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歌《方艙醫院真神奇》引熱議:別讓樂觀跑了調

人民網-輿情頻道

輿情回顧

“方艙醫院真神奇,治病救人教舞技。醫生護士才藝多,各領病人來一曲。”日前,一首名為《方艙醫院真神奇》的兒歌受到關注。有網民表示,其過於歡快的曲風與抗擊疫情的嚴肅性不符,聽著難受,視頻中的妝容、表演也看著辣眼。3月16日,有媒體致電該歌曲的策劃者蔣軍榮,他回應稱,音樂本身並沒有問題,該曲是一首兒歌,孩子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完全不同,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說話。同時,他承認,演唱者的妝容和表演確實有些地方沒處理好。網民對此議論紛紛,輿情熱度不減。

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統計顯示,截至3月23日,已有相關網絡新聞2911條,APP文章619篇,論壇文章743篇,微信公眾號文章2003篇,微博文章1207篇。

輿情反饋

◆ 《濟南時報》:讚許方艙醫院的神奇不宜喧賓奪主

方艙醫院在此次戰疫的應急保障中可謂戰功赫赫,然而,讚許其神奇卻不宜喧賓奪主。透過歌詞,我們感受到的神奇之處,似乎都在“教舞技”等上面,這些“才藝秀”難道就是方艙醫院及其醫護人員的主要作用?

◆ 微信公眾號“新京報評論”:藝術創作不能為了高於生活而脫離生活

文藝作品的創作應該建立在正視“疫情帶來的傷痛”這一基礎之上,去記錄那些有血有肉的形象,而不是像“方艙醫院真神奇”這般缺乏共情的虛美。不知道,那些曾經親歷方艙醫院的醫護和感染者,聽到這首歌時會作何感想。

◆ 光明網:創作關鍵在“走心”

目前,我國防控疫情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創作經典的作品,以教育、薰陶學生形成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關鍵在於“走心”。

網民觀點選摘

@啟事食:歌曲策劃人員的錯誤引導,會使孩子淡化災難苦難色彩,這與抗擊疫情的基調不符。

@gfy關懷:如此頌揚“方艙醫院真神奇”,過於誇張,有失對醫務工作人員的尊重。

@NALA:應該重視正確的價值觀引導,而非盲目地倡導樂觀主義。

@我就是西門: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沒錯,沒有必要渲染災難悲情。

輿情觀察

此事事件中,輿論主要聚焦於歌曲風格不當、演唱者的誇張妝容、“套路化”的表演方式;也有部分網民持寬容態度,認為只是兒歌,沒必要過分苛責。就歌曲策劃者的回應而言,通過藝術創作、兒歌定位兩方面進行辯護,看似符合藝術創作邏輯,但其高亢的曲調、歡快的節奏、演唱者的燦爛笑容,與現實中緊張的戰疫氛圍、艱鉅的救治任務、疫情擴散中的死亡人員等嚴肅性的話題格格不入,非但不得人心,反而令致敬初衷被沖淡。

自疫情發生以來,戰疫音樂作品不斷湧現,質量良莠不齊。有從事音樂製作的業內人士指出,“這首歌把方艙醫院描述得那麼好,可以唱、可以跳、又可以玩,孩子聽了也想去,那就不對了”。兒歌可以積極向上,但不意味著可以輕佻,遮蔽方艙醫院艱難的一面,只留下樂觀的空殼,實則是跑調的表達。此外,演唱者的妝容和表演確實不恰當,這是戰疫文藝創作值得警惕的地方。

本質上看,方艙醫院的救治成效,是此次抗擊疫情中的典範。從開建到休艙,在救治人數和速度上書寫了奇蹟,理應得到致敬。但是,神奇之處並非歌曲中大篇幅提到的“醫生護士才藝多”,而是源於方艙醫院背後強大的中國智慧。因此,淺表化的表達遮蔽了中國智慧,這是問題的關鍵。

《方艙醫院真神奇》作為一個反面教材,有著警示與提醒的作用:如何得當地表達對一線醫務工作者的尊敬、通過藝術作品向孩子解釋正在發生的一切、向世界呈現中國智慧與中國精神,避免出現對樂觀精神的跑調錶達,既是對藝術創作者的考驗,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作者: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 王劉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