在于两个孩子之间。

现在的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孩子都在父母的宠爱下成长,父母都希望孩子结婚能得一良配,携手白头。虽然爱情是两个人的事,但结婚却是两个家庭的交融,双方有了不同想法,不同意见而有了争端。夫妻双方可以因为有感情的存在而彼此改变,妥协。但两个家庭却不一定会,两家人的出身、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和三观都不尽相同,有些问题根本无法达成一致。如果夫妻感情和睦,频繁的往来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但如果夫妻不合,过度的往来却不能雪中送炭,就此看来是弊大于利的。

但也不是说要特意的减少往来,毕竟如果双方的父母也能往来走动一派和睦,大家族的和睦促进小家庭的幸福,作为孩子又何乐而不为呢?只是现实生活中,这种两家相处融洽的占比太少,因为亲家双方的条件很难得到高度的统一,如果交往甚密,或许会出现各种各样无法预判的矛盾,从而将夫妻两人也扯到矛盾当中,爱情和亲情两者总是很难选择的。儿孙自有儿孙福,做到基本的礼节,多以诚相待,相信往来的频繁与否也就无关大局了。


总有辛运在身边


亲家顾名思义就是家里的亲戚,走动是必须的,大事小情时刻放在心上,感情是双方处出来的,礼让、谦和是基础,我觉得多走动无大碍,重要的是在于知情达理。如果不具备良好的素质,那当然尽量少往来为好,免得事多。[握手]


2020红蔷薇


这个问题我觉得不能说绝对了,主要还是看人,俩家人都懂事儿,明事理,也可以多走动,这样小夫妻间也更幸福。但要是碰到那不知好赖的亲家还是远离吧。


若水三千的瓢


我认同,我们跟亲家就过年碰上一次,平时不来往,小俩口买的房子,吃等年夜饭,我们回自己家,让她们住下,要不她们不自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