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筆談:粒細胞=中性粒細胞?

何謂經世?致力於國家,致力於社會謂之經世;何謂致用,以我之所學,化我之所用謂之致用。

血液中粒細胞包括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等。這些細胞指標主要反映機體是否處於感染、過敏等疾病狀態。粒細胞在我們體內究竟怎麼來的?如何發育?如何抵抗外敵保護我們的健康?

隨我一一道來。


01

概論

首先我們簡單看一下粒細胞系統的發育模式圖:

血液筆談:粒細胞=中性粒細胞?

劃分依據:根據核及胞漿的形態學特徵,還有對粒細胞特異性顆粒(嗜中性/嗜酸性/嗜鹼性)。


02

Neutrophils 中性粒細胞

中性粒細胞基礎

中性粒細胞的產生及分化大約需要6-10天。中性粒細胞一旦進入血液循環,其半衰期只有6-10小時,然後通常通過趨化作用遷移到組織中。在組織中,在被破壞或衰老之前只存活2-4天。中性粒細胞顆粒被釋放到吞噬小體中,並通過多種機制殺死細菌和真菌。

血液筆談:粒細胞=中性粒細胞?

中性粒細胞的原始嗜天青顆粒含有溶菌酶、髓過氧化物酶和絲氨酸蛋白酶(如組織蛋白酶G、蛋白酶3等)。微生物也會因葡萄糖代謝產生的超氧化物造成的氧化損傷而死亡。


myeloblast:原始粒細胞

原始階段的粒細胞。細胞較大而圓,核圓,染色質呈細網狀,可見2~6個核仁,胞質嗜鹼性強,無顆粒,具有分裂增殖能力。可分化為三種粒細胞。

promyelocyte:早幼粒細胞

幼稚階段早期的粒細胞。細胞增大,呈圓形,核圓,染色質呈粗網狀,偶見核仁,胞質嗜鹼性減弱,出現大量嗜天青顆粒和少量特殊顆粒,具有分裂增殖能力。


血液筆談:粒細胞=中性粒細胞?

上圖中,藍色箭頭所指為原粒(核質比大,胞漿無顆粒);綠色箭頭為中幼中性粒細胞(可見核溝,開始出現少量胞漿顆粒);中間大部分細胞為早幼/晚幼粒細胞;可見少量桿狀核中性粒細胞。


血液筆談:粒細胞=中性粒細胞?

上圖中,A:原始粒細胞;B:早幼粒細胞;C:左下藍色箭頭為早幼粒,右下綠色箭頭為中幼粒;D:可見系列原始到成熟中性粒細胞。


血液筆談:粒細胞=中性粒細胞?

為未成熟中性粒細胞的分葉狀態。


血液筆談:粒細胞=中性粒細胞?

為成熟中性粒細胞,一般分葉不超過5個。


血液筆談:粒細胞=中性粒細胞?

中性粒細胞周圍的血小板玫瑰花結是血片中偶爾發現的一種有趣但無法解釋的現象。它只有在抗凝劑乙二胺四乙酸存在的情況下才會發生。


Neutrophil leukocytosis / 中性粒細胞增多

膿毒血癥患者外周血塗片:--可見大量桿狀核和分葉核細胞:

血液筆談:粒細胞=中性粒細胞?


中性粒細胞的毒性變化:可見胞漿紅紫色顆粒及空泡樣改變:

血液筆談:粒細胞=中性粒細胞?


“Döhle bodies”:中性粒細胞胞漿裡,變性RNA中的嗜鹼性包裹體:


血液筆談:粒細胞=中性粒細胞?


03

Eosinophils 嗜酸性粒細胞

白細胞介素5(IL-5)、IL-2、IL-3和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可刺激嗜酸性粒細胞的產生。

成熟嗜酸性粒細胞具有雙葉核和明顯的嗜酸性顆粒。

大約90%的嗜酸性粒細胞位於胃腸道、網狀內皮系統、乳腺和子宮。

嗜酸性粒細胞顆粒通常是膜結合的,並且有一個晶狀的核心。


血液筆談:粒細胞=中性粒細胞?

左上綠色箭頭為嗜酸性粒細胞-中幼;左下紅色箭頭為嗜酸性粒細胞-桿狀核;右下藍色箭頭為嗜酸性粒細胞-早幼。


血液筆談:粒細胞=中性粒細胞?

A 、B圖為正常嗜酸性粒細胞。


皰疹樣皮炎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可見4個)和一個單核細胞(右下角):

血液筆談:粒細胞=中性粒細胞?


04

Basophils 嗜鹼性粒細胞


嗜鹼性粒細胞:大的嗜鹼性顆粒佔據了細胞的大部分體積。嗜鹼性粒細胞及肥大細胞可聯合T/B淋巴細胞、特異性IgE抗體等免疫反應產生致命性顆粒殺死病原菌。


血液筆談:粒細胞=中性粒細胞?

B圖為嗜鹼性粒細胞-早幼;C、D圖為成熟嗜鹼性粒細胞。


血液筆談:粒細胞=中性粒細胞?

A、B、C圖可見粗大的嗜鹼性顆粒覆蓋在核上,無法辨清為桿狀或分葉。


血液筆談:粒細胞=中性粒細胞?

上圖: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的嗜鹼性粒細胞(可見3個)


05

Mononuclear Phagocytic System 單核-巨噬細胞系統


單核細胞通常在骨髓停留時間短,數量少,辨別原始單核及成熟單核比較困難。循環20-40h後,單核細胞遷移到網狀內皮系統稱為巨噬細胞。主要的功能是吞噬及抗原遞呈。

單核細胞溶酶體含有水解酶和過氧化物酶。吞噬細胞通過IgG分子的Fc部分粘附於被免疫球蛋白G(IgG)和補體(如C3b)包被的微生物,這一過程也促進了微生物的聚集。


血液筆談:粒細胞=中性粒細胞?

單核細胞的核通常摺疊或捲曲染色質較細,細胞質通常呈灰色“磨玻璃”狀,帶有細小的嗜天青顆粒。部分(B圖)含有胞漿空泡。


血液筆談:粒細胞=中性粒細胞?

慢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塗片中所有有核細胞均為單核細胞(除了中央一個為淋巴細胞)


06

其它


1、“Pseudo‐Pelger”(假性-Pelger)中性粒細胞可見於AML和MDS:

血液筆談:粒細胞=中性粒細胞?

A圖:在Pelger-Huët遺傳綜合徵中,外周血發現了特徵性的雙葉中性粒細胞。

C圖:偶爾也可以看到未分段的中性粒細胞帶有圓形的細胞核,特別是在感染狀態下。


2、Chédiak–Higashi 顆粒:為Chédiak–Higashi 綜合徵中出現在各類白細胞中的異形巨大顆粒:

【Chédiak–Higashi 綜合徵是一種與巨大中性粒細胞顆粒相關的嚴重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類似的顆粒異常見於骨髓中的粒細胞系統和淋巴細胞。患病兒童通常有中性粒細胞減少和血小板減少,並有反覆的嚴重感染。臨床檢查經常發現明顯的肝脾腫大。大多數人在童年時死於感染或出血。】


血液筆談:粒細胞=中性粒細胞?


A:早幼粒細胞;B:幼稚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C:中性粒細胞;D:早期嗜酸性粒細胞;E、F:單核細胞;G:淋巴細胞


3、Alder–Reilly顆粒:中性粒細胞中出現深紫色顆粒:

血液筆談:粒細胞=中性粒細胞?


1、《COLOR ATLAS OF CLINICAL HEMATOLOGY》(第5版)

2、《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第4版)

3、 術語在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