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就是鄉味,你的家鄉有哪些讓你念念不忘的小吃呢?

一個大勺子


印象中最念念不忘的就是老家的煎包了,每一個煎包都擁有一個金黃的脆底,輕輕咬開煎包的外皮,麵皮鬆軟有彈性,餡料飽滿,湯汁濃郁,一塊錢一個,我能吃一口氣吃掉八個!


小時候很愛吃麻團,圓乎乎胖乎乎的,最喜歡剛出鍋的麻團,咬上一口脆脆的,內裡綿綿的糯米和外面的芝麻酥皮混在一起特別香!

估計很少會有人知道這個叫什麼,這個叫三和士,記得小時候媽媽經常給我做這個吃,食材是黃生油、花生、糖、麵粉一起炒,吃上一口滿滿的香甜酥香!裝在玻璃罐中,能保存一個月左右

海蠣餅,小時候的回憶,尤其喜歡剛出鍋的海蠣餅,色澤金黃,咬上一口!酥脆可口,殼酥餡鮮!簡直太香了!


小宋的美食記


兒時最喜歡的就是過年前幾天,媽媽開始蒸饅頭 磨豆腐,裊裊炊煙預示著離過年越來越近,現在生活越來越好 從小磚房搬到了小樓房,從自行車換到了小汽車 最懷念的還是小時候進入臘月裡面一天一天數著日子盼過年的時候,殺年豬 蒸饅頭 磨豆腐。。。


擇寶麻麻


小時候超級討厭吃一種小吃“豬舌粄”,這個名字的是我們給起,因為它的形狀很像豬舌頭,但是實際上面團油炸之後的,外面裹著翻砂糖。(我找了很久都沒有找到“豬舌粄”圖片,所以無法展現給大家看)

我當時覺得一點都不好吃!但是我奶奶覺得特別好吃,所以每一次到了傍晚5點鐘的時候,有一個阿姨騎自行車出來賣各種小吃的時候,她就會給我們幾個買豬舌粄吃。

但是,我們幾個都覺得不好吃,就想吃其他的,我們想吃炸糯米、想吃菜粿、想吃粽子,但是奶奶覺得我們太麻煩了,所以統一買她喜歡吃。於是每次到了傍晚5點鐘的時候,又覺得委屈,嘴又饞,所以想要吃就得乖乖聽話。

但是後來長大了以後,就莫名奇妙的覺得它好吃了,於是每一次從外地回家的時候就想要吃它,不過現在想要吃它,成為了我念念不忘的小吃之一。

當然除了豬舌粄以外,我們家鄉還有很多的家鄉的味道是讓念念不忘的,例如上圖的迷你版小長粽,外面裹著的是香蕉葉,裡面包著糯米和肉,在蒸熟之後,會帶著葉子在油鍋裡煎,吃的起來時的非常的香。

家鄉有很多好吃的,例如我剛才也提到的炸糯米,它是外面裹著一層面團,裡面包著熟糯米一起在鍋裡油炸,外酥裡嫩,好吃得不得了。

另外家鄉里還有兩款嚴重很高的“粄”,主要的材料都是椰絲,不過不同的是一款是椰絲裹在外面的,吃起來特別像是在吃果凍,我們給她取的名字叫“朱麗粄”,而“朱麗”的意思就是果凍。

另外一款,它則是將椰子包裹在裡面,如果無視它的顏色,它的形狀就有點像雞蛋餅,但是裡面全都是香香的椰絲哦!我讀書的時候每個星期至少會買兩次以上,這一個我倒至今都是想念著的!

這些小吃如果不是當地人還不知道在哪裡買,因為這樣的小吃店就只有幾家,而且全都在巷子裡,像我出來外面工作久了,回去都不知道在哪裡買,都需要有一個引路人。

因為小時候經常吃,所以在外面的時候就會時常想念自己家鄉的味道,所以這些大概就是我念念不忘的美食樂!


嘴愛吃零食


我是廣東的,小的時候自己讓我回味的東西有兩個,一個是雞蛋仔,一個是豬油膏。

記憶裡每當有什麼喜事,好事的時候,總能看到媽媽奶奶他們從口袋裡給我們掏出這兩個吃的,一看到這兩個吃的就知道有好事發生,至今仍能回味起當時那個東西的心情,但是現在買來吃不到當時的那種感覺了,有的東西放在回憶裡反而更好。


粵好


我的家鄉在四川遂寧,我們那小時候有一種很常見的美食(但是現在很少看見了)叫“油酥”很好吃,把發好的麵粉,用筷子一點點的挑起來放進油鍋炸,外焦內軟,很好吃,麵粉裡放少許花椒是精華,現在很少看到賣了,但是我們會時常自己動手在家裡做。


四川萍妹兒


我來自安徽,安徽小吃有很多,我最最喜歡的有以下幾種

1、葛粉圓子

是安徽徽州山區漢族傳統小吃。徽州山區盛產葛根,性涼、味甜,葛根榨洗出粉名葛粉,又名山粉,徽州民間常用以製作點心類食品。

2、五城茶幹

原產於黃山市休寧縣五城鎮。其位於率水河(新安江源頭)岸邊,自古是徽州重鎮。五城茶幹味鹹耐嚼,水分極少,是佐茶佳品,也伴隨曾輝煌一時的徽商聲名遠揚皖浙贛三省。

3、豆腐腦髓

是安徽歙縣地區的特色傳統小吃。易消化吸收,因豆腐丸子很嫩,故命名為豆腐腦髓。軟嫩可口,湯汁鮮美,風味獨特,易消化吸收,因豆腐丸子很嫩,故命名為豆腐腦髓。

4、秤管糖

安徽省徽州地方傳統名點。這是一種有特色的飴糖製品,其形狀像一根根切斷了的大秤管,故稱之為秤管糖。 秤管糖用飴糖裹著白芝麻或黑芝麻,裡面有一個白色的糖心,糖心是白糖拌以芝麻粉、米粉做成的。如將其搓捏得更細(如鋼筆筒)即成一品香。其特點是鬆脆,不粘牙,甜香適口,老少皆宜。

5、績溪菜糕

是安徽績溪地區漢族傳統風味小吃,香氣撲鼻,鬆軟可口,口味獨特。

6、徽州棗泥酥餜

原料主要為上白麵粉、黑棗;輔料為面酥、白糖,配料為豬油、麻油等。金黃色,扁圓形,外皮透明,香甜味美。

7、格拉條

也叫格拉麵,是安徽省阜陽地區漢族傳統小吃。頗受當地人的喜愛,在大街小巷都能吃到,這種類似麵條的食物需要將各種作料均勻攪拌所以就被稱為格拉條,而因其顏色金黃、面形粗壯,也叫金條面。

8、安徽如意鴨

特別注重湯汁,湯汁的配料特別的多。當鴨肉被湯汁滲透的時候,鴨肉由內而外都有著一股清香。而且安徽如意鴨的外表也是特別的好,呈現出褐紅色,皮薄油亮。

9、徽墨酥

它的原材料主要是小麥粉,植物油和黑芝麻。這三種材料的選用都是特別的嚴格的,都要求是優質的。所以,這就在極大程度上保證了徽墨酥的美味,入口酥軟,香氣襲人。

10、臭鱖魚

名氣非常大的徽菜代表,聞著臭,但鱖魚肉非常緊緻好吃,潔白的魚肉如同蒜瓣,結實入味,風味獨特。

當然還有其他很多好吃的小吃,但這10種我最喜愛


婷婷美好生活的日記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淮安人,從小吃到大的應該就是炸串了。我們這裡叫炸乾子!也從事過幾年這個工作。可以說對炸乾子有種特殊的感情吧!現在雖然不做了,但是隔三差五的還是會去吃。最後附上一張我自己做的炸乾子照片,有食慾嗎?



鄉野小鍋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我的家鄉在美麗的福建邵武,下面這兩樣就是我家鄉特產之一

腳跟餈

  腳跟餈狀如腳跟,色金黃,味香,是邵武人十分喜歡的小吃。

  具體做法是,選上好粳米與秈米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浸泡後磨成米漿。之後將沉澱的米漿放入熱鍋內攪拌成半熟狀起鍋。在攪拌過程中,要邊攪拌,邊倒入適量的天然鹼水。當地人將富含鹼的植物燒成灰,放水浸泡,過濾出天然鹼水,供做腳跟餈之用。接著將半熟的米漿團搓成條,用刀切成半釐米厚的圓餅狀,捏成周邊微上翹、中間凹的橢圓薄片,如同用腳跟擠壓而成一般。再將5至6片薄片疊成躉,放入籠屜用旺火蒸。蒸時腳跟餈上面要放上用五花肉做的米粉肉。出籠的腳跟餈油光發亮,遠遠就能聞到一股清香,令人陡生食慾。

  吃時,一碗腳跟餈上要放一塊米粉肉,蘸辣醬食之。米粉肉鮮美、油而不膩,一口下去滿嘴生香;腳跟餈辣香交融,令人滿口生津。

食抓餈是南平邵武名小吃,用優質晚秈白米加肉絲等配料精製而成。拿抓餈,因用手拿抓而成,故又稱“包餈”。尻,方言即“腳跟”,尻米莊餈外形像腳跟踩制一般,故又稱“腳跟餈”。


小鳳的美食


我的家鄉牡丹江

NO.1:鏡泊湖魚宴

品味牡丹江不容錯過的美食,品種多樣,肉質非常細嫩,味道十分鮮美。

NO.2:石鍋拌飯

品味牡丹江不容錯過的美食,朝鮮族特色風味,味道鮮香、營養豐富。

NO.3:白肉血腸

品味牡丹江不容錯過的美食,肉質鮮美細嫩、味道醇香可口。

NO.4:朝鮮冷麵

品味牡丹江不容錯過的美食,當地習慣使用蕎麥麵製作,口感非常勁道、味道香甜、營養豐富。

NO.5:狗肉鍋

品味牡丹江不容錯過的美食,味道鮮美、口感勁道。

NO.6:鐵鍋燉大鵝

品味牡丹江不容錯過的美食,當地特色菜餚,肉質鮮嫩、營養豐富。

NO.7:小雞燉蘑菇

品味牡丹江不容錯過的美食,肉質鮮嫩、味道鮮美。

NO.8:涼拌鯉魚絲

品味牡丹江不容錯過的美食,嫩脆鮮香、滑爽適口。


魚丸子


提起家鄉的小吃,我最愛的就是燒餅夾肉和酸菜豆麵。常年在外,最掛念的就是它們。

燒餅夾肉:剛出爐的燒餅,金黃焦脆,層層起酥。配上精心熬製的滷肉,輔以辣椒、蒜蓉,咬一口滿滿的幸福感。

酸菜豆麵:豆麵,是在和麵的時候加入黑豆粉,這樣和出來的面星星點點,下鍋煮熟,配上醃製足月的酸菜,吃過一次就愛上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