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縣“四個引領”助推脫貧攻堅跑出“加速度”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祁連縣在脫貧攻堅鞏固成效戰鬥中,強化“補針點睛”,下足“繡花”功夫,以“四個引領”開展“四項行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為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按下“快捷鍵”,跑出“加速度”。

開展“支部引領+產業富民”行動。堅持產業鏈延伸到哪裡,黨組織就建在哪裡,黨組織和黨員作用發揮到哪裡,創新適應經濟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態、生產生活方式的組織設置模式,注重在龍頭企業、項目建設、專業合作社和產業上下游、產供銷中應建盡建產業鏈黨支部。堅持黨建引領產業發展,推行“黨支部+產業+貧困戶”,村“兩委”班子帶頭入股辦企業,黨員帶頭領辦經濟合作社,扶持壯大“祁繁甘育”“電子商務”“入股分紅”“活畜進魯”“綠色加工”“特色種養”“生態旅遊”等產業,以農畜產品加工、旅遊商品開發、線上+線下銷售的形式,推動“飛地經濟”“生態經濟”“循環經濟”“數字經濟”等“四個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黨建提質、產業增效、農牧民增收、貧困戶脫貧。目前,共建立產業鏈黨支部10個、功能性黨小組110個,19種富民產業帶動參與產業經營的2925名貧困戶人均增收1024元。

開展“雙聯引領+結對幫扶”行動。落實“支部聯姻+黨群結對+雙書記駐點(第一書記、法治副書記)”扶貧機制,圍繞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組織全縣107個縣直機關黨支部和45個村黨支部結對聯姻,1663名黨員幹部與1495戶4792名貧困戶結對幫扶,形成“縣級領導聯村抓總、結對部門聯村共建、黨員幹部結親幫扶、選派幹部駐村攻堅”的四級聯動幫扶體系,通過“幫錢幫物+扶志扶智+扶業扶技”等方式,幫助村“兩委”理思路、找路子、拿對策、促發展,實現村有主導產業、戶有致富門路,人有致富技能,激發脫貧攻堅內生動力,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大力實施產業培育、技能培訓、法治幫扶“三個一”工程,45名“第一書記”充分利用選派部門項目資源優勢,培育實體產業94個,實現年收益777.88萬元,帶動全縣3354名貧困群眾實現增收。依託涉農培訓項目,先後在貧困群眾中培養持證挖機人才50人、電商從業人員100人、汽車駕駛員400人、特色種養殖業人才350人、轉移就業6053人次。45名村法治副書記採取“以案釋法、現場說法、專題講法”的形式,深入村社送法律上門服務135次,化解矛盾糾紛36件,宣傳教育121場次,提供法律服務36件,為脫貧攻堅提供法治保障。

開展“項目引領+資金帶富”行動。堅持把項目資金投入脫貧一線,著力培育特色實體產業,變“輸血”為“造血”。整合中央專項扶貧、山東援建、產業扶持等資金1.04億元,通過產業帶動、管理增效、盤活資產、抱團發展、牧旅融合等九種模式,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建立鄉村旅遊示範點5個,農牧家樂141家,旅遊商品經營180家,培育村集體經濟產業27個,推動全縣45個村村集體經濟純收入實現收益1380萬元,為30305名群眾分紅301.25萬元,帶動10394名群眾就業,人均增收1327元。聚焦農牧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906萬元完成12所村衛生室新建項目工程、3個村窄路加寬續建項目工程、8條農村公路安保項目工程、14條農村公路養護項目工程、中橋2座、公廁27座、垃圾填埋場5座,投資3995萬元實施“三村一區”的飲用水處理及管網改造工程及農牧區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投資1.38億元實施農網升級改造項目工程,配齊配全衛生、交通、水電等基礎設施,改善農牧區生產生活條件,全力鞏固脫貧成果。

開展“政策引領+全面帶富”行動。落實生態獎補、就業民生、金融普惠等黨和國家的惠民政策,不斷強化政策扶持,引導農牧民群眾搶抓機遇,發家致富穩脫貧。縣財政、農牧、自然資源、金融、稅務等部門制定出臺扶持培育實體產業政策,開通“綠色通道”,通過放寬政策、簡化流程、減免配套服務費用,發展一鄉鎮一示範、一村一特色的農牧區主導產業項目67個,助力脫貧攻堅。開發140個鄉村公益性扶貧崗位,解決無法外出的貧困戶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實行扶貧“530貸款”“黨員帶富基金貼息貸款”“扶貧專項互助資金”等三項金融扶持措施,落實金融貸款資金5482萬元,撬動社會資金2590萬元,帶動124名貧困黨員836名貧困群眾實現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