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李必原型,4朝元老还保过3个太子

《长安十二时辰》热播,李必、高力士、唐玄宗、杨贵妃等历史人物纷纷登场,观众为剧情、道具、演技、化妆叫好的同时,也好好学了把历史课。作为男主之一,李必的原型李泌在历史上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李泌,此人的确是唐朝一个运筹帷幄、能文能武之人。“安史之乱”以前,李泌已辞官归乡,但为了辅保太子李亨,他选择重新复出。事实上,正是由于他复出后的谋划和计策,唐肃宗才平定了“安史之乱”。


《长安十二时辰》李必原型,4朝元老还保过3个太子


李泌七岁能文,幼时就已粗通黄老列庄学说,有神童的美誉。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李泌因机遇巧合,受到了玄宗召见。在朝中,李泌不仅受到张说、张九龄的赏识,大臣韦虚心、张廷珪也很器重他。

李泌成年后,非常博学,擅长研究《易经》。他经常游历嵩山、华山、终南山之间,仰慕神仙不死之术。天宝(742年-756年)年间,隐居嵩山的李泌向玄宗献上《复明堂九鼎议》,玄宗想起李泌的"早惠",于是召他入朝讲授《老子》。因其讲解"有法",玄宗命他待诏翰林,供奉东宫,太子李亨待李泌极为优厚。


《长安十二时辰》李必原型,4朝元老还保过3个太子


李泌是玄、肃、代、德四朝元老,但他真正发挥才华是从肃宗朝开始。

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仓皇出走,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肃宗即位后,派人四处寻找李泌,要给他授任官职,李泌自称山人,坚决推辞,希望以宾客的身份随从。 肃宗也只好授李泌银青光禄大夫的散官,碰到疑难的问题,常常和他商量,称其为先生而不称名。


《长安十二时辰》李必原型,4朝元老还保过3个太子


德宗时,德宗想废太子,立弟弟的儿子舒王为太子,便向李泌夸张舒王贤明,寻求他的意见。李泌说:“皇上想立弟弟的儿子为太子,我不敢用古代的事情争论,我只想问问皇上您对待您的叔父们如何呢?”德宗仍固执己见,问李泌“卿违朕意,不顾家族邪?”他回答说“臣衰老,位宰相,以谏而诛,分也。”此后李泌又不顾圣意,多次劝谏,最终保住了太子的地位。


《长安十二时辰》李必原型,4朝元老还保过3个太子


李泌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留下不少传奇。为了躲避朝中政治迫害,多次入山隐居。玄宗时,受杨国忠排挤,回家修道。肃宗在灵武即位后出山,但他后来遭到了权倾一时的大太监李辅国的妒忌,再次辞官隐居衡山。代宗即位后又出山,但是宰相元载憎恨他不依附自己,他又退隐,待元载去世后才又回朝为官。


《长安十二时辰》李必原型,4朝元老还保过3个太子

李泌的为官智慧可谓是极高的,这与他信奉道教有着密切的联系。《易经》中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否极泰来,物极必反”。他最擅长《易经》,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每当自己身居高位,就要反思自己可能遇到的危险。


《长安十二时辰》李必原型,4朝元老还保过3个太子


但是他身上还有传统儒教徒的特点,纵然性命重要,他仍竭力关注天下苍生,以求实现“致君尧舜上,但使古风淳”的理想。魏晋南北朝以来,宗教思潮的发展,在中国士人的思想中,显现出复杂的变化,士人有的儒、道兼综;有的释、道兼综;有的儒、释、道兼综。李泌的身上,明显的体现出儒、道兼综士人的特点,即入世又出世,入世为贤能大德,出世则为闲云野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