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寒門出貴子”變得越來越難,985、211中的農村學生佔比越來越低,是這樣嗎?

撿來的八哥


確實如你所說,985這類的大學出身農村的人越來越少。一是因為農村教學資源不是有限,而是沒有;二是現在農村的學生有幾個愛學習或者說學習好的,這些小孩每天接觸的就是父母在外打工,初中畢業後也就大部分跟著父母的腳步出發了;三是現在寒門的學生沒有因為自己家庭苦而發奮努力,而是憎恨父母沒有能力給他們買蘋果手機。總的來說,自古如此,寒門本身就難出貴子、現在的寒門子弟已經不是書本上的寒門子弟了。過去20年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給寒門提供了大好的機會……但以後這樣的機會幾乎不存在了……!



奮鬥虎Tiger


確實越來越難了,我是農村的,之前自己上高中的時候總感慨教育的不公,因為聽老師們說北京本地的考生考400多分就能上清華北大,而我們最少也要快700分才可以。

後來通過自己的努力定居城市,慢慢發現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真正的公平,就像沒有絕對的靜止一樣。出生時,孩子的們的差距就有了,城裡的孩子不少很小就上早教,幼兒園的師資也更是優於農村,幼兒園中班開始,孩子們就報各種興趣班,很多父母不只是為了學習,是想讓孩子多一種發洩情緒的渠道,多一種未來的選擇。而農村的孩子很少有報興趣班的。到了小學,初中,高中城市孩子的輔導班,興趣班也不會間斷,但農村好多家長讓孩子只知道學習。

農村的很多媽媽學歷不高,不少孩子是留守兒童,即使自己看孩子,教育理念和育兒觀念相比較城市高學歷的媽媽也還是有差距的,家庭教育可能很多農村的父母會忽略,但是卻是對孩子性格影響很大的一個因素。

基於以上原因,寒門出貴子確實越來越難。但是,現在是一個互聯網的社會,網絡沒有界限,給農村的孩子多了一扇看世界的窗,很多培訓機構也有線上課程。相信只要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用心和重視,不管孩子生在哪,也必定成材。


a小可樂188637348


就像我大學宿舍6個人,一個北京的一個烏魯木齊的還有我西安的,我們三個在一排床睡,另外三個一個天津本地,兩個外地,都是辦助學貸款上的學,我們三個我條件算中等的,另外兩個都是比較有錢的,一個有車,一個學校對面有房,我們幾個沒事aa天天喝酒唱歌上網,每週末如此雷打不動,另外三個從不和我們一起出去玩,不是我們不叫,是他們不願意和我們一起去,我們aa一人基本200左右一次,他們一個月生活費500,大家表面很和諧,但是明顯分兩波人,我們三個畢業後我去廣州某國企上班,這幾年買車買房也沒耽誤,另外兩個一個回家接手他爸生意,一個出國讀研,日子也順風順水,另外三個一個在私企打工,至今房車沒有為了夢想在打拼,一個回老家幹了一個事業編月薪4000生活也還過得去,最後一個因為和同事不和,被老闆開除,至今未就業。我們是一個宿舍出來的朋友,我們經常在一起的富二代談不上,但是家裡在當地都還算過得不錯的,另外三個家裡沒你想象中那麼窮,但是條件確實不好,兄弟姐妹也多,考上大學的不僅要負責自己,還有父母弟妹,困難可想而知,我們畢業這6年來大家有的追逐夢想,有的養家餬口,寒門不是不能出貴子,但是家庭的影響對於你來說會伴隨一生,我父母高知,父親哲學碩士,母親哲學學士,兩人也都是農村走出來的,他們帶給我的就是樸實的生活習慣和努力上進的生活態度,為人處世教導的比較高深,至今沒學到什麼,但是總是在強調遇人低頭時不彎腰,遇事改避時不手軟。僅此而已,家裡也帶著在我看來不好的一面,我也在努力擺脫原聲家庭帶來的影響,破除自己思維的枷鎖,讓自己更上一步。


lathander


70後的我確實是有感觸。當初我考上大學但是家裡拿不出學費,我默默撕爛了錄取通知書,高中畢業就打工了。多年之後,生了大寶之後經濟允許,才拿起復習課本,參加成年高考,順利如願。在校園學習四年順利拿了本科畢業證,有家庭的婦女去校園脫產讀書,其中克服了多少阻礙和困難,感謝我孃家人一直的支持,是我爸爸媽媽幫我帶小孩,我才安心坐在教室裡。我想證明給我的孩子看,媽媽也一直在努力學習,媽媽也想給孩子做個好榜樣,無論年紀多大。如今,我兒子高三了,成績還不錯,一直都在補習,一對一的補習真的是燒錢,只要輔導老師一個微信通知我說要交補習費,我省吃儉用也要交。因為我不想我兒子遺憾,初中到高三,算不出花了多少補習費了,但是我覺得值得,老師的付出我們必須尊重,交課酬就是尊重老師知識的體現。明年六月份我兒子就參加高考了,我希望他能考上985,加油我的兒子!^O^[玫瑰][玫瑰]媽媽知道你一直都很努力,媽媽知道你也心疼補課費,沒事的,錢可以再賺,青春要無悔[加油]


福媽喵喵


你們想過小學上學需要走半個小時才到學校,中學需要騎自行車將近一小時到學校的學生是怎麼過來的嗎?尤其是冬天,到學校還得現生爐子,初中的時候有早自習,真的是早上帶著星星走,晚上帶著月亮回來,不放假在家冬天肯定是看不了太陽的,小手凍的都是凍瘡,這種情況早上有兩個小時平靜心情,下午兩個小時提前發愁,我們莊和我一起上初中的男生就有10多個,最後只有我一個人堅持初中畢業,不是學業太累,而是實在堅持不了了。現在想想真是,都是眼淚呀


瞎看瞎評論


這確實是這樣!!原因有幾個:

1.師資力量。還記得上山下鄉嗎,那個時期有一大批大學生來到偏遠地區,有的留下做了教師。還有就是響應國家支援中西部,也過去一批人,紮根到基層。兢兢業業的奉獻整個人生。所以有個階段,偏遠地區的基礎教育也撐的起來,會有考入名校的學生。

但是,90年代開始,發達地區開始不遺餘力的挖各地高級教師。我家親戚就有被挖到上海的。男的是老師,妻子不是老師,但給解決工作,解決住房,解決戶口,解決子女入學,工資是原來的好幾倍,幹嘛不去!!

加上原來的老大學生退休,大多數人不願意回農村當老師,師資力量差距越來越大。

2.家長重視程度。農村孩子大多數基本都是放養狀態,很少有重視學習的,學不學在個人。特別是隨著父母出去打工,變成留守兒童,指望著爺爺奶奶,來督促學習,不太可能。

城裡的父母,從早教就開始抓教育,幼兒園已經各種啟蒙,小初高甚至擼胳膊挽袖子親自上陣,自己學完再教娃,不會就各種補課班,甚至家教輪著補。

我小姨在我弟弟上高中時選擇陪讀,每天上下班通勤,單程將近兩個小時,每天下晚課後,還在弟弟旁邊陪著,弟弟學習,她看書。

城裡家長基本高中三年付出太多。有很多媽媽高三一年頭髮半白。

3.孩子的視野。城裡孩子視野更開闊,大多數父母意識到帶孩子旅遊增長見識,去國內不同的地方,看看當地的高校。有能力的還會帶孩子出國,現在身邊高中孩子很多基本都出過國。見過世面的孩子,有的也對他觸動很大,學習會變得主動一些。

不知道其他地方農村孩子怎麼樣,我身邊認識的或者聽說的,家長很少有這方面的意識。有的能接受打麻將輸一兩千,但不接受讓孩子去旅遊。

4.不可否認,電腦,手機上網正在使寒門孩子通過讀書改變階層的希望越來越渺茫。


李老爺後院的貓


我不是很懂什麼985.211,我只知道我們村裡二十幾年前,一個大學身都沒有,後來一個,兩個,三個,想在每年都有,不管那個大學,都不再回弄村了,在外邊有車有房,混的大多都很好,有的回來給父母買車,有的給父母在市裡買房,當然也有幾個父母要給貼補的


明天更會好151271406


對於985、211的招生比例是多少我不清楚,但對於寒門再難出貴子的事實我還是有些親身體會的。畢竟咱也屬於寒門中人嘛!

我們家就是普通的農村人家,孩子從小上學去的就是普通學校,也沒有各種補課班和培養興趣愛好。不是沒想過好的私立學校,再考慮到漫漫求學路之遠兮。唉!量力而為吧!

我感觸最深的是在孩子中考前後。我兒子在初三的時候沒有補課,平時也很努力學習。中考結果差強人意,只去了普通高中。而他班裡有兩個平時成績比他還低一些的同學都考上了重點高中。後來通過其他家長才知道,這倆孩子在中考前兩個月找的名師,砸了四萬多補課費硬攆上去的。想明白這事兒之後,我是真的後悔啊!老師也都說過‘進入好的高中,代表著離好的大學又進一步’。以我兒子的成績,關鍵時刻如果我這個做家長的足夠給力,孩子考進重點高中的幾率是非常大的。造成這樣的結果是我捨不得那四萬多塊錢嗎!還不是因為我這家長眼界不夠,魄力不足啊!

雖說現在的孩子都很思維獨立,可在他們進入大學之前的事情還都是依賴父母做選擇的。而此時身處‘寒門’中的父母或是受經濟的困擾,和自身眼界思維的影響未必能幫孩子做出最有利的決定——比如我。

我對那些身為普通百姓的父母們沒有貶低的意思,我也是其中一員。也正是因為身在其中才有深刻的體會,自己的處事方式、思維習慣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孩子越大接觸社會越多時表現出的越明顯。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話每個家長都知道,但我們的孩子真的是起跑的時候就被落下了好大一截。在以後的競爭中要付出別人幾倍十幾倍的努力才能趕上、超過。在孩子努力的同時,父母的經濟支持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這些對於父母和孩子來說又談何容易啊!


淡淡的161


真的是這樣,我們單位是專業性比較強的,都是畢業於三大院校,三大院校都得600分以上,最近兩年來單位的小孩,家裡給付首付買房買車都很輕鬆,像我這樣家裡一分錢都拿不出,不定期還得資助家裡的,基本上沒有了。


文玩小將1


這確實是事實,我赤農出身,那時候鎮上初中一個年級600人,只有300人參加中考,考上縣裡的重點高中的只有7個人,我就是其中之一,考試前我爸爸對我說,沒有考上重點高中就去打工,還好我比較爭氣,我弟弟就是考上普高沒有讀,後來高考,全校考上985的也就十幾人,我是其中成績最好的。在大學,明顯感覺到與其他同學的差距,這種差距不是學習成績和智商的差距,是人際交往、為人處世、氣質、特長等多方面的差距,沒見過世面,沒用過手機、沒碰過電腦、沒見過飛機、沒去過酒店餐廳、不會美術、不會唱歌、不會任何樂器等,從貧困縣的縣城直接到了帝都,去哪兒、幹什麼都畏畏縮縮,我甚至普通話說的都不標準,在這一群牛逼的同學間,感覺除了智商跟的上以外,其他都是被碾壓,感覺好壓抑。大學的學費都是靠助學貸款,畢業了,揹著債進入社會,同學工作的基本留在了帝都,還有很大一部分出國了,本來我也可以留下的,想想這房價完全無希望,只好回了省城。現在畢業快十年了,在省城有車有房有老婆有兒有女,不說大富大貴,也算小康了。現在回想起畢業那時候,留在帝都應該沒有我想想那麼困難,那時候缺乏遠見沒有魄力,其實這也是寒門出身的通病。現在我很知足,雖然算不上貴子,雖然比不過大部分的同學,但是我兒女起碼不用像我這樣寒門出身負數起步了。說這麼多,其實是想說,不管概率有多低,還是要爭取的,因為這是留給寒門的可能是唯一的通路了,如果你連智商、毅力、勤奮都比不過,那你還有什麼可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