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把女性稱為“陰”、男性稱為“陽”?

袁聰


男人代表陽剛,主動,熱情,熱量和太陽的特點很相似,女人代表陰柔,接受和月亮的特點很相似。可以理解成這是"比喻\

棉白


把女性稱為陰,男性稱為陽,是錯誤的說法,是古代儒家搞錯了男女的陰陽屬性。

道教性命雙修理論認為,男人屬陰性,女人屬陽性。

按中醫學常識,男人精氣外洩,陽氣弱,應是屬陰性,女人精氣不外洩,陽氣旺,應是屬陽性。

古代陰陽學理論認為,陽喜動,陰喜靜,陽化氣,陰成形。所以跳廣場舞的都是女人,很少有男人,而男人喜歡休息睡覺,這些都是由於陽性喜動,陰性喜靜的原因。

另外,道教的《太平經》曰: “夫天地之生凡物也, 兩為一合。今是上天與是下地為合。凡陽之生, 必於陰中, 故乃取於此地上人也”, “夫生者皆反其本,陰陽相與合乃生。”這個意思是說,天地中萬物都是陰陽相合,陽必生於陰。所生的都與生他的屬性相反,陰陽相合,事物就生成了,即陰生於陽,陽生於陰。

古代陰陽學說的三大理論之一的陰陽互根理論,也是說陰生於陽,陽生於陰,與《太平經》的觀點完全一致。如男子精氣屬陽性(因為其不停的運動所以屬陽氣),女子的卵子屬陰性(因為有形質所以屬陰氣),精氣這個陽性產生於男子這個陰性,卵子這個陰性產生於女子這個陽性。

所以正確的說法是,男子屬陰性,女人屬陽性。


隨和高雅


為什麼要把女性定義為陰,男性定義為陽。

談到這個問題要先搞個明白什麼是陰什麼是陽。

陰陽學說是古人通過觀察自然得到的一個基本規律,即萬事萬物都有兩個相反的方面。取名字叫做陰陽。它們的基本特點是,陰代表順從,陽代表進取。

從社會功能和人體構造結構來看,男性在社會活動中力量強大,而女性力量偏弱。所以定義女性為陰男性為陽。

但是根據太極陰陽圖來看,陰的裡邊是陽,陽的裡邊是陰。所以雖然女性社會力量什麼的偏弱但是內心力量強大,適合在幕後給予支持和後勤工作。而男性雖然外表力量強大但內心卻缺少支撐力量(這裡是單從力量來說,實際生活中比較複雜),所以適合外部工作。

綜上來看,男女配合才能把事情做好做大。

但是不是說必須女性在家裡才算是在內呢?其實不一定,古時候因為社會結構簡單所以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內。如今因為社會結構複雜了,看問題的側面也多了,所以並不一定是在家裡就是在內,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但是基本原理不會變化,陰陽結果關係不會變化。



中秋回家去


為什麼把女性稱為“陰”?

我們自細的觀察天地萬物,我們就會發現很普通的一個自然規律,那就是有長就有短,有高就有低,一切都是自然互補形成相對。

有白天就有夜晚,人也就有男人就會有女人。男人為陽代表白天,女人為陰代表夜晚。沒有白天能有夜晚嗎?沒有夜晚也不會有白天。

動物如此,植物也同樣雌雄相結合。植物若不相互傳粉,就不能開花結果。植物雄為陽,雌為陰。陰陽學又那裡來的呢?

原始無極,無極生太極。太極就是陰陽起因,有了陰陽起因,自然兩極分化成八卦。

其實陰陽學理也是根據自然界找出的規則。說到這裡,女性稱陰有了依據,一個家庭中男性高上,女人低下,這裡說的自然規律,並無貶低女性。那為什麼女陰在前,男人陽又在後呢?

陰陽蓋念產生的最早年間,女性弱群體,受男性生存生活方面出力保護,又其女性生育繁洐後代,男性普遍尊敬女性。那就是母系社會時期,一個部落的頭領由本部落女性擔任。後來有文字交流,自然而然繼承了古體風格,陰前陽後。






郭璽清


“陰陽學"最先應用於對浩瀚宇宙的認識。把天視為“陽,把地視為“陰;把太陽視為“陽",把月亮視為“陰";把白天視為“陽",把黑夜視為“陰";把熱視為“陽",把寒視為“陰"。之後又應用於自然界,把火視為“陽",把水視為“陰";把雄視為“陽",把雌視為“陰"。很好解決了“正"、“反"兩方面的認識。

它告訴人們,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應辨證地、一分為二地去看待它們。同時,它們又不是一成不變的,很多事物可以轉換,“物極必反"就是這個道理。

另外,陰陽並非“不過界",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對男女性別而言,大抵男為陽、女為陰,是概念式的區別。事實上其內部又可分陰陽。如:一個人,不分男女,其背部叫“陽",其腹部叫“陰"。氣與血,氣為“陽",血為“陰"。

陰陽學是分析事物解決問題的有效學說,不能機械搬運,而要靈活應用。


化龍263


最早伏羲確定陰陽符號,就是根據男女的生殖器來確定的,那時候文字還不怎麼發達,為了表達自然的規律就是如此。

伏羲氏他看到這一切一切之後,他就想我用什麼來表示這個宇宙自然的力量?這股力量用什麼來表示,他看看老百姓我們那時候沒有文字,那沒有文字,一個小孩第一次打漁出去,回來之後很高興,全家人要慶祝一下第一閃打漁,然後就做個記號,或者拿根棍子說這是你打的漁,下次再打再加一條,他說這個好,所以他就畫了一個一,這個一是什麼,就是宇宙一切一切它的自然的一個力量,就是這個一,我們就把他叫做一畫開天,那一就好了,怎麼會生二呢?一生二表示一是二生出來的,還是二是一生出來的,其時兩句話都對,你看一個一,拉拉拉,拉到斷了就變二,一看不對接起來它又變一,一本來就是二,二本來就是一嘛,對會變錯,錯會變對,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他的對錯,是事後才知道他的對錯的,這當中有太多的波折了,伏羲氏他知道世界絕不是那麼單純的,所以他就感覺到說,太陽既然從這邊下去,會從那邊上來,它一定有兩股力量,一股是把太陽拉下去的,一股把太陽拉上來,他一看果然是這樣,有一股力量把水拉上來叫漲潮,就有一股力量把水退下去就叫退潮,水還是那些水,上來,這邊多了那邊少了,一退這邊少了那邊又多了,他就那麼些水,樹木長長長,他一定有什麼東西下去,才會長出來,那就是果仁,如果連果仁都沒有那就長不了了,所以孔子為什麼一直講仁,就是所有的果實裡面有一個果仁,那果仁如果也爛掉的話,生命就斷掉了,就靠那個仁而已,所以他就知道光靠這一條線是不夠的,所以他就把同樣一條直線當中一折斷就變成兩段了,就叫陰,最後他怎麼定案的,最後他是從人的身體取得定案的,因為人那時候都沒有穿衣服,他一看男人跟女人有什麼不同,男人女人也一樣都是人,可是一看不對啊,是有不同,男人多了一個你看就是一條線,就是生殖器官他是陽的,女人沒有這條,但是她有一個正好是陰的,男陽女陰,他說太好了,所以他就用兩個符號,從此沒有改變過,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一陰一陽的變動,就是這麼簡單一個道理。


旿陽風水


你好,可能是古代人對男性與女性的定位不同,男主外屬陽,女主內屬陰,男身體強健為陽,女身體柔弱為陰,男性格剛強為陽,女性格溫柔包容為陰,其實又有一種說法,男人剛強又能包容能成大事,女性外柔內剛不簡單!



沉魚羅妍


為何稱男子為陽,女子為陰,首先需要知道何為陰陽。

陰陽是中國古代文明中對蘊藏在自然規律背後的、推動自然規律發展變化的基礎因素的描述,是各種事物孕育、發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動力,是奠定中華文明邏輯思維基礎的核心要素。

按照易學思維理解,其所描述的是宇宙間的最基本要素及其作用,是伏羲易的基礎概念之一。

陰陽,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對立面;

陰:為寒,為暗,為聚,為實體化;

陽:為熱,為光,為化,為氣化;

陰中有陽,陽中有陰,衝氣以為和(像無形的氣分隔了陰陽,使其各居其位。)

無論是氣質還是性格,男女與陰陽完全契合。

在古代,男子講求的是外出耕作養家,而女子講求的是三從四德,也就是俗語中的男主外,女主內。

陽指的是太陽,象徵著光明、熱烈,陰指的是月亮,象徵著幽深、寂靜。

首先從身體結構上來分析:男女的身體結構很明顯就可以分辨出來,男子的生殖器官與女子的生殖器官可以完美結合,所謂孤陰不生,孤陽不長,只有兩者結合,才能生出後代。

我們常說女孩都是水做的,水柔和、綿延不絕,就像女孩一般。

然後可以從男女的氣質上來分析:

對於我們來說,男性的氣質溫文爾雅、剛烈火爆、俠肝義膽等等,這種氣質屬於外放,就像太陽一般,帶著灼熱與光芒;而女子多是溫柔、賢惠等等,就像月亮一樣,內斂其中,只有深入瞭解,才能發現它的美,如同女孩一般。

男為陽、女為陰,孤陰不生,孤陽不長,兩者結合,方能完美。

陰與陽構造了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好,陰與陽讓人類延續數千年。

所以說,男為陽,女為陰,陰陽結合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必然,也是是奠定中華文明邏輯思維基礎的核心要素。


醉珺


女“陰”男“陽”是根據男女不同的身體特質、心理特質和社會定位,結合自然界的普遍特質,總結出來的基礎原理。

所以要說這個問題,我們的眼界應該以天地為基準,且包含天地萬物。

女性的身體特質,最明顯的是包容(孕育)和付出(生產);心理特質趨向於撫養和守護;因而社會定位相對保守而安靜。這和厚重無私的大地一樣,符合“陰”的定義。

男性的身體特質相對強壯有力,因而心理上會傾向於向外攻擊和施壓,社會定位基本上是追逐、攻擊、捕獲。接近“陽”的特性。

當然,古代先哲很早就發現,世界是瞬息萬變的,所以,陰陽理論也不能止步於此,否則就太可笑了。

往下細分,男可以分“陰男”、“陽男”,女也可以分“陰女”、“陽女”……再換個思路還可以細分,很多很多。

社會進步到今天,陰陽學說作為探究天地萬物本質規律的中國古代哲學,好像日顯老態,進步遲緩了。

有點惋惜,但願後繼有人!


星勝


討論男女陰陽屬性,先要了解什麼是陰陽?

陰陽是中國古代文明中對蘊藏在自然規律背後的、推動自然規律發展變化的基礎因素的描述,是各種事物孕育、發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動力,是奠定生命邏輯思維基礎的核心要素。

傳統觀念認為,陰陽,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對立關係。它是自然界的客觀規律,是萬物運動變化的本源,是人類認識事物的基本法則。這種法則一定也會以人類自身比對。

陰陽是天地間賦有的二氣,比如天是陽,地就是陰;水是陰,火就是陽;日是陽,月就是陰,雄為陽,雌為陰;牝為陰,牡為陽……

陰陽哲理自身具有三個特點:對立、互化和統一。這三個特點落實在人就是:

人有男女,雌雄有別,這個是對立;

男女互通,交合方可生育,這個是互化;

男女都是相同的生物體,這個是統一。

男女兩性作陰陽二元論的主體,自然就有了陰陽的比對和定義。

陰陽有別,剛柔有體,如果說陰陽學說的本源就是易,那麼我們溯本求源,也許可以找到一個能為公眾認可的並且極其簡單的答案,原來陰陽就是“—”和“––”:

“—”是陽或代表陽;

“––”是陰或代表陰。

從古代生殖崇拜的角度,陽反應了男性特點,陰表現了女性體徵。

中國古代思想家把宇宙間一切事物都歸於陰陽,作為陰陽學說,其內容當然還遠不止這些,例如陰陽對立、陰陽互根、陰陽消長和陰陽轉化等等。還有人認為,陰陽的矛盾對立統一運動規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運動變化固有的規律,世界本身就是陰陽二氣對立統一運動的結果。

本質上,人類發展也是男女對立統一的發展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