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刘王氏姿色不如小翠一半,李卫替她翻案后为何说“可惜了了”?

青灯问史


在《雍正王朝》中,刘王氏是一个苦命女子,她先是被当地豪强侮辱,一家人死于非命,刘王氏前去报官,又被受理此案的黄伦侮辱,而她本人也被定为死罪。



后来李卫替她翻案,使她的冤情得以沉冤昭雪,但是李卫却在事后说“可惜了了”,这又是为何?

在我看来,这其中的原因有两点,李卫出身不高,没有受过教育,他本人也十分好色,他看到刘王氏,心里难免有一些想法。

虽然说他已经有了小翠,而刘王氏的姿色也不如小翠的一半,但他救了刘王氏,而刘王氏又是一个寡妇,这就如同是一个无主之物,他也可以占点便宜。

如果刘王氏选择在他身边伺候,李卫肯定会答应,但是刘王氏已经心灰意冷,因此打算出家。


李卫刚处罚了欺辱刘王氏的官员,自然不会强行违背刘王氏的意愿,因此他只能说“可惜了了”。

李卫在案件审理完成之后,就立刻去了青楼,这也说明了他对刘王氏有些特殊的想法。

除此之外,李卫对刘王氏也有些同情,这样的一个女子,为了给夫家报仇,结果却遭到别人的侮辱,因此失去了贞洁。

李卫也是个贫苦人家出生,自然知道这一类人的不容易,要不然他也不可能执意要给刘王氏翻案。


在刘王氏选择出家后,李卫感叹于她的悲惨命运,因此才说“可惜了了”。


东方大史


《雍正王朝》中的李卫是个好色之徒,借着去给雍正汇报工作的空,勾搭上了府里的丫鬟小翠。

雍正知道之后,不但不生气,反倒非常放心,他心想“男人哪有不好色的,既然你喜欢小翠,那么我就把小翠嫁给你,让她成为李卫身边的一个眼线。”


其实,李卫此举看似是中了圈套,其实大有赚头,一则娶了如花似玉的美女小翠;二则雍正有了小翠“做卧底”,对李卫放了一万个心;三则李卫借此向雍正表明,我这人就这么点出息,别无他求。

李卫娶了小翠之后,经常寻花问柳,与妓女不清不楚,私生活异常混乱,小翠也管不了,经常去往雍正那倒苦水,雍正反倒越发放心了!

后来李卫办了一个刘王氏案,让刘王氏冤情昭雪,恢复了自由之身,临行前,刘王氏千叩万谢,说了一句“我要出家去了!”,就蓦然离去了!

李卫看了刘王氏逐渐离去的背影,突然感慨了一句:“可惜了!可惜了!”


李卫到底可惜个啥?可惜这个如花美眷遁入空门?还是可惜这个女子不能勾搭上?

先来介绍一下刘王氏案。

雍正派李卫任江苏巡抚,前往推广“摊丁入亩”新政,这项新政因为损害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所以遭到了地主豪绅的一致反对。

当地高官与大地主沆瀣一气,狼狈为奸,一起串通糊弄李卫,表面上笑呵呵地,“一定照办,一定照办”,背地里却不停地使绊子,阻拦新政推行。

以至于李卫到了江苏一年多了,还是迟迟未有进展,李卫急了,就给雍正写了一封信,介绍自己的窘境。

雍正回了一封信:“你李为不是挺有能耐的吗?你放手去干,出啥事我替你摆平!”


李卫得到了雍正的口谕之后,决定放开了干,正道不行,咱走歪门邪道,李卫最擅长这个了。

李卫决定先从高官黄伦入手,他就不信这个黄伦身上能干净。

李卫就把全省的案宗找了过来,让下属逐一翻阅,读给他听,李卫为何不自己看呀?他是个文盲,大字不识一个!

当李卫听到了刘王氏强奸案时,顿时来了精神:“啥?强奸案!快详细说说案情细节!”下属一字一句地读了起来。

李卫听的津津有味,如身临其境一般,下令马上提审刘王氏。不一会儿,刘王氏带到了,李卫定睛一看,果然是个美人,虽然入狱多日,脸色有些苍白,但还是难掩美态。


经过一上午的审问,李卫终于了解了案情:

原来,盐道程森大肆加收租金,刘王氏前去请求少交一点,结果被玷污了,不久之后公公和丈夫被莫名其妙的大火烧死了,这事肯定是盐道程森干的。

刘王氏去告状,但官官相护,黄伦见刘王氏长的漂亮,又玷污了刘王氏一把,还收了程森的银子,最后把刘王氏打入死牢。

“好了!大事可成了!”李卫两手一拍,就怕你们不犯事,只要你们犯事,事情就好办多了!

李卫命人把黄伦带了过了,黄伦死不认账,不承认玷污了刘王氏,也不承认收了钱财,李卫没了主意,眼看陷入僵局。


这时候,只听刘王氏破口大骂起来:“你个老流氓,你不承认,我自有办法,你私处有红毛黑痣,不信脱裤子看看!”

李卫一听,立马命人将黄伦带到隔壁脱裤子查验,一看真的如此,黄伦现在抵赖也没用了,只得跪地求饶起来。

高官黄伦倒台了,下面这些小鱼小虾或多或少都有贪污受贿之事,所以全都乖乖地推行新政了!

刘王氏冤屈得以昭雪,临行之前,特意来李卫这辞行,还要出家做尼姑,李卫一听,表情十分落寞,说了句“可惜了,可惜了!”


下属明白李卫的意思,说道:“大人,要不我把刘王氏给你追回来,可好?”

李卫瞥了一眼下属,回了一句:“扯淡,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走,还去老地方吧!”李卫换了一身衣服,去找老相好去了!

李卫这个“可惜了”到底啥意思,现在不言自明了吧,李卫垂涎刘王氏的美色,但这个女人根本不能碰,也不敢碰,一碰就会被政敌发现,那么他这辈子就完了!

还是老相好更安全!


一半秋色


导读:作为一省巡抚,李卫奉雍正皇帝之命,于江苏试行新政——“摊丁入亩”之时,却首先遇到了以两位省级协助官员——布政使、按察使为代表之通省官员的整体反对。面对新政推行必然会遇到的困境,李卫并没有像河南巡抚田文镜一样,利用雍正皇帝这一强大后台,予以硬性镇压,而是另辟蹊径,以柔克刚。

就布政使和按察使两人而言,尤以按察使黄伦的反对意见最大,而且掌管一省刑狱、司法的黄伦,手中还拥有着绝对数量的兵丁,乃系李卫在新政推行中必须依靠的武装力量。所以,李卫将主要矛盾放在了黄伦身上。

利用刘王氏的冤案,抓住按察使黄伦的把柄,从而让其乖乖听从命令,并顺利于江苏省内推行新政,就是李卫的独特办法。


李卫虽然为刘王氏翻了案,但于公堂之上将自己两次被奸污的细节详细说出以后,在当时的伦理道德和贞洁烈女观念影响下,刘王氏已经无法再有正常的生活,于是刘王氏做出了出家为尼的决定,按照刘王氏的说法:

“按理,大人替民妇一家伸了冤,报了仇,民妇就应该去死。可是民妇一身的罪孽,实在是没脸见我死去的家人。民妇指望后半辈子伴着菩萨多念几卷经,消消我一身的罪孽。”

李卫则无奈道:

“也好,也好。来人,把她带到城外水月庵去,跟那儿的主持说,就说我安排的,给她剃度了吧!”

蒙受冤屈,一家枉死的刘王氏,何罪之有?

为了替自己的公公和儿子报仇,刘王氏答应了黄伦“只需春风一度,管保案子能赢”的要求,从了黄伦的要求。

在当时的伦理道德要求下,刘王氏半主动的失身,就是最大的罪孽,这也是刘王氏口中所说“没脸见我死去家人”的原因所在,也是刘王氏只剩下出家为尼这唯一选择的原因所在。

可是,在李卫答应了刘王氏出家为尼的要求后,却两说两句“可惜了,可惜了!”

对于一个已经两次失身的女子而言,贵为一省巡抚的李卫为何会发出“可惜”的感叹?

难道李卫看上了这个“已经破了身”的民妇?

还是,李卫这句“可惜”的感叹另有所指?

本文就依据《雍正王朝》的具体演绎情节和李卫的人物设定,予以深入解析。

01 刘王氏的相貌如何?李卫会不会因为她的相貌出众而动了色心?

《雍正王朝》中对于刘王氏角色人选的选择,相貌着实并不出众甚至远远次于本剧女性角色的平均水平,但笔者认为该剧对于刘王氏角色的选择并不准确,按照剧情的演绎和剧中人物的反面证明,刘王氏应该是一个相貌出众的可人儿女子。

为什么这样说呢?

刘王氏首次失身的程森,乃系现任的江西盐道,乃系正四品官员,正儿八经的地厅级干部。就当时的皇权社会而言,如此官职,又是一个管盐的肥差,何等显要。程森不惜杀掉其家人,不顾“生母去世,丁忧在籍守孝”的道德限制,也要占有的女子,能是一个相貌平平的民妇?

二次奸污刘王氏的按察使黄伦,更是响当当的从二品大员,乃系一省仅次于巡抚的省级官员,相当于现在分管政法的省长。能够被堂堂从二品官员称赞“可人意儿”,能够将从二品大员的四姨太“比下去”,能够利用职权强行占有的的民妇,能是相貌丑陋的女子吗?

在李卫挑选了所有有疑点的案子以后,亲自前往大牢,进行了实地考察才确定了利用刘王氏被奸污案扳倒黄伦。李卫为什么要亲自前往大牢确认?

就是要确定黄伦在审理案件时做出了何种手脚,确定有没有可以将其一举扳倒的罪证。

那么,为什么刘王氏说程森和黄伦奸污了自己,李卫就相信了?

正是因为刘王氏的相貌出众,能够让程森、黄伦这等好色官员立马生出色心,李卫才会相信了刘王氏的说辞。

这些都能间接正面刘王氏的相貌并非平平,而是出众甚至是惊艳的所在。

既然刘王氏相貌出众,李卫在其出家为尼后,发出可惜感叹,就是李卫的下半身在起作用?就是李卫想要霸占刘王氏不得,而发出的可惜感叹?

并不是!

升任江苏巡抚以后,李卫确实染上了好色的毛病,处理完刘王氏的案子以后,李卫和手下有一段对话。

手下衙役看到李卫为刘王氏可惜,说道:

“大人如果不想让她出家的话,小的,就去把她叫回来?”

李卫则回道:

“把她叫回来干嘛?扯他妈蛋!伺候我更衣吧!”

衙役则说道:

“咱们还是去老地方!”

李卫给予了认同以后,两人一副“男盗女娼”的贱样子,相伴而去。

这里的“老地方”,就是张五哥向雍正皇帝汇报时的“江苏城内一个有名的歌妓家”。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了两个问题:

1、升任江苏巡抚以后,李卫确实染上了“寻花问柳”的毛病;

2、李卫虽然有了“寻花问柳”的毛病,但其只对烟柳之地的女子感兴趣,对于利用职权骗占良家妇女身子的行径是反对甚至是不齿的。

所以,李卫对于刘王氏出家为尼的可惜感叹,绝非出于好色之心,更不是对如此佳人出家的惋惜。

02 李卫对于刘王氏出家的可惜感叹,到底有何内情?

这里需要注意一个细节:

那就是雍正皇帝和李卫在之后的一番对话。

雍正皇帝问到李卫:

“那个黄伦,你准备怎么处置?”

李卫在这个时候,明显有着试探性回答的意思:

“奴才想,革了他的职,也就算了!毕竟他是年羹尧的人!”

雍正皇帝则义正言辞:

“不行,革了职还得充军。就把他发配到年羹尧那里去!”

李卫则才肯定的附和:

“高!这样做寄给了年羹尧面子,还能让他醒一醒神。”

李卫的两次回答,说明了什么?

说明他已经知道了年羹尧在西北越发专横跋扈的状态,年羹尧获重谴甚至被杀头的结局,只是时间问题了!但是,年羹尧毕竟对李卫有着“救命之恩”,毕竟是将李卫带进官场的“伯乐”,所以,李卫必须向雍正皇帝证明自己和年羹尧之间的清白关系,表明自己对于雍正皇帝的不二忠心和绝对服从。

但是,这种“忠心”的表现,决不能是公开明确的弹劾年羹尧,更不能是对其恶语相加,疯狂弹劾。

为什么?

如此一来,反而会让雍正皇帝觉得李卫有着欲盖弥彰、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

所以,李卫必须做一个局,做一个给雍正皇帝看的局。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李卫对于雍正皇帝前来江苏,何时来到的江苏,知道不知道?

当然知道!

理由有三:

1、朝廷是有邸报的,对于雍正皇帝的行程安排,李卫是能够得到具体通知的。

2、李卫下令召集“代人写信”、“买卖字画”的人时,衙役们为何偏偏就带走了和雍正皇帝对话的字画摊主?

这就是李卫做给雍正皇帝看的,就是让雍正皇帝看到自己对于推行新政的用心和无所不用其极。

3、李卫从歌妓家中返回时,碰到了张五哥,张五哥告诉李卫,雍正皇帝已经在府衙的门房等了李卫一个时辰。这一个时辰之内,衙门里的衙役们就没人前往通报李卫?

当然有!

所以,对于雍正皇帝的具体行踪,李卫是非常清楚的!

明白了这些,再来看李卫对于刘王氏出家的可惜感叹就容易明白了!

张五哥能够详细了解李卫的行径,就不能了解李卫在为刘王氏翻案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了?

当然能够掌握!

也就是说,李卫那句“可惜了,可惜了”,就是说给雍正皇帝听的。而且,在发出可惜感叹以后,李卫觉得还不够,有立马前往歌妓家中,进一步坐实了自己好色的“坏毛病”!

李卫要做的,就是让雍正皇帝知道,自己之所以在那么多冤案中选择了刘王氏的冤案,仅仅是因为刘王氏相貌出众,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好色之心作祟,而并不是自己刻意要扳倒年羹尧的人——黄伦。

也就是说,同样阻碍新政推行的布政使和按察使,都可以成为李卫抓住把柄,逼迫其推行新政的对象,而之所以选择扳倒黄伦,是因为黄伦和自己看上的刘王氏有着直接关系,而并不是因为李卫想要利用扳倒黄伦,向雍正皇帝表明自己和年羹尧的清白关系,表明对雍正皇帝的绝对忠心。

这就是李卫做的局,就是为了避免让雍正皇帝觉得自己欲盖弥彰、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目的所在。

这就是雍正皇帝在得知李卫前往妓院的行为以后,李卫非但没有求情认罪,反而敢于请求雍正皇帝替自己隐瞒“在外沾花惹草”行为的原因所在。

这就是雍正皇帝得知李卫出入妓院的行为后,并没有处罚李卫,仅仅是袒护、疼爱般的几句训斥而已的原因所在。

因为,雍正皇帝看到了李卫只管执行新政推行命令,并不关心雍正皇帝和年羹尧之间关系的变化。看到了李卫对于自己的绝对忠心,而这份忠心不关乎包括年羹尧在内的任何人。

这也正是雍正皇帝问及对黄伦的处理意见时,李卫试探性回答的原因所在!

李卫在试探什么?

就是在试探雍正皇帝会不会将对年羹尧的态度,明确的在自己面前表露。

雍正皇帝在提到年羹尧时说道:

“朕不断接到来自西北的折子,说年羹尧在西北越发专横跋扈。本来,朕派孙嘉诚到他那儿去,就是为了让他见到这个人,会有所警觉,有所收敛。不知道他是没有领悟朕的苦心,还是有意和朕顶着干。孙嘉诚在那儿推行火耗归公,竟然寸步难行,而且从年羹尧开始,就都跟他都过不去!”

也只有在明确了雍正皇帝对年羹尧的坚定态度,李卫才能表明和年羹尧的势不两立:

“要是这样,干脆把他的大将军给免了!邬先生早就跟我说过,年羹尧这个人迟早会闯出天大的的祸来!”

然后,在李卫汇报了“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的民间传言以后,雍正皇帝对年羹尧的杀心已起,而对李卫的信任和重用之心,也已经确定。

所以,对于刘王氏出家为尼时的可惜感叹,并非表面意思,更不是李卫的好色之心在作祟,而是有着身处的考虑,和极高的政治智慧。


参考资料: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雍正王朝》

(本文仅基于《雍正王朝》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正说清代十二朝


在《雍正王朝》中,李卫可以说是最受雍正帝信赖的手下,没有之一。他做事的方式看起来荒谬不堪,实际上次次切中要点,且每次都能顺利完成雍正帝交代的任务。

唯一的缺点就是有点好色,在雍亲王府就跟翠儿勾勾搭搭,成家之后又跟一个妓女牵扯不清。然而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一次,莫过于给刘王氏翻案了。

这个刘王氏看起来姿色一般,难道李卫也被迷惑,不然的话,他为什么面对她要出家,说了一句“可惜了,可惜了”呢?

这件事还得从雍正帝即位之后说起……

一、

雍正帝从康熙帝手中接过大清朝,实际上已经是千疮百孔,单是国库空虚问题,就迟迟难以解决。雍正帝即位后的第一步就是追缴户部欠款,甚至不惜抄了几名大员的家,总算勉强支撑西北战事。

由于西北战事一直很紧,导致雍正帝第二步要推行的新政迟迟难以全面展开,直到年羹尧打了胜仗回来,雍正帝才缓了一口气,开始全力推行新政。

推行新政主要依靠三个人,一个是李卫,一个是田文镜,还有一个本来是年羹尧,后来换成了孙嘉诚。

单说李卫,他接到的任务是在江苏全力推行“摊丁入亩”新政,之所以要推行这个政策,还是有必要解释一下:

以前的政策是收人头税,收人头税是有弊端的,那就是每个人的收入不同,但交税是相同的。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贫富差距拉大。

像我们经常喊的扯了平均工资后腿,就是这个意思,而推行摊丁入亩之后,这个问题可以缓解一下。

毕竟那时候象征一个人有钱的标准就是地多,地多就得多交税,地少就得少交税,这样,可以缓解贫富差距。

之所以,推行新政这么难,说到底就是掌握大量资源的阶层才有权力改政策,而这会触及到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当然反对了。

哈哈,如果不好理解的话,可以理解成某产税,如果有产和没产,甚至几百产的人交一样多的税,那么可想而知,贫富差距会有多大!

二、

实际上光有“摊丁入亩”还不行,还得配合“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政策一起执行。

不然的话,士绅一族还是不交税,长此以往,所有的土地岂不是都集中到他们手中了?

李卫分到的活,就是在江苏推行“摊丁入亩”制度,可想而知这有多难!

当地的官员就跟李卫玩文字游戏,既然朝廷下令推行,他们必然不敢抗旨啊,但可以愚弄李卫啊。不仅有田的大户顶着不交税,连官员也跟他们串通一气,当面呵呵笑,背后使绊子。最气人的是让他们出告示,出的告示全是“之乎者也”,李卫根本听不懂,弄得李卫苦恼万分,不得不给雍正帝写信:

“主子,奴才遇到麻烦了……这几天奴才正在想法子,不出奇兵,是打不过这些狗娘养的,就是怕事情做的怪,他们又告奴才的状。”

这就是李卫挖刘王氏冤案的前提,因为常规做法已经无法打开突破口,所以李卫给雍正帝写了信。而雍正帝也相当的给力,让刘墨林立马四百里加急给李卫回信:

“告诉李卫,叫他放开手去干,状告上来,朕会替他做主!”

有了尚方宝剑,李卫就开始玩玄的了,既然你们都不想交钱,那么我也不跟你们谈钱。跟你们谈怎么“洗手”,怎么把手洗干净,就不信你们每个人的双手都是干干净净的。

可以说,李卫这个方法非常靠谱,万事就怕上纲上线,一旦先入为主定了你有罪,那就总能找出点罪过来。

三、

李卫先是大街上找了一群会写字的,写了一白话文告示,最有威胁的一句话莫过于:

“你们有田,老子有权,你们有银,老子有兵!”

惹得一群大户纷纷卖田,仍然是抗交,而且官员这里,黄伦公然对抗李卫,不拔掉他,新政必然无法推行。

于是李卫开始给他上纲上线,找他的毛病,这一找,就找出个刘王氏冤案来。

刘王氏的冤案大体是这么个情况:

估计刘王氏长得还行,盐道程森加租租金,她去请求少交,结果被强~奸,随后公公和丈夫也被害死,房子也被烧了。刘王氏去告状,黄伦也是见色起意,刘王氏为了伸冤,又被黄伦霸占,结果那个黄伦收了程森的钱,反过来把刘王氏关入死牢。

整个案件就是这样,而李卫审案很简单,一下子就抓到了重点:

因为黄伦不承认,而刘王氏一下子就指出了黄伦一处特征,这处特征比较隐秘,红毛黑痣,一般人看不到。

就这样,这个案子被翻案,黄伦被李卫拿下,其他官员一看,连黄伦都被拿下了,生怕李卫再翻翻自己的旧账,于是一个个开始全力推行新政了。

而刘王氏也过来感谢李卫,按她的说法是,伸冤结束她本应去死了,但是愧对死去的家人,所以打算出家。

面对她要出家,李卫面色沉重,最后望着离去的背影说了句:

“可惜了,可惜了!”

四、

结果旁边一个下人讨好般的跟李卫讲:

“大人,如果您不想让她出家的话,小的那就去把她叫回来?”

李卫回了一句:

“把她叫回来干嘛,扯他妈的淡。”

随后,李卫让下人给他更衣,下人很随意的说了一句,还是去老地方?

李卫嘿嘿一笑,知道了,你还问……

由此,推出李卫那句“可惜了”是什么意思了:

首先,就是单纯的字面意思,刘王氏必然样貌不错,(不过导演找的这个演员……咳)这么一个漂亮女子,本来可以跟家人好好生活。结果牵扯到这么一桩案子里,还傻啦吧唧的几次被骗,最后不得不出家,实在是可惜。

其次,李卫是感慨世道不公,自己通过另类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可是他心里清楚。在过去的那个年代,不管是冤案也罢,翻案也罢,刘王氏必然已经无法再正常生活。而这一切不是依靠她顽强奋斗就能实现的,而剧中这种女人比比皆是。

再次,李卫有点内疚,自己能替她沉冤昭雪,却不能解救她。甚至还利用了人家的隐私,比如指出黄伦那里的秘密,这在当时的环境下,实在难以想象刘王氏得有多大的勇气,才会指认。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翻案,更是为了达到李卫的目的,所以,他还是相当内疚的。

最后,不要忘了李卫也是好色之徒,前脚送走了刘王氏,后脚他就去了妓女家。这句可惜了,更是透露自己的无奈,如果自己不是官员,如果刘王氏不是这个案子的女主,是不是自己就能解救她呢?

哈哈,我们不要把李卫想得多么高大上,他也不过是个男人而已!

杨角风发作


因为李卫看上刘王氏的美色,但是这个刘王氏却要出家当尼姑。一个如花似玉的妙龄女子,后半生却要与青灯古佛为伴,难道不可惜吗?

李卫这一声“可惜了”,既是叹息自己没有艳福,不能得到刘王氏。更是对她悲剧命运的同情。

刘王氏应该是一个漂亮的女子。

要不然也不会惨遭毒手,一再被人诱奸。李卫平素喜欢喝花酒,贪淫好色,见了漂亮的刘王氏,当然喜欢了。电视剧里,因为刘王氏只是一个不重要的配角,龙套演员不那么漂亮也是可以理解的。再说了“家花那有野花香”,小翠就是再漂亮,李卫天天看也有看够的时候,看到刘王氏想尝尝鲜也可以理解。

结果刘王氏屡遭不幸、看破红尘,要出家当尼姑。李卫难以得手,当然觉得可惜了。

李卫天良未泯

李卫虽是雍正的宠臣,封建大吏,但是这个人出身社会底层,对老百姓还抱有一定的同情心。看到刘王氏悲惨的遭遇,大好的年华却不得不遁入空门。他的内心同情之心大起,觉得很可惜。

我一直在想,李卫又聪明有机警还挺忠诚,德行也不错。他为什么非要去嫖娼呢?难道他就那么好色吗?我看未必。他这样做,恐怕也是在演戏给雍正看。分明是要告诉雍正,自己不想要什么好名声,也不想沽名钓誉邀买人心。通过这种“自污”,换取雍正的信任。


上将嗳福斯


《雍正王朝》中,李卫通过替“刘王氏”翻案,从而抓住臬司衙门黄伦的小辫子。从而彻底翻盘了整个不利局面,使得整个江南官场都开始对李卫俯首帖耳,认真执行“摊丁入亩”的新政。

面对这个村姑,不仅黄伦沉沦了,就连李卫也说可惜了了。

李卫可惜的是这个“美女”为了替公公和丈夫报仇,最终不得已牺牲名节,最后去做尼姑了。

“刘王氏”本身被强奸,受了不公正待遇;结果告官,竟然又遇到黄伦这种“收钱不办事,占便宜不认账”的无耻之徒。“刘王氏”为了替自己的公公和丈夫报仇,需要付出的不仅仅是自己身体的代价,还有一辈子名声在道德中被谴责的代价。而像黄伦这样的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控制着“道德”定义权,干的却是践踏“道德”、糟蹋真正“道德”的人的事情。

而出身“小乞丐”的李卫以江苏巡抚的身份初入江南官场,同样感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处处被动,开展工作极为艰难,推广新政,这辈子都是没有希望的,而且处处受他们算计,排挤,若不是自己后台硬,早就身陷囹圄了。

正是因为李卫没文化,搞不定那些官场阳奉阴违的套路,所以他干脆就不按你们的套路来,而按照自己混社会时“小流氓”的套路来。

李卫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没文化,所以没有条条框框。才能够办事不受固有的框架和套路束缚,才能够直戳要害。他拥有雍正对他的“绝对信任”,所以做起事情来,更是天马行空。

李卫抓问题抓本质,“打蛇打七寸”。抓住“刘王氏”的冤案,从而抓住黄伦的“七寸”。解决了极力反对新政臬台黄伦,对整个江南官场形成震慑,打破了他们的联盟,达到了让官员主动推行“摊丁入亩”的新政。

但是李卫替“刘王氏”翻案,并非是同情刘王氏。如果没有他要解决黄伦这个问题,刘王氏可能永远无法报仇,永远沉冤深狱。

李卫是个“实用主义”者,或许他因为出身底层,他比其他人更有意愿去兼顾“公平”,帮助受到伤害的底层人。但是他是一个“效率优先”的干吏。

李卫不是没有毛病的人,不但有,而且毛病很多。比如好色,好赌。李卫在《雍正王朝》中,不止一次翻过“好色”的错误。在他和高福还在雍王府当奴才的时候,两人就都开始对翠儿心生欢喜,但是相对而言,他的“色胆”更大,手段更雷霆。高福喜欢翠儿,但是放在心里,因为对于高福而言,条条框框实在太多,高福不敢“犯错”,那是因为高福没有善后“犯错”的能力。但是李卫则不一样,他敢于将“生米煮成熟饭”。因为他知道自己这是在赌,赌的是“前途”。果然,他最终不但抱得美人归,还被外放,逐渐被培养,做了一方封疆大吏。

“好色”在别人身上可能是致命的缺点。但是在李卫身上,则是他的“护身符”。

如果李卫单纯好赌,胤禛是不会放心的。胤禛不会知道李卫什么时候把自己当赌注拿去赌。但是因为李卫“好色”,这就使得胤禛对他非常放心了。首先因为这个毛病,翠儿会时刻盯紧李卫,不会让他过份出格。

当雍正和刘墨林微服私访到了南京后,在门房等了李卫一个时辰,结果李卫去找小媚仙去了,结果李卫竟然要雍正替他瞒着这事。在这个事情的处理过程当中,雍正一直都恨愉快,还让翠儿看着李卫。实际上,李卫正是因为有缺点,有把柄,才深得雍正的信任。而同样的姓李的李绂,就是因为太干净了,结果如何呢?



炒米视角


首先要澄清两点事情:一、在二月河先生所著的《雍正皇帝》里面是这样记载刘王氏出场的:乌黑浓密的头发插一个发簪,平直细长的眉心微微下蹙,紧闭的嘴角旁边嵌有两个浅浅的酒窝,紧张不安的缓缓步入堂内。从这里可以看出,刘王氏绝非《雍正王朝》里面饰演的那副村姑模样。



从案情上分析,刘王氏先后被盐道程森和按察使黄伦玷污过,他们的官职一个是四品,一个是二品。家里妻妾成群,能让他们动邪念的女人,姿色必定不会太差。

至于导演为何找一位相貌平平的人出演刘王氏,估计当时却人手,随便找了一位群众演员出演。

第二件事情:原著中审理这件案子的人是李绂,不是李卫。当时雍正调任李绂出任直隶总督,李卫出任两江制台。在他们交接的关口,雍正帝命他处理好这件人命官司再走。

下面从《雍正王朝》里面讲起。康熙晚年,最大的隐患就是吏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康熙把皇位传给雍正,看重的就是他能够顾全大局,不结党营私,能够刷新吏治,挽救大清王朝。

雍正上台以后,推行了三项改革: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摊丁入亩就是取消从西汉时就开始的人头税,把人头税摊派到田赋里面,以拥有田亩数量的多寡交税,这样,牺牲地主豪强的一部分利益换取了老百姓相对的公平,即遏制了土地兼并的趋势,又缓和了阶级矛盾、维护了封建统治的稳定。

摊丁入亩的构想始于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的一条鞭法,而一条鞭法又承袭了唐朝的两税法。

那什么叫“火耗归公”?在征收赋税的时候,收上来的钱都是碎银,官府需要把碎银重新冶炼,制成官银。在这一过程当中,会产生一定量的损耗,为了补足损耗和运输碎银需要的运费,官府在征银的时候,会多摊派出一些银两,而老百姓多交的银两,称为火耗。火耗是各级官吏盘剥百姓,增加自己收入的一种手段。雍正推行火耗归公,就是把这笔钱收上来,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雍正推行改革,提拔重用了三个人:田文镜在河南推行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年羹尧在西北推行火耗归公(因抵触杀害孙嘉诚惹怒雍正);李卫在江苏推行摊丁入亩。他们三人都是雍正当年和十三阿哥去江南筹款赈灾时,在扬州收取的奴才。


在潜邸时,李卫和高福都喜欢小翠。李卫表现的更为大胆,而高福则埋在心里。

为了夺取《百官行述》,年羹尧屠灭了江夏镇,这件事被八阿哥他们知晓,胤禛只得当众一把火烧掉了《百官行述》,堵住了八爷党的嘴,从此群臣再无把柄流落朝中。

众阿哥的嘴虽然堵住了,但是康熙那关不好过,胤禛只能把年羹尧外放四川总督。在年羹尧再次回到潜邸看望主子胤禛时,李卫和翠儿偷情,被管家发现,胤禛做了顺水人情,成全了李卫和翠儿,跟着年羹尧出去历练。

胤禛继位后,安排李卫到了江苏推行新政。在地方上,巡抚是最高级别的官员,再往下就是布政使、按察使,做为空降到江苏的巡抚,李卫面临的是属下官员集体的抵触,为了攻破他们的联盟,李卫决定出奇招,他让手下人查阅了近年来江苏所有的卷宗,终于发现了刘王氏案件的破绽。


刘王氏家是盐道程森的佃户,程森因为康熙六十年的地方欠款追比,手头比较紧张,为了尽快还清欠朝廷的款项,在三年前,程森给他们的佃户们集体涨了租,刘王氏家因为无力还租,就没有答应次年涨租的要求。直到中秋节前后,程森家里要缝制过冬的棉衣,刘王氏被叫过去帮忙,刘王氏考虑到可以有机会见到少奶奶,可以和她说情,减免佃租。于是,就到程森家里帮忙。当时,一伙女眷们是在西厢房里做针线,不知何时,屋里就只剩下刘王氏一人。这时,程森进来了,垂涎与刘王氏的美色,玷污了她。



刘王氏的家人愤恨不平,其公爹和丈夫、儿子三人过来评理,遭到程森家里下人的毒打,一气之下,含砒霜而死。

当时的汉阳县令判定,公爹三人自尽而死,程森家无罪。

刘王氏不服判决,上诉到按察使黄伦那里。按察使是主管刑狱、司法的副省长级别的人物。当时黄伦看到刘王氏长得漂亮,就把刘王氏引入内堂审理,向她承诺只要和他“春宵一度”,保她打赢官司,为了给死去的儿子报仇,刘王氏半主动的从了黄伦,导致再次被玷污。

在朝堂上,当黄伦辱骂刘王氏,并坚持原判的。刘王氏在得到李卫承诺秉公执法的情况下,指正了黄伦。

她指出,在黄伦的肚脐左边又一块朱砂痣,上边长有红毛。在其私处左边,有一块铜钱大小的黑痣。

经过李卫查看,确如刘王氏所说。从此江苏官场联盟被打破,新政顺利推行开来。

打赢了官司,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下,由自己说出不堪之事,刘王氏自知一文不值,更没有脸面去另一个世界跟夫君相聚。于是,决定出家为尼,洗刷自己的罪孽。

李卫安排下去,让刘王氏去城边的水月庵出家,吩咐那里的主持好好招待。望着刘王氏远去的背影,李卫脱口而出:“可惜了,可惜了。”

手下人立马说:“大人要是舍不得,小的立马把她追回来。”

结果,遭到李卫的一顿臭骂,并且吩咐下人,立刻更衣,去老地方。

此时的李卫,已经成为封疆大吏,他好色的本性逐渐流露出来,经常去江南名妓小媚仙那里跑。为此事,小翠儿没少和李卫闹腾。

假如自己不是因为公务在身,假如不是为了打开官场僵局,说不定可以另有一番做为。但是,此时绝对不行,主子安排的事情还没办完,还没有到享乐的时候。

所以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美人出家,很无奈,很可惜!


品读春秋001


因为这是一场奇特的申诉官司,李卫只是为了摧毁官场上的政敌,才决定为刘王氏翻案,换言之这个年轻女子能够沉冤得雪,靠的不是李卫有多正义,也不是清朝的司法有多公正,而是恰好赶上了利益需要,她曾经抵挡不过的贪官黄伦正好是李卫需要打击的目标,这场本来已经敲死的冤案,才得以重新翻了过来。

略显无奈的是,最大的受益人偏偏还不是这个年轻的女子,只是李卫本人而已。



当初自己遭到地主的侮辱,本来可以轻松判决的案子,到了黄伦这里却成为了无头案,为了打赢官司恢复名誉的刘王氏只能再一次选择失身,用自己唯一还有价值的身体来换取清白,可最后换来的却是更加错误的判决,各种侮辱人格的帽子最终扣到了自己的头上,两次真正失身的经历更让她声名狼藉,丈夫和公公在这一过程中也相继含冤去世,可以说刘王氏为此失去了一切,当她已经失去生存的信念一心等死的时候,才得到了平反的通知,那意义又何在呢?为了换这一个简单的清白,难道要用自己全家的性命和自己的名誉来更换?

所以这场官司对于刘王氏来说早就已经失去了意义,只是李卫关键时刻恰到好处的出手,给自己留下了些许欣慰。



大家需要特殊注意的,李卫来江苏担任巡抚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作为江苏的最高行政官员,他不可能不知道当地在刑事案件上的弊病,尤其在他推行摊丁入亩遭到以黄伦为首的官僚视力的反对时,他第一时间就选择查找与黄伦有关的刑事案卷,可见李卫早就知道,在这一摞厚厚的案卷当中,有着无数的冤案在里面,可对于大部分蒙冤的案件李卫却没有给予任何解决,只找到了那份可以在刑法和名誉上对黄伦造成双重摧毁的刘王氏冤案来进行重新申诉,可见在这一环节上李卫也并不是有多干净,只是利益上的需要,让这个年轻女子成为了意外的幸运者。

作为曾经基层出身的李卫,他难道不知道这些隐藏在民间的冤情?实际上他是相当清楚的,但对于改变不了格局的清朝官场上的弊病,他也是爱莫能助,他也许能帮得了一个人,但他动不了整个腐朽的官僚系统。

所以他听到刘王氏告知自己冤案结束后她只想出家为尼的时候,他直言可惜,因为他心里清楚这个女子根本不是这场官司的胜利者,跟之前连续遭遇的冤案一样,她只是一个任由摆布的棋子!


辽宁资深球迷


李卫是一个非常讲情重义的人。

有人说李卫是个小混混,那是你看串戏了。《李卫当官》那个李卫是个小混混,《雍正王朝》里的不是。

想当初他和小翠偷情被抓住,他说,“有什么事我担着,放了翠儿吧。”年羹尧救了他俩去,他痛哭流涕,“要打要杀都随您,千万别不要我。”后来当了官,给孩子起名字叫“李忠四爷”。独自一个人到坎儿房间里落泪,等等等等。没有一次不是发自内心的,是真正有情有意的好汉子。

他没读过书,做事情的手法可能跟别人不一样,胆子大,但他心正,没有出格的手段,没有害过任何一个人。

他去找刘王氏翻供,不是让她诬陷那个臬台,而是真的要为她鸣冤。虽然他的目的是新政,但是他和那些贪官污吏根本就不是一路人。他后来跟雍正说要把这些人全换了,没有因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包庇任何一个。

等案子办完了,刘王氏替他出了大力,他是真心希望给她一个好的归宿。这一句“可惜了了”,是因为自己没能帮她达成更好的结果而歉疚自责。实际上他已经尽了力。

李卫这个人物是整部电视剧我最欣赏的一个,他的能力,他的操守,他的情义,还有他的担当。

甚至他找的那个相好的,可能是唯一的黑点吧,他也会把握不住自己,让人信服,很真实很亲切。


名利不如闲86380201


在《雍正王朝》这部影视作品中,李卫是雍正在江南赈灾的时候,出于可怜才收留的流浪儿,后来因势利导之下,做到了权势滔天的江苏巡抚的位置上,积极推行雍正实施的摊丁入亩新政。由于新政损害到了大地主阶级的既得利益,受到了多方的阻力,李卫绞尽脑汁想办法,最后决定从底层官员入手,逼迫他们必须强行实施摊丁入亩的政策。在这其中,刘王氏的案件就成为了李卫打开局面的突破口。

当时臬司衙门的头头黄伦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强抢民女刘王氏还强暴了她,李卫就巧妙的抓住了这件事情,为刘王氏翻案。李卫的做法震慑住了黄伦等一干官员,让他们在无胆量敢阻挡新政的实施。这个案件处理完毕后,刘王氏因为受到了黄伦的侮辱,已经失去了贞洁,决心遁入空门,在她临走之时,李卫叹气说道:可惜了了。

李卫这个人对雍正可以说得上,是绝对的拥护和忠诚,他时刻铭记三个字,那就是不忘本。再加上本身的性格也比较聪慧机灵,所以受到了雍正的重用。此番朝廷推行摊丁入亩的政策,如果没有落实下去,后果是有多严重,他是很清楚的。所以,无论如何他都会将摊丁入亩的新政推行下去。作为流浪儿出身的李卫,他明白这样的新政对于百姓的好处。于他自己而言,他是希望新政能够顺利实施下去的。但是朝廷上下有很多人都在等着看雍正这位皇帝的笑话,如果李卫掉链子,那么打的是雍正的脸。国家政策无法实施,朝廷和皇帝的威严就会一败涂地。因此,李卫身系重任,如果他这里的试点都失败了,那么丢的是整个朝廷和雍正皇帝的脸面。

但是要想新政顺利的实施,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都是非常巨大的,特别是来自朝廷的阻力。为什么像黄伦这样一个小官吏,都敢不服从李卫的命令,拒绝执行新政?因为他搬出了年羹尧这层关系,他说他是年羹尧保举的官员,而年羹尧和他都是从雍正王府中出来的奴才。黄伦等人就想利用这层关系蒙混过关,实际上他们的心思就是为了反对雍正实施的新政,包括年羹尧自己对于这种政策也是反对的。所以,可想而知,李卫要想将摊丁入亩的新政推行下去,遭遇到的阻力会有多大。

原本李卫和年羹尧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毕竟他们都是雍正的人。但是,他们两人的关系在这件事情上就彻底发生了变化,二人也从此分道扬镳。在面对人生方向的选择时,李卫很聪明,他知道黄伦等人背后站的只是一个年羹尧而已,而自己身后站的是雍正皇帝,靠山的稳定程度高下立判。这一点连年羹尧自己没有看清楚,他试图想跟雍正皇帝掰掰手腕,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李卫的这句“可惜了了”其实不仅仅是对于刘王氏这样一个弱女子说的,更是对黄伦以及他背后的年羹尧说的。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应该顺应大势。年羹尧哪怕是位高权重,哪怕是深得帝心,也没有跳出眼界的局限,他终究没有弄明白,他的一切是雍正给的,雍正不想给的时候,就可以拿回去。他还以为自己有足够的实力,可以和雍正掰掰腕子,其实他从来就没有发现,他和雍正从来都不会是一个量级的对手,他最终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