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王朝是從東北過來的,皇上們是怎麼說話的?

立地太歲二哥


清朝皇宮裡可沒有東北話。

東北話是闖關東的漢人帶到東北的北方漢語,經過多年的演變形成現在的東北官話方言。因此,清朝皇帝自然是不說這些話的。

清朝皇帝們說什麼語言呢?

首先自然是滿語了。滿語一直是清朝最重要的官方語言之一,許多上諭都是用滿語下達的,最終編纂成滿語的《上諭檔》。

例如,下面這張圖片中就是一道滿文上諭。這雖然是書面語,但其實是皇帝先以口頭語下代,再由滿大臣潤色為書面語的。像是第一句話:

hūwaliyasun tob i jakūci aniya ilan biyai orin ninggun de hese wasimbuhangge.

這句話可以翻譯為“雍正八年三月二十六日,奉上諭”。事實上,這就是滿語上諭公文的標準開頭。

除了下達上諭外,像是引見、召見滿大臣時,皇帝也會說滿語。

另外一種常用的語言就是漢語了。

畢竟,朝廷中的另一半大臣都是漢人,清朝皇帝自入關以後都要學習漢文,有些皇帝還有出色的漢文化水平。

事實上,關於清朝皇帝說漢語,目前還真留下視頻了。這個視頻就是末代皇帝溥儀的講話。他曾在1946年8月16日出席了東京審判,視頻鏈接如下:

我們可以清晰地聽出,溥儀當時的普通話講得是多麼流暢。

當然,像是乾隆這樣博學的皇帝,掌握的語言還要更多,他還會蒙古語(接見蒙古王公、喇嘛),學過幾句藏語、察合臺語等等。


HuiNanHistory


滿清入關之時,那時候以滿八旗和蒙八旗為主。而朝堂之上的大臣不外乎於此,所以入關之前官方語言和臣子交流皆為滿語與蒙語。但隨著時局,就比如多爾袞,它本身是不認同漢文化的,但沒辦法,常年征戰,他必須要掌握漢人的語言與習慣。順治入關以後,學習漢語,多爾袞就有制止之心。但順治不為所動。用順治的話說就是我不會漢語,朝堂之上的漢臣私下說什麼我都不知道。而且順治本人對漢文化很痴迷,在詩詞歌賦上面也有很深的造詣。

隨著滿清的地位穩固,從順治開始漢語的地位越來越重,朝堂上逐漸形成了三方語言,即滿、漢、蒙,遇見什麼情況講什麼語言,而詔書也變成了通用的滿漢雙語。包括以後的康熙、雍正、乾隆...都是從幼年便開始學習漢語,所以歷代清朝皇帝都是會多門語言的。

而從康熙以後,漢臣的增加以及漢文化強大的同化能力。漢語佔據了主導地位,滿語反而變成了私下裡滿族圈內交談的語言。或者偶爾皇帝大發雷霆爆粗口時才會蹦出一句滿語。

其實最根本的還是漢族人口占民族主體的原因。因為治理一個國家需要的調和各民族之間的關係,而最為重要的就是首先要尊重對方的文化與習俗。可以說在清朝漢語言地位的上升是有著絕對的必然性的。





林子linzi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92a19882dc4825f674f7d93392e2e089\

老豬的碎碎念


順治 康熙 雍正他們說話問大臣:今個一大起早兒滴就他媽啦巴子把你們吆喝過來 嚀們知道嘎哈不 媽那個巴子滴 西北那嘎達老他媽的不消停 那幾個癟犢子玩意整天的嘚瑟 看看誰帶幾個人去給我消他們一頓 打剩了回來我給你們整殺豬菜 燉大鵝子嗤


颶飈狂潮


皇上傅儀還留下了錄音,你也可以聽一下。\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40, "file_sign": "38c47c77d9e6a7577443f79a901d5488\

Artherson


這是該你操心的事嗎?


sjtuer\n


早期的清朝是以滿語和蒙語為主,但是到了康熙雍正年間,由於漢語官員的增多以及對於明朝的沿襲,在當時的北京有一個特別的現象就是在紫禁城裡是以南京話為官話的,而出了紫禁城又是以北京話為主了。


水冘公子


老是韃子,能換個話題嗎


紫雲山來客


紫禁城裡以南京話為官話,紫禁城外以北京話為主。


1297902212


老鐵沒毛病,雙擊6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