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王朝是从东北过来的,皇上们是怎么说话的?

立地太岁二哥


清朝皇宫里可没有东北话。

东北话是闯关东的汉人带到东北的北方汉语,经过多年的演变形成现在的东北官话方言。因此,清朝皇帝自然是不说这些话的。

清朝皇帝们说什么语言呢?

首先自然是满语了。满语一直是清朝最重要的官方语言之一,许多上谕都是用满语下达的,最终编纂成满语的《上谕档》。

例如,下面这张图片中就是一道满文上谕。这虽然是书面语,但其实是皇帝先以口头语下代,再由满大臣润色为书面语的。像是第一句话:

hūwaliyasun tob i jakūci aniya ilan biyai orin ninggun de hese wasimbuhangge.

这句话可以翻译为“雍正八年三月二十六日,奉上谕”。事实上,这就是满语上谕公文的标准开头。

除了下达上谕外,像是引见、召见满大臣时,皇帝也会说满语。

另外一种常用的语言就是汉语了。

毕竟,朝廷中的另一半大臣都是汉人,清朝皇帝自入关以后都要学习汉文,有些皇帝还有出色的汉文化水平。

事实上,关于清朝皇帝说汉语,目前还真留下视频了。这个视频就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讲话。他曾在1946年8月16日出席了东京审判,视频链接如下:

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出,溥仪当时的普通话讲得是多么流畅。

当然,像是乾隆这样博学的皇帝,掌握的语言还要更多,他还会蒙古语(接见蒙古王公、喇嘛),学过几句藏语、察合台语等等。


HuiNanHistory


满清入关之时,那时候以满八旗和蒙八旗为主。而朝堂之上的大臣不外乎于此,所以入关之前官方语言和臣子交流皆为满语与蒙语。但随着时局,就比如多尔衮,它本身是不认同汉文化的,但没办法,常年征战,他必须要掌握汉人的语言与习惯。顺治入关以后,学习汉语,多尔衮就有制止之心。但顺治不为所动。用顺治的话说就是我不会汉语,朝堂之上的汉臣私下说什么我都不知道。而且顺治本人对汉文化很痴迷,在诗词歌赋上面也有很深的造诣。

随着满清的地位稳固,从顺治开始汉语的地位越来越重,朝堂上逐渐形成了三方语言,即满、汉、蒙,遇见什么情况讲什么语言,而诏书也变成了通用的满汉双语。包括以后的康熙、雍正、乾隆...都是从幼年便开始学习汉语,所以历代清朝皇帝都是会多门语言的。

而从康熙以后,汉臣的增加以及汉文化强大的同化能力。汉语占据了主导地位,满语反而变成了私下里满族圈内交谈的语言。或者偶尔皇帝大发雷霆爆粗口时才会蹦出一句满语。

其实最根本的还是汉族人口占民族主体的原因。因为治理一个国家需要的调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而最为重要的就是首先要尊重对方的文化与习俗。可以说在清朝汉语言地位的上升是有着绝对的必然性的。





林子linzi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92a19882dc4825f674f7d93392e2e089\

老猪的碎碎念


顺治 康熙 雍正他们说话问大臣:今个一大起早儿滴就他妈啦巴子把你们吆喝过来 咛们知道嘎哈不 妈那个巴子滴 西北那嘎达老他妈的不消停 那几个瘪犊子玩意整天的嘚瑟 看看谁带几个人去给我消他们一顿 打剩了回来我给你们整杀猪菜 炖大鹅子嗤


飓飚狂潮


皇上傅仪还留下了录音,你也可以听一下。\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40, "file_sign": "38c47c77d9e6a7577443f79a901d5488\

Artherson


这是该你操心的事吗?


sjtuer\n


早期的清朝是以满语和蒙语为主,但是到了康熙雍正年间,由于汉语官员的增多以及对于明朝的沿袭,在当时的北京有一个特别的现象就是在紫禁城里是以南京话为官话的,而出了紫禁城又是以北京话为主了。


水冘公子


老是鞑子,能换个话题吗


紫云山来客


紫禁城里以南京话为官话,紫禁城外以北京话为主。


1297902212


老铁没毛病,双击6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