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和陽虛的區別有哪些,它們有什麼聯繫?

成聖小公主


氣虛和陽虛的區別,它們有什麼聯繫?

虛弱體質分為很多種類型,氣虛體質是其中一種,那麼中醫所說的氣虛是指什麼呢?當我們人體臟腑功能失調,處於不良的狀態時候,體力和精力就會明顯降低,就會出現氣虛表現。


一般氣虛的人多會有語聲低微,面色蒼白,形體消瘦或者偏胖,精神不振,體倦乏力,氣短懶言,舌淡紅,脈虛弱等等症狀。

同時氣虛的人還很容易患上感冒,平時抵抗力比較弱,病後恢復也會比較緩慢,平時稍微活動一下或者工作運動後就會出現疲勞乏力的感覺,還容易出大汗(自汗),氣虛體質的人肌肉也會比常人鬆軟,形體不夠健壯,對外界環境比較敏感。


陽虛體質一般主要是指人陽氣虛衰的現象,陽虛主要是指心,脾,腎的陽氣不足,功能低下,陽氣本身就具有溫暖肢體,臟腑的作用,陽虛那麼則陽氣不足,從而我們機體功能衰退,容易出現虛寒怕冷的症狀。


所以陽虛和氣虛所表現出的症狀有所不同,陽虛的人手腳心長期冰涼,平時怕冷容易出汗,精神差,嗜睡無力,喜熱飲食,容易腹瀉,性慾減退等。

那麼氣虛和陽虛之間有什麼聯繫呢?

一般來說,氣虛久了,容易出現陽虛,陽虛久了,就會體虛;雖然都是虛弱體質,但是氣虛一般指單純的機能減退,而陽虛就是在氣虛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而成的,所以陽虛的人一般都會有氣虛的症狀。




關注我!帶您正確養生,改善脾虛問題!分享養脾乾貨!


脾胃範兒說中藥


氣虛的臨床表現:形體消瘦或偏胖,面色蒼白或萎黃、氣短懶言、體倦乏力、自汗、動則尤甚,舌淡,邊有齒痕,苔白,脈虛弱。



陽虛的臨床表現:畏寒怕冷、四肢不溫、完谷不化、精神萎靡不振、舌淡而胖或有齒痕、脈象沉細無力。

綜上所述,氣虛屬於陽虛的範疇,陽虛為氣虛的進一步發展。氣虛如果不進行調理或治療,日久下去會發展為陽虛。氣虛為陽虛之漸,陽虛為氣虛之極。



氣虛和陽虛區別,就是氣虛,氣不足,陽虛,陽氣不足。

氣虛,會導致氣短沒力氣,不想說話,聲音低微,疲勞吃飯不香,動不動就出汗,頭暈等等症狀

陽虛,會導致疲勞乏力,沒力氣不想說話,怕冷,手足冷,動不動就出汗,面色淡白,小便清長,肚子拉稀等等。

兩種虛,有共同的地方,比如不想說話,疲勞,因為他們本質都是氣不足,而陽氣更多在溫暖身體等方面,比如怕冷,手腳冷,容易拉肚子(脾陽氣不足)


來點精氣神


一定要知道,中醫是以"氣"為理論基礎的!這也是個大前提,也可以說對這個"氣"的認知,就是中醫的世界觀、儒道的世界觀,中國文化的世界觀。也可以說這個以"氣"為理論基礎的世界觀,就是萬事萬物的本質,而萬事萬物的變化發展,又絕對不可能離開它們的本質,這也就是我們的經典文化,之所以一直徘徊在這個基礎的本質的周圍的原因,知其本質,以觀變化。

那什麼又是"氣"呢?其實我們只要先知道"氣"的本質作用就好了,後面再循序漸進的深入。那就是,"氣"的本質作用是產生"運動"的,因為氣可以產生運動的作用,所以它便產生了陰陽之間的周流運動轉化。這也是與現代科學最基礎的物理作用相一致的。

這裡也可以看成,凡是運動的,就是氣產生的作用,無論是在陰,在陽。反過來又可以知道,凡是不運動的,就是虛,就是氣虛所導致。

然內經有言,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由此可知,以晝夜論,則白天為陽,夜晚為陰。白天為陽,則"太陽"為陽中之陽,"天空"為陽中之陰;而夜晚為陰,則"夜空"為陰中之陰,"星月"為陰中之陽。所以然者,陰陽和,則天道輪迴。天道輪迴,就是氣的作用,也就是陰陽和諧時,產生的運動變化作用。

在陽者,陽有陰承,外有所約束,其氣方可以下;在陰者,陰有陽載,內含星星之火,氣方可以上。所以氣虛者,在陽,在陰,各不相同。

升而不降是為陰火,陰氣之虛也;降而不升,是為寒水,陽氣之虛也;則在陽者氣虛,實為陰氣虛。在陰者氣虛,實為陽氣虛。

綜其上者,陰陽實為相和為氣,周流運動轉化,陰陽不和,則氣虛,陰陽變現。(陰陽者,數之可百,推之可千,數之可千,推之可萬。所以又有,人身之三陰三陽不應陰陽之說。)


清風虛陽


陰、陽、氣、血,各自不同。陰得陽則健,氣得血則周流。陽與氣,陰與血,在本質上,還是有所區別。仔仔細細,一個字一個字去學中醫基的陰陽學說章節,定會有所收穫。


醫學蒙笙


都是虛,什麼時候才有實?


章仁寬


氣虛就是人體的元氣不足了,身體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了,造成氣虛的主要原因多是,先天不足或後天失養!

氣虛的主要症狀:少氣懶言、動則出汗、四肢乏力,面色蒼白、抵抗力差等!

陽虛就是氣虛失治,氣虛進一步發展,所以陽虛就是在氣虛的基礎上發展來的,但是還有陰損及陽,就是陰虛時間長了也會造成陽虛!

陽虛的主要症狀: 首先是畏寒、四肢怕冷、小便清長、嗜睡、易疲勞、精神狀態差等!

氣虛與陽虛的聯繫:氣虛是陽虛比較輕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現象,所以兩個的分界點比較模糊。氣和陽都具有溫煦作用,氣除了有溫煦作用,還有推動和固澀作用!陽除了有溫煦作用還有氣化作用!


經絡中醫養生


氣虛和陽虛有著本質的區別,但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氣虛到一定程度就是陽虛。氣虛屬於氣血津液辯證範疇,而陽虛則屬於八綱辯證。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說說氣虛和陽虛的區別,僅供參考;


氣的病症很多,《黃帝內經 · 素問 · 舉痛論》就說過:“百病生於氣也”。直接指出了氣病的廣泛性。但是氣病臨床有不僅僅是氣虛、而且還有氣鬱、氣滯、氣陷、氣逆等證,臨床診療時必須分清虛實。

什麼是氣虛

氣虛證:

指的是臟腑組織機能減退所表現的證候。常常由於久病體虛、勞累過度、年老體弱等病因引起。主要表現有少氣懶言、神疲乏力、頭暈目眩、自汗等,活動時症狀加重,患者舌苔白,脈虛無力。

作為醫生辯證,當以全身機能活動地下為要點。人體臟腑組織功能活動的強弱於氣的盛衰有密切關係,氣盛澤機能旺盛,氣衰澤機能活動減退。由於元氣虧損,臟腑組織機能減退,所以少氣懶言、神疲乏力;氣虛清陽不升,不能溫養頭目,則頭暈目眩;氣虛毛竅疏鬆,衛外功能減弱固而自汗;過度勞累容易耗損元氣,所以,活動時症狀會加重;氣虛無力鼓動血脈,血不上行就會出現舌淡苔白;氣虛不能推動血液正常運行,因此脈像顯示無力沉細。

臨床常用方劑以四君子湯居多,也要根據患者體質、具體病情進行辯證用藥。

什麼是陽虛

陽虛證:

指的是機體陽氣虧損,不能制約陰,以至於陰相對旺盛;而陽的溫煦、推動、氣化能力減退,患者表現出虛寒證候。臨床多表現為面色晄白,疲乏無力、少氣懶言、畏寒肢冷、蜷臥自汗、口淡乏味、小便清長、大便溏稀、水腫、舌質淡胖嫩、舌苔白潤、脈沉遲無力。

總的來說,陽氣虛衰,對臟腑失去了溫煦而導致外寒發生,所以常見到患者畏寒喜暖,形寒肢冷,特別是四肢比較明顯。陽氣不足,對臟腑溫煦不夠,人體興奮性減退,趨於安靜,因此可見到神疲蜷臥,小便清長,下利清谷等虛寒之像;同時氣化無力,陽不化陰,津液代謝障礙或者減退,津液停聚形成水溼痰飲,產生水腫病變。

臨床治療常以附子理中丸、金匱腎氣丸、補中益氣丸等進行辯證調治,可根據具體病症和身體情況進行加減化裁。


運營:子良



一服堂中醫


氣虛,陽虛在一般的症狀表現上有一定的的相似性。

氣虛經常表現為精力差,倦怠無力,懶言少動,動則氣短,呼吸少氣,腎臟的功能會很差。

氣虛有時會轉為陽虛,陽虛的危害比氣虛更為嚴重,常常表現為身體倦怠,無精神,胃寒肢冷,手足發涼,大便稀薄不成形,腹脹腹痛等,

這兩種情況對人體而言,很不利,如果不及時的調理,會加重病情發展,因此,患者要學會自我的調理,多吃補氣壯陽的食物,補氣可用黨參,黃芪,白朮,山藥,紅棗等來調理,補陽的食物如羊肉,韭菜,蒜薹,板栗,蔥薑蒜,花椒等。平日少吃生冷寒涼的食物,適當的鍛鍊身體,來調節自身的內分泌平衡。

補氣的食物如黨參,黃芪,白朮,山藥,紅棗。補陽的食物如


學點養生知識


其實這個問題提的很好。

首先,氣虛和陽虛辨證方法不一樣。氣虛屬於氣血精液辨證,陽虛屬於八綱辨證。

它屬於不同的兩種辨證方法下的兩種證型,我再來舉個例子,腎氣虛和陽虛,脾虛和氣虛,很多中醫人士,都會被病人問倒,“我到底是腎氣虛,還是陽虛”,“額,主要是腎氣虛”。“我到底是脾虛,還是氣虛”,“額,都有點吧”。“風熱犯肺和氣分證區別呢?“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我們中醫人士很容易就把辨證學慢慢丟掉了,因為《內經》、《傷寒》、《金匱》、《溫病》越看越看,法無常法,就慢慢整合,理解共性了,但是也丟掉基本功了。我問問在座人士,哪位還記得中醫辨證有多少方法?我來數一數,八綱辨證、病因辨證、氣血精液辨證、臟腑辨證、經絡辨證、傷寒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不管你是學傷寒還是學溫病的,其中八綱辨證是整體把握的開始,方法間互有共性和差異,不同的描述其實更是把辨證更加精細化

氣虛是什麼?陽虛是什麼?有什麼關係?

氣虛是以氣短、乏力、神疲、脈虛等以氣虛為主要表現的證候群。氣虛證再根據五臟辨證分為什麼?心氣虛、肺氣虛、腎氣虛、脾氣虛,對吧。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沒有肝氣虛?

陽虛是以體內陽氣虧虛,以畏寒肢冷等以陽虛為主要表現的虛寒證候群。前面說了陽虛是八綱辨證,再根據臟腑辨證,再分成什麼?心陽虛、脾陽虛和腎陽虛。好,有個問題來了,為什麼沒有肝陽虛和肺陽虛?陰髒就沒有陽虛嗎?腎不是就有陽虛嗎?

兩者關聯這麼分,那麼就好理解了,舉個例子,再細分,腎陰虛屬於物質的耗損,而腎陽和腎氣是功能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