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以温情深沉的情感,教人敬畏生命,领略另样温暖

小雪导读

《活着》讲述了主人公福贵在苦难中,选择用微笑雕刻命运,用平静背负责任,最终在一片炊烟袅袅中,牵着自我走向归途的故事。福贵用半生喜教会了我们珍惜当下,又用半生的苦痛教会了我们活着的意义——不论怎样的活着,生命本就是一件极其复杂而又饱含深意的事情,就像本书作者余华在结尾所写的:

“人是为了纯粹的活着而活着,而绝非为了活着以外的事情而活着”

小说作者余华用类似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叙事风格——零度介入的方式来展现《活着》,让一场悲剧,却以一种冲撞视觉的美感呈现出一种温暖的释怀。

《活着》:以温情深沉的情感,教人敬畏生命,领略另样温暖

《活着》书籍

那么归根到底,造就福贵悲剧的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父母溺爱下的自我缺失

父母溺爱和娇惯孩子,满足他们的任性要求,他们长成就会堕落,成为意志薄弱、自私自利的人。因此,父母的爱不应该是盲目的…… —— 捷尔任斯基

福贵本拥有那个时代大部分人没有的东西,比如,疼爱他的父母,优渥的家庭环境,敬爱他的妻子。这本该是一个人生大赢家的故事,福贵却因为年少无知时无所顾忌的胡闹彻底败光了家产,这让自己一无所有不说,还害得一家人都跟在自己身后受罪。这种典型的“败家子”的行为在书中其实早有暗示。

福贵的家产是祖上传下来的,一代传一代,到了福贵父亲这一代已经大不如前了,他父亲也是个败家子,败家子加上败家子,家族的破败好像已经形成了必然性。再加上作为独子,福贵的父母尽他们所能的宠爱着孩子,娶来的妻子虽然温柔贤惠但也历来顺受,就像福贵的母亲从不过问他父亲的“混账事儿”,妻子也从不过问福贵的那些事儿,即便心里无数次难过,却仍端着身子装作贤妻良母。

于是,在身边人有意无意的纵容下,福贵成了比自己父亲还会玩乐的败家子。如此这般看来,娇宠长大的小少爷其实一开始就早已注定了结局。好在归于困顿之后,福贵反倒成长不少,开始脚踏实地慢慢尝试靠自己让家人活着。但这次幸运没有眷顾福贵,也许前半生的幸福已经用光了他这辈子的运气。

《活着》:以温情深沉的情感,教人敬畏生命,领略另样温暖

《活着》剧中福贵

从奢入俭,所有人都在落井下石,在帮福贵还完债后,父亲就匆匆离世了。有时候死去的人往往是幸福的,本应早就知晓的人生道理,福贵人生已然过了一半才明白什么叫做墙倒众人推——连岳父也嫌弃他没用,要拉走自己已经为福贵生过孩子的女儿。

但能怎么办呢?事实如此,家里的长工来给问他好喊他少爷,福贵却只悲怆的摇头“不要喊我少爷,叫我畜生”。可见此时此刻,福贵的心慢慢凉了,却只能趁着月色抬头望望天,然后一把抹去眼泪。

社会动荡下的被动人生

都说是时势造英雄,也没人说过动荡的局势面前普通人该怎么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许一辈子也就过去了,可福贵是去请医生给母亲看病的路上被国军拉走的。走时,家里的妻小还全然不知,他好几次想要逃跑,却又好几次被吓得打消了念头。没办法,福贵只能咬牙跟着部队打仗,等好不容易活着从战场上退下来的时候,一双儿女已经长大了。

母亲早就病死了,女儿也因病成了聋哑女孩,更糟糕的是,村里搞起了土地改革,当年设赌局骗了福贵全部家产的人被枪打死了,死前还念念有词是替福贵死的,谁让他现在是地主呢?

而作为贫民的福贵一家侥幸活了下来,他们认为这是眷顾,要好好活下去。平淡的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福贵和妻子渐渐地老了,儿女们也却渐渐大了。

《活着》:以温情深沉的情感,教人敬畏生命,领略另样温暖

剧中的福贵和女儿

普通人对幸福一词其实没什么好执著的,只依稀觉得大概儿女的笑声,或是回家时升起的袅袅炊烟,大概就是幸福吧。

福贵也是这么觉得,只是很快,儿子就死了,死在给县长的女人献血的病床上。权势之下,其实一条贱命换一条县长老婆的命,谁能说得清到底值不值得呢?生在这样一个吃人的年代,福贵的心碎了,他不知道值不值得,只是固执的认为县长欠他一条命。

在此之后,福贵几乎一夜白头,妻子也病的厉害,对于福贵来说,他好像只是短暂的幸福了一下。夫妻俩无法从失去儿子的阴影中走出来,但是为了女儿又不得不振作起来。躯壳之外的灵魂无处安放,叹息中咽下泪水,打碎了牙齿还要狠狠心活着。这世道啊,活着太难,活着太苦,活着太累,活着只是为了活着。

不久,城里开始闹革命,但福贵一家并没受到什么影响,甚至在村里队长的介绍下,他们终于给女儿找到了一户好人家。是在城里干活的搬运工,模样也好是个残疾,和聋哑的女儿刚好相配。婚礼结束后,心怀愧疚的县长敲响了福贵家的门,他是来道歉的也是来道别的。曾经他和福贵也是患难战友,只是没想到一朝抽血救人,竟直接害死了战友的儿子,他曾愧疚过,但直到现在才后悔,因为他活不下去了。

《活着》:以温情深沉的情感,教人敬畏生命,领略另样温暖

剧中福贵女儿

城里的革命闹得人人自危,作为县长,他是被坑害的最惨的那个。到了这个时候,富贵和妻子也终于原谅了他,至少他们还能活下去,县长却是连活都不愿活下去了。

命运弄人的聚与离

我走在逃离命运的途中,却与命运不期而遇

——独木舟

对于命运这个词,福贵直到死也没弄明白自己何德何能落得个半生坎坷,嫁了人的女儿在生孩子时难产,竟留下个孩子就撒手人寰了。

这一会儿,妻子已经哭不出眼泪来了,看着残疾的女婿干嚎,只觉得心疼。还是福贵将女儿和儿子埋在了一起。医院吃人,命运弄人。没多久,熬不下去的妻子也走了,短短几个月,福贵又亲手埋了自己的女人,对于福贵和女婿来说,命也散了大半。

那些疼痛而熟悉的岁月,那些坚韧而心碎的人生,此时此刻全都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姿态,撞击着他们的心头,只余下几缕残魂不生不死,暗自垂泪挣扎。这大概就是命吧!为了小外孙苦根,生活还得继续下去啊!

可苦根苦根,是真的苦啊!从小没了妈妈,长大点的时候,他爸爸又在干活时被水泥板夹死了。福贵心疼的将他领回了村里,苦根却还念叨着爸爸。他只能实话告诉苦根说他爸爸死了,苦根却认真地点了点头,又问:“我知道他死了,那什么时候接我回去?”

《活着》:以温情深沉的情感,教人敬畏生命,领略另样温暖

剧中苦根

没想到这句话竟一语成谶,五岁那年,苦根真的被他爸妈接走了。这本是一家团聚的好事儿,可福贵却心疼的厉害,因为苦根是吃豆子的时候噎死的,小男孩不馋嘴,只是福贵太穷了,谁能想到一盆豆子竟害死了苦根。

生活给了福贵一点点虚假的美好,就在好几次,他都以为自己获得了某种平淡而隐秘的幸福时,命运又再次跟他开了个玩笑,以一种近乎残忍的方式,夺走了他所有的喜乐。

福贵的心在干涸的眼泪中蜷缩成了一滴蚊子血,为了活着,他爱的人们一一死去,等福贵无所顾忌的时候,他又偏偏活着。是眷顾也是惩罚,如果说这是命运的眷顾,这种活法也太过悲伤,但如果说这是惩罚,也未免太过残忍了!

活着是为了什么?福贵想了一辈子。

活着是忍受,忍受所有的苦难,因为苦难是坚韧的前身。有时我们活着也仅仅只是为了活着,因为人来人往,有的人注定会回来,有的人注定会走。悲伤和欢乐也许全无意义,离别相聚都是人生的一部分。

《活着》:以温情深沉的情感,教人敬畏生命,领略另样温暖

《活着》剧照

年少时,我们总是怨恨自己的不幸,觉得拥有的都是勉强,失去的都是执着,我们不曾看清命运的流向,不知身在这世界,缘分这东西半点不由人。缘浅缘灭,缘来缘去,这从来都不是我们放弃自我的原因!

人活着就是活着,只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因为活着这件事就足够伟大。

所以最后,福贵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阐述了这个贯穿了他一生的故事,说不清有几分释怀,也说不清有几分悲悯,他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四散的霞光中,步伐坚定而苍凉。

小雪有感

读完《活着》,我怀着一种几乎愤慨的心情洋洋洒洒写下评语,可是冷静下来之后,我又全部删除了,只因细细品来全是苦涩。

这本书用“非人间”的立场教诲我们如何面对苦难,如何面对生活。以客观中立的叙事立场、温情深沉的情感基调在文中记录一个名为福贵的男人悲剧的一生,发人深省,教人敬畏生命,使得我们在这本以悲剧收场的小说中,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温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