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在社區丨小區封閉式管理,為什麼這扇“後門”開得好?

位於長寧區周家橋街道範北居民區的鐵路公房小區由於靠近中山公園地鐵站,來來往往的人流量大。在疫情初期,居民區將小區北邊後門進行了關閉,只留一扇前門,雖然也有居民提出過反對意見,但經過耐心解釋後,獲得了大部分居民的理解。

抗疫在社區丨小區封閉式管理,為什麼這扇“後門”開得好?

圖說:平安志願者攙扶一位老人進出後門 周家橋街道供圖

隨著上海市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等級從一級下降至二級後,居民區周邊的衛生服務所也陸續開放。但為了外防輸入,小區仍採用“封閉式”管理模式,這時候矛盾開始顯現了。鐵路公房小區的居民們要去社區衛生服務站看病配藥,需要繞很大一個圈子,來回一趟需要走近6公里路,對於衛生站的“常客”老年群體來說,實在太不方便。

這時候,有居民提出將鐵路公房小區的後門恢復正常開啟,範北居委會開始為難了。開門,違反“封閉式”管理的規定,還帶來了外來人員隨意進出的風險。繼續關門,居民們尤其是老年人看病配藥又極其不便。

經開會討論,居民區決定根據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開門時間,定時開啟鐵路公房小區的後門,方便小區內老年人前往看病配藥,同時安排黨員志願者在門口進行值守檢查,杜絕非本小區人員隨意進出。但是,新的問題又隨之而來,前期已徵集了大部分黨員志願者前往小區前門值守,後門安排誰去值守呢?在徵詢了數位樓組長和平安志願者意見後,大家都表示願意為小區安全出一份力。於是,小區的後門分時段進行了開啟,大大方便了小區內居民,尤其是腿腳不方便的老年人們前往衛生服務站看病配藥,來回6公里路縮短成2、300米,居民們連連拍手叫好。

小區後門開啟後,有些外賣員、中介也想圖方便從後門走,志願者們對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講解清楚小區的管理政策是需要掃隨申碼和測溫,正常後才能放行,大家也都非常配合。隨著近期境外地區來滬確診病例的增多,居民們對於進入小區的外籍居民很敏感,前兩天有兩位外籍居民拖著拉桿箱也想從小區後門穿行至地鐵站,被工作人員勸離。

通訊員 宋鍵 新民晚報記者 屠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