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考大學全國一張卷,一條分數線,按名次錄取可以嗎?

魔笛浪子


先看下歷史上的全國一張卷,摘自百度百科

南北榜[1]案又稱春夏榜案、劉三吾舞弊案[2]、南北榜之爭[3]、南北榜事件 [4]是明初科舉考試中的重大事件。[5]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會試,以翰林學士劉三吾、王府紀善白信蹈主持丁丑科殿試。後發榜,陳安阝為第一,取錄宋琮等51名,是為春榜。因所錄51名全系南方人,故又稱南榜。北方人一名未取,為歷科所不見。[6][7][8]

會試落第的北方舉人聯名上疏,告考官劉三吾﹑白信蹈偏私南方人。朱元璋命人複閱落第試卷,增錄北方人入仕。[5]

但經複閱後上呈的試卷文理不佳,並有犯禁忌之語。有人上告說劉三吾﹑白信蹈暗囑張信等人故意以陋捲進呈。朱元璋大怒,處理了相關官員。[9]六月,朱元璋親自策問,取錄任伯安等六十一名,六月廷試,以韓克忠為第一名﹑王恕為第二名﹑焦勝為第三名,是為夏榜。因所錄六十一人全系北方人,故又稱北榜。[5]

南北榜案以為明朝分南北取士之先例,至朱元璋以後遂成定製。

1397年發生的“南北榜”之爭。其實並不是一場科舉舞弊和反舞弊事件,而是一場統治者利用科舉來擴大統治基礎、籠絡士人的政治事件。[3]

假如按照題主所說,會產生一種情況,就是南方獨大,幾乎211、985大學錄取的都是南方教育發達省份學生,或者個別北方几個教育強省。

以後政界、商界大腕也基本出自這幾個省。

會有幾個省舉步維艱,尤其是新疆、西藏。

而新疆、西藏對我國的戰略意義不言而喻。

中國將會是一個分裂的國家,這也是西方國家想見到的一個局面。

我當高中老師十幾年了,思考教育公平也十幾年了,除了現在的高考制度,想不出更公平的辦法。


肉丸子653


不可以。雖然說全國統考一張卷表面看上去很公平,但其實真正意義上並不公平。地域不同,經濟水平不同,師資水平也不同,簡單來說東部偏發達,西部偏落後,我考的是全國二卷,我南方的大學同學他們考的試卷比我們難,分還比我們高,但卻和我在一個學校,這就是教育資源分佈不均,有的也是地理位置決定的,我之前去過西藏,他們那裡條件比較艱苦,首先是氧氣比較稀薄,而且到了冬天天氣很冷,他們很努力,可是環境條件和師資條件給他們的支持很少,雖然國家鼓勵去偏遠地區支教,可是又有多少人真心去呢?所以我認為現行的制度還是比較好的,我就是這個制度的受益者。


材料研究僧


我考大學的時候,還要參加一個初考,目的是拿到參加全國統一考試入場資格。是有名額限制的,即使你的水平有考上清華北大的可能,但因為你上屆考上本科,專科的人太少,所以給你所在學校的名額極少!我的上一屆考上了一個,忘了是本科專科,反正我們這屆文科班就給了兩個名額,我就是那個第三名,據說只差零點兒五分。即使差零點兒一分,也沒用。後來我的老師很鼓勵我來複讀,再後來有人透露,我的前兩名,一個是農場辦公室主任的兒子,另一個是建築工程師的孫子,而我是後來落戶的極普通的一個傻小子!哈哈😄現在想想,還是自己能力差,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我始終沒發光,都五十五六的老男人了,就這樣了,我前面那兩名,混的還不錯,一個是農場計財科科長,另一個是辦公室主任!說明名額給了他們是對的,他倆為農場的事業,做出了他們心裡很有數的貢獻,而我沒做到,只是沒給任何人添過麻煩!!


5671119


全國考生考完全一樣的題,然後全國劃出同一樣的分數線,再統一按全國排名進行錄取,這個從技術的角度來看,是完全可以實現的;而且現在的投檔、錄取工作都是通過計算機網絡進行,操作起來應該是完全沒有一點問題的。

書生覺得,提出高考應該統一試題並統一錄取的,應該是感覺目前高考錄取不公平省份的,像河北、河南、廣東這些省份的人,經常能看到這些地區的人會說目前的高考對他們不公平。

以2017年的全國1卷為例,河南的一本錄取率只有7.80%,是九個使用1卷地區中錄取率最低的;同樣是理科一本線為484分的湖北,一本的錄取率達到了15.80%,是河南省的兩倍。如此比較的話,確實是對河南考生非常不公平的。

當然,河南的錄取率低,是和河南高考人數多有很大關係的;而實際上,這和河南考生達線人數少也是很有關係的。

為了比較,來看看同是全國1卷,理科一本線同是484分的湖北和河南,一本線附近的一分一段表。

可以看出河南理科考生到分數線時考生人數為85142人,而湖北此時的考生人數為51271人,雖然表面看起來湖北的考生達線人數少,但不要忘了,河南考生是湖北考生的兩倍還要多!而此時的線上人數卻只多了三萬多人,如果按兩倍計,河南考生達線人數應該在十萬以上。

而如果把眼光回到河南表中的第一個數字,也就是回到530的地方看,此時河南的考生為42570人;而同樣的分數湖北考生人數為29071人,很顯然,此時兩省考生人數只相差了一萬多人;

也就是說,如果分數線統一劃到530分的話,河南考生相對走的人就更少了。

很顯然,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分省錄取,而是進行統一錄取,河南考生其實是佔不到任何優勢的,而且相對更吃虧;

當然,到了450分的時候,湖北考生有68073人,而此時的河南考生有了125749人,近似是河北考生的兩倍人數了,到此時,達線人數和考生人數的比例才基本持平。

由此可以看出,在高分考生成績不佔優的情況下,如果全國同卷同分,對考試成績相對較差的省份考生來說,只能是雪上加霜,日子會更不好過。


從以上可以看出,如果全國同卷同分,看似公平,實則會更加不公平,就是教育水平相對滿後地區,由於考生成績相對較低,使得該地區考生上名校的希望可能完全落空,甚至上一本院校的考生也會大大減少。

因此,目前的高考才不只是沒有同卷同分,而且除了全國1卷外,還有全國2卷(相對來說,二捲包括了更多的落後地區),而且還有全國3卷等,為得就是針對全國教育的不均衡而採取的措施,以便各地考生都能有上學的機會。

全國高考統一使用一張卷,同一個分數線,在目前的情況下,是不可能的;未來,等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教育也基本實現完全一致的情況下,應該是可以讓一卷走天下的。

希望這一天能早日到來。


一介書生945


全國一張卷以前就實現過,這個沒問題。

一條分數線也沒問題,反對者無非是京滬利益既得者群體。當然,他們這時候會假裝“博愛”,關心起教育不發達地區來,說什麼“那教育不發達地區考生豈不是無學可上”?其實這個問題也不難解決:對老少邊窮地區、以民族語言為母語的少數民族,在統一分數線下設定降分錄取幅度和名額分配,這個誰也不會說不公平。

當然,我認為地方所辦的院校,多招收本地學生的做法也無可厚非,比如首都師範大學,本來就是北京人的,那麼把八成的招生指標投給北京自然沒問題;但是北大清華北師大這樣做就不行。

所以綜合來看,我認為較好的解決方法是:全國統一試卷;部屬院校統一分數線,按名次錄取,不看地域;省屬地方院校設定兩條分數線,一條較低的,留給本省考生;一條較高的,留給其他地方的考生;對於老少邊窮地區、以民族語言為母語的少數民族,在統一分數線下設定降分錄取幅度和名額分配標準,對以漢語為母語的少數民族不再照顧。


譯路若揚


休他媽的都放屁吧,全國統一教材,同一考最公平公道。北上廣其他城市,給其他落後省資原都是一樣的,達不到分數線,那是你沒努力學好,象河南山東大省,學子要比北上廣深等不發達省份學子,要努力好多倍,除正常學校學習対,放學還要去上高價校外培訓班,(一節課時百時塊)去學兩小時,晚上還要多做好些作業,每晚都在11點後才能休息。從小學到高中,特別是高中生,那是整天,半夜的學,寫作業。他們高分數的付岀,得不到那些專家們的同情,說是社會資源分配,放屁,不付出的得到了,付出的而沒得到,而且努力學習的學子們,只有按省份,分配的極少量名額,可以說她們去上的名校,肯定都能在班裡是前衛的,四百多分與七百分左右,同時都能上北大請華,你們是啥東西,混旦玩意兒。還再說全國資源分配不到位,古人給我們留下很的榜樣,“趕考"。堅決支持全國同考同教材。堅決支持全國同一分數線入取學子,讓那些付出的學子們,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吧。有付出就有回報。


539693304O


按理說是可以的,古代的科舉制度就是這樣的。

不過產生的問題就出來了,因為高考人數太多了,東西部教育資源本來就不平衡,有可能導致北大或者清華大部分錄取的是河南,山東,河北,陝西的考生,以至於有些省份多年一個都考不上。

時間長了,矛盾就出來了,比如首先首都的同學們就先要鬧事了,學校建在北京,卻不能在北京上學,你說這能忍嗎?

所以說目前的高考政策是最合理最穩妥的,各個低區各個民族都照顧了,大家都沒意見,和平共處,這樣教育才能發展,社會就能安定團結!


哥不洗車等下雨


絕對的公平就是絕對的不公平,天下壓根兒就沒有絕對公平的事。

如果真的是全國一張試卷,由於各個地方經濟發展的程度不一樣,教學設施不一樣,師資力量不一樣,用的教材不一樣,西部地區孩子尤其是邊遠山區的,您覺得他們能競爭過發達地區孩子嗎?

一、一刀切不是公平

全國考生使用同一張高考試卷,這是明顯的一刀切方式。

如果全中國各個省市各個地方所有的學生學習的內容是一樣的,學習的老師也都差不多,用同一張試卷是可以的。

但是,現實情況卻是目前各個省市使用的教材不統一,學習的內容不統一,學習內容的難度也不統一,甚至連學習的進度都不一樣。如果使用同一張試卷參加高考,這絕對是更大的不公平。

如果根據這張試卷劃出一個全國統一的錄取分數線。那中西部地區很多孩子一定會被卡掉。

這裡並不是說他們學習不夠努力,不夠聰明,而是由於各種因硬件,軟件設施不完整,不像東部地區那樣完備,西部地區的孩子一定吃虧。

這就好比拿一個模子去卡全中國人,這個模子高一米七五,體重是70公斤,胸圍是88,臀圍是80等等,如果這樣去卡,全中國有多少人能夠合格?

北方人個子整體偏高,南方人相對矮一些,這樣公平嗎?還有那些瘦子或者胖子這樣公平嗎?還有大人,小孩兒,男人女人這樣公平嗎?

所謂全國用一張試卷的想法,只是一種自我安慰的理想主義而已。這就如同民主制國家,有人宣傳真正的民主是全民民主,請問每一個人都來管理國家,這個國家究竟怎麼管理?還不亂套了?

二、廣大考生想要什麼樣的公平?

其實從教育的角度來講,公平大體分為以下幾種。

起點公平,過程公平,錄取結果公平。

所謂起點公平這一點在現實教育辦學過程中是無法實現的,有的是重點高中,學校有的是普通高中。有的是城裡的孩子,有的是農村鄉下的孩子,城裡的孩子各種條件相對具備,農村的孩子面對的條件相對落後。

所以,在起點上是無法做到公平的,這就如同每一個人剛生下來是不一樣的。

過程公平這一點相對容易做到,比如說面對相同的考試,努力的孩子往往最後有好的回報,那些偷懶的孩子則很難得到回報。

因此,就學習的過程來講,儘管存在師資力量,學校設施等方面的差異,但各個地方可以因地制宜,通過有限的自主命題方式來獎勵那些勤奮的人。

最後的錄取公平是最重要的,也是比較容易實現的。

目前大家所爭議的問題就在這裡,很多高校自以為是,自己招生的權力過大,這樣就在錄取上造成了人為的差別。

比如說某些大城市的高校,針對本地方的考生往往會有很大的偏心,無論是在招生的人數還是在分數方面都不公平。

一方面招生的人數多,另一方面對本地區考生劃的錄取分數線過低。這就等於把其它地區孩子排斥在規則之外了。

三、相對公平的高考制度

目前中國的高考制度還是非常公平的一種選拔人才方式。

儘管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細節性問題,但是很多人可以通過這個平臺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取得一個好的結果。

李老師就是一個窮苦人家的孩子,從小通過自己的努力也照樣考上大學,進入城市建立自己的家庭。

以前很多人說高考上大學最後還不如一個農民工掙的錢多,幹嘛還要參加高考啊?

實際上有這種想法的越是在落後的地區越多。因為他們看問題往往是看的很近,只看到眼前的利益。

高考是機會,是普通家庭孩子翻盤的機會,因為高考給大家提供的公平就是機會均等。

所以我認為最大的公平就是機會公平。


教師老李


全國統一題目統一閱卷統一錄取分數,呵呵,不可以。

明朝朱元璋開科取士,搞得南北士子互相爭鬥,最後只好分區錄取,也殺的人頭滾滾。

如果現在還是搞大統一,那麼西藏青海內蒙等偏遠地區幾乎沒有幾個人考上985,典型的製造民族矛盾啊。

同樣的道理,各省教育發展並不均衡,一般來講是南高北低,東強西弱。大統一招生會帶來地域矛盾和階層固化,不利於國家發展。

另外,清華大學在各省招生比例與“庚子賠款”有關,已經形成百年慣例,不好打破。


轉了三十多圈的驢


就說河南,他的分數線為什麼高,第一,錄取人數少,第二,考生多.那麼,為什麼錄取人數少呢,全國性的高校在各省的錄取比例是差不多的,不存在偏偏對河南苛刻一些的情況.那麼問題是什麼?問題是河南省的高校少,高校少就說明河南在高等教育方面投入少,就是花錢少.所以那些吐槽河南省錄取分數高的人為什麼不要求河南省把自己的高等教育經費也和別的省比一比呢.再放寬一點,河南省的教育經費投入是多少?在網上百度一下,右這樣一條消息:"教育部提前下達2019年城鄉義務教育補助經費,河南省補助最多".這樣一個連義務教育都靠國家補助的省份,有什麼理由要求他的錄取分數線跟人家一樣呢.

花的錢比別人少,卻想享受的比別人多,這就是河南,也太河南了吧.就說江蘇,包括南大東南這樣的高校都是教育部和江蘇省聯合辦學,江蘇省是花了大錢的,即便如此,南大東打在河南省的錄取名額也不會比其他省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