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为狂妄的将军是哪一个,他的结局是怎样的?

汉史趣闻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笨蛋元帅”杉山元,扬言一个月灭中国,三个月灭美国

没错,就是这货,大言不惭地向日本天皇保证,一个月内就能彻底解决中国!听起来确实很可笑,实在是狂妄到没边了,可是当时的天皇竟然还是相信了他。

杉山元对日本帝国主义那是忠心耿耿,就像一条极为忠心的狗一样!这个人打起仗来,不算厉害,但是他的野心实在是很大!不仅看不起中国,对美国也是不屑一顾。太平洋战争的主要发动者,也是这货。

1937年的时候,杉山元已经是日本的陆军大臣,可以说是大权在握。这一年,日本经过策划,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好战的他,极力主张对中国要发动全面战争,要派更多的兵力迅速灭亡中国。他因此向昭和天皇保证,会毫无疑问地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拿下中国。同年,这货还起草了《对华宣战声明》,看起来是对自己很有信心,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侵略中国了。后来,天皇和一些大臣讨论对华侵略的时候,这些大臣认为“一个月灭亡中国”实在是有点扯淡,三个月还差不多。

1941年,作死的日本又偷袭了珍珠港,这一下子把美国可给惹毛了。这次偷袭计划,也少不了杉山元的馊主意!在偷袭的前一天,当时的天皇曾问过杉山元,如果日本和美国开战的话,大概需要多久能结束战争!杉山元吹牛逼的性格又盖不住了,他说:三个月就够了。天皇怒了:你丫的,你曾经说过一个月就能灭亡中国,这都打了快4年了!你倒是给我解释解释!杉山元:中国实在是太大了,我当时估计错了,而且中国人很聪明,所以拖到现在还是没能拿下中国!天皇:中国这么大,所以不好打,那太平洋不是更大吗,你跟我说三个月就能拿下?

其实,当时的天皇也已经对这傻逼产生了怀疑,但是最后还是同意了他的请求。太平洋战争刚开始的时候,日本确实占了很多的便宜,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的反击,日本开始吃不消了。

到了最后,美国在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后,这货还是主张不投降,内心仍然打算抗争到底。不过,天皇可不像他那样,决定投降!

二战结束后,这货竟然没有进入甲级战犯的名单,他自己都惊讶了!不过,他还是清楚地知道自己罪孽深重,怎么都逃不过惩罚的,所以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面开枪自杀了。他的妻子,对他也是挺痴情的,得知他死了,自己拿着刀自杀了。


徐聊


1949年1月,在淮海战役中,和杜聿明一起被俘,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国民党将领,他的名字叫文强。

1950年春,在北京的功德林“战犯管理处”学习的文强拒写悔过书。他的理由听起来要比黄维那句著名的“各退二十里,重新再打一次”来得更为狂妄。

“我曾任红一师师长兼政委,毛泽东是我表哥,朱德是我上级,周恩来是我老师和入党介绍人,林彪是我部下,刘少奇家离我家不到20里路。是他们没有把我教好,要写悔过书应该他们写,我不写。”

文强的履历就是一部近代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恩怨传奇。

文强的父亲文振之早年追随孙中山,文强在17岁的时候,便受到孙中山的接见,因此他本人在国民党内部就有着非常深厚的关系网络。另外他的姑母正是毛主席的母亲文七妹。他和毛主席的弟弟毛泽覃是发小,感情很深,中学毕业后曾经一起报考了黄埔军校。

1925年,文强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时,经周恩来介绍成为了共产党员。文强和周恩来的弟弟周恩寿是同班同学,因此文强还曾经受邀参加了周恩来的婚礼。在黄埔军校的时候,文强是林彪的班长,还因为林彪枪支走火跟林彪干过仗。

北伐战争前夕,文强做了文职,而林彪入了部队。

毕业后文强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宣传大队当了一名宣传员。同年9月,文强到杨森部下任组织科长。而同时期林彪由广州北上武汉,被分派到国民革命军第4军叶挺独立团任见习排长,参加北伐战争。

南昌起义前夕,文强脱离杨部,奔至武汉,担任中央军校武汉分校炮兵营指导员。南昌起义时,文强由武昌赶往南昌,结果起义失败,文强躲回家去了。而林彪当时是25师7连连长,起义失败,被冲散之后,林彪参加了湘南武装起义,并随着武装起义的队伍上了井冈山,成为中央苏区的开创者之一。

1928年春,文强第二次入川,寻找党组织,仕途很快又走上了正轨。

1928年,文强被组织派进川军第28军第7混成旅第2团搞兵运。逐步被任命为中共江巴兵委书记。在1930年前后逐步成为了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兼军委书记,红一师师长兼政委。而同时期的林彪在井冈山逐步赢得了毛主席的赏识,随朱德、毛泽东挺进赣南、闽西,到了1930年6月,林彪担任了红1军团第4军军长。

但是就在这关键时刻,叛徒叛变导致了文强被抓,虽然被营救出来后,因为汇报出逃过程引起误解,被留党察看一年,文强不服,到上海找周恩来申诉,结果没找到周恩来。这最终导致了文强彻底投入了国民党的怀抱。

在原黄埔军校教官,也是文强父亲的老朋友程潜、张治中等人的举荐之下,文强脱离了共产党,彻底加入了国民党。1936年秋,文强被任命为国民党参谋本部乙厅任上校参谋。1937年8月,被戴笠委任为上海三极无线电传习所所长,秘密身份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特务处驻上海办事处上校处长。1940年秋,文强改任上海统一行动委员会兼军统局策反委员会主任委员。

而从1936年到1940年这一段时间,林彪已经取得了人生和仕途中最重要的资本,当过抗大校长;指挥八路军115师,“平型关战斗”一战成名。但同时也被阎锡山部第19军警戒部队的哨兵开枪误伤,去苏联接受治疗。

文强到了国民党阵营,最出色的表现是在1942年之后,文强被军统派往华北和东北,抗战胜利之后,策反了近百万之众的汉奸部队,因此被晋升为了中将,军衔可是高于戴笠的,在军统中,罕有匹敌。

文强是在日本投降后,第一批奉命到东北接收的国民党要员之一。手里管着军统(戴笠死后,变成保密局)两个甲种站(沈阳站和长春站)和一个丙种站(承德站)。而抗日战争胜利后,林彪也奉命进入东北成立东北民主联军。曾经的班长和学员又在东北各自角力了。只不过此刻双方已经成为了对我两方。

结果1948年8月,辽沈战役前一个月,文强借着程潜的关系,调到长沙绥靖公署第一处,任中将处长、办公厅主任。算是在最关键的时候开溜了。

但是令文强没有想到的是,8月份从东北逃出来,9月应杜聿明邀请,去徐州出任前进指挥所副总参谋长。结果屁股没坐热,次年1月份,也就是短短4个月不到的时间,文强就和杜聿明一起被俘了。

文强是北京的功德林“战犯管理处”的死硬分子,一直不肯写悔过书,所以也是1975年3月最后一批才被特赦的。

不过躺在病床上的周恩来特地接见了文强,周总理老人家一通抱怨之后,文强这才彻底放下怨念。当初如果文强去上海找到周恩来,或许就不会走那么弯的弯路了。度过劫波的师生俩见了人生中的最后一面,彻底打开了文强的心结。

特赦后的文强,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担任专职委员,利用自己在国民党内的关系,为促进海峡两岸的统一做出一定贡献。




炒米视角



蒋介石虽说统治了整个中国,但还是有很多的土皇帝各自为政,使得蒋介石不能染指,甚至到了1949年国民党政权即将倒台之际,这些土皇帝还是在各自的地盘作威作福,其中民愤最大、最为狂妄的就要数青海的马步芳。


马步芳嗜血成性、阴狠毒辣、荒淫好色、无恶不作。当地民谣这样形容马步芳:“上山的老虎下山的狼,凶不过青海的马步芳。”


马步芳家族在当地的历史,要追溯到左宗棠镇压新疆叛乱开始,历经晚清、北洋政府,在1926年马步芳随父亲马麟归附了当时在西北独大的冯玉祥,马步芳也由营长一步步升到了旅长、师长。后来在1930年中原大战时投靠蒋介石,给冯玉祥致命一击,此后冯玉祥一蹶不振,而马步芳就把青海和甘肃据为己有,成为了自己的独立王国直到1949年。



当1949年,彭德怀率领第一野战军向西北进军时,马步芳还在做黄粱美梦,企图还想复制当年镇压“西路军”的成果。当年“西路军”出征时共有2万多人,结果遇到马家军,牺牲7000多人,被俘6000多人,被延安派出的红军救出来的只有5000人不到,还有4000多人流落到各地。西路军的惨败,是红军史上少见的失败之一。而这一切都是马步芳所为。


马步芳没有认清形势,以为凭借手中的骑兵,来几个冲锋,就可以打败解放军,重演当年的战果。他不知道的是,现在的解放军已经不是20多年前的红军了,不论武器装备还是数量都可以碾压马家军。连蒋介石几百万中央军,外加飞机、坦克都不是解放军的对手,你只有区区20万部队,还能挡得住解放军前进的步伐吗?


经过扶眉战役、固原战役和陇东战役,围歼了马步芳近万人马,占领彬县、长武、泾川、平凉、清水、秦安、武山等地区,解放了陇东广大地区。但马步芳主力部队还在,还妄图负隅顽抗,企图继续当他的土皇帝。更是亲自制定了所谓“兰州会战”,想以此决战,消灭解放军。



不可一世的马步芳口出狂言的依据就是,马步芳可以凭借兰州坚固的城防和有力地形。可是他不知道的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终还是人的意志。我英勇的解放军历时14天,打进了兰州城,消灭了马步芳的主力部队,打开了进军青海、宁夏、新疆的门户。


而马步芳及其家族成员一路溃逃到了重庆,后经重庆飞到了台湾。可在台湾的蒋介石对马步芳很不满,除了擅离职守外,还有就是这么多年马步芳对蒋介石的阳奉阴违。


看到这里,马步芳利用这么多年搜刮来的民脂民膏施展“黄金外交”,使得自己及其家族成员经香港全部逃到了埃及。由于政治上没有出路,生活上也坐吃山空,马步芳全家精神上都十分苦闷,马步芳最终在1975年死在了麦加。



据传闻,1975年,一位到麦加朝圣的青海穆斯林老人曾暗访马步芳。弥留的马步芳已说不出话,两人在袖中用西部独有的方式手谈。说到欠下家乡的感情时,老人出示一个羊头、一个马头和一个牛头。马步芳连连摇头。再问时,马步芳老泪纵横,他颤抖着指指天、指指地、又指指自己的心,用生命做思念的情感岂是金钱能够衡量的?马步芳在无限的乡愁中辞世,尸骨留在了数千里之外的沙特阿拉伯。


对此,你觉得马步芳是一个人什么样的人呢?欢迎留言评论。


历史局中人


历史上最为狂妄的将军是哪一个,他的结局是怎样的?(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战争中从来就不缺狂妄的人,但是必须用实力来证明自己,不然就是嘴炮了。

说起狂妄将军的头把交椅,非日军元帅杉山元莫属了!他给天皇吹了三个大牛,基本上一个都没有实现。

但是依然挡不住此君的好运气,官运一路亨通,1943年,杉山元被授予元帅称号,成为日本二战时期授予的三个元帅之一,也是日本历史上仅有的六个元帅之一。

顺便说一下日本军衔,日本没有上尉、上校、上将,与之对应的是大尉、大佐和大将,二战后期,大将一抓一大把,所以含金量比较低,但是元帅很值钱,日本的元帅和我国的元帅不同,我国的元帅是军衔,而日本的元帅是一个荣誉称号,得到也是相当不容易的,除了资格老之外,杉山元还有两大法宝。

一是克妻狂魔

杉山元1880年出生于日本福冈一个军人家庭,18岁中学毕业进入小仓14步兵联队,参加的第一仗是日俄战争的沙河会战,在这场战斗中,杉山元被弹片削掉了脸上的一块肉,他的右脸一直是下垂的,他的三任妻子死的一个比一个惨。

他的第一人妻子叫山本清真,是当地一个教育家的女儿,1906年4月,他他们结婚了,杉山元借此进入日本陆军大学,9个月后,山本清真因为肺结核死了。

1910年毕业后,他娶了第二个妻子小川义子,这个老婆来头很大,是日本大将小川又次的女儿,杉山元借此进入参谋本部情报部,这个女人更命苦,结婚七个月同样死于肺结核,现代人认为很小的一个病,在当时可是非常要命的。

此后,杉山元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娶妻,关于他的第三任妻子我们下一步说。

二是绰号“便所扉”

“便所扉”就是厕所的门的意思,日本的厕所门可以往外推,也可以往里拉,杉山元为什么有这样一个绰号呢?这是因为此君是又名的墙头草,典型的骑墙派,他经常随风倒,没有自己的原则,最后关头,裕仁天皇之所以选择他当陆军大臣,正是因为看中了他的这个品质,好控制,这个绰号也显示了别人讽刺他没有太大战略眼光的意味。

我们看看杉山元那些年吹过的牛。

1、吹的第一个大牛——一个月解决中国

1937——1941年先后三次组阁的首相近卫文麿的回忆录《平和への努力:近衛文麿·手記》中,提到七七事变,事变前,日本占领的华北、伪满洲国的非军事区和中国发生了很多军事冲突,日本决定”通过一场有力的军事打击“彻底解决,战争动员令由天皇发出,战前裕仁天皇问时任陆军大臣杉山元,何时能解决”中日事变“,杉山元回答”事变一个月左右结束“。

裕仁天皇真信了,然后就发生了”七七事变“,被军国主义洗脑到走火入魔的陆军军官,叫嚣着拿下中国,结果光是淞沪会战就打了三个月,日本军部被啪啪打脸,气的首相近卫文麿罢免了杉山元,把他拍到中国战场上清剿别不的抗日武装,他制定了一个三次清剿计划,结果越打北方的抗日根据地越大。

2、吹的第二个大牛——三个月解决太平洋美军

因为杉山元比较好控制,所以,裕仁天皇挑选参谋总长时,有选中了他。

1941年,美国开始对日本进行物资禁运,日本准备对美有所行动,天皇再次询问解决”南洋问题“时,杉山元成竹在胸”一个月解决战事“。

天皇责问他“汝为中日事变当时之陆相,余曾忆及当时之陆相告余‘事变一个月左右结束’现岂非已牵延达四年之久,尚不能结束乎?”

意思是:当年解决中国问题时,你说一个月搞定,现在都四年了,还没有结束。

杉山元恐慌万分,辩称中国腹地深广,打乱了日本预定的计划,天皇声色俱厉“若言中国内地广大,太平洋岂非更大,如何称确信三个月可以结束?”

杉山元“语塞唯唯而已”,最后来了个“把所有的意外情况考虑进去,三个月肯定够了”。

直接把天皇气的无语,后面的不用我说了,日军“偷偷滴进村,开枪滴不要”,偷袭了珍珠港,直接把美国拖下水,终结了日本的帝国梦。

3、吹的第三个大牛——五个月搞定东南亚

面对美国的石油、铁矿石禁运,日本不愿坐以待毙,“北进”西伯利亚失败,就瞄准了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的橡胶、石油、煤炭和各种矿石,这就是所谓的“南进”计划。

东南亚都是一些军事弱国,天皇觉得还有点靠谱,积极实施,但是,被惹怒的美国从太平洋一路杀过来,从东南亚几个国家抢过来的东西全国消耗在对美作战上了。

杉山元的结局

我们总结一下嘴炮王的战绩,准备一个月解决中国,结果打了八年,还是被赶出去了。准备三个月解决美国太平洋驻军,结果,美国轰炸了东京、扔了两颗原子弹、占领了日本,还派了一个太上皇麦克阿瑟。五个月解决东南亚,虽然占领了印尼的绝大部分,但是几内亚群岛最后没来得及占领,日本就投降了。

1945年9月,盟军宣布了第一批甲级战犯名单,杉山元居然不在其中,但是他有自知之明,作为对华战争的陆相和太平洋战争的参谋总长,他迟早是要上绞架的。

1945年9月12日上午5时,杉山元在第1军总司令官办公室准备开枪自杀,秘书在门口等着收尸,结果杉山元出来问为什么枪里没子弹,秘书无语的打开保险,推子弹上膛,杉山元朝自己胸口开了四枪才打中心脏,不过比起那个让医生在心脏部位画个圈都打不中的东条英机来说,杉山元算是好的了。

最后,我们再说说前面没有说的杉山元的第三任妻子,他的妻子得知他自杀的消息后,就在家里的佛堂,全身穿着白色丧服,依照武士的传统方法,用短刀刺中心脏而死。

不知道是该赞扬她,还是改唾弃她,不过,能用短刀刺心而死,起码勇气可嘉。





葛大小姐


彭德怀元帅、贺龙元帅、徐向前元帅、刘伯承元帅、粟裕大将、朱德元帅、叶剑英元帅、陈毅元帅、聂荣臻元帅。他们都为新中国的成立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下图:彭德怀(上排左)、刘伯承(上排中)、徐向前(上排右)、叶剑英(中排左)、陈毅(中排中)、聂荣臻(中排右)、粟裕(下排左)、朱德(下排中)、贺龙(下排右)。











有才君子



1948年9月下旬,东北解放军突然沿北宁线侧敌南下,几十万大军神不知鬼不觉的出现在了锦州外围,先攻下义县,然后就开始攻击驻守锦州的范汉杰集团。国军统帅部征求范汉杰的意见,问他要突围还是要坚守待援,范汉杰认为应该坚守待援,国军华北和东北部队两面夹击,内外夹攻,一定可以击败解放军,扭转乾坤。

于是国军统帅部开始紧急调集部队,增援锦州。一边是严令沈阳廖耀湘兵团出辽西增援锦州,一方面则命令华北组织部队增援。不过,廖耀湘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对增援锦州不仅没有丝毫信心,而且认为他很可能会被解放军围点打援消灭在辽西水网地带,所以出动很晚,十月二日就已经同意出兵,八日才集结完,出动已经是十日了。

华北这边就不同了,增援非常积极。国军统帅部任命秦皇岛的侯镜如为东进兵团司令官,在他到任之前,由五十四军军长阙汉骞暂时指挥。而当时增援部队除了五十四军,还有广东部队林伟俦为军长的六十二军,以及独立九十五师,以及预定由侯镜如带来的九十二军。但是,真正增援比较积极的只有五十四军和九十五师,尤其是九十五师,非常卖力。

九十五师为什么非常卖力呢?除了九十五师在国军中向来号称赵子龙师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九十五师刚组建时的第一任师长,也是将九十五师打造成赵子龙师的师长罗奇,这时候以中将国防部战地视察组组长的身份来到了锦州前线,完全凌驾于阙汉骞之上,成了当时真正指挥东进兵团的太上皇,人称罗千岁。


罗奇是广西容县人,出身于将门世家,他父亲还曾和李济深义结金兰,所以罗奇一开始读的也是广东政法学院,但是在黄埔军校成立后,他就投考入校,成为黄埔一期生。并且,他和郑洞国一样,在1931年时就已经是中央军嫡系中的嫡系第二师的旅长。抗战开始后,他先是在河南作战,后来将河南的几个保安团编成九十五师,他出任第一任师长。

到解放前夕李宗仁任代总统后,因为罗奇是广西人,所以一度拉拢他,任命他为陆军副总司令,也因此,有人认为罗奇是国军败走台湾之前黄埔系将领军衔最高的,比胡宗南还高。实际上他任陆军副总司令时,并未晋升中将,而是到台湾后才晋升的。而且,因为他曾被李宗仁拉拢过,在台湾一直受怀疑,不被信任,陆军副总司令干了十六年,也没能转正。

之后不久,九十五师奉命南调到湖南省内作战,编在三十七军战斗序列内,打过胜仗,也被日军击溃过,表现算是湖南部队中中等偏上的水平,罗奇也逐渐因功晋升三十七军中将副军长,后又接任军长。不过,长衡会战后三十七军损失惨重,奉命开赴广西百色整训,不久后番号就被撤销了,罗奇也就此离开了一线作战部队,在统帅部担任各种职务,一直没有回到一线作战部队。

因此,到罗奇以国防部战地视察组组长身份来到锦州时,九十五师是一个不隶属于任何一个军的独立师,但在东进兵团中属于战斗力比较强的部队。久别重逢,罗奇又回来了,他当然很兴奋,九十五师官兵一看自己的老长官又回来了,当然也兴奋,所以罗奇始终将九十五师当作增援部队的头号主力使用,国军精锐五十四军反而靠边站,打助攻去了。


所以,整个增援锦州的过程中,打得最激烈的并不是兵强马壮的西线,反而是东线,就是因为有罗奇这一针强力鸡血。罗奇不仅完全将阙汉骞放在一边,而且侯镜如到达前线后,看到罗奇如此嚣张,也退让三分,就让罗奇这样一个本来的监军,实际上变成了东线的增援总指挥。当时有人提出要迂回绕过塔山防线,罗奇也不听,坚持正面强攻。

罗奇下令九十五师编组成若干突击大队,以波浪式冲锋战法正面强攻,国军虽然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仍然未能突破塔山防线。罗奇为什么如此坚持正面强攻呢?其实就是因为罗奇离开一线部队时间太久,长期在统帅部,所以内心始终和统帅部的高参们有个同样固执的执念,认为打不过解放军,都是因为将领怕死,部队不给力,只要国军充分发扬自己的火力优势,一定可以击退解放军。

结果当然是罗奇有勇无谋的增援毫无意义,国军死伤无数,也未能突破塔山防线,解放军都打完锦州,俘虏了范汉杰,东进兵团还是没有能够攻下塔山防线。罗奇本来想用自己的老部队在大老板面前露脸,结果却不仅把九十五师打残了,范汉杰集团也搭进去了,廖耀湘则始终坚持,东进兵团不突破塔山防线,他就不东进,最后廖耀湘兵团也搭进去了。可以说,在双方战略决战的第一回合,罗奇这种有勇无谋的表现,给解放军送上了一个乌龙大助攻。


萧武


说到历史上的狂妄之人那肯定数不胜数,首先,狂妄这个词并不是一个褒义词,是用来形容人骄傲自大的词语。当然,能够被说成是一个狂妄的人,也代表着那个人是有一定的实力的,只不过他的实力和他对自己的评价并不匹配而已。至于狂妄的将军,那自然也是不少的,不过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民国时期的一个将军:张辉瓒。


(张辉瓒)

张辉瓒,毕业于保定军校,曾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在天津的时候参加过反袁活动,参加过驱逐张敬尧的驱张运动。早年的时候,张辉瓒还是一个心系百姓,为民着想的将领,关于他本人的一个为民除害的事迹还在湖南流传了几十年。

但张辉瓒本人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渐偏离本心,并且为人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后来在被红军抓为俘虏后,在大会上,被愤怒的群众要求对其进行惩罚。在1930年任陆军第18师中将师长,参加第一次“大围剿”时,曾上台当众发表演讲,并狂妄的说出,一定会在这场战役中取得胜利,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卷这类话(原话比较激烈,想看的朋友可以搜下)

随后,张辉瓒便率领部队一路从湖南打到江西,从南昌战到龙冈,在沿途的路上到处对人宣传,并扬言要给自己的敌对方一点颜色看看,这等狂妄自大之徒也是世间少有,当时,在反围剿大会上出过一副对联,这副对联深刻解释了“诱敌深入的好处。”这件事后来被国民党总指挥张辉瓒侦查得知,但张辉瓒自己却绝不相信这么轻易得来的情报,因为,他并瞧不上穿着草鞋,没上过一天正规军校的湖南老乡。



再加上当时军界的风气就是这样,从衣着上就有差距,从正规军校毕业的学生像黄埔军校,他们的学生都穿着皮鞋,拿着皮马鞭,裹着皮绑脚,而土生土长的军官却简朴许多,虽然这并不影响个人能力的发挥,而张辉瓒是从国外军校留学归来的高材生,自然有点看不上他们的能力了。

结果当然是他被红军活捉了,当时考虑到将来会带来的影响,中共这边的领导人便商量暂时放过张辉瓒,并对陪同他一起前往的红军军长说,要留着这个张辉瓒,不要杀他,杀他没有什么好处,留着他反而对中共有用,对革命也有用,起码可以给国民党的官兵一个教训。


(大围剿活捉张辉瓒)

无奈,事情突然发生变化,1931年1月28日,中共在吉安县东固召开了反“围剿”胜利的群众祝捷大会。由于当时通讯落后,联系不便,党中央的指示尚未送到东固。而东固的群众祝捷大会提出要公审张辉瓒,因为张辉瓒曾在东固一带烧杀强掳,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群众对其恨之入骨,在大会上,情绪激昂的农民群众纷纷登上主席台揪打张辉瓒。

局势一度失控,最后,硬是从红军战士的手里抢走了张辉瓒,将其拖到会场不远处的田头后,立即处死。 至此,这位狂妄自大,不把对手放在眼里的国民党将领就被激愤的百姓杀害。

后来,国民党在这件事上大做文章,把共产党、工农红军描写成欺压百姓,残害将领这样一个形象,而对于张辉瓒则称其是为民除暴舍身成仁的英雄,让国民党全体都效仿他,并为他风光大葬。


小姐姐讲史


最狂妄的将军绝对不能落下关羽关云长。

关羽在三国里也许不是实力最强的,但绝对是最狂妄的。

关羽出场第一战便是十八路诸侯对阵董卓,在联军上将接连被华雄斩杀时 关羽云淡风轻请求出战 这时的关羽只是一个小小的马弓手,而在座的各位都是雄踞一方的诸侯 关羽却丝毫没有将众人放在眼里。出城一刀斩杀华雄 回城众人皆惊 他好像没发生什么事。

接下来关羽被迫降曹, 袁绍上将颜良文丑极为凶猛 关羽却说他们 插标卖首 两回合斩杀两员大将 可见狂妄至极


接下来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更不必说 身边没多少将士却敢抢关夺城 。

攻打樊城时,水淹七军,到了关羽巅峰,拿于禁 杀庞德 根本不把曹军放在眼里。江东东吴更不必说。 孙权请儿子与关羽之女结亲 被回 “虎女岂可嫁犬子”

狂妄至极的关羽终于把自己害了 东吴夺荆州 关羽败走麦城 最终丢了自己的性命。

关羽一辈子没真正服过谁, 除了大哥刘备之外,敬重的人只有他的两个兄弟张飞和赵云 在多一个就是黄忠。一生并不把周瑜孙权诸葛亮等人放在眼里,高傲自大的关羽最终被自己所害。


阳谋春秋


狂妄的将军,一般也不会有太好的下场。

通过狂妄两个字,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个将军是一个粗枝大叶的将军,这样将军打仗的时候,会因为细节想得不足,而导致最终的失败。

这样的将军在历史上当然是有很多个的了,我们说一个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这样的典型的将军吧。

大家都知道国民党将领中,有一个叫做黄维的将军。

淮海战役打响的时候,蒋介石就把自己临时组建的嫡系兵团交给了黄维。这个兵团也就是第十二兵团,大致有十二万人。

当然了黄维带领的十二兵团,拥有当时天下最为先进的武器,大炮,坦克,机关枪.....应有尽有。再加上作战勇猛的将士们,也许这就是黄维可以狂傲的资本。

黄维本以为靠着这些人,肯定是可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肯定是能取得战场上的胜利的。

所以,当蒋介石把十二兵团交给他,让他去淮海战场上解救黄百韬兵团的时候,他就领命前去了。

但是,在路上行军的时候,黄维和胡琏发生了冲突。

为了加快进军速度,黄维建议部队走小路,但是,胡琏不同意。他说走小路可能快一些,但是,小路难走多恶水险山。

这样的地方,若是埋伏了士兵,我们的武器很难发挥作用。最终我们会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这样的行军,不但快不了反倒是会慢下来。

但是,这个意见黄维并没有听,胡琏一气之下,以有病为由就回家养病去了。不得不说这就是黄维的狂傲造成的了。

因为在他看来,小米加步枪的人民解放军,肯定不是他的对手的。这个仗,他无论怎么打,都是可以胜利的。

所以,黄维依然选择走小路进军。

事实上胡琏预料的事情,果然发生了。

当刘伯承知道黄维来淮海战场的时候,他就派了中原野战军去阻击黄维兵团,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让他们的进军速度放慢下来。

只有黄维走得慢了,刘伯承才能在淮海战场上扎一个口袋阵,然后等着黄维来钻。很显然刘伯承派去的中原野战军完美的完成了任务。

到了黄维的十二兵团,快到淮海战场上的时候,陈赓又带着自己的纵队去迎接黄维,他们且战且退,正好退到双堆集这个地方。

双堆集就是刘伯承给黄维扎的口袋阵,他就想把黄维的十二兵团消灭在这里。

本来黄维到了双堆集之后,意识到可能会有问题了,这是个陷阱。说实话当时他若是及时撤出去,应该也就不会被包围了。

但是,他知道这个地方危险,依然不为所动,而是派了一个侦探兵去打探消息,几个小时侦探兵也没有回来。

这个时候,黄维再想撤已经撤不了了。因为他早已被刘伯承的中原野战军给围住了,你看黄维是不是狂的狠呀,危险就要到来了,他竟然没有做出任何的反应。

最后,我们都知道被包围的黄维,他一直都在试图突围,但是,他从来就没有突围出来。直到最后他们放弃突围,打算逃跑。

可是,黄维也没有跑得了,最后就被俘虏了。

黄维被俘虏之后,还是狂傲的很,口口声声说自己没有输,要想再和解放军打一仗。你看明明自己打输了,最后还死不承认,这就是他的狂傲。当然了也正是他的狂傲导致了他的失败。


汉史趣闻


1941年初,被任命为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的冈村宁次,发誓要把“治安区”面积上升到华北总面积的70%,狂吧?

他判断“治安区”的标准是,中国姑娘对日军的态度:若不见姑娘的踪影,则该区治安不好;姑娘因对日军汽车感到好奇而敢从窗户眺望,则治安稍好;姑娘若能自如地走在日军来往的街道上,则为治安区。

当然,冈村宁次的计划最后破产了。直到被从华北方面军司令任上调走,他的目标也没实现。

从出任十一军司令以来,他眼中就没有国民党杂牌部队,认为只要大量杀伤中央军,尤其是消灭江北的汤恩伯部和江南的关麟征部,所谓中国事变就离解决越来越近了。

冈村宁次的狂妄,不像东条英机、杉山元、板垣征四郎等人或者疯狂癫狂,或者表现在嘴上的狂,他是发自内心的狂妄,直到日本天皇发布投降诏书,他还都一直认为日军能灭亡中国。

1945年1月29日,冈村以中国派遣军司令官的身份,发起了对四川(重庆)的钳形攻势。直到这一刻,他依然对全面占领中国充满信心。

左一:芷江会战之后的王耀武

他的计划是:华北方面军迅速攻占刘峙第五战区长官部所在地——湖北老河口,第六方面军迅速占领何应钦陆军总司令部所在地——湖南芷江,然后双管齐下威胁重庆。老河口日军虽然拿下了,但却在芷江会战中遭受了王耀武第四方面军的重大打击,以失败收场。

事实上,芷江会战,已经是日军主动发起的最后一战,他们早已到了穷途末路。可冈村宁次不这么认为,在接到日本天皇的投降命令前三天,冈村宁次竟然想要游说大本营抵制《波兹坦公告》,继续战斗到最后一刻。

他认为,至少他麾下的中国派遣军,能战兵力还超过一百万,装备齐全依然能战,甚至还有机会“彻底解决中国事变”。即使最后打不赢,也不惜战到“玉碎”。你看,冈村宁次都狂到什么程度了,连东京大本营的决策都在怀疑了。

当然,冈村宁次如此之狂,还是有一定原因的。他得到了蒋的赏识,也正因为此,日本投降后的冈村,非但没被作为战犯关押审判,还成为了蒋的座上客

日本投降后,冈村宁次先以日本“徒手官兵”善后总联络官的身份,协助遣返日军、日侨,等于免除了牢狱之刑。到了1946年,他还被蒋秘密聘为了军事顾问。

1949年蒋第三次下野后,汤恩伯还只听命于蒋,置李代总统逮捕冈村宁次的命令于不顾,将后者送回了日本。

对此,冈村宁次在日记中写道,汤恩伯毕业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战争结束后,负责接收上海的他为日本人尽心尽力,十万侨民身为体谅和感谢。。。

1966年,冈村宁次因心脏病发作猝死,时年82岁。

冈村宁次有一定的军事才华,又十分的狂妄,可在一场正义与非正义的大交锋中,他只能成为失败的那一方,他终究对抗不了趋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